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气温一超过20℃犬伤门诊人数就会急剧上升
原来,杨师傅最近总是低烧,咽部有紧缩感,一阵风吹过来就像要钻进他的骨头里,整个人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
确实被狗抓但未接种狂犬疫苗3天后医生回访患者已离世
接诊的市一医院感染科黄文豹副主任医师看到杨师傅的症状感觉不妙,立即询问他最近有没有接触过猫、狗等动物,或是被咬伤过。
杨师傅仔细回想后,说他前几天确实有被狗抓过,但当时并没有很严重,也就没放在心上,更没有接种狂犬疫苗……
了解情况后,临床经验丰富的黄文豹副主任医师基本有了初步判断,杨师傅很可能是得了“狂犬病”。为了进一步证实,做了脑脊液NGS检查,杨师傅确诊“狂犬病”。无奈的是,即便快速找到了病因,如今也为时已晚。
黄文豹副主任医师说,狂犬病之所以令人感到可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病的死亡率非常高。
杨师傅只好回了家,令人难过的是,3天后,医生回访患者得到消息,他已经离世了……
我省去年有3人死于狂犬病
一旦发作死亡率几乎高达100%
根据浙江省卫健委每月公布的浙江省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表,从2023年省内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数据来看,出现狂犬病报告病例3例,死亡3例。
感染科黄文豹副主任医师表示,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通过暴露于含病毒的唾液或者其他物质而感染,疾病可以从动物传播给动物,或者从动物传播给人类。目前这种病属于可防不可治的疾病。
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可以感染狂犬病病毒。在亚洲和非洲,狗是主要的传染源,猫也可以传染狂犬病。
狂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高度恐惧、狂躁不安、恐水、怕风、怕光、怕声响等,并逐渐出现咽喉肌肉痉挛、流口水、瘫痪、呼吸中枢麻痹等症状。
这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其特点是一旦发病,无特殊治疗方法,死亡率几乎高达100%。
气温一旦超过20℃
犬伤门诊人数就会暴增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犬伤门诊负责人胡伟琦说,现在天气还没有热起来,和高峰期比,最近犬伤门诊的就诊人数不算多,每个月平均在4000人次左右。
“从接诊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都是被猫和狗抓咬伤的,其中被猫抓咬伤相对多一点,大约占了40%。此外,最近接诊被野生动物抓咬伤的也不少见,比如有的是喂松鼠的时候被咬伤,有去动物园喂马被咬伤的,还有去外地旅游爬山时被猴子抓伤的。”
胡伟琦提醒,随着天气越来越热,猫猫狗狗等宠物也会因为气温增高变得兴奋、脾气暴躁。大家穿着“清凉”,皮肤露出较多,此时更容易发生被挠伤、咬伤的情况。
“我们以前做过统计,每到气温超过20℃的日子,犬伤门诊的就诊人数就会急剧上升,高峰期每个月门诊量超过9000人次。”
狂犬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犬是我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占95%以上,其次是猫。
野生或流浪的食肉哺乳动物传播风险高,鼬、獾、狐狸、貉、狼是我国重要的野生动物传染源。
蝙蝠是传播狂犬病的高风险动物。
牛、羊、马、猪等家畜和兔、鼠等啮齿动物咬伤风险低。
禽类、鱼类、昆虫、蜥蜴、龟、蛇等动物不感染和传播狂犬病病毒。
什么情况下需要打狂犬病疫苗?
主要是按照动物接触程度(损伤的深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如果接触或喂养动物后,皮肤完好无损,属一级暴露,则不需要处理;
如果裸露的皮肤被轻咬、轻微抓伤或擦伤,无出血,属于二级暴露,则需要处理伤口,接种狂犬病疫苗;
如果有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破损皮肤被舔,开放性伤口或黏膜被污染等,属于三级暴露,在处理伤口和接种狂犬病疫苗的同时,还需要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用清水或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再用碘伏等消毒剂消毒伤口,原则上是越早接种狂犬病疫苗越好,最好不要超过24小时。
需要提醒的是,家养宠物抓咬也可能患病,绝不要忽视风险!即使自己处理过伤口,也要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