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癌症成为了普通市民的“心头大患”,各大医院应时推出的“防癌体检”也迅速走俏,可面对社会上花样繁多、价格参差不齐的防癌项目究竟该如何选择?才能避免过度诊断带来的假阳性等问题。
专家表示,选择防癌体检项目时,首先应该评估个人患一种肿瘤风险因子的高低,在结合个体化肿瘤项目筛查,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编制,并不是项目多、花费多就好,此外不少人对于防癌体检还存在不少误区,值得重视。
而防癌体检则是更专业、更个性化的体检方式,主要目的是早期发现肿瘤,判断受检者患肿瘤的高危因素,从而预防肿瘤的发生,筛查的方法、技术手段都有所差别。
在对肺病病变的筛查上,很多体检机构选择的是做X线和胸透,专家表示,但X线和胸透虽然价格便宜,但几乎发现不了早期的肺癌病变。
目前对于肺癌的检查,国际上公认为应该采访胸部低剂量螺旋CT,它的有点在于能够更早更容易发现肺部小于1厘米的小肿块,而且由于是低剂量,辐射比较少。
误区三:妇科检查正常=无妇科肿瘤
对于妇科肿瘤,一般宫颈癌上建议提倡做液基细胞学检查(TCT)以及HPV病毒检测。
误区四:没有症状就不需检查胃肠镜
对此,专家表示,有数据统计,多数消化道肿瘤早期可无任何症状表现,超过6成的患者等到有症状来就诊时已到中晚期,甚至失去手术的资格,因此,对于消化道高危人群以及超过40岁的人群,一定要做一次胃肠镜检查,排查消化道肿瘤。
误区五:肿瘤标志物正常=无瘤
很多市民在选择做防癌体检时,指明要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查,看到标志物正常就认为万事大吉,标志物升高则认为患上了肿瘤,对此专家表示,这两种做法都不正确。
不可否认,一些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升高,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及早发现癌症,但是目前没有100%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的可能,因此一定要结合其他辅助诊断指标进行判断,不要掉以轻心。
误区六:PET-CT能查出所有癌
PET-CT近年来成为防癌体检中的“新宠儿”,不少人为了及早发现癌症,会下血本去做一次,认为能够一次性查出所有癌症,对此,专家表示,绝不靠谱。
这种方法的确能早期发现病灶,但是对于那些不聚集FDG的癌细胞则束手无策,此外这的放射性药物具有辐射性,单纯地依靠PET-CT来诊断癌症是不合理的,建议采取多管齐下的方法,进行综合性诊断,这样才能使错误结果降到最低。
9个常见的防癌体检项目要注意:
1、痰液细胞学检查:涂片找脱落的肺癌细胞。
2、胸部低剂量CT:发现早期肺癌。
3、盆腔检查:建议我国成年女性每年做一次盆腔彩超及妇科检查。
4、乙状结肠镜检查:40岁后每年查次大便,做粪便潜血试验,每10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
5、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建议21岁以上有性生活的女性,一年一次的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不能少。TCT液基薄层细胞检查+HPV病毒检测,如果两项结果均显示正常,3—5年内可以不用再查,
7、乳腺检查:30岁起一年一次临床检查,包括专家对乳房和腋窝淋巴进行触检、超声检查;钼靶检查一般建议35岁-40岁以上的女性再做。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擅长领域:恶性淋巴瘤、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炎、胸腺瘤、结节病、Castleman病、木村病、still氏病、肺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肾癌、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治。疑难肿瘤病人的诊治。恶性肿瘤的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中西医结合等综合治疗。长期发热原因不明者
擅长领域:肿瘤介入治疗、肝癌、肺癌;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肝胆胰肺及卵巢癌化放疗毒副反应的防治。
擅长领域:运用实体肿瘤的综合治疗原则和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治疗肺癌、胃癌、食管癌、大肠癌、原发性肝癌、胰腺癌、乳腺癌等肿瘤疾病;肺结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胃肠息肉、胃肠上皮化生等各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