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通论

一、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法有三种:

1、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的是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的几十年内,有按照注音字母排列的。如杨树达《词诠》。在古代,大多是按平水韵106韵排列。如阮元主编的《经籍纂诂》。缺点:查字方便,但不明字音或读音不准时,就难以找到要查找的字。

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画的多少为序。同一部首的,笔画少的在前,笔画多的在后。缺点:字归属哪一部,多少画,不容易确定。

3、按编码排列。把汉字按照一定的原则,编出号码,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缺点:字角的归类要靠死记,如不常用,容易忘记。

二、汉语字典辞书注音方法

1、直音法:直接用同音字注音,如:“篙”,音“高”

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读若:读音像,如琎,读若津;叶韵:通过临时改读字音,以求韵文和谐的注音方法。叶同协,意思是和谐。如《诗经。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朱熹:“方,叶甫妄反。”)

平水韵:唐宋以后人们写诗所用的诗韵。上平声15韵,下平声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共106韵。

三、《说文解字》的体例、价值和说文四家

《说文解字》的体例: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收字9395个,另有重文1163个。

《说文解字》的价值:1、确定了“六书”理论;2、按照“六书”原则,创立了汉字部首,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数的体例;3、保留了小篆,便于从字形说明本意,并为释读甲金骨文提供了依据;4、保留了先秦词义和汉代训诂资料;5、保留了古音资料;6、记载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

说文四家: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使用字典或辞书时注意:1,看序和出版年月;2、细读凡例;3、注意书后有没有勘误、附录之类的东西。

古汉语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

1、古今意义基本无变化的词,如:天、地、山、水等,复音词如:蟋蟀、仓庚、凤凰等。

2、古今意义毫无关联的词,如“该”,古代是“完备”的意思,现代是“应该”的意思。

另有古代意义已经消亡的词,如“章甫”。由于词义所指的事物现在已经不存在,所以古意消亡。

3、古今意义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词。如“再”在上古只有“两次”的意思,而现代汉语则表

示“重复”等义。(注:“再”和“复”的区别:“再”表示动作的数量,它代替了“二”,“复”只表示行为的重复,不表示数量。现代汉语的“再”相当于古代的“复”。)

二、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

1、词义范围的变化:词义所概括的客观对象的外延的变化。

⑴词义的扩大。如“菜”本来专指蔬菜,后兼指鸡鱼肉蛋等荤腥。“洗”本以为洗脚,后

泛指洗涤,不拘于足。

⑵词义的缩小。如“金”在先秦泛指各种金属,后来词义缩小,专指黄金。“宫”本指一

切房屋,后专制帝王所居。“瓦”本指一切陶器,后专指盖房顶所用的陶制建筑器材。

⑶词义的转移。如:“闻”的本意为听见,后来转指用鼻子闻。“涕”的本意为眼泪,后

转指鼻涕。“汤”本指热水,后指米汤,菜汤。“脚”本指小腿,后指踝关节以下的部分。“府”本指藏文书财务的地方,后指官署。

2、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词义的感情色彩是词的附加意义,表现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喜恶即主观评价的好坏,以及词义轻重程度的判断。

⑴词义褒贬的变化。如“谤”在古代是个中性词,无所谓褒贬。《国语·周语》:“厉王虐,国人谤王”,是中性词;“贿”在上古指布帛之类的财务,中性词,后专指用钱财买通他人,贬义词;“爪牙”在先秦指武臣、国之猛将,也泛指辅佐君王者,用于褒义。后来指坏人的帮凶、走狗,变成了贬义词。

⑵词义轻重的变化。如“诛”本质言辞责备,词义较轻,后发展出杀戮之义,词义变重。又如“贼”本指杀人越货、犯上作乱的人,词义很重,后指小偷,词义较轻。

三、怎样掌握词的古义:我们必须勤查有关的工具书与阅读古代作品相结合,对词义的古今义例反复参证比较,还可以通过一些文字的和语言的手段帮助我们掌握词的古义。

分三方面谈:

1、从字形上分析。如“劝”从“力”,可见本义是勉力、奋力。“醒”从酉,本义是酒醒。

2、从语境上分析。如“童子莫对,垂头而睡。”证明“睡”的本义是“打瞌睡”。

3、从成对使用的反义词、同义词上分析。如“进退”“高下”“富贫”“穷达”“治乱”。

4、从今语中保存的古词古义上去考察。如“款待”中的“款”古义是诚恳。“捐躯”中的“捐”古义是舍弃。“呼天抢地”中的“抢”古义是触、碰。“举世无双”中的“举”古义是“全”等。

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一、古代单音词转化现代复音词的三种情况:

(1)换了完全不同的词。如克——战胜;弈——下棋;常——规律;师——军队

(2)加上词头词尾。如杯——杯子;虎——老虎

(3)两个反义词或同义词构成一个复音词。如儿子,人民,言语,道路。(许多古汉语的单音词,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成词了,但还作为语素留存在现代汉语里。如”虑”,

在现代汉语中只保存在”考虑””深谋远虑”等几个词中,而不能作为单独语素存在。)二、古汉语中的合成复音词的三种情况:

(1)最初某些同义词的组合没有固定的形式,两个同义词可以自由组合,甚至可以颠倒。

如“阻、隘、险”,“民人”也叫“人民”。

(2)对一类同义词,常常加以区分。如“婚姻”很早就是复音词,但也有所区分,如《说文》说:妇家为婚,婿家为姻。又如,“饥馑”也是复音词,朱熹还说:“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

(3)构成这类复音词的每一个语素,往往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在这个地方它是一个复音词,在其他地方又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单音词。如《战国策·齐策》:“齐王闻之,君臣恐惧。”《孟子·梁惠王下》:“吾甚恐。”

三、古汉语中复合式合成词形成后,两个语素意义的变化情况:

(1)两个语素仍保持他们原有的意义。如“蓄积”的“蓄”是“积聚、贮藏”之意,“积”

是“积蓄、积累”之意,贾谊《论积贮疏》:“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蓄积”

是“储粮积蓄”的意思。

(2)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只有一个表示意义,另一个失去其意义,只是充当陪衬,这就是所谓“偏义复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的词的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质是作为陪衬),如得失,园圃,缓急等。(3)两个语素失去原义而产生一个新义。有些从词组变来的固定组合,拆开来讲和原来意思完全不同,如天下,布衣,君子,小人等。

四、古汉语中单纯复音词的类型

单纯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连绵字,通常有两个音节,但只表示一个语素。

(1)连绵词。由两个音节连缀而成,是一个意义而不可分割的词,它只有一个语素。多数连绵词是双声词或叠韵词。如倜傥、逍遥、忸怩、徘徊等。

(2)叠音词。如昏昏、悠悠、斤斤等。《诗经·周颂·执竞》“斤斤其明”,毛传:“斤斤,明察也。”

★五、古汉语同义词的辨析

古汉语中许多同义词的的使用范围、使用条件、意义都不完全相同,可从四方面进行分析:(1)概念的不同。

1、概念的内涵不同。如”府”和”库”,”府”是收藏文书和财务的地方。《国语·越语》:府仓实。韦昭注:货财曰府,米粟曰仓。”库”是收藏兵器和战车的地方。

2、概念的外延不同。如”人”和”民”,”人”指区别于动物的所有的人。”民”指人中比较愚昧者。注意:”泛指”和”特指”的不同。段玉裁所说泛指即浑言,特指即析言。”浑言”重在说明一对或一组同义词的共有的含义。”析言”重在说明一对或一组同义词中每个词所特有的含义。(2)程度轻重的不同。例如”饥”和”饿”,”饥”表示没有足够的食物吃,即吃不饱。《孟子。公孙丑上》:”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饿”表示几天没有进食,已接近死亡的边缘。如《史记·伯夷列传》:”饿死于首阳山。”

3、感情色彩的不同。如”杀”和”弑”,”杀”是中性词,指一般的杀死;”弑”指下杀上,含有对杀人者的谴责,是贬义词。《礼记·檀公下》:“臣弑君,凡在宫者杀无赦;子弑父,凡在官者杀无赦。”中,“杀”和“弑”的区别很明显。

4、使用条件不同。例如“能”和“得”,“能”一般用于主观上能力所及,《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得”则用于表示客观条件的容许,《论语·微子》:“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有些使用条件的不同则显示出语法的差异,例如“耻”和“辱”,二词用作名词时同义,用作动词时,“耻”一般用于意动,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辱”则一般用于使动,

THE END
1.教资考试字音题解题方法教资考试字音题怎么做拿到题,看到形声字的注音注的是声旁的第一时间划掉,这种情况下一般为错误读音。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经验:读书时,有不太会的字,自动选择读半边,后来一查,竟都读错了。命题者会抓我们的这一投机心理来设题,做题的时候不能像读书时那样想当然。 (二)多音字——根据词性、含义、语体判断 ...https://m.18183.com/wp/gongkao/jzks/3743118.html
2.笔是不是形声字还有笛床这几个字是形声字吗?这几个字是形声字吗? 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笔,会意.从竹,从聿.“聿”( 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笛,形声.从竹,由声.本义:笛子,管乐器名,竹制,左一孔...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8a6d1124188fab4b13b2a334b64cd6a0.html
3....的读音不是不一样的。()F.“村桦梧抒”都是形声字...4、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3分)A.“医”字和“筐”字的最后一笔都是一样。( ) B. “凹”字和“凸”和“亚”的笔画数一样。( ) C.“幽”字用部首查字法,可以查“幺”和“1”部。( ) D.“精”、“清”“青”这两个字是同音字。( ) E.“系红领巾、关系”这两个词中的...https://m.1010jiajiao.com/paper/timu/3281339.html
1.形声字有哪些,怎样判断一个字是形声字形声字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 二、规律 形声字规律可以记忆如下: 形声字,分两半。 形一半,表意思; 声一半,示读音。 形旁相同是同类。 例如: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贻”字的读音与什么字相近,意思与什么相关?( ) ...https://www.huanghehao.cn/h/239953.html
2.[渝粤教育]西南科技大学古代汉语在线考试复习资料11.下列汉字中属于形声字的是? A.江 B.亦 C.休 D.逐 12.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13.下列各组字属于古今关系的是? https://blog.csdn.net/m0_53223332/article/details/121899150
3.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7)转注: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即两个字的部首相同、两个字的意义有引申关系。如:考、老。 8)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的位置: (1)左形右声。如:松、理、越。 (2)右形左声。如雕、期、鸿、救。 (3)上形下声。如茅、空、简。 (4)下形上声。如基、裳、姿。 https://mip.yjbys.com/edu/duiwaihanyu/300294.html
4.汉字一的教案要让学生能基本分清,哪些字是象形字,哪些字是会意字,哪些字是形声字。 四、解汉字的演变 1、交流三千多年,汉字演变的故事,明白汉字的演变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可以是印章,可以是书法作品,可以是字帖,用课件演示。 2、教师将汉字演变的过程用例字的形式制成表格,并让学生明确: ...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jiaoan/20231017172152_7650236.html
5.这56个现代汉语常见问题,只有1%的人可以全答对问:“访”为什么不是会意字?如何判断一个字是不是会意字? 答:“访”形声字。判断一个字是不是会意字要从它的字源上去解释,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造字法有详细解释及规定。 7 问:“祝”是成词语素吗? 答:是,可以单独做句法成分。比如作动词:祝你幸福。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1020/23/37482717_600095603.shtml
6.小学二年级语文的知识点1、《识字四》中的四字词语。 2、《语文园地四》中的数字词语。 3、摇摇摆摆断断续续又细又长弯弯曲曲 坐井观天无边无际自言自语无影无踪迫不及待 (二)短语: 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可爱的葫芦一串紫红色的葡萄 四、语文知识点: 1、形声字的知识:教材79页 ...https://m.oh100.com/yuwen/1821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