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快,同时我国畜牧业经济发展也非常迅速,随之带来的就是畜牧养殖专业户的经营环境变得越来越错综复杂。并且随着畜牧养殖市场的流通速度以及范围不断地扩大,养殖专业户以及规模化养殖厂都面临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来自市场变化所带来的风险的不断升高。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养殖户的自身利益。因此总结以往畜牧养殖经营经验,并且积极探讨更新更实际的养殖风险管理模式,是意义重大的。
1.外部风险
外部风险包括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这三方面。畜牧养殖产业是一个跟自然有着紧密联系的行业,例如牧草的种植、饲料的选择、疾病的防控、都是跟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样这些都影响着牲畜的生长状态。所以养殖户一定要注意防控降低自然风险给养殖过程带来的负面影响。自然风险的主要特点就是不规律可循,多变性。
用户养殖的牲畜最终是要销售到市场上去销售的,所以有时候市场情况的变化对于养殖用户的影响是巨大的,有时候是致命的。随着我国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畜牧养殖户、肉类加工场、以及肉类销售企业涌入市场,分割我国畜牧市场资源,各个环节都存在着利益的竞争,这样就使得市场风险进一步增加,最终利益的最大受害者还是畜牧养殖户。
国家以及地区政府在政策制定上往往要考虑众多的因素,其中大部分政策的制定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为了GDP的提高,然而其中也不乏有一些政策出于考虑环境等因素,对经济发展不利。畜牧养殖是一种总体上对环境不利的行业,因此会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
2.内部风险
畜牧养殖业内部的风险主要是来自于养殖户专业知识所带来的风险,以及牲畜有疾病等情况带来的风险。其中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是具有高风险的一项风险内容,如果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操作不当或者应为疏忽大意很可能就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样养殖牲畜的疾病以及一些常见传染病的爆发都是一种不可预知的风险,同样都会给养殖户带来灭顶之灾。
二、降低风险以及风险管理的策略
在市场经济的主导下,畜牧养殖行业具有高风险性,并且这种风险往往带给养殖户巨大的损失,因此如何降低畜牧养殖行业的风险,以及如何进行风险的管理化运营成为我们亟待解决问题。
1.做好风险的管理化运营,首先我们要培养风险管理的意识。作为畜牧养殖户来说,他们要加强风险的管理意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风险与利益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要树立防范风险的观念,一旦风险到来就要做出正确的抉择,以保证将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加强平时的养殖训练,以熟悉可能存在风险的地方,并及时做出反应,以减小风险所带来的影响。
2.加强对风险内容的分析与评估
3.建立风险应急体制和急救措施
4.政府要在风险防范上做出表率作用
虽然畜牧养殖业中的风险有来自于政府做出的决策,但是政府出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为目的所指定的政策还是占有绝大一部分的,同时政府也要保住养殖户进行风险的防护与引导。
结语
通过我们上述对于畜牧养殖业中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的管理和规划,我们了解到风险与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养殖业中的重要一部分,为了降低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我要对风险进行充分系统的分析,以提高养殖户应对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蒙善朝.畜牧养殖专业户的风险和风险管理[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02)
世界著名旅游院校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面有许多经验可供我们借鉴。美国康奈尔大学旅馆管理学院,在课程设置、学时分配等方面充分体现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践的教育理念,校内就设有实习酒店,不仅满足学生动手实践的需要,同时也能让他们熟悉管理工作,培养管理能力。瑞士的洛桑酒店管理学院非常强调实践教学,边教边做,理论与实践各占一半,力求学生在学习期间掌握饭店工作的技能。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广受世界知名旅游企业的青睐,很多学生都成为业内翘楚。
当然,大多数高职院校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但通过与旅游企业的合作可以弥补实践环节的短板。一方面,可以从旅游企业引进人才从事专职或兼职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可以把课堂外移,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学生的培养上,还需注意能力的提升,如外语教学要改变目前多数学生的“哑巴”英语的状况,培养他们的开口能力、英语的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接待过程的情景教学实现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提高。
(二)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实践环节,全方位培养学生
目前许多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大多建设有自己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这对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熟悉旅游行业是大有裨益的,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一些实习实训基地质量不高、仅仅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不注意对他们的指导和教育,过度使用实习生,使他们对企业乃至行业心存恐惧,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另外,部分实习指导教师不熟悉企业情况,无法有效跟企业沟通,给予实习生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实习过程中困难重重。
为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应建立继续教育机制,让教师以进入企业挂职、调研等形式补上实践这一课,使教师的教学更加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在实习期间可以尝试聘请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老师,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指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虽然都在服务一线,但可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观察管理人员的工作流程,分析判断吸收其中的养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关键词]畜牧养殖风险种类管理要点
1畜牧养殖中的风险种类
在农业领域中,畜牧养殖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源于在畜牧养殖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畜牧养殖户在经济上受到一定的损失。由于影响因素不同,使得畜牧养殖所面临的风险也会有所不同,主要包括畜牧养殖的自然风险、畜牧养殖的市场风险和畜牧养殖的技术风险。
1.1畜牧养殖的自然风险
畜牧养殖的自然风险,导致风险的主要因素就是自然环境,这种因素是不可抗拒的,且对畜牧养殖业会产生直接影响,直接关乎到养殖专业户所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如果气候环境不适合禽畜生长,就会导致禽畜的健康状况不佳,必然会致使禽畜大量死亡[1]。所以,气候环境是畜牧养殖的重要风险因素。不同的季节,自然环境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主要是气候环境影响的结果。养殖专业户在畜禽养殖的过程中,就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分析气候环境特点,从养殖经验出发制定出应对措置,以避免气候环境对畜牧养殖造成的不良影响,确保经济利益不会受损。
1.2畜牧养殖的市场风险
畜牧养殖的产业化发展,就需要畜牧养殖专业户能够直面市场环境,对于市场多元化的运行状态充分掌握。由于畜牧养殖市场是变化无常的,就必然会给养殖专业户造成一定的风险。中国的畜牧业市场规模化发展,畜牧业要在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避免风险带来的损失,就需要在产业化经营的同时,还要对市场风险具有较高的敏感度。
1.3畜牧养殖的技术风险
中国的畜牧养殖业正科学化发展。部分畜牧养殖专业户对科学技术产生了依赖性,放弃了养殖的自主性,就必然会面临技术风险,也会因此造成经济损失。
1.3.1畜禽抗病疫苗使用中所存在的风险
畜牧养殖在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由于产品在生产、市场和消费等环节中频繁流通,对于禽畜的各种疾病往往就会采用疫苗的方法加以预防。但是,这并不能降低禽畜疾病的发病率,同样会给养殖专业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1.3.2畜禽品种选择中所存在的风险
选择畜禽品种的时候,如果选择不当,同样会给养殖专业户造成经济损失。如果所引进的畜禽品种优良,畜禽就会健康成长,生产能力也会有所提升,为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3.3畜禽饲料所存在的安全性风险
畜牧养殖业中,饲养管理是保证畜禽产量的关键,饲料管理是其中重要的环节。近年来,中国的饲料管理更加严格,保证了饲料的质量。但是,在饲料市场中依然会存在假冒产品以及质量不过关的产品[2]。这些饲料如果用于喂养畜禽,就必然会对畜禽造成不良影响。可见,饲料质量是否安全可靠是保证畜牧养殖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中国是农业大国,畜牧养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历史发展。多数的养殖专业户实施了产业化经营,但是在养殖管理上依然持有传统的关键,导致畜牧养殖缺乏科学合理性,导致科技成分很高的养殖技术没有得到发挥,使得畜牧养殖业面临诸多的风险。
2畜牧养殖中实施风险管理的策略
2.1畜牧養殖专业户要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畜牧养殖是存在一定的风险性的。畜牧养殖专业户要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就要采取规避各种风险的措施,特别是在生产经营中,每一个环节都要制定出风险预防措施,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风险和利用往往是并存的。养殖专业户在考虑到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重视风险对生产经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管理措施[3]。所以,将风险管理意识树立起来是非常必要的,畜牧养殖专业户只有对风险予以正确认识,才能够从畜牧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出发将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制定出来。
2.2畜牧养殖专业户要有能力对风险准确评估
畜牧养殖风险管理中,做好风险预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养殖专业户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在风险管理中,要对风险的类型以及风险对畜牧业的影响程度进行科学评估,客观地认识潜在的风险。在分析风险的过程中,要求思路清晰,头脑清醒,对生产经营中所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4]。对畜牧市场的信息要多方了解,才能够提高风险预防工作的有效性。
2.3政府要从政策角度对畜牧养殖专业户提供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中国的畜牧养殖业实施产业化经营,使得养殖规模扩大,同时也需要面临一些风险。这些风险因素包括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可以降低风险因素的负面影响力,最大程度地保证养殖专业户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1]宋瑞梅.临潭县扁都乡草地管理对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影响[J].北京农业,2014,5(15):42—43.
[2]黄承伟,周晶.共赢——协同发展理念下的民营企业参与贫困治理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5(02):144—149.
[3]黄志权.畜牧养殖中风险的种类与管理[J].养殖技术顾问,2014(06):266—266.
关键词:畜牧业;保险
养殖业保险能够帮助养殖户分散转移动物疫病及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调动养殖积极性,促进防疫措施落实和农民稳定增收,对畜牧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笔者认为加快形成养殖业保险与防疫工作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工作局面,能够有效提高免疫效果,使随意抛弃病死猪的现象得到遏制,从源头上防止动物疫病的发生。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贯彻落实好党和政府涉农保险惠农政策,保障畜产品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有序发展,应该把养殖业保险工作作为当前畜牧兽医工作的重点来抓,成立养殖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目标,分解任务,层层落实,按分工负责、通力协作的原则,强化信息沟通,加强工作配合,确保养殖业保险工作顺利进行。
2加大宣传,稳步推进
在每个投保周期开始前进村入户,大力开展政策宣传,利用广播、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保险知识讲座和接受群众咨询等方式广泛宣传养殖业保险的重要意义,讲解养殖业保险政策,使养殖户真正认识到保险是花小钱、保大安的最科学、最有效的风险避规方式,进一步增强养殖户的参保意识,确保保险惠农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密切配合,协调联动
关键词:Z模型;畜牧养殖业;ST公司;非ST公司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8日
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畜牧养殖业存在以下问题:1、养殖企业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产品无差异,竞争者较多,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利润微薄,甚至亏损严重;2、成本较高,生产效率低下,供给大于需求,产成品价格低廉,导致企业为产品付出的技术、人力、物力、医疗等高额成本与产成品价格不成正比,造成了企业财务风险;3、自然环境的恶化、政府宏观预警的缺失、养殖业的无序发展,都给养殖企业带来了不可避免的财务风险。基于上述问题,本文根据财务预警模型中的Z模型对我国畜牧养殖业中的上市公司进行比较研究,来验证Z模型在我国畜牧养殖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中是否有效。
一、模型简介
Z模型是继单变量模型之后最具代表性的多元判别模型。Z模型是1968年纽约大学的Altman教授中提出的。他选用1946至1965年期间提出破产申请的33家破产企业和对应的相同规模及行业的33家非破产企业作为样本,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从最初的22个财务比率筛选了5个财务指标,通过把传统的财务比率和多元判别分析方法结合在一起,建立了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即Z模型。研究表明,该模型在破产前一年的判别准确度高达95%。该模型的具体形式如下:Z=1.2X1+1.4X2+3.3X3+0.6X4+0.999X5。其中Z值是判别函数,X1、X2、X3、X4、X5是自变量。判别式的函数值分别为: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4=权益的市场价值/负债账面价值总额,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如果公司的Z值大于2.675,表明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发生破产的概率很小。如果Z值小于1.81,表明公司的财务状况恶化,存在破产风险。如果Z值介于1.81~2.675之间,则表明公司的财务状况极不稳定。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本文样本选取的是畜牧养殖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出现异常的ST公司和正常经营的非ST公司进行分析。其中非ST上市公司11家,ST上市公司1家。非ST上市公司股票名称为:新五丰(600975)、罗牛山(000735)、雏鹰农牧(002477)、大康牧业(002505)、福成五丰(600965)、西部牧业(300106)、圣农发展(002299)、华英农业(002321)、益生股份(002458)、牧原股份(002714)、天山生物(300313)。ST上市公司股票名称为:*ST民和(002234)。
三、实证分析
(一)非ST公司Z值分析。通过对非ST公司前三年的数据整理,其Z值结果如表1所示。(表1)
总结得出,非ST公司Z值统计如表2所示。(表2)
对非ST公司的Z值进行统计,如果Z值介于1.81-2.675之间或1.81以下称其为错判。通过计算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2011年,非ST公司Z值在2.675以上的有7家,有2家企业Z值在1.81以下,错判率为36.4%;2012年,非ST公司Z值在2.675以上的仅有3家,Z值在1.81~2.675之间的企业同2011年,为3家,而Z值在1.81以下的企业高达6家,错判率上升为72.7%;2013年,Z值在2.675的企业仅剩2家,甚至出现了Z值为负的企业,误判率达到了81.8%。
通过对非ST公司的Z值分析可以看出,Z模型对非ST企业的误判率较高。2012年、2013年Z值低于1.81的非ST公司比率高达50%,而根据Z模型,这些公司应该正面临或已经陷入财务危机,应该是破产企业。因此,仅根据Z值判断我国畜牧养殖业非ST公司财务状况时,会存在较大误判的可能。
(二)ST公司Z值分析。从表3中看出Z模型对ST公司的判别较为准确。在被处理的前两年,也就是净利润为负的前两年中,2012年Z值是2.06543,处于已经存在财务危机的“灰色地带”,2013年Z值是1.16549,表明该企业的财务状况继续恶化,在破产的边缘,但是由于该行业的ST企业样本单一,仅凭一家企业的准确度不能很好地证明Z模型对ST企业的判别是精确的。(表3)
(三)非ST公司与ST公司比较分析。正常公司与ST企业Z值平均值趋势图如图1所示。(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通过对非ST公司的Z值均值加以计算,非ST公司和ST公司的Z值平均值走势是一样的,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根据Z模型的判定,非ST公司的财务状况也呈逐年恶化的趋势,说明了我国畜牧养殖企业存在Z值普遍偏低的情况,模型中的某些指标并不适合作为判断我国畜牧养殖企业是否陷入财务危机的依据。
四、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通过对我国畜牧养殖业上市公司Z值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Z模型现阶段还不能直接用于我国畜牧养殖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Z模型在判定ST公司是否存在财务风险时有较高的准确性,而在预测非ST公司时,存在较大的误判。当然,由于财务信息有限,我国上市公司并没有单独列出利息费用,所以在计算利息费用的时候选择财务费用代替,也有可能降低模型的使用效果。
2、现阶段不适合直接用Z值大小进行财务风险预警。目前Z模型在我国的畜牧养殖业上市公司中存在Z值普遍偏低的情况。本文通过对我国畜牧养殖业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Z模型原始的临界值2.675、1.81并不适用于畜牧养殖业上市公司。在对非ST公司的Z值分析中可以看出,Z值普遍偏低,甚至出现了负数。所以,适用于我国畜牧养殖业上市公司的模型临界值的上限应该降低标准。
(二)启示
1、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准则还有一定差别,因此导致模型和其临界值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偏差,所以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2、引入反映现金流量的财务指标。Z模型中的财务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如X3=息税前利润/期末总资产这一指标,由于息税前利润中的利息费用数据难以获得,研究时只好以财务费用代替,这样就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应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对计算指标进行调整完善,增加一些更能反映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判别指标,如现金流量指标,剔除某些指导性不强的指标,如Z模型中的X4指标,这样会大大提高Z模型的运用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广东省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及风险分析
广东省水产养殖面临较大风险,一旦发生气象灾害事件,养殖户将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风险主要来自于自然灾害风险、社会风险以及技术风险。台风灾害。广东省面临台风登陆的风险,平均每年登陆广东省台风达7个。每年5—11月为台风季节,其中7—9月为盛期。据2008年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统计,2008年9月强台风“黑格比”使阳江渔业受灾损失17.59亿元,其中水产养殖损失就超过了10亿元;阳江市80%的网箱严重损毁,网箱养殖的鱼90%逃逸或死亡,经济损失达67亿元。牡蛎养殖基地损毁严重,浮筏式吊养蚝全部被打散,蚝串80%散落到海底,直接经济损失61亿元。池塘严重受淹,受灾池塘面积达181527亩,经济损失95亿元①。低温霜冻灾害。广东省受北方寒潮南下影响,每年有1~2次气温急剧大幅度下降,水产养殖暖水性鱼类面临被冻死的危险。2008年1月下旬,罕见的持续低温冰冻灾害使阳江各地水产养殖业受灾严重,海陵岛试验区420户网箱养殖户中90%遭遇了全部冻死的惨况,阳江全市渔业经济总损失达6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