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标本发生溶血时,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清K+离子、乳酸脱氢酶(LDH)与肌酸激酶(CK)测定值比标本未发生溶血时升高。这是由于这些检测的酶和离子在红细胞内外液存在着浓度差。这些酶和离子在红细胞中的浓度远远高于细胞外液。例如:人红细胞中AST活性约为血浆中的40倍,细胞内ALT活性约为血浆中的7倍,红细胞中K+比血浆中K+浓度高出19倍,当标本溶血时,红细胞内的酶和离子的大量释放到细胞外液中,从而使溶血标本的结果明显高于未溶血标本。
2.当标本发生溶血时,血清中葡萄糖测定结果偏低,主要是由于NADH、NADPH进入到血清中抑制血清葡萄糖的测定,另一方面红细胞破裂其内容物的释放,对血清稀释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造成结果偏低。
造成标本溶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血管细小反复穿刺;
2.采血人员操作技术欠规范,抽吸太快,混匀血液时用力过猛;
3.在运送途中血液标本受外力造成溶血;
4.分离血清时离心转速太快
一旦确立标本为溶血标本,一般情况下要退回标本,建议重抽
1.高晓阳“溶血标本对部分血液生化结果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实用预防医学2012年3月第19卷第3期PracticalPreventiveMedicine,Mar.2012,Vol19,No.32.杨建平,谢增发,何勇“溶血标本对血糖及心肌酶检测的影响”实用医技杂志2008年11月第15卷第33期(旬刊)JPMT,November.2008,Vo.l15,No.33(IssuedEveryTenDays)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