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容貌甜美,性格温顺,现代很多家庭都在养猫。其实,从古至今,不少文人雅士、达官贵族都喜欢把猫当成宠物一样蓄养,为爱宠写诗写文。宋代的陆游、明代的嘉靖皇帝等,都是著名的猫奴。陆游的那句“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道出了养猫人与猫咪宅在家里的状态,古今无异。
如今,广陵书社出版了一本《猫苑猫乘》,就详细介绍了那些和猫有关的知识和故事。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猫苑猫乘》其实是《猫苑》和《猫乘》两本书的合集。这两本书分别是由清代黄汉和王初桐,两位爱猫人编写。
书中关于猫的小知识
《猫苑猫乘》书中记载了许多关于猫的称呼,古人对猫的称呼都很雅致,比如“身背黑,而肚腿蹄爪皆白者”叫乌云盖雪,也就是猫背上黑色,肚子四肢和爪子都是白色,就叫乌云盖雪;“仅止四蹄白者,名踏雪寻梅”,如果其他全黑四肢也黑,只有四个爪子是白色的,就叫踏雪寻梅;“三色猫,盖兼黄白黑,名玳瑁猫”,黄白黑三色的猫叫玳瑁猫,我们现在也这么叫;“纯白而尾独黑者,名雪里拖枪,最吉”,全身白色只有尾巴是黑的,叫“雪里拖枪”,据说这个猫最吉利;“通身黑,而尾尖一点白者,名垂珠”,通身全黑只有尾巴尖上一点白的,叫“垂珠”,名字既形象又雅致;“纯白而尾独纯黑,额上一团黑色,此名挂印拖枪,又名印星猫。人家得此主贵”,白猫,尾巴纯黑,额头上一团黑毛,叫作“挂印拖枪”,又叫“印星猫”,这种猫会给主人招来富贵。
书里还收录了一本书叫《相猫经》,以此为对照,判断猫的优劣。根据《相猫经》的记载,好猫的标准有:“耳小头圆尾又尖,胸膛无旋值千钱”“眼带金光身要短,面要虎威声要喊”,等等。好猫要圆头圆脑,身上纹路顺滑,眼睛炯炯有神,形体不能太长,要虎虎生威叫声洪亮。对照这些标准,看看您家的猫主子,是不是一只符合标准的好猫呢?
猫藓和长虱子都是猫比较常见的病,也是养猫人颇为头痛的,书中记载了治疗猫病的小方子——
猫癣在书中称为猫癞,指猫的皮肤病,书中记载两种治疗方法:一是把蜈蚣烘干,然后研成粉末,给猫吃,吃几次就能痊愈;二是把桃叶捣烂了,擦在猫身上,过一会就洗掉,重复几次,也能治好猫藓。猫长虱子了,用桃叶于楝树根一起捣烂,加热水,然后给猫洗浴,虱子就都死光了;或者用樟木中提炼的樟脑擦在猫身上也可以。古人在很早就发现了我们现代俗称的“狂犬病”,书里也有所记载,还详细记录了被猫咬后治愈的药方,并说曾经治好过患者。
书中有趣的小故事
养鸟不如养猫好
古人夸养鸟不如养猫好,有四点:第一,“护衣书有功”,猫可以捉老鼠,保护衣物书籍等家里的东西不备老鼠损害;第二,“闲散置之,自便去来,不劳提把”,你散养就可以了,猫自己会照顾好自己,不用像装在笼子里的鸟一样提来提去;第三,“喂饲仅鱼一味,无须蛋、米、虫、脯供应”,喂鸟要喂蛋、米、虫、肉等,特别麻烦,喂猫只要鱼一种就可以了;第四,猫可以暖床,特别适合畏寒的老人家,而鸟一遇冷就冻僵了。所以古人得出结论,养猫比养鸟好。
还有人总结了自己那只好吃懒做的猫有“五德”,仁义礼智信都占全了:“见鼠不捕,仁也;鼠夺其食而让之,义也;客至设馔则出,礼也;藏物虽密,能窃食之,智也;冬必入灶,信也。”说这只猫看到老鼠也不去捉,是仁爱;老鼠把猫食吃光了也不去驱赶,是义气;来了客人摆好饭桌就出来了,是有礼貌;把东西藏起来它怎么都能翻出来,是聪明智慧;到了冬天一定会躲到灶中温暖之地去取暖,是有守时信用!当然是开玩笑的说法,是一种戏谑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