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古今医统大全》B.《医学正传》C.《丹溪心法》
D.《景岳全书》E.《临证指南医案》
解析:朱丹溪《丹溪心法·六郁》首倡“六郁”之说。
(2)“郁证”病名首见于
解析:明·虞抟《医学正传·郁证》首先采用“郁证”这一病名。
(3)首载越鞠丸的著作是
解析: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六郁》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佛郁,诸病生焉。故人生诸病,多生于郁。”首倡“六郁”之说,创制越鞠丸等治郁诸方,至今仍为临床常用。
(4)首载郁证“脏躁”“梅核气”病名及治疗用方甘麦大枣汤的是
A.《黄帝内经》B.《金匮要略》C.《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D.《丹溪心法》E.《古今医统大全》
解析: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云:“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王之。”
(5)阐发郁证中“血行郁滞”病机特点,突出了活血理气法在治疗郁证中应用的医家是
A.朱丹溪B.张仲景C.张景岳D.王清任E.叶天士
解析:王清任《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阐发了郁证中“血行郁滞”的病机特点,突出了活血理气法在治疗郁证中的应用。
(6)郁证的发生与五胜均有关,但病位主要在
A.心B.肝C.肺D.脾E.肾
解析:郁证病位主要在肝,涉及心、脾、肾。
(7)郁证多发于
A.中青年女性B.中青年男性C.儿童D.青少年E.老年人
解析:郁证多发于中青年女性。
(8)下列疾病不属于郁证范畴的是
A.神经官能症B.阿尔茨海默症C.更年期综合征
D.反应性精神病E.抑郁症
解析:西医学中的神经官能症、抑郁症、癔症、更年期综合征及反应性精神病等多属于本病范畴。
(9)郁证初期的主要病理因素是
A.寒凝B.气滞C.血瘀D.痰湿E.食滞
解析:郁证初起多以气滞为主,进而引起化火、血瘀、痰结、食滞、湿停等病机变化。
(10)郁证最主要的病因是
A.情志内伤B.感受外邪C.饮食所伤D.胃失和降E.肝气上逆
解析:郁证的病因有情志所伤和体质因素两个方面,由于情志刺激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郁证。
(11)半夏厚朴汤常用于治疗郁证的证候类型是
A.肝气郁结B.气郁化火C.痰气郁结D.心脾两虚E.心肾阴虚
解析:半夏厚朴汤常用于治疗郁证之痰气郁结证。
(12)治疗郁证肝气郁结,首选的方剂是
A.柴胡疏肝散B.丹栀逍遥散C.天王补心丹
D.甘麦大枣汤E.归脾汤
解析:治疗郁证肝气郁结的代表方剂是柴胡疏肝散。
(13)下列不属于郁证实证常见临床表现的是
A.精神抑郁B.胸胁胀痛C.虚烦不寐D.咽中梗塞E.时欲太息
解析:郁证实证病程较短,症见精神抑郁,胸胁胀痛,咽中梗塞,时欲太息,脉弦或滑。虚证病已久延,症见精神不振,心神不宁,虚烦不寐,悲忧善哭。。
(14)郁证实证的首要治法是
A.理气解郁B.理气降火C.祛痰除湿D.活血化瘀E.活血理气
解析:郁证实证,首当理气解郁,并应根据是否兼有血瘀、火郁、痰结、湿滞、食积等而分别采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湿、消食等法。
(15)郁证肝气郁结的证机概要为
A.肝郁气滞,脾胃失和B.肝郁化火,横逆犯胃
C.肝气郁滞,痰气互结D.营阴暗耗,心神失养
E.脾虚血亏,心失所养
解析:郁证肝气郁结的证机概要为肝郁气滞,脾胃失和。
(16)郁证气郁化火的治法是
A.疏肝解郁,理气和中B.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C.甘润缓急,养心安神D.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E.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解析:郁证气郁化火的治法是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17)下列属于郁证心神失养常见临床表现的是
A.精神恍惚,心神不宁B.悲忧善哭,喜怒无常
D.手舞足蹈,喊叫骂C.多疑易惊,时时欠伸
E.以上皆是
解析:郁证心神失养常见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喊叫骂骨,舌质淡,脉弦。
(18)郁证心肾阴虚,若心肾不交而见心烦失眠、多梦遗精者,可合用A.归脾丸B.交泰丸C.乌梅丸D.虎潜丸E.肾气丸
解析:郁证心肾阴虚,若心肾不交而见心烦失眠、多梦遗精者,合交泰丸。
(19)郁证心脾两虚,若心胸郁闷,情志不舒者,可加用
A.当归、生地黄、珍珠母B.酸枣仁、柏子仁、茯神
C.合欢花、郁金、佛手D.麦冬、石斛、黄精
E.芡实、莲须、金樱子
解析:郁证心脾两虚,若心胸郁闷,情志不舒者,加用合欢花、郁金、佛手行气解郁。
(20)下列关于郁证调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解除情志致病的原因B.饮食清淡C.养成良好作息习惯
D.适当进行传统体育锻炼E.以上皆是
解析:郁证调护,宜解除情志致病的原因,饮食清淡,养成良好作息习惯,适当进行传统体育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2.A2型题
(1)患者,女,30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月经推迟半月未至,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其证候类型是
解析:郁证肝气郁结的临床特点为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女子月事不行,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
(2)患者,男,25岁。自觉情绪不宁,急躁易怒,胸胁胀满两月余,伴口苦而干,头痛,目赤,耳鸣,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柴胡疏肝散B.丹栀逍遥散C.五磨饮子D.半夏厚朴汤
E.甘麦大枣汤
解析: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诊断为郁证气郁化火,治当疏肝解郁清火,应首选丹栀逍遥散。
(3)患者,女,46岁。多思善虑,心悸胆怯,失眠健忘,头晕神疲,面色无华,纳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其证机概要为
A.阴精亏虚,阴不涵阳B.脾虚血亏,心失所养
C.营阴暗耗,心神失养D.肝郁化火,横逆犯胃
E.肝郁气滞,脾胃失和
解析: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诊断为郁证心脾两虚。其证机概要为脾虚血亏,心失所养。
(4)患者,男,45岁。虚烦少寐,惊悸,健忘,多梦,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酸软,盗汗,口干咽燥,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其证候类型是
A.肝气郁结B.气郁化火C.痰气郁结D.心脾两虚B.心肾阴虚
解析: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诊断为郁证心肾阴虚。
(5)患者,女,50岁。精神抑郁,胸部满闷,胁肋胀满,咽中如有异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其治法是
A.疏肝解郁,清肝泻火B.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C.疏肝解郁,理气和中D.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解析: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诊断为郁证痰气郁结,治宜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6)患者,男。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爱气频作,脘闷不舒,大便不调,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治疗应用柴胡疏肝散加
A.旋覆花、代赭石、苏梗、半夏
B.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连翘、莱菔子
C.苍术、白豆蔻、厚朴、茯苓
D.当归、丹参、益母草、红花
E.竹茹、郁金、石菖蒲、胆南星、黄芩、黄连
解析: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诊断为郁证肝气郁结。若肝气犯胃,胃失和降,而见嗳气频作、脘闷不舒者,宜加旋覆花、代赭石、苏梗、半夏。
(7)患者,女。精神抑郁,咽中如有异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烦躁,舌红苔黄。治疗应首选
A.半夏厚朴汤加旋覆花、代赭石、苏梗、半夏
B.柴胡疏肝散加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连翘、莱菔子
C.半夏厚朴汤加苍术、白豆蔻、厚朴、茯苓
D.柴胡疏肝散加当归、丹参、益母草、红花
E.半夏厚朴汤加竹茹、郁金、石菖蒲、胆南星、黄芩、黄连
解析: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诊断为郁证痰气郁结。若痰郁化热,见烦躁、舌红苔黄者,宜加竹茹、郁金、石菖蒲、胆南星、黄芩、黄连。
失眠健忘,今日出现心悸胆怯,头晕神疲,
(8)患者,女,42岁。平素多思善虑,心烦,口干,舌红,脉细。治疗应首选
B.归脾汤加生地黄、麦冬、黄连
D.归脾汤加合欢花、郁金、佛手
解析: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诊断为郁证心脾两虚。若舌红、口干、心烦者,宜加牛地黄、麦冬、黄连清热生津。
(9)患者,男,46岁。平时急躁易怒,近日胸闷胁胀,口干,口苦,耳鸣,胃中杂,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其证机概要为
解析: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诊断为郁证气郁化火。其证机概要为肝郁化火,横逆犯胃。
(10)患者,男,57岁。时常精神抑郁,善太息,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柴胡疏肝散B.丹栀逍遥散C.五磨饮子
D.半夏厚朴汤E.甘麦大枣汤
解析: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诊断为郁证肝气郁结,治当疏肝理气解郁,首选柴胡疏肝散。
(11)患者,女,50岁。虚烦少寐,多梦,头晕耳鸣,五心烦热,盗汗,口干咽燥,已绝经,舌红,苔少,脉细数。治疗应首选
A.柴胡疏肝散合五磨饮子加减
B.丹栀逍遥散
C.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D.半夏厚朴汤
解析: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诊断为郁证心肾阴虚,治当滋肾清心,首选方剂为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12)患者,女。近日因家庭锁事常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优善哭,喜怒无常,时时欠伸,舌质淡,脉弦。其治法是
解析: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诊断为郁证心神失养,治宜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13)患者,女。因家人生病,近日常心神不宁,喜怒无常,悲忧善哭,喘促气逆。舌质淡,脉弦。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甘麦大枣汤合五磨饮子加减
B.甘麦大枣汤
D.半夏厚朴汤合五磨饮子加减
E.柴胡疏肝散
解析: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诊断为郁证心神失养,治宜甘麦大枣汤。若兼喘促气逆者,宜合五磨饮子解郁降气。
(14)患者,男。虚烦少寐,多梦,头晕耳鸣,五心烦热,盗汗,口干咽燥,遗精较甚,舌红,苔少,脉细数。治疗应首选
A.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B.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加芡实、莲须、金樱子
C.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加交泰丸
D.天王补心丹加交泰丸
E.六味地黄丸加芡实、莲须、金樱子
解析: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诊断为郁证心肾阴虚,治宜滋肾清心,用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加减。若遗精较甚者,宜加芡实、莲须、金樱子补肾固涩。
3.A3型题
组题1:患者,女,26岁。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时时欠伸,喊叫骂管,舌质淡,脉弦。
(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梅核气B.脏躁C.癫证D.噎膈E.颤证
解析: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云,“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2)该患者的证候类型属
A.肝气郁结B.心神失养C.痰气郁结D.心脾两虚E.心肾阴虚
解析:郁证心神失养可见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喊叫骂詈,舌质淡,脉弦。多见于女性,常因精神刺激而诱发。
(3)其治法是
解析:郁证心神失养,治宜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4)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柴胡疏肝散B.加味逍遥散C.五磨饮子D.半夏厚朴汤E.甘麦大枣汤
解析:治疗郁证心神失养的代表方剂为甘麦大枣汤。
组题2:患者,女,35岁。因家庭琐事,近日精神抑郁,胸部满闷,胁肋胀满,咽中如有异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5)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解析:《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云:“妇人咽中如有炙,半夏厚朴汤主之。”明·孙一奎《赤水玄珠·咽喉门》称此为“梅核气”。
(6)该患者的证候类型属
解析:郁证痰气郁结临床表现为精神抑郁,胸部满闷,胁肋胀满,咽中如有异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7)其治法是
解析:郁证痰气郁结,治宜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8)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柴胡疏肝散B.加味逍遥散C.五磨饮子D.半夏厚朴汤
解析:治疗郁证痰气郁结的代表方剂为半夏厚朴汤。
4.B型题
(1)郁证肝气郁结的治法是C.疏肝解郁,理气和中
解析:郁证肝气郁结的治法是疏肝解郁,理气和中。
(2)郁证心脾两虚的治法是E.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解析:郁证心脾两虚的治法是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3)郁证气郁化火的治法是A.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4)郁证心神失养的治法是D.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解析:郁证心神失养的治法是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A.柴胡疏肝散加木香、枳壳
B.柴胡疏肝散加旋覆花、代赭石、苏梗、半夏
C.柴胡疏肝散加苍术、白豆蔻、厚朴、茯苓
D.柴胡疏肝散加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
E.柴胡疏肝散加当归、丹参、益母草、红花
(5)郁证肝气郁结,若兼嗳气频作、脘闷不舒者,其治疗方宜B.柴胡疏肝散加旋覆花、代赭石、苏梗、半夏
解析:旋覆花、代赭石、苏梗、半夏可和胃降逆。
(6)郁证肝气郁结,若兼食滞腹胀者,其治疗方宜D.柴胡疏肝散加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
解析: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可健脾消食。
(7)郁证肝气郁结,若兼妇女经血瘀滞,经前乳胀腹痛者,其治疗方宜E.柴胡疏肝散加当归、丹参、益母草、红花
解析:当归、丹参、益母草、红花可活血化瘀。
(8)郁证肝气郁结,肝气乘脾而见腹胀、腹痛、腹泻者,其治疗方宜C.柴胡疏肝散加苍术、白豆蔻、厚朴、茯苓
解析:苍术、白豆蔻、厚朴、获苓可健脾燥湿。
二、多项选择题
1.《黄帝内经》首先记载了致郁证的病机特点
A.梅核气B.五运之郁C.情志致郁D.七情致郁E.血行郁滞
解析:《金匮要略》中记载了治疗梅核气的方药;《黄帝内经》首先记载了五运之那及情志致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提出七情致郁为内因;《医林改错》闹发了郁证中“血行郁滞”的病机特点,突出了活血理气法在治疗郁证中的应用。
2.与脾关系密切的郁证证候类型有
A.食郁B.火郁C.痰郁D.湿郁E.气郁
解析:气郁、血郁、火郁主要关系于肝;食郁、湿郁、痰郁主要关系于脾;而虚证则与心、肾的关系最为密切。
3.与郁证中的梅核气相比较,虚火喉痹的特点有
A.多见于青中年男性B.多有咽干、咽痒C.咽部症状与情绪有关
D.感受外邪易加重E.多因感冒、烟酒过多而引发
解析:梅核气为自觉咽中有物梗塞,咽之不下,咯之不出,但无咽痛,进食无阻案,不影响吞咽。梅核气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虚火喉痹,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但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则易加剧。
4.郁证的调治应注意
A.理气而不破气B.用药宜轻灵C.泄热而不损胃
D.重在攻补E.燥湿而不滋腻
解析:郁证的病程较长,用药不宜峻猛,宜轻灵,《临证指南医案·郁》华岫云按语指出:“不重在攻补,而在乎用苦泄热而不损胃,用辛理气而不破气,用滑润濡燥涩而不滋腻气机,用宣通而不揠苗助长。”
5.治疗郁证可以配合的治疗方法有
A.针灸B.推拿C.读书D.运动E.音乐
解析:郁证的治疗尚可配合针灸、推拿、运动、音乐、读书及七情疗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