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院士集体发声:5个最坑人养生误区,有人被骗人财两空

人到中年,身体开始走下坡路,开始注重养生,但是一不小心就容易走了弯路。5位院士集体发声,振聋发聩,为了健康一定要好好看看。

误区一:多吃补药能长寿、防癌?

有人被骗得人财两空

郝希山院士

早在2012年第十八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中,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孙燕和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郝希山就痛批:“补药具有直接抗癌的作用都是骗的”,“坚决反对用营养品来防癌”。

孙燕院士

孙燕指出,市场上很多所谓的“抗癌中药”或“防癌食品”是未经实验和临床证实的。“不止一次,我们非常痛心地看到病人被骗得人财两空,到了晚期甚至终末期才来找我们,而我们又非神仙,后果令人痛惜。”

对策:吃不如做

给大家推荐3个比吃补药都好的小方子,不伤肝、无副作用,但最重要的是:坚持。

一、指腹梳头

以指腹代梳梳头是较好的头部按摩法。操作时,双手指腹分别从发际线两侧,从前往脑后轻梳,边梳边适度按压,至头皮微微发热即可。

每天早中晚可各做1次,每次双手各梳100下左右。

二、适当健走

走路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世界上最好的运动”,不少国家的心脏协会和专家都推荐。

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走路是世界最佳运动之一,既简单易行,强身效果又好,不论男女老少,什么时候开始这项运动都不晚。

三、泡脚

中医讲究“上病下治”。连接人体脏腑的十二经脉有一半起止于被称为人体“第二心脏”的脚上,还有至少60多个穴位汇集在这里。泡脚能刺激我们的足部,可促进全身气血顺畅,经脉调和。

晚上9点前后泡脚效果比较好。最好用木盆或搪瓷盆,水温40℃左右,泡脚水盖过脚踝,在膝盖上搭一条毛巾盖住腿。

误区二:钙补得越多越好?

当心引起高钙血症、肾结石

补钙的观念在我国可谓深入人心,很多老年人觉得钙补得越多,吸收得越多,骨骼也就越强壮,于是大把大把地吃钙片。

1、过量补钙容易引起高钙血症、肾结石等并发症

来自北京世纪坛医院药剂科的谢猛和顾红燕提醒,补钙要注意适度,并非钙补得越多越好。我国营养协会推荐,体重在50~70公斤的老年人每日需钙量约为1000毫克,除了在饮食中获得外,额外补充的钙量为300~700毫克。过量补钙会影响到人体对铁和锌的吸收,还容易引起高钙血症、肾结石等并发症。

对于60岁以上老年人,每天推荐摄入10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不仅不会强壮骨骼,还可能危害健康。

2、大部分人不需要服用钙补充剂

一位英国卫生部的发言人说,”健康均衡的饮食可提供足够的营养,包括所需的钙。好的钙源包括牛奶,乳制品,强化乳品的替代物,比如豆浆,绿叶蔬菜。”

对策:服免费钙

有补钙的观念是好的,但不一定要吃钙片,有一些免费的补钙小方法,快来看看。

一、晒太阳

晒太阳可以帮助人体获得维生素D,而维生素D可以帮助人体吸收钙。提醒一下,隔着玻璃晒没用。

二、做运动

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程度高达5%-25%。运动可以增加骨密度、骨质量,预防骨质疏松。建议每天运动半小时到一小时,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比如打太极拳、快走、慢跑等。

三、吃蔬菜

一些深绿色的蔬菜,如菠菜、芥兰、西蓝花等,富含钙,而且富含钾、镁、维生素C等营养素,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误区三:晨练越早越好?

特别容易突发心脑血管疾病

王陇德院士

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认为,晨练并不利于他们的健康,特别在寒冷时节。

清晨锻炼可以说是“健康杀手”,很容易诱发血管痉挛,进而引发脑中风等。“从人体而言,一夜不进水米,血液黏稠度高,清晨时血压也处于一天当中的峰值,这个时候锻炼特别容易突发心脑血管疾病。”

此外,雾天空气中含很多有害物,不适合晨练。

对策:傍晚锻炼

人体体力一般在傍晚达到高峰,因此,傍晚锻炼效果较好。刚开始可在晚上进行一些舒缓不流汗的运动,如拉伸为主的瑜伽、散步、太极等。

当然,如果确实有晨练的习惯,也可以,但是不要太早。等太阳出来后,大约9点到10点再去活动才是最明智的。因为太阳出来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即便是森林空气质量也较差。

误区四:老了不需要体检?

错,每年一次的体检很必要

钟南山院士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提醒,每年一次的体检很必要。

很多病刚开始是无症状的,如很多慢性阻塞性肺病,刚开始都不知道的,到发作时已经晚了。肾、肺、心脏损耗30%-50%以上才表现出症状,到那时再看病已经晚了,过了最佳治疗期,为了能健康长寿点,体检很有必要。

总的来说,通过体检等早期诊断的方式方法,对于很多肿瘤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有很大帮助。

对策:每年体检

不要觉得体检是在浪费钱,有病治病,没病也放心。50岁后的体检关键点都给您总结好了,体检的时候可别漏查。

【女性】

50岁以后女性有一半会发生骨质疏松

卵巢癌50岁后高发

心脏病50岁以上女性第一死因

脑卒中25%的脑卒中发生在65岁之前

建议加检:

骨密度检查(每3年一次)

结肠癌筛查(每5年一次)

卵巢检查(每3年一次)

心脏检查(每年一次)

盆腔检查(每年一次)

宫颈检查(每年一次)

乳腺检查(每年一次)

血糖检查(每3年一次,高危者每年检查)

【男性】

心脏病是60岁以上男性重要死因

脑卒中55岁后卒中风险每10年增加一倍

前列腺癌50岁以上高发,发生率达1/38

前列腺检查(每3年一次)

结肠癌筛查(每3年一次)

睾丸检查(每3年一次)

骨质疏松60岁以后女性有一半因骨质疏松发生骨折

结直肠癌大多发生在60岁后

心脏病60岁以上女性重要死因

脑卒中75%的脑卒中发生在65岁后

结肠镜检查(每5年一次)

65岁后没有必要做子宫颈图片检查

70岁后没有必要做乳房X光检查

前列腺癌发生率达1/15

结肠癌44%发生在60~70岁

脑卒中75%发生在65岁后

前列腺检查(每年一次)

此外,60岁以上无论男女,每年都应当进行眼部检查、耳部听力损伤测试。如出现感染应马上去医院。

误区五:治疗高血压,只吃降压药就够了?

当然不是

石学敏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石学敏指出,不少人认为治疗高血压就是要吃降压药,这是一个误区。“长期吃降压药是科学控压方法,应该坚持,但并不能起到根本的治疗效果——心、脑、肾靶器官损伤仍在。”

石学敏建议,不妨多试试中医针灸按摩。他就经常用自创的“指针法”为自己按摩。

方法如下:首先坐在椅子上,靠背,头稍后仰,双目微闭,消除杂念,双手向后做护住后脑勺状,用两个大拇指在后颈部及耳垂后,找到天柱穴(位于后头骨正下方凹处)、风池穴(在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凹陷处)、翳风穴(位于耳垂与下颚侧边骨头交接处,见组图中的右图),依次按压这三对穴位,不要求穴位精准,按压穴位周围同样有效。每次按压3分钟,每天坚持10分钟即可。

对策:降压有法

通过控制饮食就可以降血压,如果太迷信药物然后饮食放开了吃,你吃再多的药,也可能达不到效果。

一、食盐最多一小瓶盖

饮食降血压的第一点就是要少吃盐。食盐中的“钠”能引起水钠潴留,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引起血压升高。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正常人群每日食盐量为6克左右,也就是一小啤酒瓶盖。高血压患者应控制在4克以下。

二、一天不超过三勺油

第二步是控制吃油,不管是油的类型还是油的数量都要控制。油脂摄入过多就会引发心血管的病变,最后很多高血压患者都因为心血管出了问题。

建议每天食用油摄入量不要超过25克,即一天不超过三勺油,高血压患者更应减少。

三、注重补钾

高血压患者要补钾,这么重要的一点被很多人忽视。钾有降低血压、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日常最安全的补钾方法就是食补,平时可多吃香蕉、蘑菇、菠菜、松子、黄豆制品等食物。

THE END
1.有必要每年都做一次体检吗?问答频道每年做一次体检是有必要的,包括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及有关心脏的其他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高...https://www.bohe.cn/ask/view/103603189.html
2.每年体检一次有必要吗?但是结果还好,已经过去5年了,体检结果显示病情一直平稳。 3 体检是很好很有必要,但是太贵了还太耗费时间。没错,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现在医保新规有些检查在门诊做也可以报销一部分。这样可以节省一些时间。 而且我找医生问了,做些常规的检查项目:常规验血、彩超、dr、幽门螺杆菌等大约需要1000元左右,如果是女性加...https://www.jianshu.com/p/a04d78232bb1
3.必须要每年做一次体检吗?快速问医生而且有很多疾病往往是并没有明显症状,所以主要是通过体检来进行明确疾病。每年体检是十分有必要的。https://m.120ask.com/askg/bd_detail/90803372
4.一年一次体检有必要吗病情描述: 一年一次体检有必要吗?医生回答(1) 陈璟副主任医师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普通内科 病情分析:体检一般对每个人都是必要的。建议大家可以定期去医院做个全身体检,至少一年一次。如果很久不去医院体检,他必须去体检。有时他感觉健康,但不一定健康。很多疾病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只有过了潜伏期才会出现...https://mip.pingguolv.com/ask/QXQUZXZA.html
5.多少岁开始每年体检一次那么如果年轻人来说可能他(她)本身不是一些疾病的高发的人群,可能两年三年做一次体检都是可以的。对于老年人来说,本身就是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或者是说肿瘤的高危人群,我们是建议至少要每年做一次体检。如果对于体检者来说自身条件很好,对体检的健康的要求又比较高,那么18岁以后一年做一次体检也是没有问题的...https://m.xinglinpukang.com/video/62259901.html
1.老年人一般多久进行一次体检合适老年人进行体检的频率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健康状况、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生活方式以及年龄等。 1. 健康状况:如果老年人身体健康,没有慢性疾病,一般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 2. 既往病史:若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病情稳定时每半年至一年体检一次;病情不稳定则需根据医生建议,增加体检频率。 3. 家...https://m.familydoctor.com.cn/ask/q/17234943.html
2.每年一次牙齿体检,真的有必要吗?从小到大,牙疼的体验屈指可数。但你千万不要以为我的牙齿发育有多好,这全靠牙幼齿发育不良, 小时候三天两头跑诊所修修补补换来的。 不算智齿的话,每个人大概有28颗牙齿,我口腔中一半以上的牙齿,都进行过一次修补,一半中的一半,又进行过二次及以上修补。所以,牙周健康都是有代价的。 https://www.douban.com/note/712122588/
3.哪些人没必要做体检承办杂志降教育哪些人没必要做体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很多人每年会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那么那些人不需要体检呢? 答案是: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必要定期体检!只是体检的重点会有所不同。 下边就由我为大家普及一下关于体检的那些事儿~...https://www.zksly.com/NewsDetail-129.html
4.体检项目越多越好吗?有一些其实没必要做有肝癌家族史; 肝硬化症患者; 药物性肝损患者。 筛查方法:甲胎蛋白(AFP)+超声 筛查频次:每年一次 除以上筛查方法之外的肿瘤检测,如肿瘤标记物检查、基因筛查,既不灵敏也不准确,大可不做。此外,由于X胸片对早期肺癌的漏诊率比较高,也可以不做为常规体检项目。 https://www.chunyuyisheng.com/pc/article/146547/
5.[中国抗癌协会]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1)10、防癌体检多久做一次? 一次防癌体检的检查结果只能反映人体一定时间内的状况。血液学的检查结果经常发生变化,有时一天内的检查结果都不相同。影像学的检查结果也有一定的“有效期”。一般人群的体检一年进行一次,即使每年进行体检,也有可能在两次体检中间诊断癌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间期癌”。间期癌的发生主要受筛...https://www.shanghang.gov.cn/bm/wjj/zwgk/ylwswjj/jbfkwjj/202104/t20210413_1778563.htm
6.27款中老年女性体检套餐测评:近7000元高端套餐鸡肋项目多,胃肠镜...口红、香水、丝巾、漂亮的裙子……好像送来送去每年都是这么几样。有人就说了,要不给妈妈买份体检套餐吧。而对于50-60岁的中老年妈妈来说,随着更年期的到来,身体各方面机能逐步退化,身体综合素质大不如前,在这个年龄段的妈妈们容易有哪些疾病隐患?做体检时,需要做哪些针对性的检查?市面上的体检套餐五花八门,...https://news.southcn.com/node_17a07e5926/8bfd3cf8e0.shtml
7.降体检是不是每年都要做一次降科普全景医学影像那么关于健康体检,有人疑问是不是每年都要做一次呢,原则上来说,是的!尤其是中老年朋友,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也在慢慢减退,所以患疾病的风险也就比较高,所以我们需要定期通过健康体检的方式来排除疾病隐患。如果发现身体异常体征,及时做出正确诊断和有效处理措施,将疾病消灭于萌芽时期,为健康提供了超前保障。不过...https://www.uvclinic.cn/news04/1833.html
8.“年终体检”系列一:为什么要定期做体检?体检中心大数据显示多数...为帮助大家高效利用员工体检,让体检结果用得上,信息时报开展年终体检调查,采访多位广州三甲医院体检中心专家,从每年做体检到底有什么用、如何让一年一度的体检不白做、如何看懂体检报告等方面为大家答疑解惑。 亚健康广泛存在 “每年一次体检是有科学依据的” ...https://www.xxsb.com/content/2023-12/25/content_223280.html
9.别一听子宫肌瘤就害怕,妇科专家一次给您讲清楚医生建议每年做一次体检 如果从来没有检查过的,一般我们现在推荐的是一年做一次体检。妇科方面,建议做B超检查。如果是已婚的女性,可以做阴道彩超。这样可以判断出有没有肌瘤,或者卵巢肿瘤。 如果是患有子宫肌瘤的女性,建议她3-6个月到医院去定期检查,观察肌瘤的变化,这样能帮助医生及时、准确地把握子宫肌瘤的情况,从...https://www.gxmuyfy.cn/health/health/17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