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培训总结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血压培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为了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培训效果,充分展示社区医生、护士、防保人员在高血压病管理中的作用,本单位作为中国社区卫生协会的培训基地举办了一期“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培训班”,利用本单位的医务人员为主对社区同行进行授课,对授课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探索社区人培养社区人的模式,现将主要情况介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培训班为期4天,有来自天津、吉林、福建、江西、武汉、宁夏、北京7个省份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人员、全科医生、社区护士等共41人参加了培训。

二、课程设计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但是我国人群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非常低。而社区是高血压患者防治的主战场,社区医务人员肩负着高血压防控的重任,因此,提高他们对高血压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显得尤为重要。在课程设计时,我们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备课,课程包括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规范流程与案例分析、继发性高血压的社区诊治、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的防治、妊娠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高血压健康管理全科团队服务;为了突出中医特色,安排了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辨识、治疗高血压中成药合理使用、高血压耳穴治疗、社区慢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实践与探讨;为了发挥信息化在慢病管理中的作用,聘请外单位专家讲授了信息化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以及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进行绩效考核管理等内容。

三、师资安排

为了办好这次培训班,体现“社区人培养社区人”的理念,突出社区实践经验交流的特点,在前期筹备过程中广泛发动本中心医务人员申报,经过三轮试讲和筛选,最终确定师资人选。本次培训班共安排12名师资进行授课,其中9名讲师为在社区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社区全科医生,另外3名是社区卫生管理专家和三级医院专家。

四、授课形式

五、培训效果

1.学员的培训效果。培训班共41人参加培训并考试,培训前最低分为55分,最高分为95分,平均分83.65分。通过4天的学习,学员的成绩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最低分为80分,最高分100分,平均分为91.17分。培训后成绩大幅度提升(具体数据见表1、表2)。

表1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培训班学员分数表

阶段考试人数平均分最低分最高分

培训前4183.655595

培训后4191.1780100

表2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培训班学员不同成绩比率

阶段0-59分人数比率(%)60-79分人数比率(%)80分及以上人数比率(%)

培训前24.87%614.63%3380.49%

培训后00.00%00.00%41100%

2.学员对师资及课程的评价。本次培训班在课程总体满意度、师资总体满意度、个人仪表、普通话、表达能力、亲和力、互动交流、主题明确、内容完整、课件设计、内容实用、疑问解决、再次听课等11个方面设计了调查表,在每堂课结束以后进行评价并提交,12次课的平均评分结果见表3。总体结果显示,学员对课程和师资的评价都较高,均在9.6分以上,在普通话、表达能力、互动交流、课件设计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师资总体满意度。

表3学员对培训教师和培训课程的评价情况表

评价项目师资总体满意度个人仪表普通话表达能力亲和力互动交流课程总体满意度主题明确内容完整课件设计内容实用疑问解决再次听课

平均分9.639.729.649.669.719.689.729.729.769.689.729.749.69

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郭惠平.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各类培训实施体会[J].中国水电医学,2008(1):52-53

[2]杜静,朱继红,李红.关于完善我国全科医生继续教育的建议[J].继续医学教育,2014(8):1-3

[3]秦怀金,陈博文编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1

[关键词]社区综合管理;高血压;危险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地区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430例高血压的患者,男230例,女200例,年龄在35-79岁,平均年龄在41.5岁,依据实际测量的血压水平进行临床分级,其中I级高血压(轻度)168例,Ⅱ级高血压(中度)155例,Ⅲ级高血压(重度)107例,根据靶器官损害、糖尿病及其它危险因素进行危险因素分类,低危271例,中危94例,高危65例,分别给予对症治疗及社区综合管理,调查分析其患病率、治疗和控制状况。

1.3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经卡方软件V1.61检验,以P

2结果我地区430例高血压患者中,I级高血压168例(39.1%);Ⅱ级高血压155例(36.0%);Ⅲ级高血压107例(24.9%)。高血压患病率为40.0%,其中男性的患病率为53.5%,女性的患病率为46.5%。年龄在50岁以上的患者有310例,患病率为72.1%,经调查发现,430例高血压患者中合并有高血脂339例(78.8%),高血糖249例(57.9%),有吸烟史290例(67.4%),有饮酒史310例(72.1%),不良生活习惯有345例(80.2%)。随访干预一年,430例高血压患者在干预前后对高血压的控制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综上所述,高血压的患病率以年龄、家族史、高血脂及不良生活史为其高发病的危险因素,给予社区综合管理能有效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控制血压变化,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自身的保健意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老年;危险因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逐步发生转变,且我国人口已经不断步入老龄化的进程,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比率逐年上升[1]。高血压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心脑事件发生的重要诱因,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2]。因此不断探索和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3]。本研究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以期为降低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及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和依据,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77例,女43例,年龄60~89岁,平均(66.2±5.4)岁。病程6~19年,平均(10.2±3.4)年。所有入选的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4]的规定。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且无高血压病史的120例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2例,女58例,年龄60~92岁,平均(68.7±7.3)岁。所有入选者均排除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入选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研究组和对照组均填写统一的问卷调查表,其中包括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工作类型、疾病史、吸烟、喝酒、家族遗传病史、是否有血脂异常、是否有血糖异常、冠心病史、脑卒中史、生活习惯、参加锻炼情况等。填后由专业的调查员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所有调查员均经过统一的培训,且测试通过。此外,进行血脂四项、肾功能、血糖、C-反应蛋白等检查。记录检查结果。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分析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再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当P

2结果

2.1高血压发病的单因素分析

经χ2检验或t检验,性别,冠心病史,肥胖,糖尿病史,吸烟,打鼾,家族高血压史,低HDL-C,高LDL-C,高尿酸血症等方面,对照组和研究组存在显著差异(P

3讨论

高血压具有较为显著的遗传特征和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研究表明[6],若父母单方患有高血压,子女患高血压的可能性约为20%以上,若双亲均为高血压患者,子女的高血压患病率为40%~50%。本研究通过对病例的深入分析,结果发现,有高血压家族遗传史的患者患高血压的风险性大大升高,为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吸烟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原因在于,患者在吸烟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大量的有害化合物而引起患者的组织出现缺氧、缺血等,从而引起血管壁内皮细胞的损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形成[7]。此外,管壁内皮细胞的损伤有可能促进NO的生成及释放,从而抑制前列环素分泌,而引发血管收缩功能障碍,引起血压升高。

糖尿病与高血压是相互关联的两种疾病,由于有着相同的遗传基础,且发病机制较为相近,均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血糖较高会引起动脉硬化及一系列的微血管病变,此外,可导致脂代谢异常。高血脂通过作用于细胞膜上的磷脂结构,影响钙离子的转运,从而引发高血压的发病。本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及血脂异常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吸烟、糖尿病史、高血压家族史、血脂异常等为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应提倡戒烟,合理的生活方式,控制血糖,加强锻炼,从而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2]王志军,周建芝,吴寿岭.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随访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2):151-154.

[3]杨建设,殷运收.老年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5054-5058.

[4]王元海,周琼.老年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2012,7(8):24,39.

[5]田华伟,刘盛元,郑南,等.老年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3,3(5):76-77.

北京:46%居民死因同高血压有关

逾18岁市民每3年开展一次慢性病监测

在第15个“全国高血压日”。记者从北京市卫生局获悉,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

为此,今年北京市将共计对12万名50岁及以上居民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对筛查出的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指导、药物干预等随访管理。此外,每3年拟对全市18岁以上成年人开展一次慢性病危险因素及行为危险因素监测,掌握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变化趋势。

重点人群将接受心脑血管疾病急救培训

北京市卫生局表示,今年,将对400名公交司机、出租车司机、交通警察和200名在机场、火车站、商场等密集地点工作的人员进行心脑血管疾病急救知识培训,使其掌握紧急状态下心肺复苏和救助心梗、脑卒中发病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温薷)

“控盐”就能防治高血压吗?

有些人相信“控盐”就能防治高血压。不久前,卫生部、科技部等15个部门公布了《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其中强调将减少居民食盐摄入量作为工作目标之一。那么——

“我国高血压发病率高与我国居民膳食习惯有密切关系,特别是高盐低钙的饮食容易引发血压高,这已被多年的研究所证实。”中国营养学会主任医师高慧英说。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高血压研究室主任孙宁玲提出:长期情绪抑郁和不合理的生活方式等都十分容易导致高血压。

那么,限制食盐摄入量对防治高血压到底有怎样的影响?防治高血压还须注意什么?

减盐要循序渐进

“我们常用的食盐即“氯化钠”,其中钠离子可以提供咸味,氯离子为助味剂,每摄入2300毫克的钠,可使血压升高2毫米汞柱。”高慧英说,普通食盐日均摄入量增加2克,可使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值分别增加2毫米汞柱及1.2毫米汞柱;而减少盐的摄入量,可使人群血压水平降低,钠摄入量每降低2300毫克/日收缩压可下降5.8毫米汞柱,舒张压可降低2.5毫米汞柱。

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为6克以下。但我国特别是北方居民崇尚“咸中得味”,平均每人每日摄入食盐为12克,甚至更高。

孙宁玲说,北大人民医院曾做过高血压病人尿检,测试显示只有26%的病人每天钠摄入量在6克以下。而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高于西方国家;北方人食盐摄入量每人每天约为12~18克,南方为7~8克,北方人群血压水平高于南方。“如果一个每天摄入18克盐的人能减掉10克食盐,那么收缩压和舒张压可分别降低10毫米汞柱和6毫米汞柱。”

鉴于饮食习惯的稳固性,孙宁玲建议减盐行动要循序渐进,逐步减少盐量,让个人或家庭日常饮食慢慢适应。同时,食用盐应细化分类,适用不同人群需要;出售的食盐应明显标注食盐所含成分及适用范围等。另外,患者应当注意少吃腌制品以及高盐零食。

还要配合补钾和钙

我国居民饮食存在高盐低钙的情况,食盐的特点一般是高钠低钾,这些都造成了我国人体中钙、钾等元素的缺失。有些高血压病人,即使他按医生嘱咐吃药、控盐,但是血压仍然未能稳定。

高慧英认为,补钾能够起到扩张血管、增加尿排出钠来降低血压的作用。“因此,在限制钠摄入量的同时适量补钾可使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

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资料《第三次美国营养监测报告》中在总结高血压防治情况时,就为其公民未能控制钠的摄入量并未能保持一定的钾和钙摄入量而感到担忧。

高慧英建议大家,注意膳食平衡,少吃油脂,多吃含钾食物,如梨、红豆、扁豆、冬菇、紫菜、红薯等。孙宁玲建议:“现在人们烹饪蔬菜时喜欢煎炒或熬炖,这容易破坏蔬菜的营养成分,应尽量改变蔬菜的烹调方法,能生吃就生吃,不能生吃就凉拌。当然,有的高血压患者也可适当地采用药物补钾。”

仅“控盐”还远远不够

随着社会发展变化,生活方式也有很大改变,尤其是现在都市白领的工作需要面对电脑久坐,上下班也以乘车和开车为主,步行很少,缺乏足够的运动,不利于身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些人还不知道熬夜也容易引发头晕、目眩等疾病,继而出现高血压。“现在20、30岁就常见患有高血压病的。很多年轻人是继发性高血压,原因是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都提前发病。”高慧英说,社会竞争激烈,处在为美好生活奋斗阶段的中青年工作压力大,精神经常处在紧张状态中,“越是这样,越要注意劳逸结合,放松心情,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孙宁玲还提醒读者,中国注重家庭文化,喜欢煎炒烹饪的食物没错,但一定要警惕,如果孩子生长在“高盐”饮食环境中,形成高盐、高脂、高油的饮食习惯,就容易导致过度肥胖,从而引起高血压等疾病。“控盐只是从生活方式上对高血压防治进行干预,如果已经患高血压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及时治疗,选择适当药物治疗。”(符毓萍)

血压患者注意:家庭自测血压记住135/85

新闻背景:由中国高血压联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压委员会等联合组成的中国血压测量工作组近日公布了我国第一部《中国血压测量指南》,推广工作正式启动。

王教授解释,家里环境比较安静,也没有“白大衣效应”,所以在测量血压时往往比较放松,诊断标准也就更严一些。另外,国外多项对自测血压资料的汇总分析也支持,将135/85mmHg作为家庭自测血压的诊断标准。

自测血压建议采用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一般人群不建议使用腕式血压计。自测血压对初诊高血压或血压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建议连续家庭测量血压7天(至少3天),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测2~3遍,取后6天的血压平均值作为参考值。(左娇蕾)

高血压患者如何应对突发意外?

高血压患者很容易会突发意外情况,如果稍有不慎,严重的会危及生命。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避免意外发生。

劳逸结合适当休息

高血压患者要在平时注意劳逸结合,适当的休息是必不可少的。如果高血压患者在劳累或兴奋后,发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或急性心力衰竭,胸闷,并延伸至颈部、左肩背,面色苍白、出冷汗,此时应叫病人安静休息,并吸入氧气。

及时服药情绪稳定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或者在一些突发事件中患者的血压突然升高,并且伴有恶心、呕吐、剧烈头痛、心慌、甚至视线模糊,即已出现高血压脑病。家人要做好高血压患者的思想工作,安慰病人别紧张,卧床休息,并及时服用降压药,还可另服利尿剂、镇静剂等。

心悸气短警惕发病

由于高血压患者常常面临一些并发症的侵袭,所以大家要时刻提高警惕。当高血压病人突然心悸气短,呈端坐呼吸状态,口唇发绀,肢体活动失灵,伴咯粉红泡沫样痰时,要考虑有急性左心衰竭,应吩咐病人双腿下垂,采取坐位,如备有氧气袋,及时吸入氧气,并迅速通知急救中心。

遇到发病冷静处理

在日常生活中高血压患者的病症是经常反复发作的,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健康危害。如果高血压病人发病时伴有脑血管意外,除头痛、呕吐外,甚至意识障碍或肢体瘫痪,此时要让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免意识障碍,或剧烈呕吐时将呕吐物吸入气道。(高明慧)

高血压治疗要把握9大用药技巧

专家认为轻松降压应当注意用药技巧:

1、使用长效降压药

提倡使用长效降压药物,每日服用1~2次,保证24小时血压平稳,减少血压的波动。

2、不要随意换药、停药

降压药物只要有效,不必经常换药,更不要随意停用。合理治疗方案的制订,可能需要数周甚至1~2个月的摸索。长效的降压药物需要几天或1~2周才能发挥最好的降压效果,因此,在调整方案时不要着急。收缩压

3、禁忌人群警惕服药

选药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如充分考虑妊娠、心绞痛、肾功能不全、禁忌证等因素。

4、多数人睡前不宜服降压药

忌睡前服用降压药物,因其极易导致血栓形成,引发脑卒中或心肌梗死。具体用药请咨询医生。

5、降压标准个体化

对于仅患有高血压而无并发症者,应降压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老年患者血压应降至150/90毫米汞柱以下;糖尿病或肾病患者应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

6、降压不能太快

对有脑动脉硬化、肾功能不全及老年患者,降压不可过快过猛。

7、联合降压

中等危险或低危险度患者可只用一种药物,而高危险度和极高危险度患者则应同时联合几种药物降压。

8、对症选择降压药

老年人降压多以钙离子拮抗剂和利尿剂为主,年轻患者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合并糖尿病或糖尿病肾病者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但血肌酐≥265微摩尔/升时慎用;合并冠心病时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合并心衰时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利尿剂,并在心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

高血压患者脑出血后要缓慢降压,应首选钙离子拮抗剂,降压幅度不超过治疗前血压的20%。脑出血后或者收缩压长期≥180毫米汞柱时,禁止使用阿司匹林,当收缩压控制到160毫米汞柱以下再考虑使用。

顽固性高血压需住院同时服用3种及以上降压药物,血压仍在目标水平(140/90毫米汞柱)之上,或至少需要4种降压药物才能使血压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者,属于顽固性高血压,建议住院详细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高血压。(和怡)

高血压患者护血管的饮食6原则

高血压需要终生调养,与其把健康的砝码押给医院,把养老钱花在保健品上,不如把精力更多地放在饮食疗养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上,学会选择食材、科学烹饪,学会保持科学的生活方式。这样一来,困扰高血压患者的健康问题将得以迎刃而解,并让你重获身心健康。

控制热能及体重。肥胖者高血压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多数高血压患者会伴有超重及肥胖。限制热能摄取,使体重减轻后,血压就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肥胖者应节食减肥,体重减轻每周1~1.5千克为宜,体重每增加12.5千克,收缩压上升约10毫米汞柱,舒张压上升约7毫米汞柱。

限制食盐摄入。食盐摄入量高的地区,高血压发病率也高。每天吃10克盐,高血压发病率约10%;而每天吃20克盐,高血压发病率则为20%,保持低钠饮食,每天钠量维持500毫克,以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每天供给食盐以2~5克为宜。

多吃降压降脂食物。有降压作用的食物:芹菜、胡萝卜、番茄、黄瓜、木耳、海带、香蕉等。有降脂作用的食物:山楂、番茄、大蒜、洋葱、绿豆等

补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保证膳食中钙的摄入充足。据研究报告,每日膳食,钙摄入800~1000毫克,可防止血压升高。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证明,每日平均摄入钙量450~500毫克的人群比摄入钙量1400~1500毫克的人群,患高血压病的危险性高出2倍。含钙丰富食物有豆制品、核桃、牛奶、花生、鱼、虾、韭菜、芹菜、蒜苗等。大剂量维生素可使胆固醇氧化为胆酸排除体外,改善心功能和血液循环。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如:橘子、大枣、番茄、油菜、小白菜、莴笋叶等。

降低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脂肪摄入过多,可引起肥胖症和高血压病,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患病因素之一,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容易使动脉粥样硬化。

保持饮食规律。宜少量多餐,每天4~5餐为宜,避免过饱。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目前世界上流行最广泛的疾病之一。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高血压病患者1.6亿[1],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主要对心、脑、肾、眼等重要脏器损害,如果长期血压控制不稳定,极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原发性高血压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的管理范围,已经开始规范地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

1管理对象

2存在问题

2.1居民不配合、不信任居民往往把社区工作人员与上门推销药品和游医混为一谈而拒之门外,常有“门难开、脸难看、话难听”;还有些居民认为医务人员上门是不吉利的,上门服务不受到欢迎;小城市大医院较多,高血压患者更愿意到大医院看病,他们信奉大医院。

2.2护理人力不足护理人力严重不足,一人兼多职,要完成社区九大块任务,每天行走在各家各户,还要完成就诊病人的各项治疗、健康教育、资料的整理和归纳。

2.3经费不足经费不足是对高血压病患者管理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有些居民希望社区人员每次上门随访、进行健康教育讲座时候都有点小礼物,每开展一次健康教育讲座都需要花费300元左右的经费。

2.5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宣传力度不够许多居民不知道社区卫生服务的存在,不清楚能为居民提供哪些服务,有哪些好处和优惠政策等。

2.6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不完善相当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慢性病实行了信息化管理,但上门随访时候不能在居民家中调阅患者档案。

2.7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较少很多高血压患者均由医院经过检查后作出诊断,开始规则服药治疗血压稳定后,未能及时将患者资料转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就是说未能做到双向转诊。

3对策

3.1提高居民防病、治病意识全面评估高血压患者的身体情况和不良生活习惯,有无肥胖、钠摄入过量、吸烟、酗酒、精神压力大等因素,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定期举行健康讲座,每月1次,提前3天在各社区张贴通知,通过飞信将信息发到居民手机中,通过健康教育使居民们自觉地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减轻精神压力。强调原发性高血压病一旦确诊就要终生服药治疗,以减轻或减缓并发症的发生,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如何观察药物的作用与副反应,定时监测血压,及时调整药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和护士定时免费上门进行随访,患者也可以到辖区内的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免费血压监测,省钱、省时、快捷、方便、服务周到。

3.2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增加护理人力,目前社区护士是有编制的,但很多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由此导致护理人员工作负担过重,造成对慢性病患者管理不到位,常常出现随访超期。建议按编制招聘护士,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实行绩效考核。也将随访的效果进行量化,每一阶段进行对比,找出不足,进行分析和改进,这有利于社区护士不断改进社区护理工作,提高社区高血压病护理效果。

3.4加强在职教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经过短期培训就上岗,有的护士是医院指派的,没有经过社区护理,所以在与高血压病患者沟通、健康教育方面欠缺,没有掌握社区护理的技巧,社区护士要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可以通过自学、社区小讲课、各社区之间的互相学习、外出学习和培训等形式不断提高社区护理知识和技巧。

3.5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从中央到地方都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居民不知道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知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能带来什么好处,这个宣传是持续性、长久性的,小病到社区,大病到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根本上解决了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高血压病患者随时可以得到医生、护士的正确指导和帮助,能及时发现并发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维护和促进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6完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加快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系统建设,实现电子化管理,设置专人管理电子档案,目前对高血压病患者全面进行局域网管理,如果每人配有手提电脑和无线上网卡,上门随访时就可以直接打开患者的健康档案,全面了解病情和用药情况,直接记录本次随访情况。全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档案能联网的话,在高血压患者搬迁时可以直接将其档案移交给新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样大大减轻了工作量。

3.7密切医院与社区的联系,实行规范双向转诊小病到社区,大病到医院,许多高血压病患者一经确诊后就开展了漫长的治疗过程,医院医生根据患者的住址指导患者到所属的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和治疗,将患者信息转给社区医生和护士,社区医生、护士全程监测、指导,一旦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及时与医院联系,将患者转入医院治疗,并在住院期间进行随访,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管理率。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健康状况;危险因素;治疗现状

【Abstract】ObjectiveTounderstandthestatusoftheanalysisoftheonsetofhypertensionpatientsincommunity,influencefactorsandtreatmentstatusandinfluencingfactors.MethodsOfhypertensionpatientsincommunity,thequestionnairesurveytounderstandthepathogenesisofhypertensionstatus,riskfactorsandtreatmentstatusandinfluencingfactors,andtheanalysissummary.TheresultsofHighbloodpressurecasesin453cases,accountingfor9.52%ofthepopulationaged17,male278,female175cases.ConclusionHighbloodpressure,onsetage40andolderasthepeakofthehypertension,incidenceofthemainriskfactorsaresmoking,alcoholconsumption,bodymassindex,familyhistory,thetreatmentofhypertensionpatientsincommunityisnotstandard,maininfluencingfactorsfornotprescribedmedication,lackofknowledgeofpreventionandcureorone-sided,badlivinghabits,etc.

【Keywords】ThecommunityhypertensionhealthRiskfactorsforTreatmentofthestatusquo

高血压病作为社区居民中最常见和多发的慢性病,是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并致残、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并可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严重并发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降低[1]。我国现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年因心血管病死亡者约有300万人,其中一半与高血压有关[2]。但由于很多患者高血压治疗依从性不高,导致血压控制效果病不理想[3]。因此,有效控制高血压,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是最为有效的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致残率、致死率的措施。

在2013年对阳泉市南深沟社区人群的卫生服务中,通过对45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高血压发病状况、影响因素和治疗现状,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阳泉城区南深沟社区17岁以上4758人,高血压患者453例,男性2411人,男性高血压278例,女性2347人,女性高血压175例。

1.2研究方法采用统一印制的调查表,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入户面对面问卷调查、体格检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吸烟、饮酒、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族史、体力活动、高血压诊疗信息和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知晓等情况。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血压。

1.3统计学处理取得的资料经过认真的现场核对,数据库用EXCEL建立。资料的统计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行X2检验,P

吸烟指数=吸烟年限×每日吸烟支数(支/日)

饮酒指数=饮酒年限×每日饮酒量(两/日)

2.1社区高血压发病概况高血压患病人数453例,占17岁以上人数的9.52%,年龄35~89岁,病程0.5~31年。其中男性278例,占17岁以上男性的11.53%,女性175例占17岁以上女性的7.46%。

2.2社区高血压危险因素

2.2.1吸烟、饮酒吸烟、饮酒可增加高血压的危险性(P

2.2.3家族史有家族史的人患高血压的危险高于无此暴露的人群(P

2.2.4文化程度文化程度为在小学以下和文化程度在中专以上这两个人群的患病率高,这可能与他们的工作性质、精神紧张程度、生活水平及健康知识水平有关。

2.2.5婚姻状况在婚姻状况中由于不同的婚姻导致家庭环境、心理因素、情绪等方面的差异,因而高血压患病率有所差异,但因可能存在年龄的混杂,尚需进一步研究。

高血压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的慢性疾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5]。我国高血压病患病率逐年增加,目前估计,我国高血压患者至少2亿,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有高血压,月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1/5,但控制率不高,有75%的血压没有达到控制水平[6]。

调查发现,社区高血压患病年龄以40岁以上为高峰,有患病年龄年轻化的趋势。而且高血压又与吸烟、饮酒、体重指数、家族史、这些危险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可归属为生活方式疾病。同时由于阳泉地处北方山区,居民钠的摄入明显高于全国高血压防治组的推荐量,所以在高血压的发生和预后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社区高血压发病及危险因素、治疗现状的调查,反应出我国社区居民缺乏自我保健的意识,社区卫生服务中健康教育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要广泛宣传和普及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危险因素、疾病危害和用药常识,同时认识到高血压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可以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来降低发病率,通过规范治疗使血压降至正常水平,懂得降压的意义和重要性,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龙爱芳,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200例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慢性病学杂志,2010,12(7):751-752.

[3]黄煊,范启勇,电子健康档案对实现慢性病目标管理的作用[J].中华全科医学,2008,6(8):863-864.

[4]郑艳萍,高血压与体重,中国医疗前沿,2009,5(4):19.

[5]赵立群,聂雷,龙美洁,等.健康教育和膳食干预对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的效果分析[J],社会医学杂志,2010,8(5):20-21.

[6]顾凯,史方,李建新,等.上海市主要慢性病患病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4,12(3):112-115.

[7]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三版).2010年修订版,3-11.

【关键词】健康教育;高血压;社区护理

在心脑血管疾病中,高血压是一种重要的危险因素,直接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1]。同时高血压也是一种顽固性疾病,是目前全球公共卫生面对的重要问题。该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当中,并有年轻化的趋势。我社区在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对选取的高血压患者在常规社区护理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本次研究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服药的依从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实施规范社区护理和一般健康知识宣教。研究组:在规范社区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实施强化的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具体措施如下:

1.2.2健康知识指导

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高血压的定义,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生活方式指导,高血压的危害,高血压治疗的长期性,高血压用药指导以及注意事项,疾病发展预后以及治疗原则,血压自测指导等等,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了基本的认识,客观正确认识疾病,家庭成员也参与健康知识学习。

1.2.3.生活方式指导

1.2.3.2.低脂饮食社区给每户发放油壶一个;控制食用油的量,每人每天小于25毫升;尽量不吃动物皮和内脏;减少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多食含高纤维素、高维生素等食物,如新鲜蔬菜多吃豆类制品、绿叶菜及鲜奶等含有较高的钾多钙食物。

1.2.3.3.戒烟,限酒;适度运动,每周最少锻炼3-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预防便秘;保持心理平衡。

1.2.4.社区随访

干预内容包括:健康需求及问题指导,制定相应的目标,开具个体化健康教育处方等;社区医生根据病情随时指导用药,从而将药物与剂量进行良好的调整,服药依从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1.2.5.血压测量指导(1)为了避免血药浓度、血压计等因素的影响,测血压我们要求做到定人,定时,定血压计,测出的血压值及时记录。(2)血压自测指导及注意事项。

2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通过x±s进行表示计量资料,并经t检验,通过x2检验进行表示计数资料,若P

3结果

4讨论

4.2、高血压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社区护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健康教育中的重要部分。经过调查,观察组的约20%家庭每天的摄盐量在10.0g左右;饮食搭配不合理;烟瘾难戒除等不良生活方式仍存在,说明虽然对高血压病有了认知,但养成健康行为习惯还需要高血压患者及家庭重视起来并积极配合,不断的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4.3通过强化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使我认识到社区健康教育必须深入,让患者对疾病有了认知,在认知基础上发生态度的改变,从而去培养其健康的意识和健康的行为,健康教育才真正具有意义。

总而言之,对于高血压患者,积极采用健康教育,在患者社区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患者降低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疾病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3]。

[1]李文利.健康教育对门诊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3(20):45-50.

2019年,我院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卫计局的关心和指导下,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和《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四版)》为指导,积极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现将我院公共卫生2019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制定计划、完善制度

结合我镇实际,我院制定了2019年临海市白水洋中心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计划、2019年度白水洋中心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公室工作计划、2019年临海市白水洋中心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计划、临海市白水洋中心卫生院2019年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分配方案、临海市白水洋中心卫生院2019年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19年白水洋中心卫生院社区慢性病管理质量控制方案、白水洋中心卫生院参保农民2019年度健康体检计划、白水洋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办法(2019年版)、2019年临海市白水洋镇基本公共卫生全科医生责任服务团队制度、白水洋镇2019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日常督查制度。调整了临海市白水洋中心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办公室成员领导小组和公共卫生办公室成员,并对领导小组成员及成员做了具体分工。调整了临海市白水洋中心卫生院提高基本公共卫生理论知识水平实施方案。确保今年全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顺利实施。

二、强化培训、定期督导

2019年我院定期不定期的对本院公共卫生人员和村卫生室人员进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培训,就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规范、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规范进行了4次培训。并于4月份对村卫生室进行了第一季度白水洋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督查,6月份对村卫生室进行了第二季度白水洋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督查和上半年度考核,10月份对村卫生室进行了第三季度白水洋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督查,11月份对村卫生室进行了第四季度白水洋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督查和年度考核,保证了各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照计划完成。

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开展落实情况

(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2019全镇辖区内常住居民数104607,累计建立电子化居民健康档案100058份,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95.65%,健康档案合格人数58027份,健康档案合格率57.99%,健康档案动态使用人数85682份,健康档案动态使用率85.63%。为辖区内居民健康体检25160人次,其中65周岁及以上健康体检6205人次。

(二)健康教育

我镇共举办各类健康教育讲座25次,约3166人参加;在街道市场及学校、人口聚集地进行健康教育咨询活动10次,约3235人参加;发放健康教育印刷资料17种,发放健康教育印刷资料9863份;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11种,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206次;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更新10次;个体化健康教育受益9985人。

(三)计划免疫

建证建卡率100%;常住适龄儿童Ⅰ类疫苗接种率均达90℅以上,其中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率95.41℅;入学入学托接种证查验率100%;加强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加大流动人口预防接种力度,定期开展漏种排查并及时补种。对辖区内计划免疫疫苗预防接种进行主动监测,全年共发生9起接种异常反应,并进行了积极处理。

(四)儿童保健管理与健康情况

新生儿访视率98.74%;辖区内0-6岁儿童5799人,0-6岁儿童系统管理5552人,0-6岁儿童系统管理率95.74%;辖区内应管理的0-36个月儿童1957人,辖区内按照月龄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0-36个月儿童1165人,0-36个月儿童中医药服务管理率59.53%。

(五)孕产妇管理与健康情况

全镇共有产妇数555人,早孕建册539人,早孕建册率97.12%;孕产妇系统管理538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6.94%;产后访视产妇548人,产后访视率98.74%。

(六)老年人保健

辖区65周岁以上老年人为12350人,在居民自愿的基础上建立了健康档案,并进行了规范化管理,共建立档案人数12148人,建档率为98.36%。老年人体检数6205人,健康管理6205人,健康管理率50.24%。

(七)慢性病管理

慢性病管理,主要是针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管理高血压患者人数9922人,高血压患者管理率42.81%,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人数5954人,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60.01%,最近一次随访血压达标的高血压患病管理人数4936人,高血压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49.75%;糖尿病患者管理人数2312人,糖尿病患者管理率36.14%,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人数1388人,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60.03%,最近一次随访血糖达标的糖尿病患病管理人数1152人,糖尿病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49.83%。

(八)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加强日常摸排,并对辖区内确诊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随访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人数467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49.13%,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人数387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86.77%。

(九)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

辖区同期内经上级定点医疗机构确诊并通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的肺结核患者26人,已管理的肺结核患者24人,肺结核患者管理率92.31%;同期辖区内已完成治疗的肺结核患者32人,按照要求规则服药的肺结核患者29人,肺结核患者规则服药率90.63%。

(十)中医药健康管理

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12350人,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65岁及以上居民8855人,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71.70%;辖区内应管理的0-36个月儿童1957人,辖区内按照月龄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0-36个月儿童1165人,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59.53%。

(十一)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1、是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以及传染病报告与处理规范要求,建立健全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登记传染病22例,网络报告的传染病22例,传染病疫情报告率100%,报告及时的病例22例,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100%。

2、是定期对本单位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对辖区居民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了辖区居民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3、全年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十二)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管理

我院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工作在市卫生监督所的业务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从食品安全、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非法行医等工作为出发点,加大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对中心学校开展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处置,到各村巡查非法行医,排查公共场所单位和个人,结合我镇实际并制订了实施方案,认真开展巡查、信息收集和报告等工作。上半年协助开展的食源性疾病、饮用水卫生安全、学校卫生、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计划生育实地巡查32次。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机构比例为100%。

(十三)各类人群健康体检工作

各类人群健康体检工作于2019年4月17日开始启动,截止11月底,共计体检25160人次,其中60周岁及以上健康体检8419人次,60周岁下健康体检5983人次,中小学生、幼儿园健康体检7158人次,儿童体检1602人次。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镇2019年基本公共卫生工作虽然有进步,但从考核、督导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组织管理发挥不到位。特别是部分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配合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质量。

(二)是措施不够扎实。各村卫生室虽然都积极地开展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但督导发现个别村卫生室的工作流于形式,在档案建立、儿保管理、妇保管理、慢性病随访等方面没有进行入户,部分信息自己编造,缺项漏项、缺乏真实性、逻辑性。

(三)是健康教育工作有待加强。个别村卫生室宣传栏更新达不到标准要求;健康教育宣传柜宣传资料混乱、不全,质量较差。

(四)是项目总结不及时,培训资料不及时整理;0-6岁儿童花名册未健全、高危儿漏选、托幼机构指导欠到位、报表存在逻辑问题等;孕产妇部分催诊欠及时、高危漏选、叶酸部分随访欠及时等。

(五)是门诊登记填写不规范、不完整,与诊断有关的传染病项目阳性结果未进行反馈;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不完整;未开展辖区传染病报告数据常规分析工作。

五、明年工作安排

全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重点是针对今年督查和考核存在的问题,扎扎实实地抓整改抓落实,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认真对照日常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紧密结合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措施,扎扎实实地抓好整改落实工作,力争在年内完成各项公共卫生服务指标。

(二)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职责。各科室要切实加强对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指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职责,及时分析汇总上报项目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整改,确保项目工作全面有序健康发展。

(三)积极与上级业务部门沟通,努力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五)加强村医对老年人和儿童的中医药健康管理培训。提高村医对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和儿童中医保健知识的理解。

总之,我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我们更应该理清思路、集思广益、敢于创新、查找不足,按要求完成各项工作,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键词】健康教育;高血压;护理效果

[1]石蕾.临床护理路径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3):188-190.

[2]刘宝珍.优质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实施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1):149-150.

[3]陈曦,孙菁.清晨血压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OL].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1):280.

[4]崔建洁.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包头医学,2017,41(2):118-119.

[5]朱亚平.护理路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7,23(13):165-167.

[6]张宏芳.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5):28,30.

[7]郑春风.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7,7(1):1-4.

[8]朱梅,李建英,孟玮.健康教育应用于高血压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45-47.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落实情况

(一)、居民健康档案工作

根据《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项目工作方案》要求,在区卫生局统一部署下,我院于今年3月份开展了2010年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

一是争取领导重视,搞好综合协调。为迅速落实建档工作,我院多次向办事处居会等基层管理组织单位进行协调与沟通,得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分管领导亲自组织召开协调会,亲自安排部署,使居委会对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十分重视,每个辖区都安排专人负责协助建档工作。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我站专门成立了由站长任组长的居民健康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整个街道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组织领导,制定了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成立专门建档工作小组和居民健康体检小组相互积极配合采取进入户调查统一体检服务的方式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建档工作。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主动建档意识。为提高我辖区居民主动参与建档意识,我站大力宣传发放各类宣传材料让每一名社区居民了解居民健康档案,积极主动配合我院建档工作小组顺利完成居民建档工作。

四、加强人员培训,强化服务意识。为确保居民健康档案保质保量完成,我站对每一名参与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次业务培训,让每一名工作人员熟悉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熟练掌握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建档程序。

截止2010年11月底,我站共为七社区居民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纸质档案3974份,并把纸质居民健康档案完善合格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二)、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

根据《包头市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工作方案》及区卫生局要求,我院开展了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

一、结合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我街道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并对所有登记管理的老年人免费进行一次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及空腹血糖测试,并提供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二、开展老年人健康干预。对发现已确诊的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进行管理;对存在危险因素且未纳入其他疾病管理的老年居民进行定期随访,并告知该居民一年后进行下一次免费健康检查。

截止2010年11月,我院共登记管理65岁及以上老年220人。并按要求录入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三)、慢性病管理工作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根据《包头市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项目工作方案》及区卫生局要求,我院对我社区居民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建立健康档案,开展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随访管理、康复指导工作,掌握我街道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死亡和现患情况。

1、高血压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开展35岁及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血压;健康体检测血压;和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高血压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询问病情、测量血压,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含一般体格检查和随机血糖测试)。

截止2010年11月,我站共登记管理并提供随访高血压患者为204人。并按要求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2、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健康体检和高危人群筛查检测血糖;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空腹血糖和血压测量等检查,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含一般体格检查和空腹血糖测试)。

截止2010年11月,我站共登记管理并提供随访的糖尿病患者为125人。并按要求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四)、健康教育工作一是严格按照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区卫生局及上级部门的各项健康教育项目工作。采取了发放宣传材料、开展健康宣教、设置宣传栏的各种方式,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和我苏木主要卫生问题和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今年共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和健康咨询活动15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2200余份,更换宣传栏内容48次。

(五)、传染病报告与处理工作

一是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以及传染病报告与处理规范要求,建立健全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二是定期对本单位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对我街道社区居民进行传染病防制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了社区居民传染病防制知识的知晓率。

三是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如下困难: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基本卫生服务的发展。

(二)、人才缺乏,全科医师人员不足,影响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进度。

(三)、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降低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工作热情。

(四)、居民基本卫生服务认识存有距离,上门建档和随访主动配合存在一定困难。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强化职能,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投入。

(二)、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通过宣传—吸引—再宣传,以逐步改变社区居民的陈旧观念,促使其自愿参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来。

(三)、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四)、配套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热情。

关键词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根治切除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193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PESC)是食管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生长快、转移早,对化疗及放疗效果不佳,目前仍然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2001年7月~2011年10月通过手术方式治疗78例经胃镜诊断为食管小细胞癌的病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治疗方法:对于上述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对于胸中上段食管癌行颈、右胸和腹正中三切口食管癌根治食管胃左颈部吻合术,对于胸下段食管癌行左开胸食管癌根治食管胃左颈部吻合术,术中均予以局部淋巴结清扫。

结果

讨论

原发食管小细胞癌恶性程度高,出现淋巴道、血道转移较早,而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与一般食管鳞癌及腺癌患者并无区别,且小细胞癌分化程度较低、倍增较快。PESC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远处转移。本研究中78例术前通过胃镜活检诊断为小细胞食管癌的病例术后仅有19例术后证实为小细胞食管癌、余为鳞癌和腺癌,说明胃镜活检为小细胞食管癌的患者会有相当一部分假阳性。这与王卫杰[1]与王国范等[2]报告假阳性率相仿。考虑可能为在取材过程中细胞受到压榨或揉搓,使病理科不能很好地区分细胞形态、加上所取组织较少不能进行免疫组化检查而造成对小细胞食管癌的误诊。有部分胃镜活检诊断为小细胞食管癌的病例,术后证实为小细胞与鳞癌及小细胞与腺癌的混合型。

1王卫杰,周福有,宋清荣,等.原发性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105例外科治疗[J].临床外科杂志,2004,12(10):650.

2王国范,张百江,李道堂,等.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33例报告[J].山东医药,2003,9(2):19.

3Brega-MassonePP,ContiB,LequaglieC,etal.Theroleofsurgicaltherapyforesophagealmicrocytoma.Experienceofthereclinicalcasesandresultsanalysis[J].MinervaChir,2003,58(4):629.

4NagahamaT,MaruyamaM,TokairinY,etal.Apatientwithsmall-cellcarcinomaoftheesophaguswithsynchronouslivermetastasissurviving48monthsaftersurgery[J].GanToKagakuRyoho,2001,28(11):1655.

5李澄涛,郑炳祥,李建民.25例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05,32(5):294.

6梁军,陈东福,王绿化,等.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75例临床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1,10(1):24.

中国高血压联盟2012工作会在京召开

我国成功申办高血压领域“奥林匹克大会”

ApplicationofHighQualityNursingonHighBloodPressureinthePrimaryHospital/BAOCai-hua,HUANGHui-yu.//MedicalInnovationofChina,2015,12(16):117-119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influenceofhighqualitynursingonbloodpressureinpatientswithhighbloodpressureandqualityoflifeintheprimaryhospital.Method:104hypertensionpatientsinourhospitalfromMay2013toSeptember2014wererandomly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52casesineachgroup.Thecontrolgroupweregivenconventionalcare,whiletheobservationgroupweregivenhighqualitynursingcare.Thechangesofbloodpressure,thecontrolofbloodpressureandthequalityoflifebeforeandafternursingwerecompared.Result:Afterthenursing,thesystolicanddiastolicbloodpressure,thecontrolconditionsofbloodpressureandthequalityoflife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P

【Keywords】Theprimaryhospital;Highbloodpressure;Highqualitynursingcare;Qualityoflife

First-author’saddress:TheHuangbuHospitalofHuidongCountyHuizhouCity,Huidong516353,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6.043

高血压是我国临床常见多发疾病之一。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患者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是高血压病的大国,患病人数已达2亿人左右,但与我国高血压流行现状和趋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患者对于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知识的掌握程度处于较低水平[1-2]。我国80%的高血压患者主要分布在基层,因此,基层是临床医务工作者防治高血压的主战场[3]。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但高血压的并发症如脑出血、高血压脑病和高血压肾病会危及患者生命,且患者如果一直处于心理紧张状态,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因此对高血压患者应该提供护理支持,优质护理是时展的产物,能强化临床护理工作,优化工作流程,提高临床护理质量[4-5]。本院对52例高血压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并与常规护理对照,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3年5月-2014年9月内科门诊收治的104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诊断标准、分级标准采用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6]。10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52例。观察组男32例,女20例;年龄48~74岁,平均(63.21±4.33)岁;合并冠心病21例,糖尿病12例,高血压肾病10例;高血压分期:I期21例,Ⅱ期23例,Ⅲ期8例。对照组男33例,女19例;年龄47~72岁,平均(61.32±4.12)岁;合并冠心病19例,糖尿病15例,高血压肾病11例;高血压分期:I期19例,Ⅱ期22例,Ⅲ期1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症、分期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2心理优质护理由于情绪对血压波动会有影响,而高血压本身是一种慢性疾病,也是一种身心疾病,如果患者情绪波动剧烈,这将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加重高血压。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治疗期间应当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如发现患者心情焦虑,可让患者适当运动,或听轻柔音乐,或与人交流等,从而让患者保持乐观、良好的心态,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

1.2.3饮食优质护理由于过度食用高脂、高热量、高钠饮食,是导致高血压的发生重要因素,因此,为减少高血压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饮食予以调整,控制患者每天所摄入的脂肪及热量,尽量以低盐为主。除此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嘱咐患者多食用水果、新鲜蔬菜、豆类及真菌食物,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避免过度食用快餐食品[7]。

1.2.4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优质护理由于高血压病的发病原因复杂,除了遗传因素外,也和饮酒、吸烟、摄入过量食盐、精神紧张、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有关。研究表明:烟草和饮酒都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嗜好烟酒患者,应当要求其逐渐减少抽烟量和饮酒量,这样有助于血压的调整。

1.2.5运动与锻炼优质护理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运动疗法也是一种较好的辅助治疗方法,它可以促进糖的氧化利用,达到降压目的,也能避免患者精神过度紧张和降低肥胖,使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以内。常见的运动方式包括慢跑、散步、健身操、适当的家务劳动等。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以不疲劳为宜。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护理前后血压变化、血压控制、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变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l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2.1两组护理前后血压变化情况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护理前后血压变化情况(x±s)mmHg

观察组(n=52)护理前153.23±5.6998.96±6.98

护理后129.17±5.36*79.15±6.36*

对照组(n=52)护理前151.98±6.6598.02±5.91

护理后140.96±4.4385.36±5.54

*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P

2.2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控制情况比较观察组护理后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控制情况比较例

观察组(n=52)护理前03022

护理后32*12*8*

对照组(n=52)护理前03121

护理后142216

2.3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量表比较观察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躯体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人民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导致高血压患者明显增多。此外,正常人的收缩压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因此,高血压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它是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本病发病率较高,且多伴有心脏、血管、脑、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改变。有数据表明,我国脑血管病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二位,而在农村处于第一位。若患者的血压控制的不理想,则直接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还可能危及到患者的生命[8]。

由于高血压病程较长,病情控制较难,患者需要长期用药,而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病情的知识缺乏基本了解,且长期反复发作,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忧郁、悲观情绪,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导致心跳加速、血压上升,严重者甚至导致脑出血。此外,老年人自身存在的生理心理原因、文化水平差、不良的生活习惯、用药依从性不好等同样会影响到高血压的治疗。因此对高血压患者除了药物治疗以外,还应该提供全面周到的护理支持[9]。研究表明,良好有效的护理,能有效的降低高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过上正常生活[10]。

随着医学模式向“询证医学”模式的转变,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逐渐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成为社会各界对护理工作的新要求[11]。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饮食结构的转变,我国的高血压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现有的基本护理已逐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广大高血压患者的需求[12]。针对这一因素,卫生部于2010年提出对高血压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13],其目的在于通过优质护理工作提高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和生活质量。

优质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不仅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还能推动我国护理事业的前行。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后,其护理模式发生了转化,由原来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整体护理责任包干。在以往的护理中护理人员以往单纯的机械化完成具体的护理工作,缺少和患者的沟通交流,这样的护理模式下,患者在治疗期间难以找到归属感,因此其护理效果、依从性大打折扣。采用优质护理后,由于实施了护理包干制,患者一旦入院,就有了自已的责任护士。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提供全程的护理,不仅能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还能融洽与患者的关系,减少医患矛盾,并且在护理期间,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到早发现,早预防[14-15]。此外,实施优质的护理服务能更好的展现护士的价值,提升患者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16]。

THE END
1.无套高危三个月后在县医院检查传染病四项阴性五个月后在市里面的...只要两次检测传染病四项阴性,就可以确定没有感染。建议你注意卫生与生活,多读科普知识,预防为主。https://iask.fh21.com.cn/question/101196620.html
2.六周传染病四项可以排除吗39问医生病情分析:六周传染病四项检测结果为阴性通常可以排除感染的可能性。传染病四项通常包括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和艾滋病病毒抗体等项目,这些项目能够检测出常见的传染病。如果六周后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通常意味着在这段时间内没有感染这些传染病。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某些传染病的潜伏期可能超过六周,因此...https://wapask-mip.39.net/bdsshz/question/_vje605.html
3.高危后2周十五周23周做传染病检查阴性能...医生在线咨询我高危后2周十五周23周做了传染病四项检查阴性能排除吗会员:ask3445098942 尹侃 住院医师 湖南省中医附一医院 理疗科 病情分析及建议: 你好,性交艾滋病的窗口期是2-3周,窗口期内抽血查不到HIV,高危性生活后9周已经过了窗口期一般来说检测结果比较准确。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ttps://m.999ask.com/allask/3518159.html
4.传染病四项多久以后检查才会准苹果绿养生网传染病四项多久以后检查才会准2021-09-18 病情描述: 如果到医院检查传染病4项的话,那么多长时间检查结果是准确的呢?医生回答(1) 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病情分析:传染病4项至少要在高危性行为之后的6周,想要完全排除的话,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传染病4项主要包含着乙肝,丙肝,梅毒...https://m.pingguolv.com/ask/5a87787m.html
5.多久可以彻底排除传染病四项多久可以彻底排除传染病四项 提示:线上咨询不能代替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答咨询实录 王燕燕副主任医师 南昌市第三医院内科 你好,一般三个月左右的 丙肝三个月可以彻底排除吗 我看网上都说六个月 三个月左右可以的 我五周七周的时候查了乙肝有抗体 三个月还需要检查乙肝 ...https://www.miaoshou.net/consult/a31M7kVEPBAbXeOK.html
6.多久可以彻底排除传染病四项在线问诊多久可以彻底排除传染病四项王燕燕副主任医师 你好,一般三个月左右的 患者 丙肝三个月可以彻底排除吗 患者 我看网上都说六个月 王燕燕副主任医师 三个月左右可以的 患者 我五周七周的时候查了乙肝有抗体 三个月还需要检查乙肝 王燕燕副主任医师 不需要的 患者 丙肝的话做什么检查可以彻底排除 王燕燕...https://m.miaoshou.com/zxwz/a31M7kVEPBAbXeOK.html
7.传染病四项几周可以排除传染病四项一般需要在高危行为后两周筛查。传染病四项主要指的是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而这些疾病都有一定的潜伏期,在潜伏期的时候筛查不一定能够查出有病毒存在。而且筛查传染病四项有发现感染者、防止医护人员感染和鉴定感染时间的意义。 1.发现感染者 ...https://www.chaonei.com/news_14270674
8.传染病四项多长时间以后检查才会准问答频道问题描述:(女,35岁)传染病四项多长时间以后检查才会准 医生回答(1) 徐秀亮 副主任医师 池州市人民医院 指导意见:检测至少要在高危行为后6周,想要完全排除的话至少要三个月的时间,传染病四项包括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这些疾病都会通过性行为传播,如果在性交时没有使用安全套,那么传染的几率比较大。平时在发生...https://m.bohe.cn/ask/mip/oqqp0u7mm5kmx3h.html
1.五周后使用胶体金法检测传染病四项可以排除感染吗问题描述:五周后,使用胶体金法检测传染病四项可以排除感染吗?(男,22岁) 分析及建议: 五周阴性,考虑感染HIV可能性很小了,梅毒是正常的,梅毒可以排除。 咨询时间: 2019-12-30 患者 五周后,使用胶体金法检测传染病四项可以排除感染吗?(男,22岁) 图片因隐私问题无法显示 ...https://m.chunyuyisheng.com/qa/wyONdd6tCdxaiTvF8XnE5A/
2.5周高危做四项检查阴性,能否排除传染病?我还记得那天晚上,我的心情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无法呼吸。五周前的一次高危行为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中。每天都在担心自己是否感染了什么可怕的疾病。终于,我鼓起勇气去做了四项传染病检查,包括HIV、梅毒、乙肝和丙肝。雅培2000四代化学发光检测的结果显示我是阴性,但我仍然无法摆脱内心的不安。 https://cont.jd.com/pccontent/995037402662914
3....询问两周和四周的检测准确率,以及HIV核酸一周检测能否排除感染...感染梅毒两个星期做传染病四项可以检查出来吗 疾病详情 患者想了解梅毒和HIV的检测情况,询问两周和四周的检测准确率,以及HIV核酸一周检测能否排除感染。患者主要关注梅毒和艾滋病的排除问题。患者男性32岁 医生建议 建议:关于梅毒和HIV的检测,两周的检测准确率有限,四周检测更为可靠。HIV核酸一周检测可以九成排除,但...https://www.jdh.com/qa/2238522556759216
4.六周做传染病四项,可以排除艾滋寻医问药网问题分析:你好,依靠目前的检测方法,六周的时候已经可以排除很大的感染可能了。意见建议:虽说还没有...https://club.xywy.com/wenda/80648138.htm
5.传染病免疫四项33天检查阴,艾滋病感染能由于分居两地没能管住自己出去找过xj,当时xiaojie提供避孕套xj时间很短。套子是xiaojie用手带的手又摸到gt,一个星期后无意中发现舌头发白,上网查看和艾滋病有关才认识到严重。之后就睡眠不好白天头晕晕的,吃不下饭感觉体重也明显下降,浑身难受,一个月后检查传染病免疫四项都是阴。能排除感染艾滋病吗?https://m.cnkang.com/ask/view/60711989.html
6.传染病四项都是阴性也不一定安全,把握时间很重要艾滋病检测传染病四项全是阴性即可证明没有患上上述四种传染病,有的网友做传染病四项检查主要是为了排除艾滋病。一般的想要排除艾滋病,是在有个高危行为后的8周到12周进行检查才算有效,考虑艾滋病抗体在感染者体内出现时间因人而异,一般需要在三个月时进行一次复查,若为阴性,则可完成排除患有艾滋病的可能。 https://www.aidsjc.com/jiance/21473.html
7.传染病临床案例(通用11篇)通过分析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归纳总结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列举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传染病,即近年来流行的传染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问题三: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突破的? 篇3:传染病临床案例 1发病机理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氏杆菌病, 是一种接触传染、分布很广, 并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https://www.360wenmi.com/f/filea498xocr.html
8.传染病四项全部阴能排除艾滋病吗病情分析:如果患者不在艾滋病的窗口期,阴性就可以排除艾滋病,如果在窗口期就可能出现假阴性的情况。传染病四项主要是乙肝五项检查、丙肝抗体检查、艾滋病抗体检查、梅毒螺旋体检查。艾滋病可以进行初步筛查,但不能完全排除感染艾滋病的可能。HIV感染人体后到产生可检测抗体的这段时间,称为窗口期。针对目前大多数医院常用...https://mip.3zhijk.com/doctor/mip/mip_question/d759d18aa6d245b8f09eaf3e750a01af.html
9.溧阳市人民政府溧阳市卫生系统人感染猪链球菌病防治工作方案(试行)https://www.liyang.gov.cn/html/czly/2008/AQBKAJID_0326/25098.html
10.传染病四项几周可以排除权威文章传染病四项通常需要12周左右排除,具体的情况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判断。 传染病四项指的是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等。如果日常生活中出现了身体不适的症状,可以到正规的医院接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查,判断身体是否受到了感染。 https://www.cndzys.com/ylcore/ask/art_94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