一只灵缇犬,7月龄,未去势雄性,平素健康,两便正常,免疫齐全,驱虫齐全,体重5.6kg。
1.2病史调查
2.辅助检查
2.1体格检查
精神良好,整体体况良好,未见眼鼻口有分泌物,BCS:4/9,TRP未见明显异常。
2.2皮肤病变描述
鼻背部皮肤病变表现为皮肤红肿、脱毛、丘疹、结痂,结痂下有溃疡、瘘道,周围病变边界可见轻度苔藓化、皮肤轻度色素沉着(见图1)。左右前肢外侧也各有一小处脱毛斑。瘙痒评分40分。
图1.患犬就诊当天鼻部病变照片
2.3皮肤病学检查
伍氏灯检查阴性。鼻部病变处皮肤压片与前肢脱毛区域皮肤压片结果较一致,可见红细胞背景,中性粒细胞+++,单个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未见微生物,未见蠕形螨。细胞学检查提示属于脓性肉芽肿性炎症反应。鼻背部毛干的真菌荧光染色检查中,偶见两根疑似癣菌菌丝元素。检耳镜检查:双耳外耳道皮肤颜色粉红,外耳道干净通透,可见鼓膜,鼓膜颜色和质地正常。
3.鉴别诊断
瘙痒性皮肤病(感染性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皮肤药物刺激)、皮肤癣菌病、蠕形螨病、利士曼原虫病、特发性无菌性脓性肉芽肿性皮炎。
4.初诊治疗方案
口服奥拉替尼:剂量为0.7mg/kg,每日两次,服用一周。同时使用含有氯己定+咪康唑成份的药用香波,一周清洗两次皮肤病变区域。体外驱虫一个月一次按体重规格口服沙罗拉纳。
5.再次评估
一周后复诊,主诉皮肤病变明显好转,病变没有继续扩大,没有出现新的病变,原有鼻部皮肤红肿减轻,偶见小丘疹,病变边缘的色素沉着有所减轻,苔藓化消失,依旧有结痂,结痂下皮肤完整,未见溃疡(见图2)。偶有蹭鼻子行为,瘙痒程度比之前减轻。
图2.服用奥拉替尼一周以后,患犬鼻部病变照片
6.皮肤学检查
6.1皮肤细胞学检查
鼻部结痂下小丘疹进行皮肤浅刮压片,可见少量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偶见疑似癣菌孢子元素。
6.2皮肤真菌培养
采集鼻部皮肤的结痂,使用DTM培养基,进行真菌培养。在27℃环境中,培养10天,DTM培养基长出真菌菌落(见图3、图4)。菌落生长速度适中,菌落表面呈白色绒毛状,真菌染色镜下观察可见真菌菌丝两侧有圆形、细长的小分生孢子和有分隔的大分生孢子(见图5)。DTM培养基上真菌菌落生长与培养基变红色同时发生。进一步进行真菌PCR检测及测序,判断该真菌为刺猬毛癣菌(Trichophytonerinacei)。
图3.培养7天的DTM培养基照片,可见真菌菌落生长同时,下方培养基变红色
图4.培养10天的DTM培养基照片,可见真菌菌落生长适中,菌落表面呈白色绒毛状
图5.采集DTM培养基上真菌菌落,使用瑞氏染液进行染色,40倍物镜下的真菌菌丝照片。镜下观察可见真菌菌丝两侧有圆形、细长的小分生孢子和有分隔的大分生孢子
7.诊断
犬皮肤癣菌病(犬刺猬毛癣菌病)。
8.治疗及预后
图6.口服伊曲康唑治疗3周后,患犬鼻部照片
9.讨论
犬猫皮肤癣菌病共识指南里指出,犬猫皮肤癣菌病的诊断方法没有金标准,伍德氏灯检查下发现的阳性毛干进行毛发镜检,皮肤细胞学检查,真菌培养,皮肤活检等诊断方法中,只要发现有癣菌元素都可直接确诊为皮肤癣菌病,但是唯有真菌培养这一诊断方法,不仅能确诊皮肤癣菌病,还能根据真菌培养中的大分生孢子形态进行菌种鉴定,从而进一步帮助分析判断传播途径及传染源,便于制定治疗中的环境管理方案。本文病例在进行皮肤学诊断性检查时,进行了伍德氏灯的筛查,结果为阴性,这也与毛癣菌属在伍德氏灯检查下不发荧光相符合。本文病例在首诊检查时,最初在显微镜下真菌荧光染液中发现了两根疑似癣菌菌丝的元素,但是未在其他细胞学检查中发现更多癣菌元素,所以未能进行诊断。再次复诊时,在皮肤细胞学检查中,再次发现了癣菌孢子,由于癣菌元素量很少,并且为了确诊并且判断癣菌种属,因此进行了真菌培养检查,最终成功确诊了皮肤癣菌病,而且确定了癣菌种属为刺猬毛癣菌。
确诊疾病后,根据犬猫皮肤癣菌病治疗共识指南中的建议,首选口服伊曲康唑进行治疗,并且成功治愈。患犬在首诊之后口服过奥拉替尼作为对症止痒治疗,虽然没有进行口服抗真菌治疗,但是在服用奥拉替尼一周后,发现皮肤病变外观也有所缓解,猜测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奥拉替尼作为一种JAK酶抑制剂,能调节和抑制很多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能发挥抗炎作用,减轻了病变皮肤的炎症反应,是临床症状得到了轻度缓解。另一方面是患犬在首诊后使用过含有氯己定+咪康唑的抗菌香波进行过外部清洗,这也能帮助皮肤病变的稳定和恢复。但本文病例最终是通过口服抗真菌药物得以治愈。并且嘱咐主人进行皮肤癣菌病的环境管理,建议患犬远离刺猬生活的区域。
参考文献:略
宠物医师网超级会员权益大升级!快快扫描海报二维码加入我们,还有专业书籍相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