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王卡拉)河北、陕西、山西、云南、安徽等多地狂犬病疫苗近期出现“断货”现象,不少人四处求购“狂犬疫苗”。6月8日-9日,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多个狂犬病疫苗接种点了解到,并未有缺货情况。疫苗圈内人士表示,多地狂犬病疫苗短缺情况去年就已经出现苗头,招标采购价格也在上涨。短缺的原因与疫情影响有关,也与日趋严格的监管有很大关系。
多地狂犬疫苗一针难求北京未有断货情况
大兴区人民医院狂犬疫苗接种门诊表示,只有成人接种的狂犬疫苗,如果是儿童被犬咬伤,建议去其他有冻干剂型(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疫苗的接种点接种,比如西红门医院。西红门医院表示,狂犬疫苗都有货,建议先经外科医生诊断伤情。
狂犬疫苗紧张的同时,价格也出现上涨的情况。某疫苗公司高层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除(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疫苗外,今年狂犬疫苗的招标采购价均出现上涨,从原来的一人份5支260多元上涨至约360元。不过四季青医院告诉新京报记者,医院狂犬疫苗价格并未上涨。
生产企业减少狂犬疫苗批签发量近两月猛增
实际上,从人用狂犬疫苗批签发情况来看,今年批签发总量同比还出现了增长。
天风证券发布的生物制品研报数据显示,今年1月和2月的批签发量分别只有201.28万支、337.94万支,3月增加至557.31万支,4月和5月批签发量大幅提升,分别达到800.41万支、765.82万支。资深疫苗专家陶黎纳分析认为,多地狂犬疫苗短缺,可能是疫情影响导致今年前期采购量不够,其延迟效应在近期出现。疫情结束后,外出的人也多了,天气变热,咬伤事件增多,对狂犬疫苗的需求也在增多。
2014年-2018年,人用狂犬疫苗批签发总量分别为5939.9万支、7840.7万支、5958.9万支、7865.8万支、6292.6万支。2019年,批签发总量为5592.24万支,与前5年相比,批签发总量最少,生产企业也在减少。
2018年,我国获得狂犬疫苗批签发的生产企业共有12家,分别为艾美卫信、百克生物、成大生物、康华生物、诺诚生物、卫尔赛生物、武汉所、雅立峰生物、远大生物、长春长生、中科生物、卓谊生物。2019年,获狂犬疫苗批签发的生产企业缩减至9家,批签发总量同比下滑11%。其中,艾美卫信、诺诚生物、雅立峰生物、中科生物批签发量均同比去年下滑超52%以上。成大生物成为2019年人用狂犬疫苗的主要供应企业,其批签发量高达4034万支,同比增长77%。
今年1-4月,仅剩7家企业供货,成大生物变化不大,为1150万支,仍然是最多的企业,其余6家批签发量均同比上涨,不过均在220万支以下。2019年,成大生物狂犬疫苗营收高达15.67亿元,占主营收比例超90%。
雅立峰生物今年前4个月的批签发量同比增长超200%,达到158万支,已经超过去年公司全年的批签发量。6月9日,该公司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公司生产一直正常,并未受到疫情影响。
在他看来,导致狂犬疫苗短缺的重要原因其实与监管趋严有很大关系。受长春长生事件、疫苗管理法及新药品管理法出台等因素影响,政府加大了对疫苗生产企业的监管,GMP等各方面管理趋严。比如正常情况下可以生产500万支,为控制风险,可能只生产100万支。供应端控制产能,而需求端刚需一直存在,导致狂犬疫苗供需矛盾加剧。
提醒:不是所有动物咬伤都要打狂犬疫苗
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我国是人用狂犬病疫苗销售额最高的市场,2018年达到28.4亿元,占全球人用狂犬病疫苗市场规模的30.5%。
资深疫苗专家陶黎纳指出,我国的狂犬疫苗存在滥用的情况,很多人没必要打狂犬疫苗。“世界卫生组织曾明确,99%以上的狂犬病都是狗传播的,国际主流控制策略是给狗接种狂犬疫苗,防止伤害事件发生。如果是被接种狂犬疫苗的狗咬伤后可以先观察,一些动物咬伤完全没必要打狂犬疫苗,比如老鼠等啮齿类动物。”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狂犬病的技术报告中明确,除极个别情况外,全球范围内被老鼠咬伤都不用接种狂犬疫苗。早在2011年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基因工程室研究员严家新就曾指出,因误解而接种狂犬疫苗的人数至少占接种总人数的1/3,而他们根本没有感染风险。
在狂犬疫苗短缺的情况下,邢台市疾控中心提示,在没有充分狂犬疫苗供应的情况下,请尽量减少与猫狗等动物接触,减少暴露机会,避免被动物抓伤,从而减少狂犬病的发生。凡是被犬、猫等哺乳动物咬/抓伤,均要进行狂犬病暴露后伤口处置,应立即、彻底冲洗伤口。冲洗伤口时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咬伤和抓伤的每处伤口至少15分钟,随后前往就近的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