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猫文化影响的主体人群,已经或即将成为网络消费群体中的主体。
猫次元文化在近年来的迅速发展,乃是根源于社会心理的变化,我们称之为“猫型社会”。
“猫型社会”表现为生活小康后所形成的一种与猫性情相似的社会。人们的行为特征向猫靠拢,面对压力,不再热衷于竞争,开始追求舒适、个性、宅和不喜争斗。
猫型社会的背后是“一人经济”的崛起。
国家民政局最近的数据表明:中国单身男女人数已近2亿,独居人口从1990年的6%上升到2013年的14.6%,有超过5800万人一个人生活。这个群体促进了“一人经济”的发展。如近年来兴起的迷你KTV、迷你健身房、一人餐厅等等,就是“一人经济”的体现。
猫型社会追求“治愈”。
猫咪能够让人感到治愈的原因,心理学早有研究,主要是因为猫咪酷似婴儿的长相满足了人类的养育脑,从而激发了人类的保护欲,这种情感又被称为“可爱回应”(theCuteResponse)。
养育脑理论由科学家Parsons等人在2010年提出,Swain在2011强化了这个理论。这个理论是指人类母亲对婴孩之间存在的一种亲密无间、正向积极的感情,正是因为养育脑系统的参与。猫咪的“婴儿图式”(Babyschema)长相激发单身青年们的“养育本能”,刺激人类大脑的快乐中枢分泌多巴胺,让人们从内心感到有了猫,就有了全世界。
吸猫迎合了“治愈”的心理需求。
吸猫之所以能够席卷互联网,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因为猫具有刺激、投射、弥补、随众和减压五个特点。
刺激是指猫咪的性格导致它会经常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举动,反转随时会出现,而这种非线性,零碎,自发和爆炸性的特点,常常令人惊喜。
投射是指人捕捉猫咪的日常为视频或图像,配上自己的感受将其人格化,从而激发较强烈的情感反应,这也是猫咪表情包风靡的原因。
最后,吸猫、云养猫是成人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高度的社会压力下的一种回避型方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成人追求童趣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