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会有个误区:妇科检查,有性生活的女性才需要做。
其实,没有性生活的女性也同样需要。
调查显示
我国41%的育龄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妇科疾病,已婚女性发病率高达70%。而且,还有80%的女性不知道自己患过妇科病
阴道炎、尿路感染、HPV感染......很多妇科疾病没有性生活也会得。
因此,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不少女性(更别提男性了)总是搞不懂:妇科检查都有哪些?该怎么做?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小洁今天就仔细地给大家捋一遍。
01
常规妇科体检
年满18岁女性,一年检查一次。
这个是只要挂了号,医生在门诊通过观察和触摸就可以完成的检查。
通常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外阴检查
检查范围包括外阴(颜色、是否有溃疡、阴毛)、阴道(四壁颜色、是否有分泌物)、宫颈、宫体(大小、形态、位置、是否有赘生物)以及两侧附件。
可不要小瞧这个小检查,看个案例你就知道了。
很多小疙瘩,我们以为只是长了个痘痘,就直接被忽视了,但其实可能是大病前给你的提醒。
#第二部分“双合诊”“三合诊”
双合诊是妇科检查里非常重要的项目,医生一只手的手指放入阴道,另一只手在腹部配合检查,用来确认是否有肿块。
三合诊是双合诊的补充检查,即腹部、阴道和直肠联合检查,可以查清骨盆腔较后部及子宫直肠窝的情况;没有性生活的女性一般用直肠-腹部诊,不碰阴道。
02
白带常规体检
年满18岁女性,1年检查1次。
如果你经常感到私处痒痒的,闻到白带有股腥臭味,或者白带呈黄色或者淡灰色,建议马上到医院做这个检查,因为你可能患了阴道炎。
有数据统计:75%的女生,一生中至少会感染一次阴道炎。
白带常规检查内容包括霉菌、滴虫、阴道清洁度以及细菌性阴道病检查,整个过程就是取出阴道分泌物、做成玻片,在显微镜下面做检查。
下面是一张白带常规检查报告
滴虫和霉菌:阳性,说明有感染滴虫/霉菌性阴道炎;
线索细胞:阳性,说明有感染霉菌性阴道炎。
而说到大家比较关心的清洁度
I、II度是正常的;
III度为有炎症,IV度多见于严重的阴道炎;
清洁度III度,但其他各项指标都没问题,和同房、月经、免疫力下降有关,不一定用药物治疗。
03
妇科B超检查
妇科B超主要用来看有没有子宫内膜疾病、宫颈疾病、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等问题,也就是检查生殖器官有没有病变。
比如,盆腔有没有炎症,子宫有没有肌瘤,卵巢有没有囊肿...很多囊肿、肌瘤是没法摸到和感觉到的,必须要通过超声才能检查到。
检查方式有经腹、经阴道、经直肠等,要依据不同的情况来选择:有性经验的女性最好选阴道超声,无需憋尿,结果还更清楚;没有性经验的女性和正在阴道异常出血的不要做阴道超声,腹部超声最合适。
04
TCT/HPV检查
不到30岁且有性生活的,一年一次TCT,如果TCT结果需要补充,再测HPV;30岁以上的,一年一次TCT和HPV联合筛查
TCT是宫颈细胞学检查,HPV分型定量试验是检查人乳头瘤病毒的方法,这两个检查是预防宫颈癌最最最最最有效的手段。
TCT是对结果的检查,看看你宫颈细胞是不是异常、有没有得病;
HPV是对病因的检查,看看有没有可能导致宫颈病变和宫颈癌的高危病毒。
当然,如果查出来HPV病毒感染,也不要太惊慌。
50%—90%的HPV病毒,两年内会被我们的免疫系统清除,检查只是给这些病毒看住了,不要让他们出幺蛾子。
05
乳腺检查
20岁以上女性,3年检查1次
40岁以上女性,1年检查1次
数据显示,2020年乳腺癌已经超过肺癌,成为了全球第一大癌症。而想要预防乳腺癌,最好的办法就是检查。
35岁以下:建议做B超筛查
B超筛查是通过超声波来确定乳腺肿块的位置、大小、范围,能发现一些早期的乳管扩张和未形成结节的小肿块,比较适合亚洲人的高致密乳腺。
35岁以上:建议X线钼靶+B超筛查
钼靶X光检查可以发现早期乳腺癌的钙化迹象,在这方面它比B超筛查更有效,如果钼靶筛查发现有钙化点,一定要听从专科医生的建议,坚持定期复查。
高危人群:一年一次乳腺磁共振
存在以下四种情况之一的属于高危人群:
①有两位以上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患乳腺癌,并至少有一位一级亲属患有卵巢癌;
②有超过三位一级亲属在50岁之前诊断为乳腺癌;
③有两位姐妹在50岁前诊断出乳腺癌或卵巢癌;
④有一位一级亲属患双侧乳腺癌、双侧卵巢癌或同时患有乳腺癌和卵巢癌。
一旦确定属于乳腺癌高危人群,就需要提前(20岁开始)多频次(1年1次或更频繁)地进行筛查,以确保乳腺癌及时检出,最好一年一次乳腺磁共振。
比较常见的妇科检查就是这些,当然上面的内容并没有囊括全部,只能给大家做一个参考。如果发现问题,或者怀疑有问题,一定要咨询医生。
最后,小洁祝愿所有女性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积极拥抱和享受身边的点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