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郑州市中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副主任技师刘会彩做客《医生说》节目,和您一起读懂体检单“三大常规”。
说起来三大常规,其实很多人都知道,毕竟平时有个感冒发烧的进了医院,基本上都是要做个血常规的,还有做体检时,血常规、尿常规和粪常规又都是必查项。
为什么血、尿、粪常规被称为三大常规
首先是历史习惯原因,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中国、自动化仪器非常少,血常规当时用末梢血,仅仅依靠显微镜、计数板、比色计(分光光度计)、恒温箱/水浴箱和一堆瓶瓶罐罐,能够开展的项目非常有限,其中血、尿、粪常规,是相对简易的化验,其中临床意义较大,当时条件下三大常规非常重要,临床使用占比最高的三个项目,因此就被冠以三大常规的称呼并沿用至今。
其次,从临床使用情况来看,血、尿、粪常规作为疾病的诊疗的依据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基本上各种疾病都会引起相应的变化。
最后,就是诊疗规范要求,每一份完整的病历都必须具备三大常规结果。
三大常规在疾病诊疗中都有啥作用
1.血常规的应用:血常规的指标包括三个系统: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血小板系统。
A、其中红细胞系统主要功能负责人体氧气和二氧化碳运输,确保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包含化验项目有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通过这三个项目可以初步判断一个人是否贫血、再通过三项之间的关系得出平均红细胞的体积、血红蛋白含量和浓度之后,配合红细胞直方图,可以对贫血的类型、程度及原因进行初步判断。根据贫血类型使用不同药物进行精准治疗。
B、白细胞系统:白细胞被称为“人体防御的卫士”,具有抵抗病原菌入侵的能力,大家最为熟悉伤口化脓就是白细胞跟入侵病原菌战斗的结果。白细胞数量和分类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鉴别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发热病人大夫通常会让病人先去查血常规,看看血象高低就是指的白细胞数量高低,然后再用不同药治疗,通常细菌感染血象高,病毒感染血象低。
2.尿常规的应用:尿常规检查涉及尿液的外观、比重、PH值、蛋白质、酮体、红细胞、白细胞、葡萄糖、亚硝酸盐等定性指标,如今又增加了尿沉渣的定量检测,可以对尿中的细菌、结晶、真菌、管型及细胞等有形成分进行定量检测。尿常规检查,主要用于泌尿系疾病如泌尿系感染、结石、肿瘤、外伤和各类肾炎的诊断,也用于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等一些全身性疾病的辅助诊断。尿常规检查对于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肾脏疾病的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而通过尿常规检查则可以尽早发现异常。
3.大便常规的应用:大便常规主要检查粪便的外观、性状、寄生虫卵等指标。通过大便常规,可以初步了解患者肠道健康状况和营养状态,如是否有寄生虫感染、肠道炎症等。结合大便隐血检查,还可以用于消化道出血检查及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筛查。
三大常规检测的影响因素具体有哪些?
如何有效避免?
血常规的生理波动比较大,缺氧、如新生儿、高山居民(增高14%)、剧烈运动、体力劳动红细胞增高、雄性激素增高,如成年男性高于女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如情绪波动、兴奋、恐惧。
日内差异:同一天内上午7时红细胞数量最高。减低多见于生长发育过快的婴幼儿,造血功能减退的老年人。各种原因引起的失水,使血浆容量减少或增加,造成血液浓缩或增加,均可以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结果升高或减低。
白细胞一天之内下午较上午高,剧烈运动、严寒、暴热、新生儿这些生理因素可以引起一过性增高。更有些人白细胞总数一天之内可能相差30%。因此,可想而知在生病时,血常规的指标变化会更大,而血常规检测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这些变化发现和诊断鉴别疾病。
特别提醒:儿童采集末梢血的问题,末梢血是动脉化的毛细血管血,采集时非常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并且采血量少,因此经常发生需要二次采集复查的问题,需要家长们理解。医院在这个问题上的原则便是尽量采集静脉血,可以更真实稳定的反映病人的实际情况。
建议:尿常规检测采用早上第二次排尿时的中段尿,女性避免经期,男性应在前列腺指诊之前,1小时内送检。粪便采集前不可进食动物血制品,要求采集异常(黏液便、脓血便)部分,外观无异常多点采样,总量约为蚕豆大小,不可采集与便池接触的部分,1小时内送检。儿童不要用“尿不湿”上大便。
三大常规有哪些不足
尽管三大常规应用广泛,在临床诊疗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其不足之处也相当明显。首先,三大常规只是最基础的检查,发现或者诊断了一类疾病,往往还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认。其次,三大常规影响因素较多,生理性波动、病理性变化和治疗用药引起的变化重叠在一起,往往需要多次检测才能做出正确的诊疗判断。最后,尿液和粪便的检查不受重视,留取受人为影响多,结果难以反映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