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毒能感染所有的哺乳动物和鸟类。病犬是人和家畜的主要传染源,野生动物、犬和蝙蝠是主要宿主。病毒主要通过咬伤传播,唾液进入伤口就会感染,也可以通过含病毒的气溶胶微粒通过呼吸道感染。如果人误食了病动物的肉,或者宠物之间互相咬食,也可能通过消化道感染。
狂犬病的潜伏期和伤口离中枢的距离、病毒的毒力和数量有关。一般是20到60天,最短8天,也可能长达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通常分为狂暴型和麻痹型两种。
(1)狂暴型
(2)麻痹型
兴奋期很短,通常只有2-4天,或者症状不明显,直接进入麻痹期。因为头部肌肉麻痹,病犬会流口水,吞咽困难,张口,下颌、后躯和喉头都麻痹,2-4天后死亡。由于有些犬的病程不太典型,所以要注意是否有咬伤史。
病理变化
尸体外观一般没有特别的变化,比较消瘦、脱水,毛发粗乱,口腔和胃肠黏膜充血、糜烂。通过组织学检查,可以看到非化脓性的脑炎变化,神经细胞质中有嗜酸性的包含体。
鉴别诊断
(1)狂犬病与伪狂犬病
两者都有不安、狂躁,流口水,撕咬各种物体,自我舔咬等症状。
区别:狂犬病患者意识混乱,下颌麻痹,有“恐水”现象,对人畜有攻击性;伪狂犬病患者常突然死亡,身体感觉奇痒,对人畜没有攻击性。
(2)狂犬病与犬破伤风
两者都有对声音、光线反应兴奋,出现神经症状和外伤感染史。
(3)狂犬病与犬脑膜炎
两者都有兴奋不安、狂躁,精神沉郁、惊恐,捕捉时咬人,对声音敏感,吠叫,昏睡等症状。
(4)狂犬病与有机磷中毒
两者都有流口水、共济失调、呼吸困难、惊厥等症状。
(5)狂犬病与犬氟乙酸钠中毒
两者都有无目的狂奔、吠叫、呼吸急促、在暗处躲藏等症状。
区别:狂犬病有攻击人和家畜,流口水,啃吃木片、石头等杂物,在麻痹期有明显的神经症状;犬氟乙酸钠中毒缺少啃吃杂物的症状且死亡很快。
(6)狂犬病与犬铅中毒
两者都有兴奋不安、盲目走动、吠叫等症状。
区别:犬铅中毒患者有食用含铅油漆、染料后的发病史,伴有呕吐、腹泻,没有乱咬东西和攻击人畜的现象。
提示
根据宠物狂暴不安、张口流口水、主动攻击人和家畜以及后期运动失调等症状,结合是否有被咬伤的病史,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查。
防治措施
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坚决捕杀野犬和野猫。对于工作犬、家犬和伴侣宠物等要加强管理,统一注射狂犬病疫苗。发现病犬及其他患病动物应及时扑杀,对有感染风险的伴侣宠物要紧急进行预防接种,第一次注射后3-5天进行第二次注射。对于高危险性病例,在犬咬伤后3天注射高免血清,每公斤体重按0.5毫升,然后再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