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的健康意识的提高,很多人每年都会定期做体检,生化检查是体检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生化检查到底查的是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生化检查的知识吧。
什么是生化检查?
生化检查是通过检测人体血液、尿液、脑脊液等样本中化学物质量与质的变化,为临床医生提供疾病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观察、判断预后以及健康评价等信息,最终判断被检者是否存在潜在疾病或排除某些疾病。
生化检查的项目有哪些?
1.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验的指标有很多,包括血清蛋白检验、酶学检验、测定白蛋白、球蛋白浓度、总蛋白浓度等,重点检查项目为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等。肝功能检查的目的主要是根据检查数值变化,筛查病毒性肝炎(如甲肝、乙肝等)、中毒性肝炎(如药物造成肝损伤)、急(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细胞损伤程度、肝癌、胆道阻塞等肝胆疾病。
2.肾功能检查肾功能主要是测定血液中尿素氮、肌酐、尿酸等指标。尿素是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尿素会经过肾小球的过滤排出体外。尿素中氮含量为28/60,尿素氮约为尿素的一半,因此,血液中的尿素氮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小球的过滤功能。各种肾疾病都可能使血液中尿素氮浓度升高,尤其对于尿毒症患者,其血液中尿素氮的浓度越高,尿毒症的病情越严重,因此,该指标对于判断尿毒症的病情具有重要意义。肾功能检查能通过数值变化,尽早发现肾功能不全、器质性肾功能损伤(如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等)等问题。
3.血脂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脂质浓度,检查项目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等,血脂升高就会导致代谢紊乱,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
4.血糖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血糖检测主要是检测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升高容易导致糖尿病,其浓度是反映体内糖代谢状况的核心指标。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为3.9~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应对于7.8毫摩尔/升。倘若血糖升高或者降低,都应该及时医治。
5.心肌酶心脏节律性跳动源于心肌的收缩,而心肌内富含多种酶(即心肌酶),心肌酶检查通常作为心肌梗死的判断依据,这也是冠心病患者常用的检查项目之一。除此之外,胰腺是人体第二大腺体,胰腺液中分泌多种酶类,在食物的消化中起到重要作用。
哪些人应该做
生化检查?
1.肝病患者肝病患者应该定期做生化检查,并且重点检查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项目,这些项目是检测肝脏疾病的重要指标。
2.肾病患者倘若患者存在肾脏方面的问题,其血肌酐、尿素氮、血蛋白等指标都有可能会出现异常,医生可根据检查结果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治疗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生化检查前的
注意事项有哪些?
1.避免药物干扰部分药物会对人体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造成影响,例如冠心病患者使用的部分药物会影响检查指标,所以在检查前应该注意药物的使用,建议提前咨询医生。
2.避免剧烈运动检查前应该避免剧烈运动,因剧烈运动后身体处于疲劳状态,会导致部分指标发生变化,影响检查结果。因此,检查前几天应该保持充足的休息,让自己保持最佳状态。
3.禁食生化检查中的某些检查结果会受到饮食的影响,通常在用餐后血液各项指标会发生变化,并且血液的指标在饭前饭后存在较大的波动性,为了保证检查结果更加精确,应空腹检查。一般情况下,检查前12小时开始禁食,血液检查安排在早上的话,那么在前一天晚上8点开始禁食,水也尽量减少饮用,饮水会将体内的指标稀释,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