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肿瘤科普:肿瘤预防早诊筛查治疗。一文全包括

癌症有时让人防不胜防,不知哪天就找上门,但也不要因此悲观自弃,该预防的去预防,该筛查的去筛查,该治疗的去治疗,不要总抱着侥幸心理,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可能去降低患癌风险,尽最大可能去筛查早期发现癌症,不幸得了癌症,尽最大努力去治疗,争取最好的结果。

一、什么是癌症?

癌症是什么?老百姓似乎不知道,又似乎知道那么一丁点,半懂不懂,似懂非懂,真要认真问起来,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不知道癌症到底是什么东东,不然也不会一谈癌就色变。人们对某样东西极度恐惧,要么是对其太了解,知道它的可怕之处,要么是根本不了解它,对其缺乏基本认识,人们总是敬仰或害怕未知的东西,当然也可能因为缺乏了解,所以反倒不害怕,所谓无知者无畏。谈癌色变正是这两方面因素导致的:一方面是因为癌症确实有让人害怕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人们对癌症缺乏最基本的认识。人们往往只知道癌症的可怕之处,却不知道癌症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谈癌不色变,从认识“什么是癌症”开始。

到底什么是“癌症”呢?癌症其实是一种民间的通俗叫法,实际上泛指所有的恶性肿瘤,英文名为cancer(癌症)。cancer这个词的本义是“螃蟹”,我们都知道螃蟹的模样:有很多脚爪子,而且向周围横行伸出,活动时看起来横行霸道极具侵犯性的样子,用来意指“癌症”再恰当不过。

“癌症”泛指所有“恶性肿瘤”,那“肿瘤”又是指什么呢?肿瘤就是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新生物(就是新长出来的东西),其实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在人体内新长出来的不正常之物,就像是在不良环境刺激下长出来的异类分子。人们往往把身上长了包块说成是长了肿瘤,多数情况下这种说法是对的,因为肿瘤在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包块的形式,但又不完全对,因为肿瘤有时并不一定形成可见包块,比如白血病(俗称血癌),而包块也并不一定就是肿瘤,比如某些炎症也可能形成炎性包块,外伤可能形成血肿,这些包块当然不是肿瘤。

此外,还有一个大家接触比较多的名词就是所谓“占位性病变”,一般在CT、磁共振等影像检查报告中会看到“XX占位性病变”字样。“占位性病变”是一个比肿瘤涵盖内容更广的概念,从字面上就可以知道它指的是额外多出来的一个东西,占据了身体原本某个部位,也就是它占了别人的位置,它本不该在这个地方,这个东西可以是肿瘤(良性或是恶性都可能),事实上很多情况下最后经诊断证实确实是肿瘤,但也可能并不是肿瘤,比如炎症导致的炎性包块、脓肿,出血后形成的血肿,都可以算是“占位性病变”。可见,“占位性病变”只是一个描述性词汇,它最终到底是什么东西,必须要进一步检查才能明确,本质上它不是一个疾病的诊断,你不能说某个人得了“占位病”。

肿瘤按照它的性质可进一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还有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所谓交界性肿瘤。

良性肿瘤,从字面上就可以知道它是一种良性的疾病,良性当然也就是比较好的,至少是不坏的,它的生长速度通常比较缓慢,一般向外膨胀性生长,通常不会侵蚀和破坏邻近组织器官,也不会向远处发生扩散转移,因此它的危害相对较小,不带来严重后果。但要注意的是,说良性肿瘤危害性比较小,是指良性肿瘤本身的行为是良性的,不具有侵袭性,但如果它长得很大,也可能会压迫邻近组织器官从而影响到这个被压迫的组织器官,由此也可能带来不好的后果,特别是如果它长在身体的要害部位,比如,如果脑袋里长了良性肿瘤,也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为脑袋空间有限,尽管良性肿瘤本身没有多少有害性,但它可能会压迫重要的中枢神经,而我们都知道,脑里的神经中枢是总管全身的司令部,受到压迫可能会出大事,假如压迫到掌管呼吸心跳的生命中枢,可能危及生命。还有一点要注意,少数良性肿瘤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恶变为恶性肿瘤,因此也不能掉以轻心。一句话,良性肿瘤本质上不是坏人,但偶尔可能会做坏事或者可能以后变成坏人。

恶性肿瘤,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癌症,很显然它是一种恶性疾病,从字面上就可以知道这不是好东西,之所以说它不是好东西,是因为它的生长速度通常比较快,并且具有侵袭性及向远处扩散和转移的特性,也就是说,它很不老实,不会只待在原地,你如果不管它,它就会向深处、往周围侵犯,直至将它的“种子”转移到远处,在那里生根发芽,也就是所谓的癌症扩散。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可能会导致病人死亡,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一直以来人们才普遍谈癌色变,对癌症心存恐惧。

但有一点必须注意:不是所有的恶性肿瘤,其名称后面都一定会带有癌或肉瘤字样,比如淋巴瘤,尽管没有癌肉瘤字样,但它可不是良性肿瘤,没有所谓良性淋巴瘤之说,它是名副其实的恶性肿瘤。又比如白血病,它可不是一般的病,尽管没有癌字,它是真真正正的恶性肿瘤,当然老百姓会俗称它为血癌。听起来似乎还是有点乱,其实肿瘤的命名问题,涉及很多方面,不必细究。在具体细节上,建议普通民众不要只从字面上进行理解,遇到此类问题一定要咨询肿瘤专科医生,千万不要想当然地望文生义错判病情而延误治疗。

二、日常生活中20个防癌小细节,对照一下

从细节着手,坚持做到,不抱侥幸心理,少一个危险因素,就少一份风险,要有风险意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特别强调“坚持”的重要性!在我看来,这世界上最可怕的是“坚持”,最有力量的也是“坚持”。“坚持”做错误的事,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久坐、吸烟、熬夜,也许短期内看不出伤害,等到一二十年后,你就会后悔,癌症不是一日“养”成的;“坚持”做正确的事,那怕是毫不起眼小事,比如坚持运动,坚持戒烟到底,坚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你会受益终生,很多防癌的措施,必须要坚持才能见成效,“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很多癌症的发生都与不良生活方式有或多或少的、直接的或间接的关系,这些不良生活方式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所谓的现代生活方式,比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和久坐、不良饮食习惯、熬夜、焦虑等。

不良生活方式涉及吃、喝、拉、撒、睡、生活、工作、心理等等各个方面,涵盖面极广,会增加患癌风险。如果能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一定程度降低癌症的发病风险。关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与癌症预防的关系,以下给出一些具体建议,供参考。

1.必须彻底戒烟。这真是老生常谈,你听烦了,我也谈厌了。吸烟是对健康危害最大的不良生活方式,必须坚决戒除。不吸烟的人要劝阻周围吸烟的人,拒绝二手烟的伤害。

2.不喝酒或偶尔少量适度喝酒。白酒等烈性酒则要尽量避免饮用,能不喝尽量不喝,实在要喝,一定要控制量,偶尔少量饮用。

3.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和肥胖。怎样才算超重?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是世界公认的一种评定肥胖程度的分级方法,计算方法是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即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按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BMI指数18.5~24.9属正常健康体重,低于18.5为低体重,25~29.9为超重,大于/等于30为严重超重或肥胖。建议将体重控制在健康的BMI范围之内的低值。

4.坚持运动,避免久坐。久坐缺乏运动,带来超重肥胖问题,增加结直肠癌等多种癌症发生风险。建议每工作1至2小时,起来活动一刻钟。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以上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运动。

6.避免不合理的饮食,要均衡饮食,不偏食,五谷杂粮、肉类蔬菜水果都要食用,要避免和减少吃垃圾食品,包括街头油炸类食品。

7.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蔬菜水果的品种、颜色都要多样化,每天最好五种以上不同的蔬菜水果。蔬菜水果吃得少,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增加肠癌风险。多吃蔬菜少吃肉,粗茶淡饭保健康。

8.肉类摄取要适量,以鱼肉等白肉为主,少吃猪、牛、羊肉等红肉。避免或尽量少食用加工肉品如香肠、火腿培根、咸肉、腊肉等。

9.饮食规律,杜绝不吃早餐,不暴饮暴食。饮食不过量,不吃得过饱。

10.不要以饮料代替喝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白开水最理想。

11.不要吃得太咸,限制每天盐的摄入量,不吃或少吃腌制食品。

12.避免饮食饮水过热过烫。过热的食物或饮料或茶水,不要急着喝,喝热饮不要用吸管,吸管吸入的水容易直接吸入咽喉烫伤黏膜。

13.尽量分餐,不要共用碗筷毛巾等餐饮和生活用品,注意做好个人卫生防护,以减少或避免幽门螺杆菌等的感染。

14.避免过劳,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15.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不要憋小便。

16.避免多个性伴侣,勿滥性,尽量减少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等不安全性行为,尽可能使用安全套,以避免人乳头状病毒的传播。

17.减少或避免职业性致癌环境的暴露,采取必要的职业暴露保护。

18.避免日光照射过度。晒太阳要适度,过犹不及。

19.远离焦虑,学会减压放松,不要长期处在焦虑和精神高压之中。

20.最后一点:防控乙肝(HBV)丙肝(HCV)感染,接种乙肝疫苗;防控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适龄人群HPV疫苗;预防HP感染并视情况清除HP治疗;及时规范处理癌前状态(癌前疾病,癌前病变);极少数高危人群可视情况考虑化学干预甚至极个别考虑预防性手术。

三、癌症早期的症状和体征有哪些?

癌症在早期会有哪些症状和体征,这是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提出“八大警号”作为人们考虑癌症早期征兆的参考,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为癌症早期可能会有的十五种症状和体征,供大家参考。

一、肿块结节要重视,三招可以初判断

身体某部位出现肿块结节,第一个可能会想到的就是肿瘤。但也不必恐慌,肿块结节不一定就是癌症,它可以是非肿瘤性的(比如炎性包块),也可能是良性肿瘤。对于肿块结节,我们可以对它做一个初步的判断:

一看大小。越小的结节从概率上越倾向良性,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因此要注意随访复查;如果结节超过1cm则更要重视。除了大小本身,大小的变化趋势和速度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持续增大特别是增大迅速的结节倾向恶性可能,要特别重视。

二看质地。质软或囊性肿块,倾向于良性,质硬、固定或实性肿块,倾向恶性可能,但淋巴瘤的肿大淋巴结摸起来质韧。

三看边界和活动度。良性肿瘤通常边界清,活动度较好;恶性肿瘤多数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往往粘连或融合,活动度较差。

二、持续疼痛非外伤,切忌只用止痛药

多数人都经历过疼痛,出现疼痛大家的第一个反应往往是用止痛药,这其实会掩盖病情,应该先想一想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果身体某个部位出现非外伤导致的、原因不明的持续疼痛,应去医院查明原因。

三、长治不愈久咳嗽,止咳更要去查因

大家对咳嗽见怪不怪,也不会太重视。有的人遇咳止咳,其实更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咳嗽的病因。对于久治不愈的咳嗽或痰中带血,尤其是长期吸烟者,应警惕肺癌等的可能。

四、不明原因总发烧,癌症可能是元凶

五、莫名消瘦和疲乏,根因或许在癌症

如果没有主动进行减重煅炼,也没有刻意节食,体重却不明原因下降或进行性消瘦,或伴厌食、乏力、易疲劳等,要查明原因,消瘦和疲乏也可能是癌症的表现之一。

六、没有外伤却出血,警惕癌症找上门

非外伤性异常出血,比如,便血或呕血,要注意排除肠癌、胃癌可能;咳血、痰中带血要警惕肺癌;不规律阴道出血或非月经期出血,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妇科肿瘤有关;无痛性血尿或伴排尿困难,小心泌尿系肿瘤;非外伤鼻出血注意排除鼻咽癌可能。

七、消化异常持续在,莫要大意当胃病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多数人只是短暂一过性的,如果消化不良持续存在,或伴反酸烧心,上腹闷痛不适,不要想当然认为是一般的“胃病”,要警惕胃癌或食管癌等的可能。

八、吞咽食物梗阻感,尽早就医找原因

如果进食时有胸骨后闷胀感或胸骨后面的烧灼感,胸骨后疼痛,或者感觉食管内异物感,尤其是进行性加重的吞咽食物梗阻感,要警惕食管癌、喉癌等的可能。

九、声嘶持续难恢复,喉返神经受侵压

十、大便习惯性状变,小心肠癌已上身

大便习惯、次数或性状发生改变(比如大便外形变细、大便带脓、血、粘液等),或便秘与腹泻交替,要警惕大肠癌,应尽早到医院检查。

十一、白斑乃是癌前病,增大灼痒疑癌变

口腔粘膜白斑、女性外阴或男性阴茎龟头白斑迅速扩大伴灼痒感,应注意排除癌变。

十二、黑痣增大色改变,黑色素瘤有可能

黑痣很多人都有,但如果黑痣突然增大、或边缘变得不规则、或颜色发生改变、或出现破溃出血、或灼痒疼痛、痣上原有的毛发脱落,要怀疑黑色素瘤可能。

十三、自发病理性骨折,恶性肿瘤破坏骨

没有明显外力或仅有轻微外力作用,很容易就发生的骨折,可能是病理性骨折,应警惕骨恶性肿瘤。青少年如果出现非外伤性关节处疼痛肿胀,要注意排查白血病。

十四、溃疡伤口久不愈,或是癌症捣的乱

十五、男性乳房异常变,莫要羞涩早就医

尽管男性乳腺癌极少见,但如果男性乳房异常增生长大或出现其他异常变化,要警惕男性乳腺癌可能,尽早到乳腺专科就诊。

最后要说明的是,以上这些表现,并非特异性的,不能简单地对号入座,只是提醒你要重视,应到医院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另外要注意的是,癌症早期甚至晚期都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因此推荐适龄人群或某些肿瘤高危人群主动进行筛查。

四、20种癌症的20种典型表现,一旦出现这些表现,要高度重视

【脑瘤】头痛、喷射性呕吐、视盘水肿视力减退,是脑瘤颅内压增高“三联症”。

【口腔癌】久治不愈的口腔溃疡,要特别警惕口腔癌。

【鼻咽癌】回吸性涕血。

【肺癌】阵发性刺激性干咳、血痰。

【胸腺瘤】重症肌无力。

【食管癌】进行性吞咽困难。

【胃癌】进行性加重的上腹部疼痛、呕吐、呕血或黑便。

【结直肠癌】肠刺激症状和排便习惯改变(便频、腹泻或便秘,有时便秘与腹泻交替、里急后重常有便意、肛门坠胀感)、便血。

【胰腺癌】腰背酸痛、腹痛、黄疸、消瘦。

【肝癌胆囊癌和胆管癌】右上腹痛,右上腹包块、黄疸

【乳腺癌】乳房无痛性并进行性生长的包块、乳头改变、腋下肿大淋巴结。

【宫颈癌、子宫癌】接触性阴道出血或不规则阴道出血,尤其是绝经后。

【卵巢癌】腹胀、下腹部包块、腹水。

【肾癌】血尿、腰痛、腹部肿块:肾癌“三联征”。

【膀胱癌】无痛性肉眼血尿。

【前列腺癌】尿频尿急、排尿不尽、不断、费力等。

【睾丸癌】睾丸逐渐增大的无痛性肿块。

【淋巴瘤】无痛性淋巴结增大、酒精痛、盗汗、发热、体重下降、皮肤瘙痒。

【骨肿瘤】不明原因骨痛、无外伤病理性骨折。

【黑色素瘤】色素痣发生异常变化。

以上列举的是一些常见癌症的典型症状表现。但要注意的是,症状表现只是参考,只是提示你要去医院进一步检查,而不是仅仅根据症状表现就认为是得了某种癌症,那是不可靠的,会增加不必要的烦恼和焦虑。不过,如果出现以上这些较为典型的表现,你还不重视,则可能错失诊治时机。供参考。

五、你必须知晓的八种最常见癌症的筛查

癌症筛查是针对那些外表健康、没有任何身体不舒服的人群所采取的早期筛癌查癌措施,目的是早期发现癌症,实现早诊早治,最终目的是为了降低人群癌症的死亡率。世界范围内,关于癌症筛查的研究有很多,有的已经达成较广泛的共识。除此之外,肺癌、胃癌、肝癌、前列腺癌等也有相应的筛查指南或专家共识。

一、肺癌筛查:

肺癌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筛查发现的肺内结节,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下一步的随诊和处理方案。

根据最新的美国疾病预防工作组的推荐,符合以下全部条件者,建议进行肺癌筛查:年龄在55至77

二、乳腺癌筛查:

一般人群妇女乳腺癌筛查:20~39岁不推荐对该年龄段人群进行乳腺筛查。40~45岁,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45~69岁,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70岁或以上,每2年1次乳腺X线检查。

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意见:建议对乳腺癌高危人群提前进行筛查(小于40岁),筛查间期推荐每年1次,筛查手段除了应用一般人群乳腺X线检查之外,还可以应用MRI等新的影像学手段。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定义:⑴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⑵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LCIS)的患者。⑶既往行胸部放疗。

三、宫颈癌筛查:

21~29岁的女性:筛查从21岁开始,每3年进行一次常规或液基巴氏试验筛查。30~65岁的女性:每5年一次HPV检测加巴氏试验作为筛查(首选),或每3年进行一次巴氏试验(可接受)。>65岁的女性:如果最近10年内巴氏试验连续≥3次阴性,或HPV检测连续≥2次阴性,最近一次检测发生在最近5年内,应停止宫颈癌筛查。已接受过全子宫切除术的女性:不需要接受宫颈癌筛查。

四、前列腺癌筛查:

五、食管癌筛查:

符合下列①和②-⑥中任一项者列为食管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①年龄>40岁;②来自食管癌高发区;③有上消化道症状;④有食管癌家族史;⑤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⑥具有其他食管癌高危因素(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等)。

推荐对食管癌高危人群先做普通内镜检查,并行食管黏膜碘染色或电子染色内镜等精查,如内镜下没有发现可疑病灶,则定期随访;如内镜下发现可疑病灶,则进行活检病理检查,然后根据不同的病理结果采取相应的随访复查和处理方案,比如轻度异型增生建议3年随访一次;中度异型增生每年随访一次;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黏膜内癌等则进行内镜下治疗。

六、胃癌筛查:

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建议作为胃癌筛查对象人群:①胃癌高发地区人群;②Hp感染者;③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④胃癌患者一级亲属;⑤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胃癌高危人群可考虑直接进行胃镜筛查,也可以先采用非侵入性的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和危险因素问卷调查等作为初筛手段,筛出胃癌高风险人群,再进一步行胃镜检查,似乎更为可行。如果胃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则取活检送病理学检查,后续根据活检病理结果采取相应的随访复查和处理方案。

七、结直肠癌筛查:

45~75岁:粪便免疫化学试验(每年);或高灵敏度愈创木脂粪便隐血试验(每年);或多靶点粪便DNA检测((每3年));结肠镜检查(每10年);或CT结肠成像(每5年);或软式乙状结肠镜检查(每5年)。非结肠镜筛查试验的所有阳性结果都应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健康状况良好,预期寿命大于10年的成年人应继续筛查至75岁。

76~85岁:根据当事人偏好、预期寿命、健康状况和既往筛查史,进行个体化的筛查决策。如果决定继续筛查,按上述筛查方案进行。

年龄>85岁具:不建议继续进行筛查。

高危人群(结直肠癌治愈性切除史、腺瘤性息肉史、一级亲属结直肠癌或结直肠癌家族史、持续炎症性肠病、已知或怀疑存在遗传性综合征如Lynch综合征或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应进行更高强度的筛查,包括更早开始筛查,更高频度筛查。

八、肝癌筛查:

高危人群(乙肝病毒和/或丙肝病毒感染、长期酗酒、非酒精脂肪性肝炎、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年龄40岁以上,建议考虑每半年筛查一次,国内多数专家建议联合血清AFP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对肝癌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发现异常进一步考虑CT或磁共振检查。

六、全面解读肿瘤标志物

1、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肿瘤已经是常见病多发病,也因此大家普遍对肿瘤心存恐惧,听到“肿瘤”两个字就害怕。正是因为大家的这种恐癌心理,“查癌”几乎成了必选项,怎么查癌呢?很多人听说可以抽血查肿瘤标志物,既然是肿瘤标志物,有没有得癌症,查一查肿瘤标志物就知道了。有的人干脆把肿瘤标志物说成是“癌指标”,还有的说成是“癌细胞”,可见,大家对这个肿瘤标志物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并没有正确的认识。我们不妨就先来说一下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从定义上来说,就是指肿瘤细胞或机体细胞受肿瘤的刺激而产生并释放的一类物质,或者也可以这样说,是指在细胞癌变过程中产生的特异性或相对特异性的物质,这些物质在正常细胞中没有,或者含量极少;也可能是机体正常细胞受癌细胞刺激产生的正常细胞成分,但在质和量上与正常状态或良性疾病时明显不同。这些肿瘤标志物可存在于血液、体液、细胞或组织中。从这个定义来看,肿瘤标志物确实和癌症有着密切的关联,那是不是这些肿瘤标志物升高了,就表示得了癌症?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2、肿瘤标志物有什么作用?

前面说了,肿瘤标志物确实和肿瘤有关系,不然也不会叫肿瘤标志物,但不能简单地把它们和肿瘤直接对应,后面会谈到,这里先说一下肿瘤标志物在肿瘤中的应用价值,也就是肿瘤标志物有什么作用?

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的存在和表达情况,可以辅助肿瘤的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复发监测以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首先,肿瘤标志物可用于某些肿瘤的早期发现和筛查,但这种肿瘤标志物很少,目前比较明确可用于早诊筛查的标志物仅两个: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用于前列腺癌的筛查;甲胎蛋白(AFP)用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筛查。当然,它们也只是作为筛查的指标之一,不能仅根据标志物来筛查,比如原发性肝癌的筛查要结合AFP和肝脏超声检查来进行。

其次,肿瘤标志物可用于辅助某些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肿瘤确诊的金标准是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这是病理诊断,但在这之前的临床诊断,肿瘤标志物也有一定的价值,比如如果女性的CA125明显升高,配合影像检查(超声、CT等)发现卵巢肿物,就可以八九不离十地临床诊断为卵巢癌,从而指导我们下一步的处理。而对原发性肝癌来说,在难于取得病理诊断的情况下,AFP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第三,肿瘤标志物可用于肿瘤治疗的疗效判断和复发监测,比如癌胚抗原用于结直肠癌的复发监测,CA125用于辅助卵巢癌的疗效判断以复发监测等。

3、肿瘤标志物多高算高?什么原因会导致升高?

肿瘤标志物怎样才算升高?这个问题说简单也简单,因为每个检验指标都会有正常参考范围,只要是超出这个正常范围的上限就表示是升高了,而这个正常参考范围可能受到检验试剂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可能会有些许的差别,这个你不用担心,每家医院的报告单上都会附上相应的参考范围供判断,而且对升高的指标多半也会用一个向上的箭头来表示。但其实更重要的问题并不是判断肿瘤标志物多高算高,而是肿瘤标志物升得多高才有意义,比如某个指标的正常参考范围是2-6mmol/l,显然,超过6mmol/l就是升高了,那怕是6.1mmol/l,也算是升高了,但这种升高显然没多大的意义。

那到底升多高才算是有意义?这个问题其实是没有绝对的标准或统一的答案,要结合具体情况来分析判断,而且本身肿瘤标志物的价值在很多情况也只是供参考,所以不能死板地盯着它的绝对数值是不是升高,升高了多少。一个大致的原则是,升得越高,意义越大,比如升高好几倍、十多倍、几十倍,比只是升高一点点、升高一倍更有意义,而如果某个指标升高到几十倍,通常指向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就相当高了,但也不是绝对百分之百的。另外,升高的趋势有时更重要,特别是对升高幅度不够大的情况下,动态观察它的变化趋势更有价值。

接下来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会导致肿瘤标志物升高?这个问题可就复杂了,肿瘤当然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这里说的肿瘤既包括良性肿瘤,也包括恶性肿瘤(癌症),也就是说,恶性肿瘤可能引起肿瘤标志物升高,良性肿瘤也可能引起肿瘤标志物,而除了肿瘤,还有很多原因可能引起肿瘤标志物升高,比如炎症,息肉,增生性病变,更多的是原因不明,也就是说,你似乎找不到引起它升高的原因。不过,总体上,除了恶性肿瘤,其他多数情况下的肿瘤标志物升高幅度并不会太高(但少数除外,比如子宫腺肌症或盆腔炎有时可引起CA125较明显的升高),而更重要的是变化趋势,恶性肿瘤引起的肿瘤标志物升高,多数会进行性持续升高,也就是说,它会一次比一次升高,而其他非癌性疾病引起的升高,尽管有的可能升得较高,但通常不会持续升高,所以,如果多次复查肿瘤标志物,结果一次比一次升高,要特别重视。

4、肿瘤标志物升高就代表得了肿瘤吗?不升高就意味着没事吗?

肿瘤标志物升高就代表得了肿瘤吗?当然不是!其实这个问题在前面已经解决了,你了解了导致肿瘤标志物升高有哪些原因,也就会明白,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表示得了肿瘤,因为除了肿瘤,还有其他原因也会引起肿瘤标志物升高,比如炎症可能引起标志物升高,你如果体检查出某个或某些肿瘤标志物升高,你当然不能认为自己是得了肿瘤,这个时候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既不能简单地认为肯定得了肿瘤,当然同样不能简单地认为没得肿瘤。

那是不是不升高就意味着没事?同样也不是!良性肿瘤可能导致肿瘤标志物升高,恶性肿瘤也可能导致肿瘤标志物升高,其他的非肿瘤良性病变也可能导致肿瘤标志物升高,而反过来,恶性肿瘤却完全可以肿瘤标志物正常,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恶性肿瘤细胞都会产生并释放这些肿瘤标志物,也就是说,肿瘤标志物并不是恶性肿瘤的必然,它仅仅只是参考指标之一。

所以,永远要记住这句看似废话的话: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是得了癌症,得了癌症也不一定会有肿瘤标志物升高。有的人就会说,既然这样说,那查肿瘤标志物有什么用?这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并不是说肿瘤标志物没有用,只是说它的价值有限,可以供参考,但你不能仅根据肿瘤标志物就来判断是不是得了癌症,如果真这样的话,查癌症就太简单了,抽个血,验一验肿瘤标志物就可以了,这也正是很多人去体检查肿瘤标志物的初衷,但很遗憾,如果带着这个目的去体检,你会失望的,甚至反而可能平添烦恼。其实,健康人本来就不推荐常规进行这些肿瘤标志物检查。肿瘤标志物更多用于已经得癌症的病人,仅在有的时候有针对性地用于健康人的筛查,而且也只是参考。

5、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应该怎么办?

如果查了肿瘤标志物,而结果又显示升高,该怎么办?由于现在大家都重视体检,而现在的体检基本上都会查肿瘤标志物(我不推荐这样做,有滥用之嫌),所以有很多人都面临着这个困惑,怎么办?怎么办?会不会得了癌症?

前面已经分析了,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表示是得了肿瘤,也不表示没得肿瘤,这可怎么办?既不能认为得了肿瘤,也不能认为没得肿瘤,很多人纠结了,焦虑了,这正是滥查肿瘤标志物的危害,增加了太多不必要的烦恼。

THE END
1.三甲医院专家说: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指标异常升高,怎么办?中老年男性在体检时,有时会发现PSA指标升高,担心自己是否会得前列腺癌。其实不用过于紧张,并不是所有PSA升高都是前列腺癌。 PSA是什么?得了前列腺癌时为什么会出现升高? PSA,也称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由前列腺腺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存于前列腺腺泡、腺管上皮和精液中。PSA是一种含有237个氨基酸的单链多肽,属于具...https://www.tjnothop.cn/ReceptionArea/Common/Content?mid=33&n=36315
2.老年男性常见前列腺肿瘤筛查指标解读PHI是英文prostatehealthindex的缩写,中文名称是前列腺健康指数(prostatehealthindex,phi)。它将可量化的三个与前列腺肿瘤有关的指标:总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tPSA)、游离PSA(fPSA)以及PSA的前体,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同源异构体2(P2PSA)通过公式进行计算,整合为一个指标——前列腺健康指数(PHI)。这一指标往往用于PSA...http://home.guahao.cn/article/detail/rYihx295445797640617986
1.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科体检(6)测定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在 前列腺指检(DRE)较硬,有结节和(或)血清PSA大于10微克/升,或血清 PSA大于4微克/升,而fPSA/PSA小于0.15时,应怀疑有前列腺癌并进行前列腺组织活检。 因此有学者认为,测定fPSA (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较PSA更有价值,更有 诊断意义! https://www.zkjkgc.com/2017erweima.php
2.[转载]体检指标:肿瘤标志物详解血常规大小便常规等SCC是一种特异性很好而且是最早用于诊断鳞癌的肿瘤标志物。用于子宫颈癌、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癌、食管癌、鼻咽癌、外阴部鳞癌、膀胱癌、肛管癌、皮肤癌等肿瘤诊断与病情监测。 11.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 【正常参考值:0.01~4.0 ng/ml】 https://www.douban.com/note/795758244/
3.前列腺特意抗原PSA指标怎么看?三个指标代表什么意思?前列腺癌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增高,和AFP,CEA一样,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也是前列腺癌的肿瘤指标。一般建议年龄超过50岁的男性,每年进行例行体检。 前列腺特异抗原一般有三个指标 tPSA前列腺总特异抗原 fPSA前列腺游离特异抗原 fPSA/tPSA 是一个比值 当前列腺总特异抗原tPSA>4ng/ml时,可能患有前列腺癌,当然也可能是炎...https://www.haodf.com/neirong/wenzhang/7583232321.html
4.《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前列腺癌临床应用》解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前列腺癌最重要的标志物,具有器官特异性,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PSA几乎与所有前列腺疾病相关,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炎中也见升高,因此,它并不是前列腺癌所特异的。尽管PSA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仍是目前前列腺癌辅助诊断和监测疗效的最好指标。https://wsjkw.gd.gov.cn/hdjl_zcjd/content/post_1944654.html
5.前列腺特意抗原PSA指标怎么看?有三个指标代表什么意思?陆医生告诉...前列腺癌患者主要是老年男性,超过60岁发病率显著增长,一般建议50岁以上男性每年定期体检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年龄<39岁,患前列腺癌的可能性为0.005%。40-59岁,患前列腺癌的可能性为2.2%,60-79岁,患前列腺癌的可能性为13.7%。前列腺特异抗原随着年龄增长,标准值也会有https://www.chunyuyisheng.com/pc/topic/2362552/
6.前列腺特异抗原指标如何解读有问必答病情分析:首先来说这个是在前列腺组织里面高度特异性的一个指标,在如下情况下会升高,如前列腺炎、...https://www.120ask.com/question/54149334.htm
7....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能否作为无放射学进展生存期的预测指标?@MedSci确定预测病情恶化的潜在因素,对于指导治疗决策(包括加强或减弱治疗策略)和临床管理,尤其是患者就诊频率和检测程序,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mHSPC患者在接受ARPI治疗和雄激素剥夺治疗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下降的程度可能会影响预后。因此,目前科学家们正在评估将PSA反应作为预测预后的早期生物标志物。 https://m.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4d7085184355
8.「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介绍标签: 肿瘤检查 肿瘤相关抗原测定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是一种由前列腺上皮细胞内浆小泡产生、含有237个氨基酸残基的单链糖蛋...[详细] 目录: 基本信息 注意事项 指标结果解读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检查作用 检查过程 检查部位: 免疫系统 科室: 血液科 空腹检查:是 医院参考价: ...https://jbk.39.net/jiancha/qlxtyxky/
9.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同源异构体和前列腺降指数(PHI)在一个中国医院...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同源异构体和前列腺健康指数(PHI)在一个中国医院活检人群中的表现,方法:我们征集了2012-2013年在中国的三家三甲医院接受前列腺活检的连续病人,并使用贝克曼库尔特DXI800免疫分析系统对它们的血清tPSA,游离PSA(fPSA)和p2PSA进行了中心化检测。主要https://www.biomart.cn/news/9/143310.htm
10.体检报告指标解读“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TPSA男)”导读: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是由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产生,属激肽酶家族蛋白,存在于前列腺组织和精液中,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极微。 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是由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产生,属激肽酶家族蛋白,存在于前列腺组织和精液中,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极微。前列腺特异抗原在...https://www.kanghuwang.com/news/8034.html
11.前列腺癌患者服用阿比特龙后出现PSA(前列腺特异抗原)升高,是怎么...视频解读 (采访)如果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服用阿比特龙一个月之后,PSA就是前列腺特异抗原还在上升,是不是表明阿比特龙没有效果?用完这个药之后,可能很大一部分患者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PSA(前列腺特异抗原)值有一个明显的降低。但是其中也有10%-15%的患者,可能有一个PSA闪烁现象,叫Flare现象出现,有可能是肿瘤组织里面的...https://m.999ask.com/yaopin/shipin/2203.html
12....总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测(PSA)指标异常原因及建议项目解读 PSA测定主要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治疗后疗效追踪和检查预后 项目名称:总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测(PSA) 项目名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检查目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指标异常 原因 专家建议 健康贴士 总蛋白(TP) 总胆汁酸(TBA) 总胆红素(TBIL) ...https://www.kktijian.com/xiangmu/4022.html
13.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泌外科恩宠几十年不衰的实验室指标还有一些指标也有一定意义: PSAD(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指血清 PSA 值与整个前列腺体积之比。正常情况下,前列腺组织增大,血清 PSA 水平亦随之增高。而前列腺癌患者的 PSAD 更高。 PSAV(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速度):是指每年血清 PSA 的变化值。这需要一个长期的随访,通常前列腺癌患者和前列腺增生患者 PSAV 有显著...https://urol.dxy.cn/article/538610
14.前列腺炎抗原指标是多少前列腺抗原三项如何看疾财普前列腺抗原三项,包含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抗原(FPSA)和前列腺抗原密度(PSAD)三个指标。通过这三项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评估前列腺癌的风险。 TPSA是前列腺特异抗原的总浓度,一般情况下TPSA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高水平的TPSA可能意味着前列腺癌的风险增加,但并不一定表示有癌症。所以,需要结合...https://www.bohe.cn/zx/367916.html
15.带你揭秘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医院新闻在泌尿外科,PSA的中文名称叫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英文简写为PSA,它是有237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糖蛋白,由前列腺腺泡细胞和导管上皮细胞分泌,具有前列腺组织特异性。正常情况下,男性只有少量的PSA进入血液循环,通过血清检测到的PSA含量极低。但是,在前列腺炎患者和前列腺癌患者中,血清检测PSA含量显著升高,特别在前列腺癌患者...https://www.zzusah.com/2024/yiyuanxinwen_0221/8249.html
16.降管理师重点分析:第二章降风险评估与分析17.前列腺特异抗原指标的意义(熟悉) PSA〈4 ng/ml,目前多被用来作为前列腺的筛查指标,可检测和早期发现前列腺癌,但正常及良性前列腺增生均可分泌PSA,因此并不是反映前列腺的理想指标,如过高提示应进行其他更多的分析和检查。 18.健康风险评估的概念(掌握) ...https://www.med66.com/jiankang/sanji/zx190905142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