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健全科室管理系统,加强医德教育,提高检验质量和服务质量。开展方法学研究,不断开展新的检验项目,积极开展检验继续教育,提高全员素质。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密切与临床科室联系,听取意见,改进工作,提高检验质量,配合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3、各室各岗值班人员要恪尽职守、履行职责、遵守纪律,坚守工作岗位,确因有事需外出要通知室组长,临检室各窗口实行挂牌上岗。
4、建立《标本管理制度》,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标本,应拒接收并记录,并认真填写标本退回通知单,转送责任科室。
6、加强质量管理,执行《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优选检验方法,制定操作手册,并由科主任批准执行。不定期检查检验质量。
7、健全室内质量控制制度,积极各级室间质量评价和室内质量控制实时监测,不定期修订操作手册,推动检验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8、建立监督检查制度,重视信息反馈,切实抓好制度的执行和完善。
9、建立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
10、严格仪器使用管理制度,履行仪器使用保养程序,确保仪器正常运转,最大限度发挥仪器设备的效益。
11、菌种、毒种、(剧毒、易燃、易爆、强酸、强碱)试剂、及贵重仪器应指定专人保管并定期检查。
12、根据各室特点每日坚持消毒卫生清理工作,室内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实验室内禁止会客、吸烟、吃东西等。
13、每日下班前各室、各岗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关好门窗、水电。
14、各专业科室工作人员轮换模式:以相对固定和定期轮换相互交叉进行。
15、建立健全报告制度,遇到重大技术问题或其他方面的疑难问题,要落实医院逐级负责制,层层上报。
附:检验科各专业组工作制度
1、门诊化验室工作制度
1.1、服从科主任的工作安排,负责门诊、急诊的常规工作。坚守岗位,不串岗,不脱岗,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1.4、工作须做到定岗定位,样本处理、仪器操作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1.5、所有自动化仪器,每日工作后必须书面记录运行状况。根据仪器的要求按时保养,并作书面记录。
1.7、坚持每天做好室内质控,积极参加室间质评工作。
2、生化室工作制度
2.1、服从科主任工作安排,工作须做到定岗定位,样本处理、仪器操作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严防差错事故发生。工作前后及时整理,保证台面和仪器的整洁。
2.2、所有自动化仪器,每日工作后必须书面记录运行状况。根据仪器的要求按时保养,并作书面记录。
2.3、遇到疑难、困难时,应及时向组长和科主任报告,并逐级作书面记录。
2.4、接收标本时应认真作好签收记录,其它实验室标本按规定放置并及时进行交接,以免影响其它实验室的及时报告,不按规定处置造成后果者将追究当事人责任。
2.5、标本处理时,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如溶血,脂肪乳剂治疗导致严重混浊,输液时抽血等)、结果与临床明显不符以及检验结果超出生命极限值时应复查无误后,及时和临床联系,并作书面记录。
2.6、所有标本均保存七天,特殊的样本应及时分送处理并作书面记录。
2.9、下班前仔细检查水电门窗,不用的仪器及时关闭。
3、免疫室工作制度
3.1、服从科主任的工作安排,负责门诊、急诊、病房的常规工作。坚守岗位,不串岗,不脱岗,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3.2、保持免疫室内卫生,每天下班前打扫干净所用工作台、地面,并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如有污染随时消毒。每天开窗通风二次。
3.3、不能及时检验的标本要及时分离,按要求保存。
3.4、审核检验结果,对有疑问的结果要及时复查,同时检查仪器、试剂、标准、质控、标本等,发现问题立即解决,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3.5、做好室内、室间免疫质控,定期分析质控结果。
4、微生物室工作制度
4.1、入室前应穿工作服,并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4.2、做好标本的登记、编号。
4.3、实验台面应保持清洁和干燥。
4.4、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标本处理及各项试验应在操作间进行,接种环用完后应立即火焰灭菌,玻片等用后应浸泡在消毒液内。
4.5、菌种或菌液外溢在台面、地面,严格按标本溢洒处理规程处理。
4.6、工作结束时检查电器、酒精灯等是否关闭,观察记录培养箱、冰箱温度及工作情况,用浸有消毒液的抹布将操作台擦拭干净,并将试剂、用具等放回原处,清理台面,未污染的废弃物扔进污物桶,有菌废弃物应送高压灭菌后处理。
4.7、爱护仪器设备,经常清洁,注意防尘和防潮。
4.8、做好室内、室间质控,定期分析质控结果。
滨州市黄河二路661号门诊楼三楼检验科0543-3256582邮编:256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