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影像检查设备的普及化发展,PET-CT这一高端影像检查设备被临床医生和大众越来越熟知。那么,什么是PET-CT,PET-CT预约和检查有什么注意事项,PET-CT检查安全吗,PET-CT在肿瘤精准化治疗上有什么优势,PET-CT检查比较贵值不值?对于大家关心的问题,做一下科普。
什么是PET-CT呢?PET-CT是音译,中文名称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仪,音译为派特CT。有人称为趴着做的CT,其实它和CT一样,也是躺着做的。它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PET,一部分是CT。CT大家比较熟悉了,是利用X射线进行成像的,它反应人体组织器官和病变所处的位置、大小、形态、内部结构、边缘等信息,这些信息称为解剖学信息或结构信息,通过对解剖学信息的分析来判断疾病的性质。PET是向身体内注射一种显像剂,氟18标记的脱氧葡萄糖,通过细胞摄取显像剂来成像的,恶性肿瘤细胞摄取的更多。它从分子水平反应人体组织器官和病变的代谢、功能信息,也被称为分子影像学。PET-CT就是将反应功能代谢信息的PET和反应解剖信息的CT两种先进技术结合在一起的设备,充分把CT的结构成像和PET的功能成像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实现1+1大于2的效果,在PET-CT发明以来,就有“现代高科技之冠”的称呼。PET-CT是目前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分期与治疗后再分期、手术评估、治疗疗效和预后评估、放疗靶区勾画的最佳方法之一,为临床在肿瘤精准治疗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PET-CT检查值不值?
PET-CT是目前高端的影像检查设备,国内做一次PET-CT全身检查,一般需要七八千元,部分地方达到一万元,相对于其他检查,PET-CT检查价格比较高。有朋友问,这么昂贵的检查究竟值不值?今天给大家分析一下。
一项检查的贵与不贵,不能单纯用费用的高低来衡量,主要看这项检查在疾病的整个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能起多大作用,最终是省钱还是多花钱,也就是“经济学价值”。PET-CT的经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为肿瘤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依据。PET-CT为全身显像、功能与解剖融合显像,一次检查可以对病人进行更加准确的诊断和临床分期。文献报道证实,约有20%的肿瘤患者在进行PET-CT检查后改善了临床分期,有可能提高分期,也有可能降低分期,从而改变治疗方案。通过优化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案,使病人得到及时规范、有效的治疗,避免了许多不恰当的检查、治疗,从总体上节约了医疗费用。同时,更重要的是使患者得到了规范、准确的个性化治疗,减少了由于不恰当的诊断和治疗带来的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做了PET-CT,单次检查看似增加了医疗费用,其实从肿瘤治疗的全周期、全过程来看,实际是节约了医疗费用的。因此,PET-CT检查的性价比是高的,是值得的。
三、PET-CT在肿瘤诊断中应用
PET-CT是如何辨别良恶性肿瘤的呢?
首先恶性肿瘤就像一个贪婪的坏蛋,它们毫无休止的攫取人体的营养物质葡萄糖,其摄取量远远高于正常组织。因此,我们就利用恶性肿瘤细胞的这一恶习,在葡萄糖上做一个特殊的标记,我们称作氟代脱氧葡萄糖,通过PET显像就可以非常直观的检测到体内这种葡萄糖的分布情况;一般恶性肿瘤因为吃的这种葡萄糖比较多,在图像上通常表现为高代谢状态(图像颜色较深),而良性的肿瘤则表现为低代谢状态(图像颜色较浅),从而能够很好的将两者鉴别开来。
四、PET-CT在肿瘤分期中应用
发现恶性肿瘤之后,接下来就是肿瘤的临床分期,也就是咱老百姓口中说的早期还是晚期;这恰恰正是PET-CT最具优势的地方,因为PET-CT检查是全身成像,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全身的整体状况,转移灶同时又具备恶性肿瘤相似贪婪的特点,既在图像上表现为高代谢状态。那么PET-CT是如何进行精准分期的呢?首先,医生根据PET-CT的融合图像比较直观的判断病灶的大小、形态,以及对周围组织有无侵犯,作出肿瘤的原发灶分期;其次,医生再通过观察淋巴结代谢的情况及大小、密度,准确的做出淋巴结分期,据文献报道,PET-CT可以发现最小短径4mm的淋巴结转移,因为其代谢的改变明显早于解剖形态的改变。最后,就远处转移分期与常规成像方法相比,其成像的优势在于通过代谢的差异显示肾上腺、骨骼及软组织的隐匿性转移灶。据文献报道,有20%的恶性肿瘤患者在进行PET-CT检查之后,临床分期会发生改变。因此,PET-CT检查真正做到了在安全无创状态下的精准临床分期,为后期患者的诊疗和个性化方案的制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五、PET-CT在肿瘤疗效评价中应用
PET-CT在很多实体瘤中治疗早期、治疗中期和治疗结束时都可以对疗效评估起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影像检查采用的疗效评价标准是RECIST评价标准,它可以告诉我们,治疗过程中肿瘤的数量、大小的变化,但是这个肿瘤里面到底有多少活的细胞?又有多少坏死的细胞呢?治疗后肿瘤细胞是死是活?我们很难准确的去评价。这时候,PET-CT就派上了用处,它就是在传统影像的基础上加了代谢信息,也就可以应用肿瘤的代谢信息来评估治疗疗效,它可以告诉我们,肿瘤通过治疗后,是活着还是死了?或者哪一部分还活着,哪一部分已经死了?又或者肿瘤有没有死灰复燃?当PET-CT图像显示FDG摄取值降低时,则代表肿瘤细胞活性受到抑制,说明治疗有效;反之,则代表此治疗方案效果不明显。这就是PET-CT的PECIST代谢评价标准。这样,在治疗过程中的疗效评估可以帮助医生改变治疗方案,停止无效治疗或将无效治疗改成有效治疗,这对患者的生存有重大意义。
六、PET-CT在肿瘤放疗靶区勾画中应用
肿瘤放疗靶区精准勾画,PET-CT是“功臣”。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PET-CT的另外一个厉害的技能—在肿瘤放疗靶区精准勾画的应用。近年来,癌症治疗已经进入“精准医疗”时代,在放射治疗过程中,也越来越强调“损伤小”、“个体化”、“低副作用”。为什么说PET-CT功不可没呢?因为PET-CT将具有生物活性区和坏死区、肺不张等非肿瘤区域一目了然地区分开,可以帮助医生精准勾画放疗靶区,提高放疗的准确性,减少射线对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的损伤。在靶区勾画中加入PET-CT的代谢信息,依据代谢影像与解剖影像的融合,对肿瘤靶区不同的代谢活性给予差异性的剂量照射,可以提高靶区勾画的准确性,并优化治疗计划,最大可能给予靶区高剂量,同时降低危及器官剂量,以此来提高肿瘤效果,减少放疗后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
七、PET-CT在高危人群筛查及不明原因发热中应用
PET-CT还可以应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一些高危人群可以用来早期排查肿瘤病变,高危人群主要涉及以下三类:第一类是患者本身具有恶性肿瘤病史的,其患有其它恶性肿瘤的风险也会增加;直系亲属患有恶性肿瘤的高发人群以及常接触高危因素的人群如有长期吸烟、饮酒史;经常接触有毒有害物质者。第二类是在体检中或恶性肿瘤术后发现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的,且排除其他影响因素的人群。第三类是不明原因消瘦或近期体重明显减轻的人群。第二个方面是一些患者会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在通过一些常规手段如CT等没有发现发热的原因,同时对于发热的治疗效果比较差的时候,就需要PET-CT检查来排除是否是因为一些特殊的肿瘤引起的发热或者是一些特殊的炎症引起的发热。
八、PET-CT预约注意事项
PET-CT作为近几年临床不可缺少的疾病影像学诊断检查,慢慢的被大家所接受,下面,我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PET/CT的预约检查的注意事项。
首先,患者检查前7天内不做消化道钡餐及钡灌肠,检查前2天不做剧烈运动(如长跑、按摩等)。检查前一天晚饭不进食淀粉类的食物,可进食高蛋白、低碳水食物,如鸡蛋、肉、绿叶菜、纯奶等食物。不建议吃水果,请勿饮用咖啡、喝酒等。
检查当天患者空腹血糖不超过11mol/L,检查当天需空腹,请于早上适量饮用白开水,以促进排空肠道。检查当天应去除所有金属类的饰品及金属物品(如拉链、活动性义齿等)。检查室受检者需平躺20分钟,切勿说话或移动身体。检查结束后请尽量多喝水,促进药物的排泄。检查报告请于第二天上午领取。
九、PET-CT检查安全吗?
说起核医学,大家都会想到谈核色变,常常有这样一个问题,做PET-CT检查安全吗?下面,我给大家解释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