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妇幼保健院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苗秀芳
宝宝出生后42天,需要对宝宝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这是他出院后第一次医学健康检查。婴儿42天健康体检都检查哪些内容?医生会给家长提供哪些帮助呢?下面为各位新生爸妈,做一个全面介绍:
1常规检查主要包括:生长发育监测(身长、体重、头围、前后囟),通过婴儿生长状态评估,了解其喂养及营养情况;皮肤检查:宝宝是否还有黄疸,湿疹以及其他皮肤状况;心肺检查(听心跳、肺部呼吸声是否正常);腹部:是否有脐疝、胀气、肝脾有无肿大;外阴及生殖器检查:男宝宝是否有隐睾;髋关节发育不良筛查等。有一部分新生儿畸形情况是慢慢表现出来的,比如心脏杂音、生殖器畸形、听力异常等。
3.其它检查:必要时医师会结合宝宝具体情况进一步检查。如听力筛查、髋关节B超、心脏彩超、血常规化验等。
1.视觉:宝宝出生即具有视觉能力,但视焦距调节能力差,并不能看清楚周围的事物。随着日龄的增长,逐渐可以看清楚15-25cm内的物体,眼随水平移动的物体在900内转动,对人面孔和高对比度的图案表现出明显的喜好,有一定的视觉记忆能力。早教训练:可以让宝宝跟踪家长面部的移动,或者在距离宝宝20cm左右处移动玩具,训练宝宝的眼球运动。
2.听觉:宝宝出生1天后对听刺激1-2次就能引起反应,对大人说话的声音也很敏感。随着日龄的增长,宝宝对声音逐渐产生定向力和分辨力,如果在宝宝身旁说话,那么宝宝的头将会转向他熟悉的声音和语言。早教训练:父母和宝宝说话时,在两句话中间稍停顿一下,以引起宝宝听觉的感受力。让宝宝听各种不同的声音,如铃声、打鼓声。宝宝仰卧,在他眼前20cm处摇晃铃铛或拨浪鼓,当宝宝注意玩具时,继续摇晃并向两侧移动,训练宝宝对声音的定向能力。
3.触觉:宝宝对触觉刺激的感觉较发达,在眼、前额、口周、手掌、足底等部位较敏感,前臂、大腿、躯干的触觉较迟钝。当接触眼睑、睫毛等时立刻引起防御反射,触及唇舌等引起吸吮。触及手掌引起抓握反射。对温度感受比较敏锐,对痛觉感受不太灵敏。早教训练:婴幼儿抚触是对0-3岁皮肤感知觉非常有益的方法,建议家长经常使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自己良好的情绪状态,同时注意婴幼儿的保暖。
4.嗅觉味觉:宝宝的嗅觉刚出生时比较差,但在出生后几天就会变得灵敏,尤其是对妈妈的气味分辨能力提高。刚出生的宝宝能区分母乳的香味,不喜欢刺激性的气味,宝宝天生喜欢甜味,尝到甜味会露出愉快的表情,不喜欢苦、酸、咸味的食物。早教训练:妈妈每天陪伴在宝宝的身边,抱着他哺乳、入睡,让宝宝尽快熟悉妈妈的气味。哺乳期的妈妈不要用香水,也不要频繁更换看护人员,以免造成宝宝的不适应,带来情绪或睡眠障碍。5.语言:哭泣就是宝宝的"语言",是他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宝宝的哭声可以表达多种含义,如饿、冷、热、湿等状态。宝宝能发出不规则的音节,主要是元音,家长的声音能使宝宝不规则动作停止。早教训练:除了与宝宝多说话外,要经常对宝宝发不同的单音,例如:啊、呜、哦,同时要经常逗引宝宝发出上述单音。如果宝宝能自发地发出上述声音,家长要及时地给与鼓励,例如抚摸、拥抱等。
7.社交行为:宝宝偶然做出某个动作后,会反复去做,能模仿爸爸妈妈的面部表情。如果妈妈对着宝宝伸出舌头,那么宝宝也会跟着伸出他的小舌头,如果妈妈张开嘴的话,那么他就同样会跟着张开他的小嘴。当母亲与其说话时能安静下来,看着母亲的脸,有目光对视,两手往往也上下摆动。早教训练:将宝宝的环境布置得多姿多彩,引导宝宝观察周围的事物,反复的向宝宝指认周围的事物及颜色,尽管此时宝宝尚不能听懂,但反复的刺激会为以后认识事物打下良好的基础。经常抱一抱宝宝,抚摸他的头部及面部,不要等到哭时才抱他。经常用亲切的语言与宝宝说话,用慈祥的目光注视他,并引起他的目光对视,经常接近并逗引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