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骨髓穿刺,真可谓名声在外,但相比对骨穿本身的了解,人们似乎听到更多的是关于骨穿的“传言”。
“医生我需要做骨穿嘛?听说超级疼的。”
“骨穿风险大,搞不好人会变傻的。”
“我就血小板低一点,有必要做嘛?”
“听说骨穿后不能走路,是真的嘛?”
骨穿真的像传说中那么恐怖嘛?
关于骨穿的“灵魂三问
Q1骨穿很疼吗?
肯定会疼,但完全可以接受。
骨穿前需要对皮肤及骨膜进行局部麻醉,打麻药时会有点疼,做骨穿时,多数人可感觉到局部的胀痛,程度大概比打针要疼一些,但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骨髓穿刺的目的是通过穿刺针取得骨髓液,不是想象中的“切骨”、“削骨”,所以真的没有那么痛,反倒是穿刺中过于紧张可能会使疼痛加重,不利于穿刺的进行。
Q2骨穿风险大,会留下后遗症?
骨穿是临床四大常规穿刺术中风险最小的一种,不会留后遗症,更不会变傻。人们一听到骨穿这个名字,多少都会有些害怕。但相比于其他三种临床常见的穿刺术(胸穿、腹穿、腰穿),骨穿算是风险最小的。
骨穿通常选择骨髓含量丰富,皮下脂肪少,没有重要血管和神经走行的部位作为穿刺点,临床上最常采用的是侧卧位行髂后上棘骨髓穿刺,也就是腰后方髂骨上突起的两个点。骨髓穿刺虽然是一项有创检查,但穿刺点已经避开了重要的血管和神经,所以并不会留下后遗症,不会造成瘫痪,更不会让人变傻。
Q3骨穿影响身体健康?
根据患者的穿刺难度及医生的穿刺技术不同,通常一次骨穿1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
骨穿需要抽取的骨髓液的量依检查项目来定,少则1-2毫升,多则十几毫升,相比人体的骨髓液总量来讲,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不是抽掉身体的“精华”,更不会伤元气,不会给身体带来不良反应,也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对骨穿的恐惧消除了,接下来我们讲一讲哪些情况需要做骨穿。
哪些人需要做,哪些人不能做
有些患者认为自己只是血小板低一些,真的要到骨穿这一步吗?那到底什么时候需要做骨穿呢?
①各种原因导致的贫血和各类型的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瘤、骨髓发育异常综合征、骨髓纤维化、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②某些寄生虫病,如疟疾、黑热病等需检测寄生虫。
③长期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均可行骨髓穿刺检查,以明确诊断。
④血液疾病的治疗随访。
但也有一些不太适合做骨穿的情况:
①穿刺部位有感染;
③晚期妊娠的妇女慎做骨髓穿刺。
骨穿后需要注意什么
骨穿做完后,除了等结果,还有一些小细节需要注意下。
①穿刺术后3天内要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污染,覆盖的纱布被血或汗打湿后,要及时更换。
②有些患者在骨穿后的两三天里,穿刺部位仍有局部酸胀的感觉,这是正常现象,不必过于担心,症状会很快好转。
③穿刺部位只有一个针头大小的伤口,穿刺完成后短暂休息后无明显不适即可正常活动。
骨穿只听名字难免让人心生胆怯,但在做了进一步了解之后就会发现原来只是名字唬人,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
正确看待骨髓穿刺,穿刺过程中尽量放松,与医生充分沟通配合,也许你会发现:原来骨穿也就那么回事儿!
审核专家丨赵永强(高博医学(血液病)广东研究中心北京高博博人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