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今年62岁,前年刚退休,本想着可以安享天伦之乐。可没想到,去年年底,他查出了胃癌晚期。
值得注意的是
张先生每年都会体检
结果都没问题
虽然平时爱喝点小酒
但并不会贪杯
他实在想不通
为什么会得胃癌?
患者张先生(化名)
几乎一个礼拜有三四天会喝点酒,喝完回去就睡觉。
对此,医生介绍——
虽然张先生每年都体检,但他从来没有做过胃镜,对自己胃的情况完全不了解。胃部已经溃疡出血很久了,但张先生一直没注意,还保持着喝酒的习惯,长此以往,胃里的细胞癌变,长出了肿瘤。
据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肿瘤内科主治医师介绍——
消化道肿瘤大部分比较凶
胃癌又是在消化道肿瘤中
比较凶险的一种
以厦大中山医院的肿瘤内科为例,在接诊患者中,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占比超过了三成,而这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患者是胃癌。
对此,医生说:
外界不好的东西,都有可能通过食物到我们胃里,再加上现在工作压力比较大,人的免疫力降低,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免疫状态比较差的时候,细胞容易出现恶化,所以这导致肿瘤高发,特别是胃癌。
另外
幽门螺杆菌也是非常明确的
胃癌致癌因素
喝酒、爱吃辛辣刺激食物
或经常接触
霉变、腌制、熏烤和油炸食物
都会增加胃癌的患病风险
如何及早发现胃癌?
医生提醒:
最简单方法就是定期做胃镜
已经有不舒服了,这个时候更要重视,家族里面如果已经有人得了胃病或者肿瘤,本身就是高危人群,也要积极去做胃镜检查。
另外,虽然定期体检可以及时了解身体状况,但要特别注意,体检项目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量身定制”。预防胃癌,除了首选胃镜检查,还可以定期进行粪便隐血和肿瘤标志物的筛查。
除了胃癌
食管癌
也是厦门高发肿瘤
来看另一病例!
厦门一男子确诊食管癌
这个习惯很多闽南人都有……
福建是国内食管癌的高发地区之一
特别以闽南地区多见
为什么闽南人容易得食管癌?
哪些习惯有可能致癌?
一个月前,厦门的李先生确诊食管癌,影像学检查显示,食管上的肿瘤直径已经超过了10厘米。经过评估,医生为他进行了手术,切除了几乎全部食管,目前李先生还在恢复中。
李先生家住湖里
今年56岁,作为厦门人
他特别爱喝茶
几乎从早喝到到晚
但也可能正是因为这一习惯
导致他患上了食道癌
患者李先生
基本上泡出来了,就喝下去了,所以也没有注意过茶的温度。
医生说,不仅是李先生,医院每年都会接诊不少的食管癌患者。包括厦门在内,整个闽南地区都是食管癌的高发区,之所以这种癌症会有这么明显的地域性,和闽南人喝茶的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厦门弘爱医院医生介绍——
在整个闽南地区,一个重要的致癌因素就是喜欢吃烫的东西,喜欢吃热的食物,喝热茶,这对食管的黏膜是一种损伤。损伤修复这种事件发生太频繁,它就容易就会出现癌变。
胃癌、食管癌
作为厦门地区
两种高发肿瘤
今天
一起来更好的认识它们
远离它们!
01
小心胃癌来“敲门”!
你要注意这些……
对于胃癌
厦门疾控发布提醒——
当你出现胃疼、上腹不适、烧心、嗳气等这些症状时,是否会当成一般的小毛病或者胃溃疡、胃炎等常见胃病进行简单处理?别忽视,这也有可能是胃癌来“敲门”!
胃癌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负担数据显示,在中国,胃癌位居全国肿瘤发病率的第三位,死亡率的第三位。
出现哪些症状要警惕胃癌?
胃癌的早期症状非常隐匿并不典型,跟许多普通的胃病相似,大多数病人在诊断时已经是中晚期了。但如果提高警惕,还是可以从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1、上腹不适
胃癌中最常见的初发症状,与消化不良相似,腹部有烧灼、饱胀感,如发生腹痛,则疼痛主要表现为上腹隐隐作痛、钝痛,一般开始较轻微,且无规律性,进食后不能缓解。
2、食欲减退和消瘦
表现为原因不明的体重下降、食欲减退、感到乏力,部分患者可能是因为进食过多后腹胀或腹痛,自行限制进食导致。
3、恶心、嗳气、反酸和呕吐
当胃癌的病灶位于幽门部时,最明显的早期症状常是恶心。一旦肿瘤使胃堵塞,就会出现幽门梗阻的症状,如呕吐、嗳出一种酸臭或臭鸡蛋味等。
4、出现呕血及黑便
若肿瘤侵犯破坏胃小血管时,主要症状是大便潜血——大便外观正常,但化验后可看出其中有血细胞。如果肿瘤侵犯破坏的是大血管,就会出现呕血或柏油状黑便。
到癌症的中晚期,患者会出现较明显的上腹痛,疼痛程度加深,没有规律,还可出现呕血、黑便、恶病质等症状。
哪些人群容易患胃癌?
年龄>40岁,男女不限;
有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者;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且有消化道症状者;
患癌前病变,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有害物质接触、重度饮酒等)。
日常饮食和生活中该如何做
才能更好的预防胃癌?
定期胃镜检测
在我国胃癌患者确诊时多数已为中晚期。“早期胃癌九生一死,晚期胃癌九死一生”,胃癌如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则预后较好。
胃黏膜在发展成为胃癌前要经历多个阶段,在未发展成胃癌前的任何阶段有效干预、定期复查,就可以很好的预防胃癌的发生
临床上有多种方法用于胃癌的诊断,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胃镜、胃肠钡餐X线造影、CT检查、胃蛋白酶原(PG)检测、血清胃泌素17(G-17)检测等。其中胃镜是发现早癌的首选利器。对于胃癌的高危人群来讲,建议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
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的营养摄入、合理的体重及适度的体育锻炼
为了降低胃癌风险,应避免高盐饮食,少吃咸菜、油炸、加工肉类、烟薰和腌制食品,不吃霉变食物、隔夜剩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肉类,鱼类,豆制品和乳制品;戒烟限酒;聚餐时用公筷公匙,避免交叉感染幽门螺旋菌;多运动,维持正常体重。
既往研究表明,根除Hp能够降低胃癌发生风险。根除Hp预防胃癌的最佳时机是在发生胃萎缩、肠化前,因为胃萎缩的发展过程具有“不可逆转点”,因此及时干预是预防癌变的有效手段。
02
爱喝茶的人注意!
这个癌在闽南地区高发……
喝茶
闽南人可是大有讲究的
那必须要“喝热茶”
茶得是刚冲泡出来、滚烫的才有灵魂!
但你知道吗?长期食用太烫的饮品或者食物
除了会烫伤嘴
还可能导致
对此,厦门疾控发布最新提醒——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而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根据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全球的食管癌发病率位列前十,其中超过一半的病例发生在中国。而福建则是国内食管癌的高发地区之一,特别以闽南地区多见。
食管,是连接胃与咽的一段不规则管腔,由肌肉组成,食管表面覆盖着柔软的黏膜,若食管长期、反复遭受不良刺激,损伤粘膜,可能会引发慢性炎症、溃疡,最终增加食管癌变的风险。
“烫”是诱发食管癌的主要元凶之一
正常情况下,口腔和食道的温度多在36.5℃~37.2℃,能耐受的高温也只在50℃~60℃,当温度在65℃以上,就会造成粘膜损伤。
经常吃烫食的人,口腔已经习惯了高温,在食物温度很高的情况下也不觉得烫,但实际损伤已经存在。
《柳叶刀肿瘤学》杂志在2016年发表过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一个报告,结果表明饮用65℃以上的热饮,可能增加罹患食管癌的风险。
除了烫,还有这些元凶……
吃腌制、霉变食物及油炸烧烤食物
吸烟饮酒
烟草中的很多致癌物质能够随唾液或食物进入食管;长期酒精刺激,会直接灼伤食管黏膜,引起癌变,另外酒精还可促进致癌物质进入细胞。
03
营养缺乏
04
咀嚼不充分
吃太快会使食物不能进行充分咀嚼,颗粒粗糙的饭菜容易损伤食管黏膜上皮。
出现这些症状要注意!
大多数患者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
容易被忽视
出现以下症状时要注意:
咽下食物时停留感、哽噎感,饮水后消失;
咽喉部干燥与紧缩感;
在吞咽粗硬食物时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胸骨后不适感觉;
胸骨后灼烧样、针刺样、牵拉样疼痛;
与进食无关的食道内异物感;
烧心,反酸。
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轻微、短暂,间断或反复出现,甚至间隔几月发生一次,进展缓慢,容易与其它消化道疾病、慢性咽炎等混淆。但无论如何,身体出现异常情况就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尽快检查。
日常生活中要如何预防?
1
饮食要平衡,荤素搭配,精细混食,食物品种多样化;
2
不吃滚烫的食物,避免饮用滚烫热茶;
3
少食油炸、辛辣食物与烟熏、腌制食物,不吃发霉变质食物;
4
保持细嚼慢咽的习惯;
5
戒烟限酒;
6
定期体检:筛查食管癌最好的方法是胃镜检查!特别是对于年龄大于40岁、有消化道不适症状、有肿瘤家族史的朋友们一定要定期检查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