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习题集气血津液病症

A.《古今医统大全》B.《医学正传》C.《丹溪心法》

D.《景岳全书》E.《临证指南医案》

解析:朱丹溪《丹溪心法·六郁》首倡“六郁”之说。

(2)“郁证”病名首见于

解析:明·虞抟《医学正传·郁证》首先采用“郁证”这一病名。

(3)首载越鞠丸的著作是

解析: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六郁》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佛郁,诸病生焉。故人生诸病,多生于郁。”首倡“六郁”之说,创制越鞠丸等治郁诸方,至今仍为临床常用。

(4)首载郁证“脏躁”“梅核气”病名及治疗用方甘麦大枣汤的是

A.《黄帝内经》B.《金匮要略》C.《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D.《丹溪心法》E.《古今医统大全》

解析: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云:“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王之。”

(5)阐发郁证中“血行郁滞”病机特点,突出了活血理气法在治疗郁证中应用的医家是

A.朱丹溪B.张仲景C.张景岳D.王清任E.叶天士

解析:王清任《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阐发了郁证中“血行郁滞”的病机特点,突出了活血理气法在治疗郁证中的应用。

(6)郁证的发生与五胜均有关,但病位主要在

A.心B.肝C.肺D.脾E.肾

解析:郁证病位主要在肝,涉及心、脾、肾。

(7)郁证多发于

A.中青年女性B.中青年男性C.儿童D.青少年E.老年人

解析:郁证多发于中青年女性。

(8)下列疾病不属于郁证范畴的是

A.神经官能症B.阿尔茨海默症C.更年期综合征

D.反应性精神病E.抑郁症

解析:西医学中的神经官能症、抑郁症、癔症、更年期综合征及反应性精神病等多属于本病范畴。

(9)郁证初期的主要病理因素是

A.寒凝B.气滞C.血瘀D.痰湿E.食滞

解析:郁证初起多以气滞为主,进而引起化火、血瘀、痰结、食滞、湿停等病机变化。

(10)郁证最主要的病因是

A.情志内伤B.感受外邪C.饮食所伤D.胃失和降E.肝气上逆

解析:郁证的病因有情志所伤和体质因素两个方面,由于情志刺激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郁证。

(11)半夏厚朴汤常用于治疗郁证的证候类型是

A.肝气郁结B.气郁化火C.痰气郁结D.心脾两虚E.心肾阴虚

解析:半夏厚朴汤常用于治疗郁证之痰气郁结证。

(12)治疗郁证肝气郁结,首选的方剂是

A.柴胡疏肝散B.丹栀逍遥散C.天王补心丹

D.甘麦大枣汤E.归脾汤

解析:治疗郁证肝气郁结的代表方剂是柴胡疏肝散。

(13)下列不属于郁证实证常见临床表现的是

A.精神抑郁B.胸胁胀痛C.虚烦不寐D.咽中梗塞E.时欲太息

解析:郁证实证病程较短,症见精神抑郁,胸胁胀痛,咽中梗塞,时欲太息,脉弦或滑。虚证病已久延,症见精神不振,心神不宁,虚烦不寐,悲忧善哭。。

(14)郁证实证的首要治法是

A.理气解郁B.理气降火C.祛痰除湿D.活血化瘀E.活血理气

解析:郁证实证,首当理气解郁,并应根据是否兼有血瘀、火郁、痰结、湿滞、食积等而分别采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湿、消食等法。

(15)郁证肝气郁结的证机概要为

A.肝郁气滞,脾胃失和B.肝郁化火,横逆犯胃

C.肝气郁滞,痰气互结D.营阴暗耗,心神失养

E.脾虚血亏,心失所养

解析:郁证肝气郁结的证机概要为肝郁气滞,脾胃失和。

(16)郁证气郁化火的治法是

A.疏肝解郁,理气和中B.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C.甘润缓急,养心安神D.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E.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解析:郁证气郁化火的治法是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17)下列属于郁证心神失养常见临床表现的是

A.精神恍惚,心神不宁B.悲忧善哭,喜怒无常

D.手舞足蹈,喊叫骂C.多疑易惊,时时欠伸

E.以上皆是

解析:郁证心神失养常见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喊叫骂骨,舌质淡,脉弦。

(18)郁证心肾阴虚,若心肾不交而见心烦失眠、多梦遗精者,可合用A.归脾丸B.交泰丸C.乌梅丸D.虎潜丸E.肾气丸

解析:郁证心肾阴虚,若心肾不交而见心烦失眠、多梦遗精者,合交泰丸。

(19)郁证心脾两虚,若心胸郁闷,情志不舒者,可加用

A.当归、生地黄、珍珠母B.酸枣仁、柏子仁、茯神

C.合欢花、郁金、佛手D.麦冬、石斛、黄精

E.芡实、莲须、金樱子

解析:郁证心脾两虚,若心胸郁闷,情志不舒者,加用合欢花、郁金、佛手行气解郁。

(20)下列关于郁证调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解除情志致病的原因B.饮食清淡C.养成良好作息习惯

D.适当进行传统体育锻炼E.以上皆是

解析:郁证调护,宜解除情志致病的原因,饮食清淡,养成良好作息习惯,适当进行传统体育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2.A2型题

(1)患者,女,30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月经推迟半月未至,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其证候类型是

解析:郁证肝气郁结的临床特点为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女子月事不行,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

(2)患者,男,25岁。自觉情绪不宁,急躁易怒,胸胁胀满两月余,伴口苦而干,头痛,目赤,耳鸣,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柴胡疏肝散B.丹栀逍遥散C.五磨饮子D.半夏厚朴汤

E.甘麦大枣汤

解析: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诊断为郁证气郁化火,治当疏肝解郁清火,应首选丹栀逍遥散。

(3)患者,女,46岁。多思善虑,心悸胆怯,失眠健忘,头晕神疲,面色无华,纳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其证机概要为

A.阴精亏虚,阴不涵阳B.脾虚血亏,心失所养

C.营阴暗耗,心神失养D.肝郁化火,横逆犯胃

E.肝郁气滞,脾胃失和

解析: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诊断为郁证心脾两虚。其证机概要为脾虚血亏,心失所养。

(4)患者,男,45岁。虚烦少寐,惊悸,健忘,多梦,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酸软,盗汗,口干咽燥,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其证候类型是

A.肝气郁结B.气郁化火C.痰气郁结D.心脾两虚B.心肾阴虚

解析: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诊断为郁证心肾阴虚。

(5)患者,女,50岁。精神抑郁,胸部满闷,胁肋胀满,咽中如有异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其治法是

A.疏肝解郁,清肝泻火B.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C.疏肝解郁,理气和中D.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解析: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诊断为郁证痰气郁结,治宜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6)患者,男。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爱气频作,脘闷不舒,大便不调,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治疗应用柴胡疏肝散加

A.旋覆花、代赭石、苏梗、半夏

B.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连翘、莱菔子

C.苍术、白豆蔻、厚朴、茯苓

D.当归、丹参、益母草、红花

E.竹茹、郁金、石菖蒲、胆南星、黄芩、黄连

解析: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诊断为郁证肝气郁结。若肝气犯胃,胃失和降,而见嗳气频作、脘闷不舒者,宜加旋覆花、代赭石、苏梗、半夏。

(7)患者,女。精神抑郁,咽中如有异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烦躁,舌红苔黄。治疗应首选

A.半夏厚朴汤加旋覆花、代赭石、苏梗、半夏

B.柴胡疏肝散加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连翘、莱菔子

C.半夏厚朴汤加苍术、白豆蔻、厚朴、茯苓

D.柴胡疏肝散加当归、丹参、益母草、红花

E.半夏厚朴汤加竹茹、郁金、石菖蒲、胆南星、黄芩、黄连

解析: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诊断为郁证痰气郁结。若痰郁化热,见烦躁、舌红苔黄者,宜加竹茹、郁金、石菖蒲、胆南星、黄芩、黄连。

失眠健忘,今日出现心悸胆怯,头晕神疲,

(8)患者,女,42岁。平素多思善虑,心烦,口干,舌红,脉细。治疗应首选

B.归脾汤加生地黄、麦冬、黄连

D.归脾汤加合欢花、郁金、佛手

解析: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诊断为郁证心脾两虚。若舌红、口干、心烦者,宜加牛地黄、麦冬、黄连清热生津。

(9)患者,男,46岁。平时急躁易怒,近日胸闷胁胀,口干,口苦,耳鸣,胃中杂,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其证机概要为

解析: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诊断为郁证气郁化火。其证机概要为肝郁化火,横逆犯胃。

(10)患者,男,57岁。时常精神抑郁,善太息,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柴胡疏肝散B.丹栀逍遥散C.五磨饮子

D.半夏厚朴汤E.甘麦大枣汤

解析: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诊断为郁证肝气郁结,治当疏肝理气解郁,首选柴胡疏肝散。

(11)患者,女,50岁。虚烦少寐,多梦,头晕耳鸣,五心烦热,盗汗,口干咽燥,已绝经,舌红,苔少,脉细数。治疗应首选

A.柴胡疏肝散合五磨饮子加减

B.丹栀逍遥散

C.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D.半夏厚朴汤

解析: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诊断为郁证心肾阴虚,治当滋肾清心,首选方剂为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12)患者,女。近日因家庭锁事常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优善哭,喜怒无常,时时欠伸,舌质淡,脉弦。其治法是

解析: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诊断为郁证心神失养,治宜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13)患者,女。因家人生病,近日常心神不宁,喜怒无常,悲忧善哭,喘促气逆。舌质淡,脉弦。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甘麦大枣汤合五磨饮子加减

B.甘麦大枣汤

D.半夏厚朴汤合五磨饮子加减

E.柴胡疏肝散

解析: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诊断为郁证心神失养,治宜甘麦大枣汤。若兼喘促气逆者,宜合五磨饮子解郁降气。

(14)患者,男。虚烦少寐,多梦,头晕耳鸣,五心烦热,盗汗,口干咽燥,遗精较甚,舌红,苔少,脉细数。治疗应首选

A.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B.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加芡实、莲须、金樱子

C.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加交泰丸

D.天王补心丹加交泰丸

E.六味地黄丸加芡实、莲须、金樱子

解析: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诊断为郁证心肾阴虚,治宜滋肾清心,用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加减。若遗精较甚者,宜加芡实、莲须、金樱子补肾固涩。

3.A3型题

组题1:患者,女,26岁。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时时欠伸,喊叫骂管,舌质淡,脉弦。

(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梅核气B.脏躁C.癫证D.噎膈E.颤证

解析: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云,“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2)该患者的证候类型属

A.肝气郁结B.心神失养C.痰气郁结D.心脾两虚E.心肾阴虚

解析:郁证心神失养可见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喊叫骂詈,舌质淡,脉弦。多见于女性,常因精神刺激而诱发。

(3)其治法是

解析:郁证心神失养,治宜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4)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柴胡疏肝散B.加味逍遥散C.五磨饮子D.半夏厚朴汤E.甘麦大枣汤

解析:治疗郁证心神失养的代表方剂为甘麦大枣汤。

组题2:患者,女,35岁。因家庭琐事,近日精神抑郁,胸部满闷,胁肋胀满,咽中如有异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5)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解析:《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云:“妇人咽中如有炙,半夏厚朴汤主之。”明·孙一奎《赤水玄珠·咽喉门》称此为“梅核气”。

(6)该患者的证候类型属

解析:郁证痰气郁结临床表现为精神抑郁,胸部满闷,胁肋胀满,咽中如有异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7)其治法是

解析:郁证痰气郁结,治宜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8)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柴胡疏肝散B.加味逍遥散C.五磨饮子D.半夏厚朴汤

解析:治疗郁证痰气郁结的代表方剂为半夏厚朴汤。

4.B型题

(1)郁证肝气郁结的治法是C.疏肝解郁,理气和中

解析:郁证肝气郁结的治法是疏肝解郁,理气和中。

(2)郁证心脾两虚的治法是E.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解析:郁证心脾两虚的治法是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3)郁证气郁化火的治法是A.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4)郁证心神失养的治法是D.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解析:郁证心神失养的治法是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A.柴胡疏肝散加木香、枳壳

B.柴胡疏肝散加旋覆花、代赭石、苏梗、半夏

C.柴胡疏肝散加苍术、白豆蔻、厚朴、茯苓

D.柴胡疏肝散加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

E.柴胡疏肝散加当归、丹参、益母草、红花

(5)郁证肝气郁结,若兼嗳气频作、脘闷不舒者,其治疗方宜B.柴胡疏肝散加旋覆花、代赭石、苏梗、半夏

解析:旋覆花、代赭石、苏梗、半夏可和胃降逆。

(6)郁证肝气郁结,若兼食滞腹胀者,其治疗方宜D.柴胡疏肝散加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

解析: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可健脾消食。

(7)郁证肝气郁结,若兼妇女经血瘀滞,经前乳胀腹痛者,其治疗方宜E.柴胡疏肝散加当归、丹参、益母草、红花

解析:当归、丹参、益母草、红花可活血化瘀。

(8)郁证肝气郁结,肝气乘脾而见腹胀、腹痛、腹泻者,其治疗方宜C.柴胡疏肝散加苍术、白豆蔻、厚朴、茯苓

解析:苍术、白豆蔻、厚朴、获苓可健脾燥湿。

二、多项选择题

1.《黄帝内经》首先记载了致郁证的病机特点

A.梅核气B.五运之郁C.情志致郁D.七情致郁E.血行郁滞

解析:《金匮要略》中记载了治疗梅核气的方药;《黄帝内经》首先记载了五运之那及情志致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提出七情致郁为内因;《医林改错》闹发了郁证中“血行郁滞”的病机特点,突出了活血理气法在治疗郁证中的应用。

2.与脾关系密切的郁证证候类型有

A.食郁B.火郁C.痰郁D.湿郁E.气郁

解析:气郁、血郁、火郁主要关系于肝;食郁、湿郁、痰郁主要关系于脾;而虚证则与心、肾的关系最为密切。

3.与郁证中的梅核气相比较,虚火喉痹的特点有

A.多见于青中年男性B.多有咽干、咽痒C.咽部症状与情绪有关

D.感受外邪易加重E.多因感冒、烟酒过多而引发

解析:梅核气为自觉咽中有物梗塞,咽之不下,咯之不出,但无咽痛,进食无阻案,不影响吞咽。梅核气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虚火喉痹,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但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则易加剧。

4.郁证的调治应注意

A.理气而不破气B.用药宜轻灵C.泄热而不损胃

D.重在攻补E.燥湿而不滋腻

解析:郁证的病程较长,用药不宜峻猛,宜轻灵,《临证指南医案·郁》华岫云按语指出:“不重在攻补,而在乎用苦泄热而不损胃,用辛理气而不破气,用滑润濡燥涩而不滋腻气机,用宣通而不揠苗助长。”

5.治疗郁证可以配合的治疗方法有

A.针灸B.推拿C.读书D.运动E.音乐

解析:郁证的治疗尚可配合针灸、推拿、运动、音乐、读书及七情疗法等。

THE END
1.奔豚气的症状心胸外科医生回答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2022-05-20 16:02 回答了该问题 或者有两种,第1种是肝肾气逆型,第2种是寒水上逆型。奔豚气气重要病症是觉得肚子里边有气向上反,通常会反到咽喉部,出现严重胸闷以及呕吐和腹痛,严重者会有濒死感。提议及早救治检测,明确诊疗,针对性医治,能够配合中药选择调养。https://m.bohe.cn/iask/view/0pzr674nkryt5uw.html
2.梅核气的症状梅核气在中医理论中,是一种由于情绪压抑、肝气郁结致使体内的痰气凝滞于咽喉所引发的疾病。由于患者会感到咽部如有梅核卡住般的异物感,因此称之为梅核气。由于该病症与西医所说的慢性咽炎较为相似,身体并无器质性病变出现,且不影响正常的进食,因此,可以通过服用黄连上清片、柴胡疏肝丸、半夏厚朴汤或逍遥丸予以治...https://www.zjshuo.com/ask/zfinal/3076kp4p4.html
3.中气不足有什么症状寻医问药网中气不足也称宗气不足。即脾胃之气虚弱、运化失职。症见面色黄而少华,唇淡或黯,临床症状有食欲不振...https://club.xywy.com/static/20230109/196087499.htm
4.气臌有哪些症状?气胀见胸腹胀不适,柔软,伴有气逆、打嗝等症状。患者常有腹大、青筋、肤色苍黄、四肢消瘦等症状,但一般不会引起其他疾病。温馨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就诊需求,可以将病症信息提交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预约就诊 最新文章气臌的中医治疗 气臌概述 气臌饮食宜忌 气臌会引起哪些疾病? 气臌应该如何...https://wapdise.fh21.com.cn/article/122237.html
5.督脉总督阳经之气,其病症多发生在()。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督脉总督阳经之气,其病症多发生在()。A.头颈B.背脊C.下肢D.上肢E.胸腹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制作自己的https://www.shuashuati.com/ti/9ce50e27efb04cecb4ede113845ca18e.html?fm=bdbds79f420a00c67d8cafcadedb4096156f8
1.气病是些什么症状气病临床表现有虚实之分,虚者有精气内夺,实者由邪气偏胜。虚证可见气壕气消气脱,实证可见气节气乱气逆等症。 气病是指脏腑气机失调的病症,患者在生活中,也应该避免过度的劳累,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在饮食上,应该以清淡为主,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可以多吃新鲜的蔬菜以及优质的蛋白质,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https://m.chunyuyisheng.com/mip/audio/3243292/
2.气病有哪些症状权威文章气病有哪些症状 气病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头晕心悸、精力匮乏、呼吸急促、腹痛等不适症状,需要及时调理,避免延误病情。 1、食欲减退:可能会引起胃肠道气机失调,导致食欲减退。 2、头晕心悸:由于体内气血不足,可能会导致大脑缺血缺氧,引起头晕心悸的不适症状。https://www.cndzys.com/ylcore/art_detail/1_2283476.html
3.白肺有什么症状气紧是明显表现白肺的一个明显表现是气紧,白肺最主要的症状就是严重的缺氧,而且缺氧不能通过一般的氧疗来改善,表现为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呼吸窘迫,可以出现咳嗽,常常有呼吸衰竭,甚至昏迷。 导致白肺的原因很多,常见于重症病毒性肺炎,比如甲流、SARS、新冠肺炎等,还有其他的严重创伤、感染后出现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一旦影像提示...https://health.china.com/html/xw/13003179/20221229/44188162.html
4.中气不足的症状5、内脏下垂:中气具有升举内脏的作用,当中气不足,无力升举内脏,可能出现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等内脏下垂的病症。 患者在生活中可以吃一些山药、牛肉、糯米等食物,对补中益气有辅助作用,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还要心情舒畅,能够促进身体康复。https://www.haozai120.com/article/173897.html
5.2012年全国研究生考试中医综合考研真题142. 下列各药中,属于“四大怀药”的有 A. 黄精 B. 牛膝 C. 菊花 D. 山茱萸 143. 黄芪、白术功效的共同点有 A. 补气健脾 B. 固表止汗 C. 燥湿 D. 利水 144. 补敛并俱的药物有 A. 莲子 B. 芡实 C. 山茱萸 D. 五味子 145. 藿香、佩兰均可治疗的病症有 ...https://jixun.iqihang.com/kyzt/zhuanyeke/zhongyi/201914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