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9.11.11
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检查项目最多的就是血常规,无论是发热、头痛、心慌胸闷、疼痛,抽血检查项目肯定少不了—血常规。血常规顾名思义是指血液常规检查,一般是检查血液里的白细胞系、红细胞系、血小板系(血细胞的主要三大类)。
血常规主要起到辅助诊断的作用,对于有些疾病是诊断标准中的一条标准,很少的疾病完全依赖血常规。那么通过血常规能查出哪些疾病呢?或者说提示哪里出了问题呢?
一.白细胞系的升高和降低:
白细胞的正常值在4~10(单位10的9次方/L),每个医院的仪器标准不一样,基本在这个范围稍微上下一点点。高于正常值叫白细胞增多,低于叫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分为5种类型: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1.中性粒细胞增高最常见的提示细菌感染、急性中毒、组织损伤,还有一些消化道肿瘤、大出血、白血病(增高的非常明显)等也会增高;降低见于病毒感染(水痘、流感)、再生障碍性贫血、严重的贫血、放射线照射以后、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等。
2.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寄生虫感染、皮肤病、慢性粒白血病、淋巴瘤、恶性肿瘤等等,减少的意义不大。
3.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病毒感染、急慢淋白血病、传染性疾病恢复期、移植排斥反应等;减少见于免疫缺陷疾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的比例之合等于1,一般来说淋巴高,中性就会少,反之亦然。
4.单核细胞增多:感染、血液病,婴幼儿可增多,是正常的;减低无意义。
二.红系—主要是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这两个体现了身体的营养情况,贫不贫血主要看它们,降低提示各种贫血;增多分为两种,一种可以理解为血液浓缩导致相对增多,例如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等,还有种是含量增多,绝对的增多了,常见于慢性的心肺疾病(慢阻肺、先心病等等)。除此之外真红细胞增多症会出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持续增高,很容易看得出来。
三.血小板系: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抗凝,血液里有了血小板才能够抵抗血管里其它凝血成分的作用,防止血管里流动的血液出来。所以,血小板减少就会出现身体血管出血,像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输血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脾肿大等等,增多常见于感染、溶血、骨髓增生疾病等等。
小结:血常规看似简单,里面的每一项都有它的意义所在;如果报告提示异常,还是建议给医生看,毕竟经验也是看病的一种。同时血常规的化验结果提示是当时抽血的身体情况,如果生病以后就可能出现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