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食品、调味品、日用化学品和医药助剂等领域,目的是提供一种天然、安全、营养、健康、并具有多重健康功效的竹盐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传统竹盐的生产是以新鲜竹筒为容器,即将日晒海盐(原盐)灌装于新鲜砍伐的三年生楠竹(又称毛竹)筒中,用黄泥封口,以松木及松脂为燃料,在800~1300℃的窑炉中反复烤制而成。在竹筒彻底灰化的同时,其中的一些成分被原盐吸收。在此过程中新鲜竹筒主要起了以下两个功能:①作为载盐的容器,自身在烤制过程中灰化;②提供竹汁,使其在烤制过程中与原盐相互作用。九烤竹盐即需要经历“充填—烤制—冷却—粉碎—再充填”的九次循环,目的是为了让盐更多地吸取新鲜竹筒中的有益成分(主要为竹汁)。九烤竹盐(如韩国的仁山紫竹盐)的生产周期大致需要一个月。不同的烤制工艺(如温度和循环次数等)得到的竹盐外观可呈浅灰、灰色、黑灰、浅紫或紫色,nacl含量通常在92~97%之间。
nacl的熔点为801℃,要使得食盐完全融熔的炉温至少要达到900℃。由于传统以松木为燃料的炉窑一般很难达到1300℃,为了使盐最终能够融熔,第九次烤制时采用在松枝中添加松脂的方法,以提高炉温。竹盐传统生产方式(以新鲜竹筒为容器,以松枝及松脂为燃料,采用人工充填和土窑烧制)存在的主要瓶颈可概括为:(1)生产周期长,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2)机械化程度低,导致产能有限,生产成本高;(3)难以实现标准化和清洁化生产,由此带来的最大问题是难以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故迄今竹盐仍然是个小众商品,无法惠及更多的消费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升温制备竹盐的工艺及采用所述工艺制得的竹盐及其用途。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竹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提供一均匀混合物,所述混合物包含竹取物和食盐;
2)将所述混合物置于高温处理装置中,以80-250℃/min的升温速率将所述混合物加热至800-1400℃,常压下保温0-6h;
3)将步骤2)所得产物取出并自然降温到10-30℃,粉碎所得产物,得到竹盐。
在另一优选例中,按所述混合物总重计,竹取物含量为1-40wt%。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竹取物选自下组:竹叶提取物、竹茹提取物、竹竿提取物、竹笋提取物、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竹叶提取物选自下组:竹叶黄酮、竹叶多酚、竹叶多糖、竹叶抗氧化物、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竹茹提取物选自下组:竹茹三萜、竹茹多糖、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竹笋提取物选自下组:竹笋甾醇、竹笋氨基酸肽、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食盐选自下组:海盐、湖盐、井盐、矿盐、或其组合,优选日晒海盐(原盐)。
在另一优选例中,按所述混合物总重计,竹取物含量为5-35wt%,较佳地10-30wt%。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2)中热处理温度为900-1400℃。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2)中升温速率为90-230℃/min,较佳地100-210℃/min。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2)中热处理温度为1000-1400℃。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2)中热处理温度为1100-1400℃或1200-1400℃。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竹盐,所述竹盐具有如下特征:
1)所述竹盐含有小于90wt%的nacl晶型;
2)所述竹盐的晶体半径为
3)所述竹盐的晶粒尺寸为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竹盐含有小于88wt%的nacl晶型。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竹盐含有小于86wt%的nacl晶型。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竹盐的晶粒尺寸为如或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竹盐的晶粒尺寸为或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竹盐为晶体。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竹盐是采用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制备的。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竹盐的用途,用于制备选自下组的物质:医药助剂、保健食品/饮品、功能性食品/饮品、餐桌调味盐、烹饪盐、特殊用途化妆品、个人护理用品、或其组合。
应理解,在本发明范围内中,本发明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4所得蓝竹盐的照片。
图2是实施例5所得粉竹盐的照片。
图3是实施例6所得粉竹盐的照片。
图4是实施例7所得蓝竹盐的照片。
图5是实施例8所得紫竹盐的照片。
图6是实施例9所得粉竹盐的照片。
图7是不同盐的显微图片。
图8是不同盐与潘通标准色卡比照结果。
图9是不同盐的扫描电镜(sem)照片。
图10是不同盐的透射电镜(tem)照片。
图11是不同盐的x射线衍射(xrd)结果。
图12是不同盐的电子舌分析测试结果。
图13是不同盐的电子鼻分析测试结果。
图14是各试验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切片的形态学观察结果。
图15是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对体外酪氨酸酶(单酚酶)的抑制作用,**表示与原盐比较,实验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n=3。
图16是不同浓度盐溶液对体外酪氨酸酶(二酚酶)的抑制作用,**表示与原盐比较,实验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n=3。
图17为0.5%质量分数的各试样对b16细胞迁移的影响,a—正常;b—原盐;c—熊果苷;d—粉竹盐;f—蓝竹盐。
图18为0.5%质量分数的各试样对b16细胞周期的影响,a—正常;b—原盐;c—熊果苷;d—粉竹盐;f—蓝竹盐。
图19为6.3.1中实验动物的体重变化图。
图20为6.3.2中实验大鼠的血压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经过长期而深入的研究,通过采用快速升温工艺制得了一种综合性能(如应用性能)更优异的竹盐。在此基础上,发明人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竹盐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即用不同的竹取物代替新鲜竹筒,用中频熔炼技术取代传统土窑或电加热,将竹取物与食盐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后,置于800~1400℃的温度区间内,于常压下一次或分次熔炼获得具有不同色泽、不同风味、不同晶格结构及理化特质、不同生物学活性以及不同用途的新型竹盐。本发明所用的竹取物包括竹叶提取物、竹茹提取物、竹竿提取物、竹笋提取物或其组合,将一种或多种竹取物粉末按照1~40%的质量比与食盐混合均匀,快速升温至800~1400℃之间的某一个或多个区间温度内、常压下一次或分次熔炼,在获得传统的灰色和紫色竹盐的同时,还创制出了粉红色和蓝绿色的新品竹盐,晶莹剔透,品质纯正,具有美白、护肝、调节血压等多重保健功效,可用于医药助剂、保健用盐、餐桌或烹饪用盐、功能性食饮品、特殊用途化妆品或个人护理用品等。本发明是对传统竹盐的一场革命,为其工业化、机械化、标准化和清洁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目前广为人知的韩国竹盐实际起源于中国。相传1300多年前,在茶马古道上有一支商队借宿于寺庙,晚上马厩起火,将无色的食盐与装盐的容器(竹篓)一起烧成了灰色的盐块(即竹盐的雏形),僧侣们将其用于治疗百姓的消化不良、外伤止血和消毒等效果显著,渐渐流传开来。迄今,在云南的一些寺庙和浙江某些山区,仍有人将食盐装在竹筒中放入灶火中煅烧后取食。《本草纲目》中也有将食盐放入瓷器皿中、炒制后药用的记载。民间应用历史及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竹盐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过敏、抗癌、抑菌、预防肥胖、保护牙齿、抗胃溃疡、护肝、抗衰、预防高血压、防治血液酸化、改善糖尿病、治疗关节炎、增强免疫力等功效。竹盐虽然起源于中国,但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大部分产品都声称是韩国竹盐,最著名的即为“仁山(紫)竹盐”。目前我国只有个别厂家能生产类似产品(如临安三和园的“五行丹”),其他市面上销售的竹盐多为一烤竹盐,主要用来代替传统的餐厨用盐。竹盐除了作为日常食用盐,还在日化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代表性的产品有竹盐牙膏、竹盐面膜和竹盐香皂等。近年来,随着我国食盐专营制度的坚冰融化,为中高端健康盐品的研发及其国内外市场开拓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传统的竹盐生产是以日晒海盐为原料,将其装灌于新鲜的楠竹(即毛竹)筒中,用黄土封口,以松木为燃料,在土窑中反复烤制而成,根据充填、烤制的次数区分品质与等级。目前市场上的竹盐大多为一烤竹盐,颜色一般为灰白色,并有黑色杂质。九烤竹盐则需要重复“充填—烤制—冷却—粉碎—再充填”的九次循环,目的是为了让盐更多地吸取竹筒的有效成分,并在最后一次烤制时,在松木中添加松脂,据称能使烤制温度达到1300℃,冷却后得到紫色的盐(即紫竹盐),其生产周期大致历时一个月。
国内代表性的生产厂家(如浙江临安三和园)将传统竹盐的烤制过程描述如下:100~300℃下脱去水分,300~800℃时原盐和竹筒中的有机质燃烧殆尽;800~1200℃时原盐中的部分重金属元素以氯化物的形式被蒸馏除去,同时竹筒和黄泥中的微量元素与氯化钠结合;在1300℃的高温下将熔融态的食盐取出,快速冷却导致盐晶格发生畸变,即可得到竹盐。
nacl的熔点为801℃,要使得食盐完成融熔的炉温至少要维持在900℃左右。目前市面上真正意义上的人造植物盐只有竹盐一种,这是因为竹筒能作为盛盐的容器在高温下一同烤制,当竹筒碳化的同时,其所含的有益成分融进了原料盐中。然而,这种方式所能吸收到的竹子有效成分十分有限,故需要反复循环烤制。同时,还由于传统以松木为燃料的炉窑一般能达到的温度在800℃左右,为了使盐最终能够融熔,第九次烤制时采用在松枝中添加松脂的方法以提高炉温。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竹盐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通过采用快速升温工艺,将未经预烤的竹取物与原盐的混合物(竹取物占比为1~40%,w/w)置于800~1400℃的高温范围内,常压下一次或多次快速熔炼,从而得到具有不同色泽、不同风味、不同晶格结构及理化特质、不同生物学活性以及不同用途的新型竹盐系列。其显著特征是,盐溶液由弱酸性变为强碱性,色泽由无色变为灰色、浅灰色、淡粉色、紫红色和蓝绿色等不同色泽,呈现晶莹剔透的干净外观,并伴有淡淡的硫味;盐的晶胞尺寸较原盐更小,元素组成更为丰富,其中钾含量提高约100倍,钙含量提高约7倍,其他有益元素也显著增加。新型竹盐的健康功效包括但不限于:美白、护肝、健胃、解毒、抗炎、抗过敏、清洁口腔、清洁鼻腔、预防高血压、治疗偏头痛、抑制肠道癌变,可广泛应用于食品、饮品、调味品、保健食品、药品、日用化学品、个人护理用品等,前景十分广阔。
竹取物即竹子的次生代谢产物,是指采用不同技术手段从竹类植物的不同部位中得到的不同目标组分。如竹叶提取物包括竹叶黄酮、竹叶多酚、竹叶多糖、竹叶抗氧化物等,竹茹提取物包括竹茹三萜和竹茹多糖,竹笋提取物包括竹笋甾醇和竹笋氨基酸肽,以及竹竿提取物等。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特征为:将竹取物与食盐按1~40%的比例混匀后(即提取物粉末均匀地吸附在原盐颗粒表面),采用快速升温工艺,在常压下升温至800~1400℃之间的一个或多个温度区间内共同熔炼,冷却后重新结晶,获得了具有不同色泽、不同风味、不同晶格结构和理化特性、不同生物学活性以及不同用途的新型竹盐系列。
本发明大致的工艺过程和工艺参数如下:
按1~40%的质量比(优选5~25%),将竹取物粉末与原盐均匀混合;
将以上混合物料放入导磁坩埚内置于中频熔炼炉中,开始升温,升温速率为80~200℃/min;在常压下升至800~1400℃之间的某一温度保温0~6h,控制性降温;
或将物料倒出后,自然降温;
冷却结晶后,粉碎、过筛得到产品;
加热温度根据需要可设置在800~1400℃之间的1个或多个温度区间内;
以上混合—熔融—重结晶—冷却—粉碎的过程可一次或多次进行。
本发明所涉及的原料食盐,可以是海盐、湖盐、井盐或矿盐,优选粗制的海盐(即日晒海盐,又称原盐)。
本发明的中频熔炼技术也可直接用于加工食盐,即在制造过程中不添加任何植物提取物或其他外来物质,将原盐转化为食用安全性更高、外观更加晶莹剔透的烤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竹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一种或多种竹取物粉末按照1~40%的质量比与原盐混合均匀,通过快速升温工艺,在常压下于800~1400℃的温度区间内一次或分次烤制,获得新型竹盐。
作为本发明新型竹盐的制备方法的改进:
所述竹取物粉末为一种时:
将一种竹取物粉末按照1~40%的添加量与原盐混合均匀,通过快速升温工艺,在常压下于800~1400℃的温度区间内一次烤制,获得新型竹盐。
作为本发明新型竹盐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竹取物粉末为多种(至少两种)时:
将多种竹取物粉末混合均匀后,获得混合粉末;
将所得混合粉末按照1~40%的添加量与原盐混合均匀,通过快速升温工艺,常压下于800~1400℃的高温下一次烤制,获得新型竹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利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所得的新型竹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新型竹盐的用途:
所述新型竹盐用于医药助剂、保健食品/饮品、功能性食品/饮品、餐桌调味盐、烹饪盐、特殊用途化妆品或个人护理用品。
具体工艺及参数如下:
按1~40%的质量比(优选5~25%,w/w),将不同的竹取物粉末与食盐均匀混合;
将以上混合物料放入导磁坩埚内、置于中频熔炼炉中,开始升温,升温速率为80~100℃/min;
在常压下升至800~1400℃之间的某一温度区间、保温0~6h;
将熔融的物料倒出,自然降温或控制性降温;
熔炼温度可设置在800~1400℃之间的1个或多个区间内;
以上混合—熔融—冷却—重结晶—粉碎的过程可一次或多次进行。
所述竹取物包括竹叶提取物(如竹叶黄酮、竹叶多酚、竹叶多糖、竹叶抗氧化物)、竹茹提取物(如竹茹三萜、竹茹多糖)、竹竿提取物、竹笋提取物(如竹笋甾醇、竹笋氨基酸肽)等。
所述的食盐原料(即原盐),可以是海盐、湖盐、井盐、矿盐,优选粗制的海盐(又称日晒海盐)。
所述的健康功效包括但不限于:预防高血压、美白、护肝。
所述的新型竹盐的应用领域包括:食品、饮品、调味品、保健食品、医药助剂、日用化学品和个人护理用品。
采用本发明的中频熔炼技术也可直接加工食盐(即不添加竹取物或任何其他外来物质),将其转化为食用安全性更高的烤盐。
本发明制备所得新型竹盐的具体的生物学功能包括:预防化学性肝损伤和高盐膳食诱导的高血压、美白,还包括抑菌、抗炎、排毒、抗病毒、抗过敏、保护口腔健康、抑制肠道癌变、预防神经细胞凋亡等。此外,有助于提升人体表皮细胞的渗透性,帮助日用化学品中的护肤因子更好地起作用。
本发明制备所得新型竹盐系列的具体用途包括:医药助剂;保健食品/饮品;功能性食品/饮品;餐桌调味盐,烹饪盐;特殊用途化妆品,和人护理用品(护肤霜、粉底液、香皂、面膜、牙膏、漱口水、洗发液、沐浴盐等);终端产品的形态可以是粉末、胶囊、片剂、颗粒剂、泡腾片、水剂、乳剂、喷雾剂等。
在本发明中,术语“未经预烤”是指制备所述竹盐的原料为竹取物粉末与原盐的直接混合物,该混合物未经传统制备竹盐的一次或多次低温(小于800℃)预烘烤处理。
本发明通过采用快速升温工艺使原盐与竹取物的混合物在精准控制的熔炼温度范围内快速共融,并在合适的降温速率下完成重结晶,根据需要获得不同色泽、不同风味、不同晶格结构及理化特质、不同生物学活性以及不同用途的新型竹盐。同时,为竹盐的机械化、标准化、清洁化、规模化生产提供可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主要优点:
(1)相比于现有的需九烤的竹盐制备工艺,本发明所述方法具有更加高效、节能的优点;
(2)相比于采用低速升温(如升温速率为1-15℃/min)的竹盐制备工艺,本发明所述方法具有更加高效、节能的优点,不仅如此,本发明所述快速升温工艺更可使得原料混合物中的竹取物与原盐实现同步熔融,进而促进两种组分的充分共混、掺杂和互渗,使得最终所得竹盐具有更优异的综合性能;
(3)在原料混合物组分和配比相同的情况下,相比于现有竹盐,本发明所述竹盐具有更低的nacl含量(更高的竹取物掺杂量)和更优的护肝、美白和预防高血压作用。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百分比和份数按重量计算。
除非另行定义,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熟练人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应用于本发明方法中。文中所述的较佳实施方法与材料仅作示范之用。
通用原料和设备
竹叶黄酮:棕色粉末,购自浙江圣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吉),总黄酮含量为24.8%;
竹叶抗氧化物:棕色粉末,由杭州尤美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总黄酮含量为24%;
竹笋甾醇:黄色粉末,由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的“天然产物与人类健康”研究中心提供,总甾醇含量为25%;
竹茹三萜:黄绿色粉末,由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的“天然产物与人类健康”研究中心提供,总三萜皂苷含量为45%;
竹笋氨基酸肽:灰色粉末,由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的“天然产物与人类健康”研究中心提供,总氨基酸含量为21%;
竹茹多糖:灰白色粉末,由湖南城步锦龙农林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多糖含量为40%。
竹炭:黑色粉末,由浙江旺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碳含量为97.5%。
原盐(日晒海盐):来自山东潍坊,实测nacl含量为93.36%;
井盐(深井晶盐):来自四川自贡,实测nacl含量为98.01%;
中频熔炼炉:加热元件为紫铜感应线圈,坩埚为导磁的石墨碳化硅坩埚。
实施例1、新型竹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竹取物粉末
竹取物包括但不限于竹叶提取物(竹叶黄酮、竹叶多酚)、竹茹提取物、竹竿提取物、竹笋提取物等。
2、将步骤1中竹提取物粉末按1~40%的质量比与食盐混合均匀,获得混合物;
将所得混合物放入特制的容器内,置于中频熔炼炉中,采用快速升温工艺,在常压下以一定的升温速率下加热到800~1400℃,获得新型竹盐。
上述%为质量比(w/w)。
实施例2、将实施例1中竹取物粉末更改为至少两种竹取物粉末,即,将至少两种竹提取物粉末按任意比例混合均匀后,获得混合粉末;将混合粉末按1~40%的添加量与细盐(过筛)混合均匀,获得混合物;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
实施例3、将实施例1中竹取物粉末更改为至少两种竹取物粉末,具体步骤如下:
1、将一种竹取物粉末与食盐混合均匀,获得混合物;
注:上述所采用竹取物粉末的总添加量为食盐质量的1~40%。
综上,本发明的新型竹盐既可以是一次性添加竹取物后一次或分次烤制完成,也可以是分次添加、分阶段完成烤制。
本发明提供的新型竹盐系列产品,在高温熔炼过程中,由于竹取物中不同元素的渗入,盐的元素组成和nacl晶格、晶体构型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根据不同的工艺参数呈现出不同的色泽,如灰色、紫色、粉红色、白色、蓝绿色等等,5%盐水溶液的ph值从原盐的6~7升高至8~12。nacl总量下降,其他元素(尤其是多种微量元素)含量增加。口感也从单纯的咸味转变为丰富圆润的咸鲜甜味,并带有显著的臭皮蛋味。
新型竹盐的具体的生物学功能包括:预防化学性肝损伤和高盐膳食诱导的高血压、美白,还包括抑菌、抗炎、排毒、抗病毒、抗过敏、保护口腔健康、抑制肠道癌变、预防神经细胞凋亡等。此外,有助于提升人体表皮细胞的渗透性,帮助日用化学品中的护肤因子更好地起作用。
新型竹盐系列的具体用途包括:医药助剂;保健食品/饮品;功能性食品/饮品;餐桌调味盐,烹饪盐;特殊用途化妆品,和人护理用品(护肤霜、粉底液、香皂、面膜、牙膏、漱口水、洗发液、沐浴盐等);终端产品的形态可以是粉末、颗粒、胶囊、片剂、泡腾片、水剂、乳剂、喷雾剂等。
综上,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竹盐的制备方法,将不同的竹提取物与食盐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后,采用快速升温工艺,在800~1400℃的高温下一次或分次烤制所形成的具有不同颜色、不同空间结构、不同理化性质、不同风味和不同用途的新型竹盐。本发明制备所得的新型竹盐不仅具有保健作用,还有助于提升人体表皮细胞的渗透性,帮助日用化学品中的护肤因子更好地起作用,可用于医药助剂、保健食品/饮品、功能性食品/饮品、餐桌调味盐、烹饪盐、特殊用途化妆品或个人护理用品。
实施例4、新型蓝竹盐(食盐+竹叶黄酮)的制作
分别称取竹叶黄酮10g和原盐40g,混合均匀后放入导磁坩埚内,置于中频熔炼炉中,在常压下按10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300℃后保温1h,取出自然降温,冷却后粉碎得到新型的蓝竹盐,其色泽和外观如图1所示。
实施例5、新型粉竹盐(食盐+竹叶黄酮)的制作
分别称取10g竹叶黄酮和40g原盐,混合均匀后放入导磁坩埚,置于中频熔炼炉中,在常压下按10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000℃,保温2h后取出自然降温,得到粉红色的新型竹盐,其色泽和外观如图2所示。
实施例6、新型粉竹盐(食盐+竹叶抗氧化物)的制作
分别称取8g竹叶抗氧化物和42g食盐(井盐),混合均匀后放入导磁坩埚,置于中频熔炼炉中,在常压下按10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950℃,保温3h后取出自然降温,得到粉红色的新型竹盐,其色泽和外观如图3所示。
实施例7、新型蓝竹盐(食盐+竹茹三萜)的制作
分别称取竹茹三萜12g和食盐(井盐)38g,混合均匀后放入导磁坩埚内,置于中频熔炼炉中,在常压下按20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400℃后保温1h,取出自然降温,冷却后粉碎得到新型的蓝竹盐,其色泽和外观如图4所示。
实施例8、新型紫竹盐(食盐+竹笋氨基酸肽粉)的制作
分别称取4g竹笋氨基酸肽和26g原盐,混合均匀后放至导磁坩埚内,置于中频熔炼炉中,在常压下按15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950℃,保温1.5h后取出自然降温,得到紫色的新型竹盐,其色泽和外观如图5所示。
实施例9、新型粉竹盐(食盐+竹茹多糖)的制作
分别称取竹多糖15g和原盐35g,混合均匀后放入导磁坩埚内,置于中频熔炼炉中,在常压下按12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100℃后保温1.5h,取出自然降温,冷却后粉碎得到粉色的新型竹盐,其色泽和外观如图6所示。
实施例10、竹炭盐(食盐+竹炭)的制作
分别称取竹炭(粉末)15g和原盐35g,混合均匀后放入导磁坩埚内,置于中频熔炼炉中,在常压下按15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000℃后保温1.5h,取出自然降温,冷却后粉碎得到无色的竹炭盐,其色泽近似于原盐和未添加竹取物的烤盐。
竹炭即经过预烤的竹筒(不属于竹取物的范畴),当其与食盐混合后,在本发明的熔炼条件下并未发生与竹取物相同或相似的化学反应。
对比例1
同实施例4,区别在于:升温速率为10℃/min,升至1300℃后保温1h,取出自然降温,冷却后粉碎得到淡蓝色竹盐,其颜色较浅接近无色,且内部有黑色杂质,不同于实施例4所得的蓝绿色的、干净透彻的蓝竹盐。
对比例2
同实施例5,区别在于:升温速率为10℃/min升至1000℃,保温2h后取出自然降温,冷却后粉碎得到灰粉色的竹盐,其颜色为暗淡的浅粉色,内部气泡较多,且含有黑色杂质,不同于实施例5所得的粉红色的、干净透彻的粉竹盐。
性能测试(实验中蓝竹盐、粉竹盐分别为实施例4、5所得样品)。
实验1、新型竹盐及其对照品的理化性质分析
1.1色差分析
色差仪是一种常见的光电积分式测色仪器,它仿照人眼感色的原理,采用能感受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受光器,利用仪器内部的标准光源照射被测物体,将各自所感受的光电流加以放大处理,在整个可见光波长范围内进行一次积分测量,得到透射或反射物体色的三刺激值和色品坐标,从而获得这一颜色的信号,并通过系统给出被测样品之间的色差值。
色差仪测得的主要指标包括l、a、b。其中,
l表示试样的亮度,数值越大,表明越亮;
a代表红绿色向,“+”表示偏向红色,“-”表示偏向绿色;
b代表蓝黄色相,“+”表示偏向黄色,“-”表示偏向蓝色。
表1是不同新型竹盐的色差分析数据汇总。从中可见,原盐和烤盐l值分别为87.73±0.19和89.27±1.09,a、b值接近0,显示其接近白色;而其他新型竹盐的l值介于47~73之间,最暗的是仁山紫竹盐,最亮的是蓝竹盐。粉竹盐和紫竹盐的a值较大,说明这两种盐偏向红色相,蓝竹盐的a、b均为负值,说明其偏向蓝绿色相。将粉竹盐、蓝竹盐和紫竹盐的l、a、b值与潘通色卡进行比对发现,粉竹盐的颜色与潘通色号503c(l=85,a=11,b=1)相似,蓝竹盐的颜色与潘通色号563c(l=70,a=-24,b=-5)相似,紫竹盐的颜色与潘通色号5005c(l=60,a=21,b=4)相似,比对结果见图8。
表1不同试样的色值参数
1.2ph的变化
食物的ph值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平衡有着重要影响,故有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之分。现代社会,大众的饮食结构普遍偏酸性,久而久之会便会形成酸性体质,导致免疫力下降和亚健康状态。测得0.2~5%浓度(w/v)下不同盐样的ph值,如表2所示。
1%及以下浓度的原盐溶液呈弱酸性(ph<7),烤制后显著上升;而所有竹盐溶液即使在0.2%的浓度下都呈现强碱性(ph>9),与原盐相比差异十分显著(p<0.001)。表明,原盐在与竹取物共融后,有大量碱金属元素进入了nacl的晶格结构中,或附着在其表面。
表2不同试样的ph值
1.3电导率的变化
测得0.2~5%浓度(w/v)下不同试样的电导率数据,如表3所示。由表可知,在人体可耐受的盐溶液浓度(<1.0%)下,本发明的新型竹盐与原盐的电导率无显著差异。
表3不同试样的电导率
1.4原子能谱分析
表4原子能谱分析得到的不同盐样的元素组成(%)
原子能谱不仅能够扫描拍摄物料的表面形态,还能检测出材料表面各种元素及其相对含量。将本发明制得的新型竹盐及其对照样(颗粒)置于原子能谱仪(日本日立公司,su-8010)下进行样品表层的微区点、线、面的元素定性、半定量及定量分析(检出限为0.5%),所得结果见表4。
1.5元素组成分析
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此外还含有少量的其他矿物质元素。精制程度越高的盐,氯化钠含量越高,其他营养元素就越少,于人体健康是不利的。
钾元素可以调节细胞内渗透压和体液酸碱平衡,参与细胞内糖和蛋白质的代谢,有助于维持神经健康、心跳规律正常,预防中风,并协助肌肉正常收缩。在摄入高钠盐导致高血压的情况下,钾盐或富钾的食物就具有降压作用。
镁是人体细胞内的主要阳离子,它可以影响钾离子和钙离子的转运,调控信号的传递,参与能量代谢、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并进行催化酶的激活和抑制等。
磷是组成遗传物质核酸的基本成分之一,同时磷和钙都是骨骼牙齿的重要构成材料。磷可以保持体内atp代谢的平衡,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参与体内能量的代谢。
锰是sod的辅酶,其缺乏可引起神经衰弱,影响智力发育,同时还将导致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的降低,影响糖代谢。
钼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一种微量元素,是动物体内肝、肠中黄嘌呤氧化酶、醛类氧化酶的基本成分之一,也是亚硫酸肝素氧化酶的组成成分。研究表明,钼还有明显防龋作用,且对尿结石的形成有强烈抑制作用,人体缺钼易患肾结石。
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一般认为,它可能有助于防止胆固醇蓄积、降血糖、降血压、防止龋齿、帮助制造红血球等。
铬也是一种必要的微量营养元素,在所有胰岛素调节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重要的血糖调节剂。同时,铬的缺乏还与近视的形成有一定关系。
硅主要集中于骨骼、肺、淋巴结、胰腺、肾上腺、指甲和头发之中,在主动脉、气管、肌腱、骨骼和皮肤等结缔组织中含量最高,对人体的骨健康具有特殊意义。然而,由于工业的发展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人体内的硅元素往往极为不足。
不同盐试样的元素检测结果见表5。从不同盐样的元素检测结果可知,新型竹盐与原盐(及其烤盐)有着十分显著的差异。粉、紫、蓝竹盐的钾含量极显著增加,尤其是实施例4得到的新型蓝竹盐中钾元素是原盐的500倍左右,是传统工艺生产的仁山竹盐的4.6倍;紫竹盐(包含新旧2种试样)的镁、铁、镍、锌、钼、钒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原盐和其他竹盐,用新技术获得的粉竹盐和蓝竹盐中还检出了硒的存在。在所有试样中,蓝竹盐拥有远高于其他试样的碘(28mg/kg)、硼(26.6mg/kg)、磷(424mg/kg)、铬(4mg/kg)和仅次于紫竹盐的锰含量(18mg/kg)。竹盐的硅含量显著高于原盐及烤盐,且新工艺的竹盐高于传统生产的仁山竹盐。同时,粉竹盐与蓝竹盐中还检出了硒元素。
表5不同试样的元素检测分析结果
备注:磷元素检出限为20mg/kg;钼、锑、硒、锡、总砷元素检出限为0.01mg/kg;镉、*锗元素检出限为0.001mg/kg;铊元素检出限为0.0001mg/kg。
竹盐中还存在一定量的硫化物,故带有典型的臭皮蛋气味。硫化氢有多种神经保护作用,已被国内外大量实验所证实,主要包括抗神经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损伤和抗缺氧缺血性神经损伤,可增加神经细胞的可塑性,从而减少海马神经元的凋亡。
此外,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经过800℃以上的高温熔炼,盐的食用安全性大大提高,烤盐与原盐相比,重金属(铅、砷、汞)含量大幅度下降。同时,原盐中的其他有害成份(如有机的塑料微粒等)也被完全除去。
实验2、新型竹盐及其对照品的显微结构和晶格结构分析
2.1试样外观的显微镜图
用体视显微镜(江南牌se220)在目镜10倍、物镜5倍条件下拍摄得到实施中所得新型竹盐颗粒的试样外观如图7所示。
从图7中可以看到原盐和烤盐基本呈无色,颗粒表面较为光滑,外形规整。而粉竹盐、紫竹盐和蓝竹盐则呈现不同的颜色,晶体排列差异较大,更具光泽感。本发明制备的新品紫竹盐与仁山竹盐的色泽虽然接近,但前者更加纯净,看上去晶莹剔透,而后者则含较多杂质。
2.2扫描电镜(sem)的观察结果
利用德国carlzeissmicroscopygmbh公司出品的geminisem300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实施例的新型竹盐进行形态表征。分别将不同的试样颗粒置于电镜下观察得到图9。原盐和烤盐表面光滑,无太多附着物。而经本发明所制得的新型竹盐表面呈现地瓜状,并且有许多小颗粒物质附着在颗粒表面。
2.3透射电镜(tem)的观察结果
将不同的盐样悬浮于无水乙醇中(5%,w/v),利用日本jeol公司jem-1230透射式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e,tem)对实施例中所得新型竹盐颗粒进行形态表征。粉竹盐、紫竹盐、蓝竹盐为代表的新型竹盐透射电镜图如图10所示,原盐形状较为规整,呈现氯化钠立方体规则结构,而新型竹盐无具体规则,且周围附着一些微小颗粒。
2.4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
2.2.1晶体结构分析
物相分析是x射线衍射的主要应用,可以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通过把对材料测得的点阵平面间距及衍射强度与标准物相的衍射数据相比较,可以确定材料中存在的物相,并且根据衍射花样的强度可以确定材料中各相的含量。精确的晶胞参数数据能够反映一种物质的不同样品间在结构上的细微差异,或者一种晶体的结构在外界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微小变化。实施例中所得新型竹盐几种物相的晶胞参数如下:
表6不同试样中的氯化钠含量及晶格参数
上表6中nacl含量是经xrd测定的,其为待测样品中nacl晶型含量,如采用化学法测定,则对于原盐、粉竹盐、紫竹盐和蓝竹盐,nacl含量分别应为93.36、89.13、89.30、86.18。
表7不同试样中的氯化钾含量及晶格参数
表8不同试样的晶体大小
2.2.2x射线衍射谱图及模拟的晶体结构图
通过晶胞参数模拟出不同盐试样的晶胞图。从图11中可以看到原盐较为规整呈立方体形,而粉竹盐两端较尖,紫竹盐较圆,蓝竹盐则呈现出八面体的锥形,说明原盐与竹提取物通过在不同条件的高温熔炼后,晶体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实验3、新型竹盐及其对照品的感官性能测试
电子舌是模拟人的舌头对待测样品进行分析、识别和判断,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快速地反映出样品整体的质量信息,实现对样品的识别和分类。是一种利用多传感阵列为基础,感知样品的整体特征响应信号,对样品进行模拟识别和定量定性分析的一种检测技术。主要由味觉传感器阵列、信号采集系统和模式识别系统三部分组成。
电子鼻又称气味扫描仪,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检测食品的新颖仪器。它以特定的传感器和模式识别系统快速提供被测样品的整体信息,指示样品的隐含特征。它是由选择性的电化学传感器阵列和适当的识别方法组成的仪器,能识别简单和复杂的气味,可得到与人的感官品评相一致的结果。
区分指数(discriminationindex,di)是电子舌和电子鼻用来判定样品整体区分效果的一个衡量指标,其取值范围为[-100,+100]。-100,0表示其无法区分试样的味觉和嗅觉;+100表示其能够有效区分,其值越接近100,表示区分效果好。
3.1用电子舌得出的味觉性状
将实施例所得新型竹盐制成10%溶液,用电子舌(smartongue,isensogroup公司)检测其味觉差异。
从图12中可以看出电子舌的di值达到99.55,表明不同新型竹盐在味觉上存在显著差异,可以明显区分。主成分1(pc1)的贡献率为78.36%,远大于主成分2(pc2);在横坐标上的距离越远,表示其差异性越大;粉竹盐、紫竹盐和仁山竹盐的横坐标距离较近,表明二者滋味较接近,且都与原盐与实施例所得蓝竹盐有显著差异。
3.2用电子鼻得出的嗅觉性状
电子鼻通过14个传感器收集不同样品的气味信号,再经软件处理将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将实施例所得新型竹盐制成10%溶液,用电子鼻(inose,isensogroup公司)检测其味觉差异如图13所示:样品中占总信息量最多的两种主成分分别作为横坐标pc1和纵坐标pc2,主成分1(pc1)贡献率为99.76%远大于主成分2,因此两种样品数据在横坐标上的距离越远,表示其差异越大,图中新型竹盐之间横坐标非常接近,表明本发明得到的三种新型竹盐从嗅觉上看比较接近。而传统方法制备的竹盐(仁山紫竹盐)的气味与原盐较为接近。此外,根据表4原子能谱分析结果,紫竹盐表面发现有硫元素,因此可以解释其带有淡淡的硫化氢味,而其他盐的硫元素均未达到检测限。
实验4、新型竹盐护肝作用的动物试验
4.1动物分组与实验设计
4.1.1实验动物及分组
取5周龄的spf级c57bl/6健康雄性小鼠45只,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成9组,实验设计及剂量配置如表9所示。除正常对照组(1#)采用常规饲料外,其余8组均使用无盐基础饲料。给药阶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5g及标准动物等效剂量折算法得出小鼠的口服剂量,除1#组外,各灌胃样品含4%的nacl,每日灌胃1次,连续21d。饲养环境温度为(22±2)℃,相对湿度为50~70%。
表9动物试验分组及给药剂量
*为了确保试验数据的可比性,正常对照组2#和模型组3#膳食中的盐均为纯的nacl
4.1.2急性肝损伤造模
末次给药1h后,模型对照组和试验组(3#~9#)小鼠均腹腔注射0.1%的ccl4橄榄油溶液,ccl4剂量为10ml/kg.bw,正常对照组(1#~2#)给予等体积的橄榄油,禁食过夜。
4.1.3试样采集及生化指标测定
在注射ccl4橄榄油溶液16h后,脊椎脱臼处死小鼠,立刻摘眼球取血,同时解剖小鼠取肝脏。
血液样本,经3500r/min离心10min后,吸取上层血清用于血生化指标测定。取出完整肝脏后,剪取0.4g肝脏组织1份,放入装有pbs(ph=7.4)的冻存管中匀浆,其余肝脏组织放入冻存管中,于-80℃冰箱中保存留用。将剪取的0.4g肝脏匀浆后置于超低温离心机中离心(4000r/min、20min),取上清液,测定其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的含量以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的活性(考马斯亮蓝法)。
4.1.4肝组织的病理观察
取各组实验鼠相同部位的肝组织,冷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用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制作4μm的石蜡切片,行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学的变化。
4.1.5实验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均采用均值±标准误差(x±s)表示,数据行方差齐性检验;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中的duncan检验分析显著性,p<0.05为差异显著,p<0.01为差异极显著。
4.2结果与分析
4.2.1新型竹盐对实验小鼠体重的影响
表10试验周期中各实验组小鼠的体质量比较
注:同一列两两之间若字母完全不同,则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4.2.2新型竹盐对化学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转氨酶活性的影响
从表11可见,模型组(3#)小鼠血清谷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均极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2#和1#)(p<0.01),表明造模成功。
表11各实验组小鼠血清中转氨酶活性的比较
注:同一列两两之间若字母完全不同,则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模型对照组(3#)与nacl对照组(2#)相比,#表示p<0.01;
各试验组(4#~8#)与模型对照组(3#)相比,*表示p<0.01。
从表11可见,本发明的新型竹盐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血清转氨酶的活性,而原盐几乎无作用。与模型组相比,本发明的竹盐抑制alt活性升高的作用极其显著(p<0.01);在抑制ast活性升高上,粉竹盐(p<0.01)更显著;粉竹盐对ccl4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转氨酶急剧升高的抑制作用优于蓝竹盐。表明粉竹盐和蓝竹盐具有一定的保肝护肝功效。然而,阳性药物对照组(联苯双酯)虽然具有最强的抑制alt活性的功效,但却对ast无作用。市售的仁山紫竹盐也和原盐一样,未表现出对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小鼠血清转氨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4.2.3新型竹盐对化学性肝损伤小鼠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实验动物受到化学毒物攻击时,急性肝损伤的一个重要表征是mda含量升高、gsh水平降低、sod活力下降等,伴随着肝脏组织膜脂质的过氧化进而产生强烈的氧化应激反应。
表12数据显示,同样摄入无盐饲料、并同时灌胃4%浓度的纯nacl的二个组(2#和3#)用ccl4造模以后,各项氧化应激指标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是gsh和mda水平的改变极其显著(p<0.01),表明灌胃ccl4后动物的肝脏确实受到了损伤。
从表12可知,本发明竹盐均可一定程度地升高受损肝脏的gsh含量,其中蓝竹盐表现出极显著的提升作用;新型竹盐均能降低受损肝脏的mda含量,其中作用最强的是蓝竹盐(p<0.01),其次是仁山紫竹盐和粉竹盐(p<0.01);联苯双酯组也表现出升高gsh和降低mda含量的作用,但效果均不如蓝竹盐。在提升受损肝脏内源性抗氧化酶活性方面,本发明竹盐均表现出一定作用。
表12各实验组小鼠肝脏组织的抗氧化活性比较
4.2.4实验动物肝脏损伤及其修复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图14是新型竹盐对实验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400)。1#和2#是正常小鼠的肝组织,可见肝细胞索排列整齐,细胞边界清晰,细胞核型正常,无明显异常;3#nacl模型组的肝细胞索排列紊乱,细胞核型发生明显变化,中央静脉中有大量细胞浸润;4#联苯双酯组的肝细胞索排列较清晰,细胞核型正常,有少量空泡变性,表明联苯双酯滴丸对急性肝损伤有治疗作用;5#仁山紫竹盐组的肝细胞索排列较清晰,细胞核型正常,有少量空泡变性和水样变性;6#原盐对照组的肝细胞索排列不整齐,细胞核型发生明显变化,中央静脉中有大量细胞浸润;7#蓝竹盐试验组的肝细胞索排列清晰,细胞核型正常,有少量空泡变性;8#粉竹盐试验组的肝细胞索排列较清晰,细胞核型正常,有少量空泡变性,中央静脉中有少许细胞浸润。根据肝脏组织病理切片的形态学检查结果,可见粉竹盐、蓝竹盐均对ccl4所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4.3结论
实验5、新型竹盐的美白功效研究
5.1材料、试剂与仪器
小鼠b16黑素瘤细胞,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所;rpmi-1640培养液,美国gibco公司;胎牛血清,美国thermofisher公司;胰蛋白酶、青霉素-链霉素溶液、磷酸缓冲液(pbs),ar,杭州科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左旋多巴(l-dopa)、酪氨酸、酪氨酸酶(25ku,≥500u/mg),ar,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染色液质量分数为5g/l),北京雷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tritonx-100、α-熊果苷、二甲基亚砜(dmso),ar,上海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
eon酶标仪,美国biotek公司;ldzx-50kbs立式高压灭菌锅,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cp-st50a型二氧化碳培养箱,长沙长锦科技有限公司;sw-cj-f超净工作台,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ckx41倒置显微镜,日本olympus光学工业株式会社;bd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
5.2实验方法
5.2.1体外酪氨酸酶抑制率测定
以酪氨酸作为酪氨酸酶单酚酶活性测定的底物,以l-dopa作为酪氨酸酶二酚酶活性测定的底物,参考huang等的方法进行酪氨酸酶的活性测定。首先将原盐、烤盐、粉竹盐、蓝竹盐用pbs溶液配成0.2%、1%、5%、10%质量分数的盐溶液,按表依次准确吸取不同浓度的样品溶液、0.1mol/l的ph6.8的pbs溶液和1.0mmol/l的酪氨酸或l-dopa,充分混匀后放入25℃水浴锅孵育10min,然后加入相应的870u/mg酪氨酸酶溶液,10min后测定各反应溶液在475nm处的吸光值。抑制率按下式计算:
酪氨酸酶单酚酶/二酚酶抑制率/%=[1-(a3-a4)/(a1-a2)]×100
表13体外酪氨酸酶活测定中的反应液组成(ml)
5.2.2b16细胞增殖率的测定
采用mtt法测定b16细胞增殖率,以原盐为阴性对照,α-熊果苷和韩国竹盐作为阳性对照。选择对数生长期的b16细胞接入96孔板,贴壁后弃去原培养基,加入配好的含有0.25%、0.50%、0.75%和1%质量分数的原盐、粉竹盐、蓝竹盐、α-熊果苷和韩国竹盐的培养基,在37℃,5%co2条件下培养48h。在测定前4h取出,每孔加入20μlmtt(5mg/ml)溶液,放入co2培养箱中在37℃、5%co2环境中孵育4h,然后弃去培养基和mtt,向各孔中加入150μldmso,以溶解残留的mtt-甲臜结晶,振荡10min,以不加样品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pbs作为空白。用酶标仪测定各孔在570nm下的吸光值。细胞增殖率按下式计算:
细胞增殖率/%=(od570(实验)-od570(空白))/(od570(对照)-od570(空白))×100
5.2.3b16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的测定
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od475(实验)-od475(空白))/(od475(对照)-od475(空白))×100
5.2.4b16细胞迁移测定
选择对数生长期的b16细胞,调整细胞浓度至4×105个/ml,取2ml加入6孔板,待细胞在底部覆盖60%左右时,弃去原培养基,取10μl移液枪头在每孔底部画直线(一次操作),用pbs轻轻洗去滑落的细胞,再用0.5%质量分数的原盐、粉竹盐、蓝竹盐、熊果苷配制的培养基继续培养48h,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与迁移情况,以不加样品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
5.2.5b16细胞周期的测定
在6孔板中使b16细胞贴壁后,加入含有0.5%各试样的培养基进行培养,每组三个平行并设置空白对照组,分别培养48h。培养结束后收集细胞,用pbs清洗后去掉上清液,加入冷的70%乙醇溶液500μl,固定过夜,然后离心并吸取残留的乙醇。在细胞沉淀中加入rnasea溶液100μl,重悬细胞,37℃水浴30min,再加入400μlpi染色液混匀,4℃避光孵育30min,转移至流式管中上机检测。
5.2.6实验数据处理
采用origin9处理实验数据,计算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使用spss21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中的duncan进行显著性检验。
5.3结果分析
5.3.1新型竹盐对体外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
当酪氨酸作为底物时,酪氨酸酶可将其催化为多巴并进一步生成黑色素,该过程主要是发挥了酪氨酸酶单酚酶活性。各种盐溶液对酪氨酸酶单酚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如图15所示。由图15可知,原盐在0.2~10.0%浓度范围内均显示对酪氨酸酶无明显抑制作用。烤盐在5.0%浓度时对酪氨酸酶影响最大,但抑制率不高于10%。粉竹盐对酪氨酸酶活性影响显著,并且呈浓度效应关系,质量分数在0.2~5.0%时,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越大,5.0%时抑制率达到94%以上,10.0%时抑制率基本不变。相比于粉竹盐,蓝竹盐在低浓度(0.2%、1%)时对酪氨酸酶抑制率较低,当浓度大于5.0%时抑制率迅速增加,10.0%的蓝竹盐溶液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为72.8%,效果略差于相同浓度的粉竹盐。
当多巴作为底物时,酪氨酸酶可将其催化为多巴醌并进一步生成黑色素,该过程主要是发挥了酪氨酸酶二酚酶活性。各种盐溶液对酪氨酸酶二酚酶的抑制率如图16所示。由图可知,与对酪氨酸酶单酚酶抑制率相比,原盐和烤盐对酪氨酸酶二酚酶抑制率明显增强,并且有一定的浓度效应关系,但最大抑制率不超过30%。粉竹盐的酪氨酸酶二酚酶抑制与单酚酶抑制效果相似,高浓度(5.0%、10.0%)的蓝竹盐溶液的二酚酶抑制率与相同浓度的粉竹盐溶液差别不大,5%时抑制率可达92.3%。竹盐与原盐相比,其钾、铁、镁、钙等金属元素含量较多,可能会对酪氨酸酶的蛋白质结构有一定影响,从而抑制了其活性。
5.3.2新型竹盐对b16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表14b16细胞在各试样作用下的增殖率(%)
注:不同字母表示在相同浓度下差异显著(p<0.05),n=6。
黑色素是由黑色素细胞产生的,一般来说抑制黑色素细胞的增殖可以减少黑色素的生成。小鼠b16黑色素细胞在不同浓度的样品中的增殖率如表14所示。由表14可知,0.25%浓度以上的各种盐溶液均会抑制b16细胞的生长,并且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率降低,在0.75%时各盐品组细胞增殖率差别不大,1%的盐溶液会严重影响细胞的生长,增殖率均低于10%。在低浓度(0.25%、0.5%)范围内,粉竹盐、蓝竹盐以及韩国竹盐中的b16细胞的增殖率均不低于原盐,因此与原盐相比,新型竹盐对b16细胞没有明显的额外的细胞毒性,并且0.5%的粉竹盐、蓝竹盐中细胞的增殖率远大于原盐,说明这几种竹盐对nacl环境的b16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阳性对照熊果苷组的细胞增殖率与浓度关系不大,均在70%左右。
5.3.3新型竹盐对b16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酪氨酸酶是b16细胞合成黑色素的关键限速酶,其酶活是黑色素生成的重要影响因素,是衡量功能因子美白功效的重要指标。由表15可知,各试样对b16细胞的酪氨酸酶活性均有一定影响,其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均显著降低,且呈一定的浓度效应关系。其中与原盐相比,粉竹盐、韩国竹盐各组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均较高,说明这些竹盐对b16细胞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不如原盐,而蓝竹盐在每个受试浓度下b16细胞的酪氨酸酶活性均小于原盐,说明蓝竹盐可以显著降低b16细胞的酪氨酸酶活性,且效果优于各组受试物。阳性对照熊果苷组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均高于同浓度的盐样品组。
表15b16细胞在各试样作用下的酪氨酸酶活性(%)
5.3.4新型竹盐对b16细胞迁移的作用
肿瘤细胞的重要特征是可以在增殖过程中进行扩散转移,可以通过其迁移度来判断其扩散能力。由图17可知,正常组(a)的b16细胞在培养48h后划线区域基本愈合,说明其迁移能力很强。当受试物质量分数为0.5%时,原盐(b)作用的b16细胞在划线区只有部分细胞进入,说明原盐对细胞迁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粉竹盐(d)、蓝竹盐(f)作用的细胞中,划线区基本没有细胞进入,说明这三种竹盐可以显著抑制b16细胞的转移,且效果强于原盐。熊果苷(c)对b16细胞的迁移率也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其效果不如竹盐。
5.3.5新型竹盐对b16细胞周期的影响
细胞周期是指由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共分为四个阶段,g0/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复制期)、g2期(dna复制完成到有丝分裂开始前)、m期(细胞分裂开始到结束)。不同周期的细胞中dna含量不同,利用荧光染料pi将细胞dna染色,并在流式细胞仪中检测荧光强度,即可研究细胞在不同周期阶段的分布,了解细胞的增殖情况。由表16可知,原盐与熊果苷组与正常组细胞在g0/g1期和s期分布无显著差异,而粉竹盐(d)与蓝竹盐(f)s期与g2/m期分布比例明显增加,g0/g1期分布较少。s期与g2/m的总和代表了细胞在dna复制和有丝分裂过程的比例,可以表示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显示粉竹盐组细胞增殖能力较好,蓝竹盐组次之,其余各组增殖能力均无明显变化。mtt结果显示各受试物对b16细胞群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而在细胞周期研究发现存活的细胞增殖能力较好,推测受试物处理可能会引起部分细胞的死亡,而对一部分耐受的细胞具有促进增殖的效果。
表160.5%质量分数的各试样对b16细胞周期的影响
注:不同字母表示在相同细胞周期下差异显著(p<0.05),n=3。
5.4结论
本发明提供的粉竹盐、蓝竹盐作为代表性的新型竹盐,对体外酪氨酸酶的单酚酶活性及二酚酶活性均表现出浓度依赖的抑制作用,当试样浓度为10%时,酪氨酸酶单酚酶抑制率分别达到96.6%、94.0%、70.1%;浓度为5%时,二酚酶抑制率分别达到99.7%、93.2%、92.3%。新型竹盐对b16细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与原盐相比无明显的细胞毒性。蓝竹盐可以显著降低b16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0.75%蓝竹盐培养基中的b16细胞酪氨酸酶活性仅有6.26%。同时,新型竹盐可以显著抑制b16细胞的横向迁移,但并不通过影响细胞周期来抑制其增殖。新型竹盐作为体外及胞内酪氨酸酶无机抑制剂,其抑制效果良好,可以考虑作为果蔬保鲜剂和人体的美白功能成分。
实验6、新型竹盐预防高血压的动物试验研究
实验动物:雄性大鼠sd大鼠,13~14周龄,体重200g左右。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成8组,即摄食正常盐饲料对照组、灌胃正常盐水无盐饲料对照组、高盐模型组、实验组(粉竹盐、蓝竹盐)、阳性对照组(非洛地平缓释片),每组4只,实验设计及剂量配置如表17所示。实验期间,单笼饲养,饲养温度为25℃,湿度30%,每周观察临床表现。给药阶段,大鼠每天高盐摄入量为4000mg/kg(相当于含盐量8%日粮),在自由饮服纯净水的前提下,将各样品和对照试样配置成相应浓度的溶液,每天给大鼠经口灌喂2ml/100g的粉竹盐水和蓝竹盐水等。除正常对照组(1#)采用常规饲料外,其余8组均使用无盐基础饲料。
表17动物试验分组及给药剂量
*为了确保试验数据的可比性,自由饮食含0.3%食盐的常规饲料(组1#)和经口灌喂等质量的原盐水溶液、同时摄食无盐饲料的对照组(组2#),以比较灌喂方式摄入盐与饲料中摄入盐对大鼠的影响。
**高盐饲料组添加量参考文献饲料中加入8%盐折算为灌胃浓度。
6.2试验情况
每4天测一次血压与体重,试验持续28天。最后一次灌胃后,禁食不禁水,置于代谢笼24h并收集尿液。结束后腹腔注射麻药,心脏取血后处死大鼠。
6.3试验结果
6.3.1实验大鼠的体重变化
如图18与表18所示,实验24天内各组动物体重无显著差异,灌胃、高盐摄入均对体重无显著影响。
表18实验大鼠的体重变化(g)
常规饲料(组1)与灌胃常规原盐(组2)相比,δ表示p<0.05,δδ表示p<0.01;
高盐试验组(组3)与原盐正常组(组2)相比,#表示p<0.05,##表示p<0.01;
各高盐试验组(组4~7)与高盐试验组(组3)相比,*表示p<0.05,**表示p<0.01。
6.3.2实验大鼠收缩压的变化
如图19与表19所示,灌胃高剂量盐到第20天时高盐实验组3与常规原盐组2已出现显著性差异,说明通过口服高剂量的盐会导致高血压,实验造模成功。从实验组来看,到第24天时,通过实施例所得的新型竹盐组均与原盐组形成显著性差异,说明摄食本实施例制备的新型竹盐具有预防高血压效果。而值得注意的是,新型竹盐中蓝竹盐降压效果最为明显,与低盐摄入无显著性差异,有可能是蓝竹盐特殊的理化结构及元素含量有关。
表19实验大鼠收缩压的变化
6.3.3实验大鼠24h的尿量变化
常规饲料和常规原盐组无显著性差异,说明灌喂对尿量无明显影响。因摄食高浓度的盐水导致饮水量增加,因而高盐组尿量显著性高于正常食盐组。
表20实验大鼠24h的排尿量
6.3.4实验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分析结果
6.3.4.1对肝功能的影响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一种参与人体蛋白质新陈代谢的酶,是肝脏病变程度的重要指标。alt可以加快蛋白质氨基酸在体内的转化,在肝脏细胞中含量最多。当组织器官病变时,就会把其中的alt释放到血液中,使血清alt含量增加。与正常大鼠相比,高盐组大鼠血清中alt显著增加,说明肝脏受到一定损伤。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有助于了解心肌、肝、肾组织的损伤程度。ast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中,以心肌含量最丰富,其次是肝脏。当心和肝细胞出现坏死时,m-ast从线粒体中释放出来,使得血清中的ast增高。高盐组大鼠血清中ast显著增加,说明摄食高浓度的盐后肝脏受到一定影响。
表21实验大鼠的肝功能指标
6.3.4.2对肾功能的影响
表22实验大鼠的肾功能指标
6.3.4.3对心肌功能的影响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中肌酸激酶(ck)含量为多,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中,是一个与细胞内能量运转、肌肉收缩、atp再生有直接关系的重要激酶。肌酸激酶活性测定可以用于骨骼肌疾病及心肌疾病的诊断。病理性增高: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皮肌炎、肌营养不良、心包炎、脑血管意外破裂等。
表23实验大鼠的心肌功能指标
从表中可以看到摄食高浓度的盐对ck含量有显著性影响,一个月多的高盐饮食可能对心肌功能有一定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粉竹盐ck含量显著性低于高盐组,说明粉竹盐在预防心肌损伤上具有潜力。
乳酸脱氢酶(ldh)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以心、骨骼肌和肾脏最丰富,可用于心肌疾病的诊断。乳酸脱氢酶增高:主要见于心肌梗死、肝炎、恶性肿瘤、肺梗塞、白血病、溶血性贫血、肾脏疾病、进行性肌萎缩等。高盐饮食ck、ldh含量均低于正常盐饮食组,进一步说明了,高盐饮食对心肌功能的损伤。
6.3.4.4对血清离子含量的影响
一个月的实验结果表明各组实验大鼠血清中离子浓度差异不大。
表24实验大鼠的血清离子含量
6.3.5实验大鼠的尿液指标分析结果
6.3.5.1总排泄量
尿肌酐(crea)主要来自血液,经由肾小球过滤后随尿液排除体外,肾小管基本不吸收且排出很少。当肾脏出现问题时尿肌酐含量会发生变化。正常尿液中含少量小分子蛋白(u-tp),当尿中蛋白增加便形成蛋白尿,蛋白尿是肾脏病的常见表现,全身性疾病亦可出现蛋白尿。尿微量白蛋白(u-alb)是重要的血浆蛋白质之一,在正常情况下,白蛋白的分子量大,不能越过肾小球基膜。疾病时肾小球基膜受到损害致使通透性发生改变,导致白蛋白的排出从而进入尿液中,使得尿白蛋白浓度持续升高。从表中可以看到一个月高盐饮食对sd大鼠u-tp和u-alb含量出现显著性差异,说明肾功能有所损伤,但从血清肾脏指标及尿液中crea含量无显著性变化,说明一个月高盐饮食影响程度还不强,若长期性高盐饮食对肾脏会造成损伤。值得注意的是粉竹盐u-tp水平显著性低于高盐组,与阳性对照相当,说明粉竹盐也具有保护肾功能的效果。
表25实验大鼠的尿液生化指标
6.3.5.2尿液离子排泄量
除了na和cl离子含量增加外,高盐组内k、ca、p含量明显增加。在新型竹盐元素分析中,原盐和一烤盐p元素均无检出,而粉竹盐、蓝竹盐检出分别为71.75、428mg/kg。从新型竹盐理化指标中可以看到其元素含量明显多于原盐及烤盐,但其尿液排泄量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新型竹盐中丰富的元素被体内吸收。
表26实验大鼠的尿液离子排泄量
6.4结论
普通盐和烤盐在预防sd大鼠高血压试验中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同样以本发明制备的无添加竹提取物的烤盐并无特殊的生物学功效。
经过28天的高盐饮食试验,雄性sd大鼠摄食原盐组的收缩压明显上升,并表现出明显的肝、肾、心肌功能损伤;而摄食本发明的新型竹盐的大鼠血压则明显低于原盐,表明其具有替代普通食盐、防治高血压的潜力。
在本发明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申请中引用作为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