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有“男不养猫,女不养狗”之忌讳,这个忌讳来自两个古代传说。一说是:汉末,蜀汉裸眠成风。李郎喜猫,夜必共枕。入夜,李郎春梦,尘根起伏。猫惊为鼠,捕之,尘根断,吞食。有邻闻之,广为传。故老者多嘱子孙:猫为男患,不可养之。史记,蜀太监盛,亦猫为之。
二说是:汉末,东岳有郎,喜结连理。月余,夫欲差之鲁中,甚忧娇妻,遂购一雄犬,一伴妻之苦闷,二防贼之淫威。三载后,夫还,入门闻犬吠,抬首观冷颜。是夜,夫欲行周公之礼,惊见妻肤旧痕累累,惑,追其由。妻无奈:狗解人意,夜夜同眠。翌日,夫杀犬,然妻念旧情,殉之山崖。
这两个传说虽真假难辨,却流传很久。但说明了一个事实,有的人养猫养狗,亲近到同居同眠的程度,难免会受害。因为猫、狗身上不仅容易带病,而且还有很多寄生虫,容易使得主家受累。
第二种说法是:古人云:猫狗秉性有异,相遇难免撕咬,打得头破血流。男人是狗,养猫乱性;女人是猫,养狗性变;男与女共处一室,猫与狗性相融,是天下祸水之渊源。指的是男人养猫会变得温顺懦弱,女人养狗会变得刁蛮。狗的性格是忠诚,女人在感情上一般都向往忠诚,并感情脆弱。女人养狗容易用情太深,狗很容易让女人依赖上。但狗寿命比较短,当狗老死时,女人一般会很伤心,从悲伤的阴影里走不出来,因此,女人不能养狗。
以上说法虽然在心理学上有一定的道理,但并没有获得公认。不管男女,都可以养猫养狗,但要科学卫生地饲养。因为猫和狗在与人类亲近的过程中,会给人带来许多害处,这是最基本的卫生常识。
2、绦虫,呈片节串状,寄生在肠子里吸收养分。每一片脱落后,会向前长出头部,咬住狗的肠壁,慢慢又长出一长串。狗的粪便里像蛆一样会动的虫体就是绦虫。绦虫片节留在狗的肛门附近,狗因肛门剧痒会坐在地上磨擦,将绦虫留在室内并感染人。患绦虫病的狗易饿,吃东西狼吞虎咽,食量很大,却很瘦。绦虫以跳蚤为媒介传染,长跳蚤的狗几乎都有绦虫。
3、钩虫,寄生在十二指肠内,虫体细小,头部有细钩,咬住肠壁吸血,使狗有血便、黑便,以及贫血。粪便检查可以看见椭圆形的虫卵,如污染了人的生活环境,人也可感染。
4、鞭虫,细小的马鞭形虫体,寄生在盲肠及大肠上,导致狗下痢。粪便中可见椭圆形虫卵,两端有小帽子。
5、球虫,虫卵如白血球大,寄生在小肠肠膜上及细胞内,狗下痢,难驱除。小狗容易感染,小狗成年后可以产生抗体消灭球虫。
6、心丝虫,细米粉状,寄生在右心室及邻近的大血管,以蚊子为媒介传染。患此虫较多的狗易疲倦,消瘦,浅咳,运动后气喘如牛。流浪狗感染率达三成以上。
狗的体外也会有寄生虫:
2、虱子,
雌虱每天约产十粒卵(虮子),虮子能坚固地粘附在人畜的毛发上或人的衣服纤维上,拽都拽不掉。八天左右虮子就会孵出小虱子,小虱子一孵出就会咬人吸血。小虱子大约两三周就会变为成虫并进行繁殖。只要人生了虱子,除非把衣服全部用开水煮或烫一遍,否则别想清除干净。
3、蜱虫,
蜱虫又称壁虱、扁虱、草爬子,是一种体形极小的蛛形纲蜱螨亚纲寄生性节肢动物。蜱虫不吸动物血时,约有米粒大小,吸饱动物血液后,有指甲盖大小。蜱虫的宿主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虫类和两栖类动物,大多以吸食血液为生。蜱虫叮咬动物的同时会造成伤处发炎,引发疾病。蜱虫叮咬宿主一般喜欢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例如动物或人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阴部和腹股沟等处。蜱虫喜欢生活在山林、草地之中,每年4-10月为高发期,一旦遇到动物,就可能叮咬进入皮肤之内,从而将叮咬的动物感染某种病毒,导致其患病感染,并可致其死亡。人被
蜱虫咬伤患病的死亡每年都有发生。
狗主要是通过接触的草丛、粪便以及和其他已感染寄生虫的狗而感染的,猫也是如此感染的。养猫狗的人每天都要将猫放风,出去遛狗,猫狗必然在遇到同类的时候要相互玩耍,相互传染寄生虫就是难以避免的结果。所以,将猫狗带到室外活动之后,一定要消毒灭虫。
因此对孕妇不建议养狗或者养猫。
笔者年70,一生所见甚多。人患狂犬病死者见过多例;人被草爬子咬后感染而死也见过几例;至于看到的人患与狗相同寄生虫病的人数不胜数;小时候和下乡期间所有乡邻几乎家家都有跳蚤、虱子;至于孕妇因养猫养狗而致生下的孩子畸形的也很多。这些病患都与猫狗有关。奉劝诸君,养猫狗不是不可以,一定要科学卫生地饲养,并同时不要妨碍和影响四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