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体检前一天晚上8点后就不能吃东西了。但总有些人对“空腹”有错误理解,第二天来体检时饿得头昏眼花,唇干舌燥,向医生诉述空腹带来的身体不适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空腹体检两大误区你中招了吗?体检时究竟为什么一定要空腹呢?
误区一:空腹就是要饿肚子
以血糖为例,空腹血糖不等于饥饿血糖。有些糖尿病患者在饥饿状态下,血糖化验结果很低,会误认为血糖控制得很好;还有些糖尿病患者自身的血糖调节机制极其敏感,饥饿状态下会立即调动体内糖元,以供急需,此时的血糖水平反而比平时高出许多。所以,要得到正常的检查结果,糖尿病患者在化验空腹血糖前一天晚上定要正常吃晚饭。
2018年7月27日,在江苏东海县征兵体检站内,医务人员在为应征青年进行体检。
(张开虎/人民图片)
误区二:空腹就是滴水不沾
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五花八门。大部分人认为,空腹就是不吃不喝,也有人认为可以喝一点点水。每次看到有体检者因为整夜不敢喝水,嘴唇干裂翘起时,医生总是哭笑不得,忍不住要问一句:“谁让你滴水不沾的?”
那么,怎样做才是正确的“空腹”呢?哪些检验项目是必须空腹的呢?体检时到底为什么要空腹呢?
怎样做才算空腹?
有一些项目对于空腹检查有特殊要求。例如,糖耐量试验需禁食8小时,只可少量饮水;空腹血糖检测需禁食8~12小时,只可少量饮水;血脂测试需禁食9~12小时,只可少量饮水。此外,有些人群需要提前几天保持清淡饮食。比如高甘油三酯脂血症患者,在甘油三酯数值特别高的情况下,血清呈乳白色,如牛奶一样,会干扰其他指标化验结果的准确性。建议提前几天清淡饮食,让血清变清一点,再做空腹抽血化验。
空腹体检有这些原因
从专业角度来讲,为避免因饮食因素带来的差异,临床上我们读到的检验项目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是正常人群空腹血检测所得的数值,经统计学处理而获得。如空腹血糖,正常人群的范围为3.9~6.1mmol/L。如果不是空腹抽血,那参考范围就没有意义了。
作者: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创作专委会委员,上海市黄浦区体检站副站长、副研究员施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