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报告单怎么看?一文读懂!(超全版)

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看完本文就知道了

先看下报告单: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WBC)

外周血白细胞起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白细胞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三大类,其中粒细胞又分为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是测定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参考值:

成人:(4-10)×109/L。

儿童:(5-12)×109/L。

新生儿:(15-20)×109/L。

■白细胞增多

(1)生理性主要见于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餐后等,新生儿和婴儿高于成人。

(2)病理性主要见于各种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或坏死、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有机磷农药、催眠药等化学药物的急性中毒,应用某些升白细胞的化学药物也会促使白细胞增高。

■白细胞减少

(1)疾病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2)用药:应用磺胺药、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等。

(3)特殊感染:如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毒感染(风疹、肝炎)、寄生虫感染(疟疾)等。

(4)其他:放射线、化学品(苯及其衍生物)等的影响。

影响白细胞计数的因素较多,必要时应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白细胞形态等指标综合判断。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白细胞分类计数是将血液制成涂片后进行分类,并求得各种白细胞的比值。不同因素可导致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发生变化,因此,白细胞分类计数变化,比白细胞总数更能反映机体的生理或病理状态。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0-7.0)×109/L,百分数50%-70%。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02-0.5)×109/L,百分数0.5%-5%。

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0.1)×109/L,百分数0%-1%。

淋巴细胞绝对值(0.8-4.0)×109/L,百分数20%-40%。

单核细胞绝对值(0.12-0.8)×109/L,百分数3%-8%。

■中性粒细胞增多

(1)急性感染或化脓性感染:包括局部感染(脓肿、疖肿、扁桃体炎、阑尾炎、中耳炎等);全身感染(肺炎、丹毒、败血症、猩红热、白喉、急性风湿热)。轻度感染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可增多;中度感染计数可>10.0×109/L;重度感染计数可>20.0×109/L,并伴明显的核左移。

(2)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汞中毒、铅中毒,或催眠药、有机磷中毒。

(3)出血和其他疾病:急性出血、急性溶血、手术后、恶性肿瘤、粒细胞白血病、严重组织损伤、心肌梗死和血管栓塞等。

(4)生理性参见“白细胞增多”。

■中性粒细胞减少

(1)疾病:伤寒、副伤寒、疟疾、布氏杆菌病、某些病毒感染(如乙肝、麻疹、流感)、血液病、过敏性休克、再生障碍性贫血、高度恶病质、粒细胞减少症或缺乏症、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中毒损伤:重金属或有机物中毒、放射线损伤等。

(3)用药:抗肿瘤药、苯二氮革类镇静药、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抗癫痫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精神病药、部分非甾体抗炎药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过敏性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药物性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食物过敏、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血清病、过敏性肺炎等。

(2)皮肤病与寄生虫病:牛皮癣、湿疹、天疱疮、疱疹样皮炎、真菌性皮肤病、肺吸虫病、钩虫病、包囊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绦虫病等。

(3)血液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1)疾病或创伤:见于伤寒、副伤寒、大手术后、严重烧伤等。

(2)用药: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1)疾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常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可达10%以上;或淋巴网细胞瘤、红细胞增多症、罕见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或转移癌等。

(2)创伤及中毒:脾切除术后;铅中毒、铋中毒,以及注射疫苗等。

■嗜碱性粒细胞减少

(1)疾病:速发性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2)用药:见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过量及应激反应等。

■淋巴细胞增多

(1)传染病: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炎、结核及其他传染病的恢复期等。

(2)血液病: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血病性淋巴肉瘤等,可引起淋巴细胞计数绝对性增多;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也可引起淋巴细胞百分率相对性增多。此外,也可见于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期。

■淋巴细胞减少

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或接触放射线等。此外,各种原因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时,淋巴细胞也可相对减少。

■单核细胞增多

(1)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如结核、伤寒、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疟疾、黑热病。

(2)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

(3)其他疾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红细胞计数(RBC)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其作为呼吸载体,能在携带和释放氧气至全身各个组织同时,运输二氧化碳,协同调节维持酸碱平衡和免疫黏附作用。红细胞计数是诊断贫血的主要指标之一。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红细胞增多

(1)相对性增多:见于严重呕吐、腹泻、排尿过多、休克、多汗、大面积烧伤,由于大量失水,血浆量减少,血液浓缩,使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浓度相应增多,仅为一种暂时的现象。

(2)绝对性增多:见于①生理性增多,如机体缺氧和高原生活、胎儿、新生儿、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骨髓释放红细胞速度加快等;②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增多,常继发于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山病和肿瘤(肾癌、肾上腺肿瘤)患者;③真性红细胞增多,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红细胞计数可达(7.0-12.0)×1012/L。

■红细胞减少

(1)造血物质缺乏:由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而引起,如慢性胃肠道疾病、酗酒、偏食等,引起铁、叶酸、维生素等造血物质不足,或蛋白质、铜、维生素C不足均可致贫血。

(2)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原发性或由药物、放射线等多种理化因素所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癌症骨转移等,可抑制正常造血功能。

(3)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如先天失血或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急慢性失血性贫血、出血等。

(4)继发性贫血如各种炎症、结缔组织病、内分泌病等。

血红蛋白(Hb)

血红蛋白常被称为“血色素”,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承担着机体向器官组织运输氧气和运出二氧化碳的功能。其增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80-190g/L。

测定血红蛋白量减少是诊断贫血的重要指标,但不能确定贫血的类型,需结合其他检测指标综合分析。

■血红蛋白增多

(1)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病、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以及某些肿瘤如肾癌等。

(2)创伤:大量失水、严重烧伤等。

■血红蛋白减少

(1)出血:血红蛋白量减少的程度与红细胞相同,见于大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急、慢性肾炎所致的出血等。

(2)其他疾病:血红蛋白量减少的程度比红细胞严重,见于缺铁性贫血,是由慢性反复出血所引起,如胃溃疡病、胃肠肿瘤、妇女月经过多、痔疮出血等;红细胞减少的程度比血红蛋白量严重,见于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如缺乏维生素B12、叶酸的营养不良性贫血及慢性肝病所致的贫血等。

血小板计数(PLT)

(100-300)×109/L。

■血小板减少

(1)血小板生成减少: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急性白血病、骨髓转移瘤、骨髓纤维化、多发性骨髓瘤、巨大血管瘤、全身性红斑狼疮、恶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2)血小板破坏过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体外循环等。

(3)血小板分布异常:脾肿大、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稀释。

(4)其他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出血、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症、某些感染(如伤寒、黑热病、麻疹、出血热多尿期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粟粒性结核和败血症)、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坏血病、阻塞性黄疸、过敏性紫癜等。

(5)用药:药物中毒或过敏。如甲砜霉素有骨髓抑制作用,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抗血小板药噻氯匹定、阿司匹林也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应用某些抗肿瘤药、抗生素、细胞毒性药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等。

■血小板增多

(1)创伤:急性失血性贫血,脾摘除术后、骨折后,可见一过性血小板增多。

(2)其他疾病: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病、类白血病反应、霍奇金病、恶性肿瘤早期、溃疡性结肠炎等。

红细胞沉降率(ESR)

魏氏(Westergren)法:

男性:0-15mm/h;

女性:0-20mm/h。

■血沉增快

1.生理性增快

见于女性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至分娩后3周内)。

2.病理性增快

(1)炎症:风湿热、结核病、急性细菌性感染所致的炎症等。

(2)组织损伤及坏死:如手术、创伤、心肌梗死等。

(3)恶性肿瘤:迅速增长的恶性肿瘤血沉增快,而良性肿瘤则血沉多正常。

(4)各种原因造成的高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肾炎、贫血、高胆固醇血症。

THE END
1.血常规血液检测报告单怎么看?有问必答你好,你的化验到我这里无法显示,正常白细胞值是4000到1万,如果白细胞超过1万的话,考虑是炎症引起的...https://www.120ask.com/question/51855022.htm
2.如何从血检报告单上看血液值体检科我最近公司安排体检,体检项目有血常规,尿常规,胸透等。报告单已经出来了,可是我的血常规报告单自己看不懂,想问怎么看啊?全部回答 李六生 主任医师 立即预约 血液检查报告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报告单后面有参考值,只要每一项都在参考范围之内就没问题。 回答于2014-08-05 16:09 ...https://m.fh21.com.cn/iask/dzmip/10152009.html
3.怎样看血液体检报告单体检报告单怎么看 “在家人朋友的提醒下,我很认真地去做了检查。体检报告出来了,医生说没事,可我 自己对照着后面的参考值,觉得相差挺大的,但又不懂那些专业术语和数据。医生是不是应 该腾出时间给我讲解一下?” 针对大多数人看不明体检报告的检测数据和项目,记者请秦鉴教授谈谈体检报告里最常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509/16/81090_834591773.shtml
4.怎样看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出了报告单后,还是交给医生来看比较好。https://bd.ihealthcoming.com/vedio/1612842377368498/1445420345.html?ivk_sa=1023194m&rqid=12782343714459058536
5.血常规检查结果怎么看,如何看血液常规检查报告单近期可能很多人关注血常规检查结果怎么看相关的内容,今日小编也是在网上找了很多关于血常规检查结果怎么看相关信息并整理如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看血液常规检查报告单 血常规的一些化验项目的临床意义作一简要说明,供参考: 1、血红蛋白(HB) 正常参考值: ...https://www.zhiyazz.com/ivf/4599.html
1.血液检验报告单怎么看权威文章血液检验报告单怎么看 当大伙儿生病了,身体不舒服的状况下去医院检查,一般全是有的操作程序就是检查一下血常规化验,却不知道很多人获得了血液检查检查单之后,本身是搞不懂的,实际上要想看懂这类数据信息并不会很难,您只需要比照检查单上面的相符合的数值与一切正常的数值范围相对比,就可以掌握有没有感染了。下面...https://www.cndzys.com/shenghuoyangsheng/changshi/2026897.html
2.血检报告单怎么看我们单位组织体检,我的血检报告单有些数值不正常,医生说没事,但我还是很担心,请问血检报告单怎么看? 王会茹主任医师 西安市第四医院 血常规检查主要是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等。如果是单纯性的百分数出现异常,实际意义并不大。血生化检查主要是看患者的血糖、血脂、...https://www.rwys.com/articlecontent/26031
3.血检报告单怎么看有问必答抽血报告单怎么看是否怀孕 王凤英主任医师 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级甲等 抽血检查怀孕都是查的血hcg激素,血hcg的检测值和参考值数值里面未孕状态下的最高值来进行对比。结果比未孕状态最高值还高,就是怀孕。血液化验单中除了hcg还有孕酮的数值可以反映怀孕。孕酮的数值比正常数值稍微偏高,说明是怀孕。 https://3g.club.xywy.com/wenda/1274418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