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知情人士反映,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检查科室之间相互协作,长期肆意骗取国家医保基金。
有记者调查发现,在这家医院,只要有社保卡,得什么病、拿什么药、谁来体检,都可由患者“点单”。为套取医保资金,该院医护人员在检查、诊断、住院等环节大肆造假。
住院体检可找人代替
2017年12月,有记者以患者亲戚的身份,陪同“患者”李先生(化名)来到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部老年病科。在此之前,李先生的妻子已和熟悉的医生预约好李先生“住院”的事。
医院门诊向患者推销住院成“一条龙”式服务
记者发现各科门诊医生主动向患者推销住院的好处,俨然和住院部门形成“一条龙”式服务。同日,记者陪另一位患者陈女士(化名)来到皮肤科门诊。
记者获悉,陈女士在这家医院进行了两次“挂床住院”。所谓“挂床”,是指患者办理了住院手续,但实际上并未入住病房接受治疗,仍由国家医保基金为其支付费用。
据知情人士反映,该院“认卡不认人”,只要一人有社保卡,全家都可以凭这张卡住院、拿药、做推拿保健。
不少病人因此成为“熟客”后,在医生的诱导下,将医保卡长期放在医院以获得种种“便利”。知情人士称,将个人的医保卡放在医院里,医院还会给这些熟客返还一部分现金。
院方成社保卡“保管员”有人11年“被刷卡”800多次
记者还发现,医护人员在医院“特殊病”结算窗口排队结算,手里拿着大量的社保卡。其中一名年轻男医护人员手里大概有七八十张社保卡,每张卡上还标有数字编号。
据吴先生(化名)反映,他的医保卡长期放在该医院,11年来“被刷卡”800多次。他表示,类似情况在该医院很普遍,许多医生手中都掌握大量患者的医保卡。
本是百姓“救命钱”缘何变成“唐僧肉”?
通过“挂床住院”、虚假住院,或通过掌控“熟客”的社保卡虚开诊疗项目,医院增加了医疗收入,而对于“病人”来说,本应由个人账户支出的费用,可由医保统筹基金负担。看起来“双赢”的交易,蚕食的是国家医保基金安全,侵害的是全体参保人员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