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注重每年的体检,这为逐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提前发现并干预多种老年慢性疾病、改善老年群体的健康状况,提供了有利条件。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老年人在体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此外,了解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的碳-13呼气试验检查,如果近期(一个月内)服用了治疗胃病的药物或者其他抗生素类药物,就不建议本次体检选择此项检查,容易出现假阴性结果。老年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一些专项套餐,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体检套餐、消化系统或妇科肿瘤筛查套餐等。
其他注意事项
体检前3日保持正常清淡饮食,不饮用任何含酒精饮品。当日应穿宽松、休闲的衣服,内衣不应带纽扣或金属挂钩,不要佩戴项链等贵重物品。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要带好平日服用的药物,查完空腹项目就可以正常服药了。早晨有排便习惯的老年人,需要带好大便标本。
1.老年人体检普遍存在急躁心理,希望立即检查,往往只关心体检结果,对医务人员询问家史、疾病史等病史资料态度冷漠。情绪急躁也容易造成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易发生脑血管意外。因此,检查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平心静气,耐心等候,听从导检人员的安排。
2.老年人体检过程中出现自身感觉不适如血压突然升高、低血糖、晕针,或者突发意外状况如跌倒、磕伤、扭伤等,一定要及时告知工作人员进行应急处理。体检时,最好能有家人或者单位负责人陪伴。
3.有些项目不能弃检。通常一些老人的做法是只检查血、尿,忽视大便的检查。其实,便潜血检查是早期发现胃肠出血性疾病和肠道癌症的最简单、最省钱的方法,也是发现疾病比较敏感的方法。老年女性即使绝经后,也不应该放弃每年一次的妇科和乳腺全面检查。
4.检查过程中,若出现重大疑似病变或阳性结果时,不要惊慌,一般的体检机构都会有复查和上级医师会诊制度,结合进一步检查,会给出一个比较确切的结论。根据之前的约定,会通知到本人、家属或者单位的管理部门负责人。
拿到体检报告后,很多老年人的反应往往有两个极端:一种是过度关心,对体检报告中一些微小的数值变化忧心忡忡,夜不能眠;另一种是不闻不问,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以上两种态度都不可取。在此提醒老年人一定要用平和且认真的心态对待体检结果,不要走极端。
2.仔细对比之前的生化指标变化和影像学结果。比如空腹血糖控制得怎么样,尿酸有没有增高,降糖、降脂药有没有影响肝功能,肝肾囊肿大小的变化,胸部CT提示的微小结节数量、位置、大小、性质有没有变化等,都要和以往体检结果做一下比较。必要时,带上以往的体检资料找专业医生进行报告解读,听听医生的建议,遵医嘱及时调整药物用量,改变生活方式和不良生活习惯,对老年慢性病进行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总之,体检过程的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容易错过疾病早诊早治的机会,而老年人遇到的干扰素会更多。如此看来,对老年人的例行检查身体不要走过场,一定要坚持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这才是对老年人的真正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