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有过去医院做检查的经历吧,尤其是那些涉及到CT、核磁共振和X光的检查,每次做完钱包都会明显“缩水”。
而且之前还出现过所谓的“CT开机费”和“阅片费”,让人感到非常不合理。不过最近国家出台了新的检查费用规定,很多网友看了都表示“真是越来越好了”。
那么这次的变化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对我们普通患者又有什么实际影响呢?
收费示例
乱收费的现象
过去几年,很多患者在医院里遇到了各种让人难以接受的收费项目。
以CT为例,2019年不同地区的收费标准差异很大,一个简单的CT平扫,有的地方收费300元,而有的地方则高达500元以上。
更让人不解的是,检查结果在不同医院之间不能通用。有时候刚拍的CT片子,拿到另一家医院,医生却不承认,患者只能再做一次检查,再次承受辐射和金钱的损失。
CT平扫
除了这些正常的收费项目,还有一些医院在收费上玩起了花样,比如“阅片费”、“互认费”和“开机费”等,让人感到非常不合理。
纸质结果
还有的医院直接上了“CT开机费”这一奇葩项目,费用从几十到几百不等。
这个“CT开机费”是在14年的时候,在河北某医院的一项规定,17点以后做CT,要额外收50元开机费。
CT检查示例
那这些检查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必要的吗?
检查示例
检查的必要
虽然CT、磁共振、X光等检查的费用争议很多,但这些影像检查在医学上还是很重要的。
没有它们,许多复杂疾病的诊断可能会变得无从下手。所以他们的存在就像一把利剑,能够在关键时刻精准地找出问题所在。
其中CT就很有代表性,它几乎涵盖了从头到脚的影像诊断需求。
CT
而它的原理也相对简单,就是利用X射线通过人体不同密度组织的吸收差异,逐层扫描,形成清晰的断层图像。
像是肺部疾病、脑血管病变、骨折、肿瘤等,都是CT的“强项”。
不过,CT也有局限性,它在展示软组织细节时表现稍逊,这时候磁共振(MRI)就成为更强大的补充。
CT成片
但是磁共振的原理有点复杂,说白了就是利用人体内的氢原子在磁场中共振形成图像。
这种检查不仅没有电离辐射,还能实现多参数成像,每种参数对应不同的诊断信息。
对于脑部、脊柱、肌肉、软组织、关节的疾病,磁共振是当之无愧的“王牌”。
磁共振
最后的另一个检查技术就是X光片,它虽然技术不及CT和磁共振先进,但它方便又惠民,所以很多人选择。
X光最擅长的领域是骨骼和肺部疾病的筛查。像是常见的胸部X光常用于早期肺结核的诊断,骨折时拍片也是医生的第一步选择。
总的看下来,这些影像检查的方法多种多样,各有特点。这些不同的手段其实就是为了让医生更快地找到病灶,然后对症下药。
X光检查
如果没有这些手段,许多疾病的诊断可能只能依靠猜测或开刀查看。
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像一些隐匿性极强的肿瘤,早期可能只有几个毫米,如果没有影像学的支持,极可能被漏诊。
所以对于患者来说,影像检查是很有必要的,如果真的因为没有检查而误判之类的,最后受苦的还是患者。
医生诊断
这个重要性,其实国家也是知道的,所以为了让大家就医过程更加的方便顺畅,这次发布的新规定,也是针对影像检查“大刀阔斧”。
那这次的规定到底有什么变化呢?到底会不会影响到检查的价格呢?
现在的变化
这次规定的最大的变化,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检查结果互通实现了。
最新规定里面很明确的说明了,在全国范围内具备互认标识的检查结果,医疗机构都要予以承认。
检查画面
而另一个重要的变化是胶片收费的改革。
胶片收费
过去,实体胶片的费用经常被捆绑在检查项目中,无论患者是否需要,都要支付这部分费用。
这次新规实施之后,胶片费用要分离出来,由患者按需选择是否购买。而且胶片的销售实行零差价,医院不得在这部分收费上牟利。
虽然可能一次的胶片价格跟检查费用比有点“微小”,但是这个确实对病人来说更人性化、也更合理。
医院的窗口
而除了上面的那些,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变化就是,这一次政策统一了影像检查的收费。
一直以来,各地医院对于CT、磁共振等检查的收费标准参差不齐,让患者难以理解。
新的规定要求,各省要结合实际制定统一的基准价格,各统筹地区按照基准价上下浮动执行。
这一政策的初衷,就是为了避免医院对大型设备检查进行“自由发挥”,通过规范化收费,让患者心中有数。
而且就在十月份那会儿,北京近期首款国产512层超高速CT设备获得国家批准,如果真的能下来,检查费用也会进一步降低。
CT设备
不过政策是政策,大家对于这个新政策的争论也是很火热,甚至有人说“如果不改变医院的商业性质,任何改革都是徒劳。”
还有的人说“国家早该如此了!包括医保、各项检查结果、还有老年公交卡等都应该全国通用。”
还是要常锻炼
其实不用我说大家肯定也知道,再先进的医疗设备,再完善的政策支持,也比不上一个健康的身体。
生活在这个节奏飞快的时代,身体是一切的根本,而锻炼就是最实惠的“保健品”。
工作示例
但是哪怕每天只有20分钟的中等强度锻炼,都能显著降低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
跑步、游泳、快走甚至做家务,都是很好的活动方式。要是周末去公园跑两圈、爬个山,不仅强身健体,还能舒缓压力。
久坐不动
如果你真的在意自己的身体的话,可以试试每隔一小时起来活动五分钟,这样可以缓解肌肉酸痛,还能达到减肥的效果。
不过我建议的锻炼也不是逞强着去锻炼,尤其是对于中年人来说,盲目跟风做高强度锻炼可能会伤了身体。
锻炼示例
所以锻炼,循序渐进才是关键,别想着“一步到位”,健身这事儿,急不得。
不过上面说的那些方式只是强身健体,我们真的得病了、不舒服了,可不要硬扛,及时的去看病才是最好的选择。
我估计不少人都因为害怕花钱或者对疾病不够重视,把小毛病拖成了大麻烦。
看病
但是像高血压、糖尿病这种慢性病,如果早发现早管理,完全可以控制住病情。可一旦拖着不管,后果可能会发展成心梗、脑卒中等严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