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的目的与特点是什么?在老年人群中如何实施?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检测、分析、评估和干预的全过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对象是指65岁及以上年龄的老年人。健康管理的目的在于发现并干预健康风险、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与发展,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重点在于提高被管理个体和人群的健康水平。健康管理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健康管理是以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为核心,包括可变危险因素和不可变危险因素。前者为通过自我行为改变的可控因素,如不合理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及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异常指标因素。后者为不受个人控制的因素,如年龄、性别、家族史等因素。
二是健康管理应体现一、二、三级预防并举。一级预防,即无病防病。二级预防,即疾病早发现早治疗。三级预防,即治病防残。三级预防可以防止疾病导致的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
三是健康管理的服务过程是一个环形运转循环。健康管理的实施环节为通过健康体检和相应的实验室检测指标来监测健康状态变化、进行健康评估和实施健康干预。整个服务过程,通过这三个环节不断循环运行,以减少或降低健康危险因素和程度,维护健康水平。
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值得做吗?
随着年龄增加,人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会发生变化。一般而言,老年人的体力、精力比成年人要差些,年龄增加可使躯体功能减退、患病增加,甚至失去一定的生产生活能力。正因为老年人健康状况容易出问题,才更需要有效的健康管理来降低健康风险和预防疾病的发生。不能因为老年人健康状况易出问题就放弃不管、任其发展,有人甚至认为老年就意味着生病和失能。这是亟待扭转的关于老年健康认识的误区。每个人老年时期的健康状态和他一生的生活方式、习惯以及他所生活的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前者是可以掌控调节的。也就是说老年并不等于疾病,老年并不等于依赖。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可以通过健康管理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通过科学技术的支持享有好的生活质量,很好地享受寿命延长带来的幸福晚年生活。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变老,我们要纠正头脑里关于老年健康的错误认识,做好老年人健康管理,更要从现在起做好自我健康管理,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健康幸福的晚年。
老年人健康管理做什么?
完整健康体检的标志是什么?
健康体检由问诊、体检和辅助检查三部分工作组成。主要目的是采集老年人当前的健康数据,为健康状态评估和指导奠定基础。问诊可以获得老年人生活方式和某些功能状态的信息;体格检查可以获得老年人躯体健康状态数据;辅助检查通过血、尿、便及影像学检查了解人体脏器功能和形态方面的变化。每一步都是不可或缺的,是一整套系统的健康数据采集过程。健康体检要每年实施一次,形成综合动态的健康数据链,为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完整体检的标志,一是按照问诊、体检和辅助检查三部分工作要求进行,不遗漏应采集的项目数据,并有完整的记录。二是坚持每年实施一次,为每位老年人记录下动态的健康状态变化。也就是一要完整,二要随访跟踪。只有达到这两条要求,才是完整的健康体检。
老年人健康状态评估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①老年人健康自评情况。从满意到不满意5种程度的选择;
②生活方式是否健康的评估,包括常见健康风险.如运动、饮食、体重以及老年人特别需要注意的跌倒等方面的风险;
③有无常见慢性病症状(24个症状+其他);
④既往病史(6个常见疾病及系统疾病十其他);
⑤目前用药情况(近一年内用的主要药物);
⑥生活自理能力评估。
健康指导时,应注意的目标人群及相应的指导方法有哪些?
健康指导是将健康状态评估发现的健康风险、风险的程度和可能发生的后果以及应对措施告知老年人及其家属,并指导实施的过程。按照《规范》要求:
①对患病或发现异常检查结果的老年人健康指导包括:对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纳入慢性病管理;对发现的其他疾病患者应及时治疗或转诊;不论是体检还是辅助检查所发现的异常结果,需定期复查或建议转诊。
②对危险因素控制方面的健康指导,包括对一般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如适度运动、合理膳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也包括针对老年人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特别是70岁以上老年人在防跌倒、防骨质疏松、意外伤害和自救以及认知情感指导方面要特别强调。
③健康指导的对象不仅要对老年人本人讲,也要让老年人的亲属、邻里了解,这样才能保证效果。
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工作要求有哪些?
《规范》对于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
①基本硬件设施保障。要具备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所需要的基本设备与条件,如检测设备和房屋条件。
②加强联系与宣传,扩大管理覆盖率。将老年人健康管理这项惠民工程的意义和作用宣传好,积极与基层地方组织联系,动员安排好辖区内老年人体检与健康管理,使政府惠民举措惠及更多的老人。
如何定义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指标?
《规范》对于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衡量的指标是健康管理率。按照《规范》,老年人健康管理率的计算公式为: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年内接受健康管理老年人数/年内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数X100%。“接受健康管理”的含义,即需满足以下四方面条件:
①已经在辖区内建立健康档案;
②接受了体格检查;
③接受了健康指导;
④体检表填写完整。
只有全部满足这四个条件者,才可以认定为接受了老年人健康管理。如只在其他医院做了体检,并没有完整的健康信息数据采集,或是没有获得应有的健康指导,则不属于接受健康管理。
老年人不愿意参加体检或是体检不愿意抽血,怎么办?
绝大多数老年人是关心自身健康的。因此,有益于自身健康的活动从根本上是受到老年人拥护和支持的。在遇到老年人不愿体检或是不愿抽血做检查时,首先要了解情况,搞清楚原因。一般情况下,老年人不愿体检或抽血的原因有:
①自己有条件体检,不愿重复检查或抽血;
②年年体检没有见到效果;
③顾虑抽血对健康不利;
④行动不便,不愿麻烦家人陪同体检;
⑤顾虑体检或抽血发生费用。
以上原因都有可能影响到老年人健康管理的依从性,也反映出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宣传与服务工作以及管理效果不到位等现实情况。对于以上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释,配合具体的措施(复印体检检测结果,帮助行动不便老人出行等),一般可以收到效果。真正提高健康管理工作质量,让老年人和亲属看到健康管理的效果,是提高管理依从性最根本的途径。
如何判断老年人体检的阳性发现以及实验室检测值升高的意义?
某项检查或检测指标达到正常值上限时如何解读,是老年人健康管理中常遇到的问题。目前我国尚无分年龄阶段的正常生理值标准,老年人一般采用的是成人生理值标准。但实际情况下,人体生理指标会随着年龄增加有所改变。因此,在解读老年人的检测指标变化时应遵循两个原则:
①动态比较原则:老年人个体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可对所检查检测的指标进行纵向动态比较。如果近2-3年内,同一指标检测值只是波动,并无明确升高或是降低的趋势,该检测指标即使在正常上限附近也没有太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