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微文化:狗子传奇【小小说】,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东营微文化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图丨曹新庆
“要不是因为狗子,山娃也不会被枪毙,再说这事儿也罪不至死呀!”“对呀,就是,你说这事闹的。”一群长舌妇围坐在一起嗑着瓜子,晒着太阳,叽叽喳喳地聊着什么。忽见狗子远远地走过来,便立刻都关上话匣子,不再吱声。
狗子是何许人也?山娃被毙又是怎么回事?诸位看官莫急,且听我细细道来。
01
身世之谜
村里人听说狗子走的那几年在外面学了一身“本事”,干了几年扒手。村民们总不放心,怕丢东西,想方设法赶狗子走,可狗子赖着不走,别人也就没了办法。狗子把这个小院简单收拾了一下,安稳地住了下来。就这样,过了十几年,倒也相安无事,没听说过谁家丢过什么东西。
某天早晨,大宝家的墙被拆,牛丢了。大家怀疑狗子,但苦于没有证据,只能作罢。第二天,阿健家的鸡鸭全没了;第三天,丰收家的粮食又被偷了。这还了得,一天一家,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村民们惶惶不可终日。
02
大显身手
大伙儿推举村里的智者老栓去和狗子谈谈。
老栓找到狗子,笑呵呵地说:“狗子啊,大伙儿知道你有些本事,但都待你不薄,你缺什么东西知会一声,绝不亏待于你。这几天的事,你有什么想法,能和大伙儿说说吗?”
狗子一口咬定不是自己干的,并发誓绝没动过村里的一点东西。老栓气坏了,狠狠地说:“你本不是咱村的人,大家好心收留你。这样吧,咱俩打个赌,我有辆自行车,你若有本事从我眼皮子底下拿走,你仍住下,如果做不到,请另寻他处吧。”说完拂袖而去。狗子听完哈哈大笑,言道:“莫说一次,三次都行。”也不知老栓听到了没有。
老栓回到家,把自行车往床头一锁,嘱咐老伴儿:“晚上注意点,狗子要来偷自行车。”唬得媳妇战战兢兢,两人小心翼翼地睡下。第二天一起床,老栓发现自行车真的不见了,心凉了半截,急忙出去寻。咦,自行车这不在院子里嘛,还用链子锁着呢!老栓心道:“嗯,这狗子确实有两下子。”
老栓急忙忙把车搬回,晚上把车悬挂到房梁上,连一根绳,再拴到手腕上。但这次还是和上次一样,早晨,车仍然出现在院子里,这可把老栓吓坏了,媳妇更是吓掉了魂儿。晚上,老两口商量,两人轮流值班,一人睡半宿。可下半夜老栓媳妇盯不住,打了个盹儿,车又丢了。
老栓明白,村里这些事儿应该不是狗子干的,凭狗子的本事想偷点东西太容易了,赶他走和住在这儿一样。从此,“赛时迁”的外号不胫而走。狗子知道不是啥好名,只一笑了之。
03
救人危难
某日,狗子刚起床,一推门,只见柱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泣不成声:“狗子哥,救命啊!”狗子扶他起来,问明白是怎么回事。
原来,柱子娘住院了,柱子带着七拼八凑的三百块钱到集上买点东西,顺便交上医药费。没想到,东西还没来得及买呐,三百块钱却没了踪迹。
三天后,柱子果然在狗子说的地方找到了钱,对狗子是千恩万谢。于是找人做了一面锦旗给狗子送来,上面写着:“旷世奇人小飞侠,匡危扶难活菩萨。”狗子洒脱,把锦旗一卷,扔到墙角,毫不在意。
04
狗子收徒
后来村里的案子破了,这些事是山娃爹一伙人干的,他们在外村行窃时,被抓了现行,当即报案,他们全被抓了起来。山娃爹是出了名的老实人,他是被同伙拉去盯岗放哨的。此时正值严打,同伙把大部分责任推到山娃爹身上,被判了十五年。别人少则几个月,多则三年五载。山娃家自此生活没了着落,山娃娘没办法,就干起了见不得人的勾当。
一天晚上,山娃和山娃娘出现在狗子家,山娃要拜狗子为师。狗子说:“我早就金盆洗手不干了,我不收徒弟,你们回去吧!”娘俩给狗子跪下,山娃娘哭着说:“俺家那个死东西,一坐就是十五年,让俺娘俩咋活啊?山娃这孩子又老实,身子还弱,啥也干不了,总不能让他饿死呀!你收了他吧!你放心,俺不会忘了你的大恩大德,只要你点头,俺肯定会报答你的。”
狗子一听,心软了,也动了坏心思,没忍住,便应了下来。自此,开始把自己的本事传给山娃。
05
带徒试手
两人来到集市,没用几分钟,狗子就偷了一个钱包递到山娃手里,山娃高兴坏了,忙不迭地打开来看,钱包内却空空如也。狗子语气凝重:“我已经不干这个了,今天又破了戒,我只是领你出来见识见识。你把前面那个穿皮夹克的钱包偷过来。”山娃听罢,怯怯地靠过去,刚伸手,便被皮夹克抓住了。狗子心里一惊,忙过去推了那人一把,把山娃救下,拉起山娃便跑。
跑到一个僻静的地方,狗子沉思半晌说道:“山娃啊,你不适合干这个,收手吧!”山娃一听,哭了起来,“俺啥也不会,俺不干这,会饿死的。”狗子说不服他,无奈地说道:“你实在愿意干,我拦不住你,但你记住几条规矩:一不偷亲,二不偷邻,三不能偷村里人。你得到别处去,不能在附近干,别管遇到什么事,也不能提我的名字。”
06
山娃被毙
山娃离开俺们村,去了别的地方。
一天,村里来了一辆非常漂亮的小轿车,呼啸着奔驰在公路上,车后尘土飞扬。车慢慢减速,停在狗子的家门口。车上下来一个小伙子,穿着锃亮的皮鞋,头发向后梳着,打了油,像刚被牛舔过一样,带着一副大墨镜,叼着过滤嘴香烟,一边喷烟圈儿,一边招呼着车上的另两个人往下搬大伙儿从没见过的好东西。
狗子一眼认出了山娃,不但没出来接,反而是把屋门一锁,从后墙翻出去走了。山娃没办法,把东西隔墙扔到院里,跪在门口磕了几个响头,便转身离去。
山娃又去了他娘那里,给他娘买了好多东西,可把他娘高兴坏了,整天乐呵呵的,逢人便夸:“俺家山娃出息了,在外面做大生意,给俺买了这么多好东西。走走走,去俺家吃点罐头、点心。”
山娃走后,没了音信。后来,听说山娃被别人弄进了监狱,替一个犯了死罪的黑老大顶了罪,于是便有了开头的一幕。
07
狗子失踪
几个妇女虽不言语了,但说的话早被狗子听到了。
自己的徒弟死了,狗子悔恨莫及,怨自己千不该万不该教山娃这些“本事”。狗子强忍痛苦,偷偷抹掉流下的几滴眼泪。狗子打起精神,去走私汽油的飞哥手里买了些汽油,大家也不知道他想干什么。
冬天,下了一层厚厚的雪,好像要把房子压倒。
“着火了,快来救火呀!”
深更半夜,火光冲天,大伙儿提拉着水桶跑向狗子家。大火着了大半夜,被扑灭后,人们发现狗子不见了。昨晚忙着救火,也没注意,狗子到底是被烧死了,还是跑了?把狗子家找了个遍,也没发现狗子的踪迹。老栓仔仔细细观察了一下雪地里的脚印,也没发现有人出村的痕迹。
自此,再没有人见过狗子。再后来,听说山娃娘在自家瓮底下捡了一万块钱,也不知道是谁的。从此后,江湖上没有了狗子的身影,只留下了他的传奇。
编辑丨任晓娣
作者简介:刘吉东,东营科技职业学院教师。
狗狗身上可是有很多多多小秘密,而有些秘密连养狗很多年的人很多都不知道。
今天缮待君就给大家列举了狗狗的小秘密,看过就长知识了,如果你知道5个以上,证明你知识面很广了!
结语:这些小秘密你知道几个呢?
狗是十二生肖之一,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历史上狗狗的“奇闻异事”:怎么区分“犬”和“狗”?“狗拿耗子”曾是狗狗的职业?“走狗”曾经是“体面人”的代名词?一起和文史君来遛遛历史深巷里那些狗狗吧!
犬和狗一度是相互纠缠不清的两个概念。对于犬字,《说文解字》有“狗之有縣(悬)蹏(即蹄)者也。象形。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凡犬之属皆从犬。”
文物学者王世襄曾详细解说:“十八个脚趾的为‘狗’,二十个脚趾的为‘犬’。”后者在后腿上比狗多了两只不着地的脚趾,也称作“后撩儿”。
而对于狗,《说文解字》有“狗,叩也。叩气吠以守。从犬句声。”“狗,犬也。大者为犬,小者为狗。”这里以大小标准对狗和犬做了区分,但还是有些含糊。《尔雅》一书则以毛发的生长状况为指标,认为“(犬)未成豪,狗。”毛都没长齐的只能算是小狗。清代训诂学者郝懿行注道:“狗,大通名。若对文则大者名犬,小者名狗…今亦通名犬为狗矣。”这一变化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狗的饲养普遍化流行,人们对于“犬”和“狗”的区分也就变得不那么在意了,这种对动物的称谓区分的简化同时也体现在牛、马、猪等其他动物身上。此外,狗走入了人们的生活,忠心护主的习性俘获了人们的芳心。相对于“犬”,“狗”这一具有“幼小”的意思,更显亲呢的称谓,更合人们的心意。至战国时期,虽然在书面语上“犬”与“狗”的使用频率相当,但实际上“狗”已逐渐有了异军突起的苗头。
据考古实物证明,约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人类生活中已有了狗的身影。狩猎采集时期的狗,主要协助人类从事狩猎活动。至后世这种人狗相处模式仍有历史留存。
当然,进入农业社会后,狗就很少用于“打江山”而是“守江山”了。这一转变在《吕氏春秋·士容》也有所反映。说是齐国有个相狗界的“伯乐”,一次邻居托他相狗,他仔细挑选了一年,终于相中了一条狗中上品。邻人如获至宝,欢欢喜喜的去了,但几年过后,邻居抱怨道,这狗一只耗子都没逮着。相狗的人解释道,这是狗中的“千里马”,是打猎的好帮手,如果要让它去捉老鼠,需要把它的后腿绑起来。邻人照做,果然如此。可以猜想,故事中的狗大战老鼠时,还是有几分“无敌是多么寂寞”的落寞吧!
从上文我们可以得知,此时的狗是民间“捉拿”老鼠的主力军。其实,不仅在民间,皇室之中也有狗的身影。《里耶秦简》的秦始皇改制诏书有“王犬曰皇帝犬。”“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后,皇室中的犬也有了“皇室犬”的荣誉称号。这里的“皇帝犬”说明当然不是用来捧在手心上的宠物,它的身份多样,但其中最为重要的还是它“皇家捕鼠器”的角色。
秦仓吏依律养鸡,但由于“狸执鼠,而不可脱于庭者,为捕鸡也”。早期的猫仍控制不住自己的想要“吃鸡”的食欲,相比之下,狗的职业素养就高多了,不仅防老鼠,有时还能防人。无怪乎《睡虎地秦简.仓律》有“用犬者,畜犬期足”的记载。在《史记李斯列传》中“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更加坐实了狗的捕鼠地位。
汉承秦制,到了汉代,狗的“皇家捕鼠器”地位依然不可撼动。至三国时期,曹操麾下的丁斐还被喻为“善捕鼠”的盗狗。至唐宋,情况发生了变化,商业的迅速发展冲淡了官方养鸡的必要性。此外,科举制的完善,极大地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加之大量佛经的传入,这一系列因素使得文献的保护问题成为重中之重。慢慢的,猫的优势展现出来了,它小巧灵活,捕鼠战斗力强,逐渐成为了新一代捕鼠专业户。狗拿耗子,也就变成了“多管闲事”。
原始社会时期,猎犬是“会下金蛋的母鸡”,养狗带来的效益是非常可观的。但进入农业社会以来,狗从“不可动产”变成了多功能使用“工具”,可以肯定的是,狗的地位已不复当年。
《史记》中范蠡曾有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一“狡兔死,走狗烹”的意象映射着人类社会的的复杂政治斗争。回归语句本身,曾经狗是捕猎“狡兔”,帮助人类在自然中艰难生存的好伙伴。随人类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生存已非难事,人们更觉得“人定胜天”。
汉初,汉高祖论功行赏,为萧何争功。在大殿上问道:“诸君知猎乎?”众臣对曰:“知之。”又问:“知猎狗乎?”答曰:“知之。”汉高祖解释道:狩猎中,能够追捕到兔子的是狗,但发出命令指示野兽藏身之处的是人,他的大部分臣子都是捕猎之“功狗”,唯独萧何是那个“发踪指示,功人也。”并表示对萧何举宗数十人跟随他打天下的义举感激。这里将功臣分为“功狗”“功人”的一番辩论,充分的体现了人之作为人的优越感。
狗从“伙伴”降级成为“工具”。最终,狗作为“肉食”难逃人们的口舌之欲。早在先秦时期,狗肉就已被列为祭祀圣品了。《礼记·曲礼》载:“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刚鬣,……犬曰羹献。”《说文解字》也有中“献,宗脯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饲养肉狗是祭祀前的重要准备。
基督教中葡萄酒和面包代表着特殊的献祭含义,而狗肉被选做祭品的理由,也与古代人的观念有关。古人视狗为纯阳之物,用犬作祭可以消弭灾祸、辟邪防疫。在《史记·封禅书》中有,秦德公在夏伏天宰狗祭祀,作为预防毒瘴的手段。在汉代的民俗中,也有用狗血辟邪的习俗。
自然,狗肉的美味也是令人食指大动的重要原因。对于狗肉的烹饪和食材搭配,古人很有一套自己的规矩。《周礼·食医》记载:“凡会膳食之宜……犬宜粱……”此外,在《礼记·月令》中载有天子的食谱指南——“听说,秋八月,麻籽和狗肉更配噢!”
进入农业社会后,狗也有部分作为猎犬,继续“从事”狩猎活动。在统治阶层,汉代蓄有皇家猎犬,并司人专职照料,唐代也有为皇室蓄养的猎犬。此外,狗的叫声响亮,这一特点被古人充分利用,狗因此被纳入官方守卫体系。泰安岱庙所藏夏张东汉墓出土的壁画中,亭与犬的守卫形象已经初步联系在了一起。说明,早在汉代,亭徼等地方一级治安管理单位中就已有了“警犬”的存在。至唐代,《资治通鉴》记载,唐昭宗年间,朱全忠曾在军队驻扎地“四面设犬铺,以犬守之。”《宋史》中也有在战场上用犬守御金兵的记载。
当然,狗除了要参与这些人类掀起的战争,偶尔,它们还要为人们而与自己的同族战斗。《汉书》记载了汉武帝“游戏北宫,驰逐平乐,观鸡鞠之会,角狗马之足,上大欢乐之”。和斗牛类同,“狗咬狗”也是部分尚武之人的暴力趣味。上行下效,民间的斗狗之风也不少见。至汉灵帝时期,“熹平中,省内冠狗带绶,以为笑乐”,这时的娱狗活动已经有点温和过头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到了宋代,《萱花乳犬图》《鸡冠乳犬图》《秋葵犬蝶图》和《萱草戏狗图》等作品出世,狗则俨然成了画家笔下的宠儿。
从“犬”到“狗”的称谓反映了狗在社会生活中的变化,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狗退守“江山”,却又在与猫的博弈中失去了捉老鼠的饭碗。“狡兔死,走狗烹”,尽管部分狗狗难逃我们的口腹,狗也终有一死,但或轻或重,那些锅炉里和努力从锅炉里爬出来为人类贡献自己的狗狗,也终归是死得其所了。
1.夏业梅:《常用词“犬”与“狗”的演变研究》,《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2年第9期.
2.李建雄:《秦汉时期官方蓄犬现象研究》,《农业考古》2019年第1期.
(作者:浩然文史·一笔丹青)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