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面对这么多的检测结果,除了一颗清醒专注的头脑,更要有清晰明了的思维。
单位:长沙市第一医院检验科
检验科的生化室,标本量以及检测项目往往是最多的,标本量少则好几百,多则好几千;检验项目繁多,单单一张检验报告,多的时候有好几十个项目。
在审核报告时,如此庞大的信息,生化检验人尤其是职场新人该如何从容面对呢?
方法和解析
检验科秉承对病人负责的态度,不仅要把结果测准,还要有纠错和沟通的能力。一张检验报告,初看就是几行行头,几串数字;可是这几行行头里,几串数字里到底包含了什么信息?检验人又该如何“去伪存真”,发出最准确的报告呢?
01
先决条件
在审核报告之前,检验人必须首先确定:检验项目当天室内质控在控,室间质评合格。这是所有检验结果能否发出的先决条件。再者,检验人不仅仅是判断数字的准确与否,更应从临床医生的角度分析报告中结果的临床意义,考虑结果与临床是否相符,形成诊断意见的报告;如不能,也应发现并提示异常结果。此外,检验人应熟知各种生化检测方法和仪器状态性能等。
02
把握全局
检验人应建立全局观念,在审核报告前,检验人根据科室仪器特点做到以下两点:a.检测仪器结果的提示往往不会全部传输到LIS系统里,因此检验人需要在检测仪器里把所有结果查看一遍,筛选出有负值、<号、>号、极端异常结果或缺失的结果、报警提示比如“*号”、吸样异常、吸光度异常等等,对于这些异常提示认真分析并采用合适的方法解决;b.浏览每个检测项目的结果趋势,如果同一台仪器上检测的同一项目连续10个结果出现偏低或偏高,要引起重视。
03
注重细节
有句古话:细节决定成败。具体的每张常规生化报告存在诸多细节,检验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结以下几条原则:
a.重视标本性状
标本的性状直接影响着检测结果。大家熟知的乳糜血、溶血、黄疸血对某些项目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受溶血影响比较大的项目有K+、CK-MB、LDH等;乳糜血对比浊法影响明显;黄疸血对血氨、胆固醇的影响明显等。此外胶冻状的血清容易堵塞采样针或造成吸样不足,血清中含有纤维丝易造成污染或吸样不准确。这个以前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也越来越得以重视,现代检验医学的发展实现了标本拍摄照片的功能,在审核报告时,务必注明标本的状态,如果对检验结果影响明显,及时与临床沟通并采取补救措施。
b.注意从属关系
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白蛋白<总蛋白;CK-MB<CK;HBDH<LDH;HDL-C+LDL-C<TC(总胆固醇)。
如若出现相反的结果,则应分析原因,找到解决方法。常见的CK-MB>CK,分析原因有:①溶血的干扰;②苷类药物的影响;③CK-MB活性检测方法的局限性。有条件的科室可以采用质量法或同工酶电泳,如不能也应注明“CK-MB活性检测干扰因素多,建议选择质量法检测”并及时与临床沟通。理论上不存在HDL-C+LDL-C>TC,如果频繁出现应考虑三者中哪一个检测存在系统误差;另外还原性物质如胆红素等对trinder反应的负干扰导致TC偏低,此时应与临床沟通并告知此情况。当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时,应考虑直接胆红素检测受到何种干扰,比如药物、单克隆免疫球蛋白、酸性环境等。
c.比较历史结果
d.项目间的逻辑关系
生化检测某些项目往往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常见的Na+、Cl-,一般呈现同时升高或降低现象,如果呈现一高一低,在排除外在因素比如电极影响后,应考虑采样、污染等因素影响。AG(阴离子间隙)=Na+-Cl--CO2,AG<0,能帮助发现吸样不足。
此外还应结合患者其他的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比如血糖、尿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和餐后血糖、胰岛素、C肽;尿或脑脊液蛋白定量和定性。
e.不可忽视的比值
在常规生化检测中,有几个重要的比值:Alb/Glb(A/G);AST/ALT;ALP/GGT。当A/G<0.5或>2.5,且无历史记录,此时应复查。AST/ALT<0.2或>5时,应查看反应曲线并复查结果(适时稀释检测)。当ALP小于GGT一半时,注意排除EDTA、吸样不足等原因,及时复查。
f.突然的低值或高值
工作中我们会碰到突然某个项目出现极低值,此时应谨防吸样不足。此外还有些项目不明原因的升高,应当心污染的可能,比如HCY对ADA的携带污染,尿后面检测血清标本,钾、磷等可能受到污染等等。
g.谨慎对待危急值
END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进群即领
扫码加入
扫码进群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意见反馈
下载APP
健康界APP
了解更多
返回顶部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