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平时都是无声无息的,但其实它是个“无形的杀手”:
①血脂异常时会增加血液的黏度,从而促进血栓的形成,增加了患上心血管意外的风险;
②甘油三脂的水平过高,会导致胰腺炎的发生;
③血脂过多在肝脏中堆积,会使得肝细胞受到损害,发生脂肪肝病变,肝动脉容易硬化……
血脂报告单主要看4个指标,
任意一个出问题都得小心
血脂报告单一般包括四个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①总胆固醇(TC),是指血液中所含的各种胆固醇的总和。正常情况下应<5.2mmol/L,如果≥6.2mmol/L,就属于高胆固醇血症了。
②甘油三酯(TG),是组成乳糜蛋白和超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成分,合适水平应<1.7mmol/L,如果高于2.3mmol/L,就属于高甘油三酯血症了。
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被称为“坏胆固醇”,用于评估血脂异常心血管风险的首要指标,也是调节血脂降血脂的首要切入点目标。理想水平应该<3.4mmol/L。
④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被称为“好胆固醇”,主要作用是将外周组织的胆固醇运回肝脏代谢。正常情况应≥1.0mmol/L。
机体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超过正常水平,就可以被判定为高血脂。
如果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参考的指标可能要更低,具体可以询问医生的意见。
揪出高血脂中最坏的2个因素
血脂成分中,最坏的要属以下两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血管损伤最大,甘油三脂则是促进斑块形成的“帮凶”。
血管有一层屏障系统——内皮细胞,当LDL-C升高或者遇到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等破坏性的因素时,会导致屏障系统损伤,LDL-C趁机渗入内皮下,引发炎症损伤,并形成斑块,使血管狭窄,造成动脉粥样硬化。
想要减少血管中的坏胆固醇,不妨在均衡饮食的前提下适当多加补充这4种营养素:
①膳食纤维
适量摄入膳食纤维,不仅有利于产生饱腹感,减少食物摄入,还能和肠道内的胆酸、胆盐结合,并刺激大肠蠕动,将胆固醇排出体外,进而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
②烟酸
烟酸不仅可以减少“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同时还能增加“好胆固醇”的水平,并能促进胆固醇的代谢。
像动物肝脏、猪瘦肉、鳄梨、核桃、花生、全麦食品等都含有丰富的烟酸。
③维生素C
它能增加“好胆固醇”的水平,促进胆固醇代谢,并可抑制胆固醇合成酶的活化,降低胆固醇合成速率。
④类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有强大的抗氧化能力,能防止坏胆固醇被氧化,维护血管内皮完整性,减少斑块生成,有效预防血管病变。
芒果、南瓜、胡萝卜、木瓜以及西红柿中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
过度升高的甘油三酯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同样有密切的联系。
当血管中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遇到一起时,可以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颗粒变小,而小颗粒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更容易进入血管内皮下,也更容易被氧化,形成斑块的风险也更大。
另外,甘油三酯过高时会增加冠心病风险,重度升高时可伴有急性胰腺炎。
甘油三酯过高主要与饮食有关,因而管住嘴,严格控制脂肪的摄入很关键,像肥肉、动物油脂、奶油、甜食、糖饮料尽量少吃。
另外,日常饮食推荐参考“一指两拳”原则:
*一指(拇指尖)代表每餐油脂摄入量
*两拳代表一天主食摄入量
*一个掌心代表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大约50克到100克。
*一捧(两只手)蔬菜的量,一般来说两手能抓住的菜量差不多有500克。
有基础疾病的人可以咨询营养医师,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血脂异常有迹可循,别忽视
这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尤其是中老年人,常表现为起床后感觉头疼、不清醒,早餐后可以改善,午后极易犯困,夜晚很清醒。
看东西模糊或者出现视力下降,这时血脂粘稠流速减慢,使神经或者视网膜出现暂时性缺氧所导致。
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就容易留在身体松弛的部位上,最先出现的会是眼睑,接着手部、脚部都会出现。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口市秀英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进入非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