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X射线、超声等都是医院常用的检查手段。
但CT检查,却有一定的辐射,所以,通常不建议经常做。
2023年11月发表在《NatureMedicine》上的一篇医学论文提到:
在对876771名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后发现,增加CT检查,会导致患血液恶性肿瘤的整体风险升高。
不过,患癌风险提高,与患癌率是两回事。
而且这项研究并未评估个体的遗传易感性或环境因素,同时CT扫描技术的差异等,都可能影响研究结果。
因为现代技术的发展,CT扫描机在降低辐射剂量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通过优化扫描参数、采用低剂量扫描技术等措施,在并不影响CT的成像技术的情况下,其辐射剂量被降至最低水平。
对于成年人来说,偶尔进行一次必要的CT检查,并不需要担心辐射风险。
X线检查人体吸收的辐射量仅约0.02-0.1mSv,而CT检查大约是X线的10倍,且不同类型的CT检查辐射剂量也不同,基本都在安全范围内,
比如:
头部CT检查:约为2mSv
胸部CT检查:约为7mSv
腹部CT检查:约为10mSv。
CT检查有何优势?
1、高分辨率图像
CT可生成高分辨率的断层图像,通过图像就能非常清晰看到人体内部组织的结构和形态,,及时发现细微病变。
2、多角度扫描
多平面重建和三维成像能力,可直观看到病变的全貌,尤其适合复杂病例。
3、广泛的适用性
CT检查可适用于全身各个系统的疾病,包括肿瘤、血管疾病等。
4、快速成像
5、定量评估
CT成像可以量化评估组织密度、体积等参数。
增强CT还至可以提高对良恶性肿瘤的定性和诊断能力,以及肿瘤分期的准确性,并及时发现血管病变。
哪些检查要做CT?
1、肾癌:增强CT
肾脏位置较隐蔽,前有腹壁,后有腰肌和脊柱,受到这些组织的“保护”,所以很难发现肾脏上的肿块。
肾癌三大主要症状为肿块、血尿、腰痛,同时还可能出现一系列的肾脏外症状,如发热、贫血、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
最终确诊肾癌还要靠肾脏增强CT,且准确诊断率达90%以上。
2、肺癌:低剂量螺旋CT
对于肺癌的高风险人群,比如长期吸烟史、45岁以上有家族遗传史等人群,需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
早期肺癌的五年生存率可达80%左右。
3、糖网:眼CT
糖尿病在发展过程中很可能出现并发症,建议糖友如感到眼睛干涩,需及时到医院做糖网早期的排检。
对于一些有视力下降或者视物变形的患者,在详细的眼底检查之后,可以做眼CT,帮助预防致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