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车越来越普及,买车这件事反倒变得复杂了:
有人说要看续航,有人说得重视品牌,有人觉得智能化最重要…
作为消费者,常常被这些乱七八糟意见搞得晕头转向。
其实,这些年跟不少内行人交流下来,我发现,真正选对车并不难——只需要记住7个字——“买大、买成、不买外”就好了。
这是什么意思呢?
01买大
所谓的“买大”,其实就是建议大家尽量选择大品牌。
这里的“大”,不是简单地指市场上的巨头,比如丰田、比亚迪。
而是指那些有稳定的资金支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足够长的品牌生命力的车企。
为什么要买大品牌呢?
原因很简单,新能源车的普及虽然迅速,但整个市场还没有完全定型。
一些小品牌可能今天看着风光无限,明天就可能突然“倒下了”。
譬如威马汽车、高合汽车,和目前摇摇欲坠哪吒汽车就很典型。
虽然它们的车,在质量上没多大问题,但公司规模小,资金链紧张,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遇到问题。
有人可能会不以为然,觉得:“我买车主要是为了体验,车造得好不就行了吗?”
但事实是,这种“好”可能只是一时的,真正让人头疼的是后续的服务。
毕竟,新能源车不同于传统燃油车,它们需要定期的软件更新(OTA)。
一旦品牌陷入资金困境甚至倒闭,那么这些OTA更新就没人管了,后期车辆的体验感和实际使用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而且,维保服务更是一个大问题。
你可能买到了一辆配置不错的车,但三五年后找不到合适的维修网点,或者保养需要的零部件厂家已经停产。
那时候车子再好,也成了“烫手山芋”。
02买成
其次,就是尽量买比较成熟的新能源品牌或者公司。
听上去似乎和“买大”是一个概念,但其实并不相同。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有些品牌虽然很大,但电车并不一定成熟。
譬如有些电车品牌成立短短3年,销量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从用户反馈上看,存在不少问题:
电车讲究的是软件控制,不是机械控制,但很多车企根本缺乏这样的人才,也缺乏这样的技术。
所以在造车的过程中往往考虑得不全面,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03不买外
简单点说就是,除了特斯拉以外,不要买外资品牌的电车。
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外资品牌车企,尤其是那些响当当的名字,难道他们造的电动车不好吗?
事实看来,还真是如此。
造车的理念和思路上,仍然受限于油车时代的那一套…
比如说,他们总觉得,只有最顶级的豪华车才配得上那些“冰箱、彩电、大沙发”。
其他车,哪怕是电车,也不能太“越级”,否则就可能冲击他们燃油车的销量。
这导致什么结果呢?
就是这些品牌推出的电动车,硬件和续航可能都还不错。
但在配置和用户体验上,明显落后于同级别的国产品牌。
再者,他们的电车智能化做的也不好。
倒不是说一定要有智能化,但你都买电车了,怎么能缺了这点呢?
一个智能化都做的不行的车企,指望几年后车机很流畅,不出现bug和卡顿,现实吗?
并不现实!
所以,从舒适性和长远体验来看,最好别买外资品牌的电车——至少最近几年别买!
总而言之,这7个字听起来简单,但背后是对市场、品牌、用户体验的深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