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常见,也是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为何血检如此重要和普遍?它能检查出身体上的哪些疾病?没医生的时候自己又该如何读懂血常规报告?下面,就带大家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血液检查的主要项目
血液检查的主要项目有血常规检查、血糖化验、血脂化验。其中我们经常听到的“血常规”检查是指检查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这三大细胞数量是否异常增加或减少,形态是否异常改变。血常规中的许多项具体指标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标,对机体内许多病理改变都有敏感反应,其中又以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最具有诊断参考价值。血糖,顾名思义,血糖指的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
血脂化验主要是对血液中所含脂类进行的一种定量测定的方法。主要是测定血清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和脂蛋白B的水平等。
二、血常规化验中各项数值的意义
通常,在血常规的化验单中,每个项目都会给出“检查结果”和“参考值”两栏,因为检验科室的差异,不同医院给出的参考数值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别,但浮动不会太大,超过正常值上限或低于正常值下限分别由“”或“”表示。
1、红细胞(RBC)
升高:真性红细胞增多、脱水、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
降低:贫血
2、血红蛋白(HGB)
3、白细胞(WBC)
升高:细胞感染、炎症等。当白细胞明显升高,一般为(200-500)*10^9/L并伴有发热、出血、贫血等症状时,应该警惕白血病。
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
4、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
升高:可能有炎症,感染
降低:多见于各种病毒感染
5、淋巴细胞(LYM)
升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
降低: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或接触放射线等。
6、血小板(PLT)
升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症状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缺铁性贫血。
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散播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三、血糖化验中各项数值的意义
血糖化验单中常见的数值主要是餐前血葡萄糖(GLU),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皮质醇增多症、肢端肥大症、胰高血糖素瘤、脑外伤、脑出血等应激状态可引起该项数值的升高。
各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过多,或者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甲状腺功能不全、肾上腺功能不全、急性进行性肝脏疾病等则可导致该项数值降低。
四、血脂化验中各项数值的意义
血脂化验中的主要数据有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
1、总胆固醇(TCHO)
升高:可见于高脂蛋白血症、梗阻性黄疸、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等。
降低:可见于各种脂蛋白缺陷状态、肝硬化、恶性肿瘤、营养不良。
2、甘油三酯(TG)
升高:可见于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胆道梗死、糖原累积症、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急性胰腺炎等。
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升高:可见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综合征、梗阻性黄疸、慢性肾功能衰竭、妊娠、多发性肌瘤等。
降低:可见于家族性无β和低β—脂蛋白血症、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消化吸收不良、肝硬化、慢性消耗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等。
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降低时,应警惕冠心病。
总的来说,看懂血液化验单并不难,只要清楚我们检查的主要项目,再依据参考数值,基本上自己就能看出有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