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4日讯(全媒体记者李琪通讯员张璋曾星怡)喜爱猫咪的人很多,但撸猫一时爽,猫抓病有了解过吗?近日,长沙市7岁的鲁涵(化名),大腿内侧突然出现“肿块”,被家人送到湖南航天医院治疗。
结果医生检查,这发热的“肿块”不是肿瘤,而是孩子撸猫之后患上“猫抓病”,紧张的家人才松了口气。
小朋友要留意这个病
湖南航天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黄扩军介绍,猫抓病又称猫抓热,是汉赛巴尔通体感染所致的自限性疾病(自限性疾病通常是指疾病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会自行恢复的情况,并不需特殊治疗,只需对症治疗或不治疗,靠自身免疫就可痊愈的疾病)。
这种细菌经常寄生在猫的口腔和爪子上,当人体处于抵抗力低下状态时,被猫抓咬或不经意间接触到猫的唾液,该细菌就有可能趁虚而入,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
一般情况下,猫抓病呈散发,也就是不集中发病,2—14岁儿童群体高发,天热的时候比天冷的时候发病多。
猫抓病有这些临床表现
猫抓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典型的猫抓病患者被抓伤后在受伤部位形成丘疹或脓疱,继而于1—2周至数个月内发生局部淋巴结炎,常出现头、颈或上肢的淋巴结肿大,腹股沟部位少见,多有触痛,少数可化脓。
部分患者伴有发热、全身不适、疲劳、肌痛、关节痛,有皮肤红斑、体重下降、肝脾肿大,甚至成播散性猫抓病。若无并发症,大多数患者的淋巴结炎通常在2—6个月内自愈。
约10%左右的猫抓病为非典型病例,可表现为皮疹、腮腺炎、乳房肿块、视网膜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面神经麻痹、胃肠炎、骨髓炎、肺炎、脊髓炎等,有免疫功能损害者尚可出现杆菌性血管瘤或紫癜、复发性菌血症。
小科普
猫抓病如何预防?
猫抓病目前尚无特异性预防方法,主要通过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方式来预防本病。
1.管理传染源
猫、狗等为汉赛巴通体宿主,尤其是1岁以内的幼猫,因此应对猫等宠物进行预防接种,定期洗澡,保持其身体清洁。
2.切断传播途径
猫、狗等动物抓、咬、舔后及跳蚤、虱子等节肢动物叮咬后可感染本病,定期清洁动物身体,尤其在温暖潮湿的季节,避免或减少跳蚤、虱子的寄生。
3.保护易感人群
18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易感染本病,应注意叮嘱其不玩弄、不密切接触猫、狗等动物;若不慎被猫、狗等动物抓、咬伤,应注意立即清理伤口,并用碘酊涂搽局部,可外用庆大霉素软膏、百多邦等抗生素涂抹伤口,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