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邑县常见及重点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大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翻印二O一一年三月目录手足口病(2009年版)1甲型病毒性肝炎(WS298-2008)3乙型病毒性肝炎(WS299-2008)5丙型病毒性肝炎(WS213-2008)9流行性腮腺炎(WS270-2007)14淋病(WS268-2007)17梅毒(WS273-2007)22感染性腹泻(WS271-2007)30肺结核(WS288-2008)32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WS287-2008)40甲型H1N1流感(2009年第三版)44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WS293-2008)48麻疹(WS296-2008)59风疹(WS297-2
2、008)61狂犬病(WS281-2008)64疟疾(WS259-2006)66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WS284-2008)70霍乱(WS289-2008)76鼠疫(WS279-2008)7983手足口病(2009版)1临床表现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一般预后良好;少数病例,特别是EV71感染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
3、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2诊断原则手足口病的诊断应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确诊时须有血清及病原学的检查依据。3诊断标准3.1临床诊断病例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3.1.1普通病例: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3.1.2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脑脊液异常、血糖增高,脑电图、脑脊髓磁共振、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有异常。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实验室检测做出诊断。若无皮疹,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3.2实验室确诊病例临床
4、诊断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可诊断为实验室确诊病例:3.2.1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疱疹液、血清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分离到人肠道病毒(指包括CVA16和EV71等有明确证据表明可以导致手足口病的人肠道病毒)。3.2.2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等标本中检测到CVA16或EV71特异性核酸,或从脑脊液、疱疹液、血清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等标本中检测到人肠道病毒(指包括CVA16和EV71等有明确证据表明可以导致手足口病的人肠道病毒)的特异性核酸。3.2.3血清标本人肠道病毒型特异性中和抗体滴度1256,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
5、清肠道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有4倍或4倍以上的升高。3.3聚集性病例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自然村发生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甲型病毒性肝炎(WS298-2008)1诊断依据1.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2周7周内有不洁饮食史或不洁饮水史;或与甲型肝炎急性患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当地出现甲型肝炎暴发或流行;或有甲型肝炎流行区旅行史。1.2临床表现1.2.1发热、乏力和纳差、恶心、呕吐或者腹胀、便秘等消化道症状。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1.
6、2.2有巩膜、皮肤黄染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黄疸者。1.3实验室检查1.3.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1.3.2血清总胆红素(TBIL)大于正常上限数值一倍以上和(或)尿胆红素阳性。1.3.3血清学检测:抗-HAVIgM阳性或抗-HAVIgG双份血清呈4倍升高。2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因为甲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急性病毒性肝炎极其相似,确诊依赖于特异性的血清学检查。3诊断标准甲型肝炎分为急性无黄疸型和急性黄疸型。3.1临床诊断病例3.1.1甲型肝炎符合下列一条即可诊断:3.1.2急性甲型
7、肝炎(无黄疸型)符合下列一条即可诊断:3.1.2.11.1和1.2.1;3.1.2.21.1和1.3.1;3.1.2.31.2.1和1.3.1。3.1.3急性甲型肝炎(黄疸型)符合下列一条即可诊断:3.1.3.11.1和1.2.1和1.2.2和1.3.2;3.1.3.21.1和1.2.2和1.3.1和1.3.2;3.1.3.31.2.1和1.2.2和1.3.1和1.3.2。3.2确诊病例3.2.1甲型肝炎临床诊断病例和1.3.3。3.2.2急性甲型肝炎(无黄疸型)临床诊断病例和1.3.3。3.2.3急性甲型肝炎(黄疸型)临床诊断病例和1.3.3。
9、测血清HBsAg阴性。3.1.5抗-HBcIgM阳性1:1000以上。3.1.6肝组织学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变。3.1.7恢复期血清HBsAg阴性,抗HBs阳性。3.1.8疑似急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3.1.8.1同时符合3.1.1和3.1.3。3.1.8.2同时符合3.1.2和3.1.3。3.1.9确诊急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3.1.9.1疑似病例同时符合3.1.4。3.1.9.2疑似病例同时符合3.1.5。3.1.9.3疑似病例同时符合1.1.6。3.1.9.4疑似病例同时符合1.1.7。3.2慢性乙肝
11、2.2和3.2.3。3.2.7.3符合3.2.2和3.2.4。3.2.8确诊慢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3.2.8.1同时符合3.2.1、3.2.4和3.2.6。3.2.8.2同时符合3.2.1、3.2.5和3.2.6。3.2.8.3同时符合3.2.2、3.2.4和3.2.6。3.2.8.4同时符合3.2.2、3.2.5和3.2.6。3.3乙肝肝硬化3.3.1血清HBsAg阳性,或有明确的慢性乙肝病史。3.3.2血清白蛋白降低,或血清ALT或AST升高,或血清胆红素升高,伴有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和(或)白细胞减少),或明确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13、两种影像学技术(B超、CT、MRI或血管造影)均发现2cm的动脉性多血管性结节病灶。3.4.4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3.4.5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3.4.5.1符合3.4.1和3.4.2。3.4.5.2符合3.4.1和3.4.3。3.4.5.3符合3.4.1和3.4.4。丙型病毒性肝炎(WS213-2008)1诊断标准1.1流行病学史1.1.1曾接受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他人体组织、细胞成分治疗,或器官移植。1.1.2有血液透析史、不洁注射史,或其他消毒不严格的有创检查、治疗史,有静脉注射史。1.1.3职业供血者,特别是接受过成分血
14、单采回输者。1.1.4与HCV感染者有性接触史,或HCV感染者(母亲)所生的婴儿。1.2临床表现1.2.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1.2.1.1病程在6个月以内,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1.2.1.2可有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伴低热或出现黄疸。1.2.1.3部分患者可有关节疼痛等肝外表现发。1.2.1.4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1.2.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1.2.2.1病程在6个月内,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1.2.2.2部分患者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蛛痣及轻度肝、脾肿大。1.2.2.3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1.2.3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1.2.3.1可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区疼痛或不适等。1.2.3.2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腹壁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1.2.3.3失代偿期患者可有腹水、肝性脑病及消化道出血史。1.3实验室检查1.3.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有血清ALT、AST升高,部分病例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部分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亦可有ALT、AST升高。1.3.2血清抗-HCV阳性。1.3.3血清HCVRNA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6积分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