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癌症病人在治疗后5年内无复发就认为治愈了,
但相对于其他的疾病,癌症是比较容易复发转移的,这就意味着癌症治疗结束后,还要坚持长期的随访和复查。
1、常规体检
癌症病人治疗后需进行常规体检,特别是检查手术部位有无局部复发。
2、常规的抽血检查
包括血常规、生化全套、肿瘤标志物等。
查血常规的目的是观察骨髓造血是否正常,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是否符合术后辅助治疗的条件。
3、骨扫描
骨扫描是通过放射性同位素在病变部位放射性浓聚来显像,骨显像对于转移性骨肿瘤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在肿瘤转移的早期就伴有局部骨组织代谢异常,因此骨显像发现恶性肿瘤骨转移灶可较X线摄片早3-6个月。
4、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对观察胃肠道手术后吻合口复发特别有价值。
5、影像学检查
病人可根据病情选用超声检查、X线检查、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放射性同位素骨显像(ECT)等,以观察有无内脏、颅脑和骨转移。
6、PET-CT检查
PET-CT将PET与CT完美融为一体,可由PET提供病灶详尽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再由CT提供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所以一次显像可获得全身各方位的断层图像,具有灵敏、准确、特异及定位精确等特点,可一目了然的了解全身整体状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和诊断疾病的目的。
7、血清的生化检查
观察某些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可以帮助判断肿瘤有无转移。
甲胎蛋白(AFP)检查可以监测原发性肝癌;癌胚抗原(CEA)测定对大肠癌复发的监测有重要意义;糖类抗原测定也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如CA19-9是胆管癌、胰腺癌的诊断与鉴别指标,CA15-3可用于乳腺癌的监测,CA50、CA242是消化系统癌症的诊断指标,CA72-4是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等部位腺癌的主要诊断指标;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前列腺癌的特异标志物。
一般癌症治愈后可按如下频率复查:
治疗后第1到2年,每3个月一次;
第3到5年,每半年一次;
第5年以后,每年一次。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进群即领
扫码加入
扫码进群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意见反馈
下载APP
健康界APP
了解更多
返回顶部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