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的共识在于,禁止个人收款码用于经营性收款,可有效规避潜在风险。国泰君安非银团队分析称,当前普遍存在个体工商户通过个人收款码进行经营性收款,造成交易性质混淆,交易信息失真,风控环节难以把控。禁止个人收款码用于经营性收款,可有效识别个人收款和经营性收款,进而进行针对性的风控管理,规避潜在风险。
具体到执行层面,中金公司表示,未来收单机构或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技术手段来判断用户是否具有明显经营特征,限制个人收款码的有效期限、收款次数、交易金额等。这样既能保障个人收款条码在一定范围内仍被用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个人小额收款,也有助于控制个人收款条码的风险隐患(如导致交易信息失真、影响对洗钱/赌博/诈骗等非法活动监控效果)。
线下收单“烽烟四起”
前述行业资深从业者也对记者表示,新规或给专业收单机构带来了机会,考虑到个人收款码转码需要收单机构深入线下,点对点获取客户,这将有利于深耕线下收单业务的公司。
不过,博通分析资深分析师王蓬博直言,“不可能出现大量个人用户需要转码以及市场整体收费空间提升的现象。”央行新规是为了完善收款码监管,避免出现洗钱等犯罪情况。叠加对中小微商家减费让利、降低政策对市场的影响等因素,在如何衡量“具有明显经营活动特征”这一方面,预计大部分个人商户不会受到影响。因此也不存在所谓的对聚合支付服务商的利好消息,再加上聚合支付市场本身服务就同质化严重,竞争十分激烈,因而影响或有限。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