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宋代时就已拥有。那时在中原的房屋一进门都有一块门墙,逢年过节的时候大家都爱往门墙上贴点红色福字、红纸门神等,以期开门见红,来年风调雨顺,日子兴旺发达。
到了晚清和民国时期,又赋予了“祝福别人”的含义,比如考试的孩子可以祝他开门红;做生意的商人也可以祝他开门红;工作的人也可以祝他开门红。
而放到了如今的保险业,这个词愈演愈烈,责任和含义可谓是重大。
开门红打的好,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即可一举奠定来年行业内的保费排名。
对于业务员而言,往往可收获全年接近70%左右的收入。
对于老百姓而言,意味着一次钱包与存折的洗劫。
当然,我并不是全盘否认保险公司设置开门红的功用。
从消费者角度讲,一定是希望用合理的预算,获得相对应的风险保障。
而相反的,各家保险公司的开门红产品,基本清一色都是分红型保险,或是年金险。
风马牛不相及。
LED荧屏亮眼的利益演示数字、教授专家口吐莲花,就连平时意志力再坚定的你,这时也怕是会犯嘀咕:
我是不是应该买一份儿?
不少消费者在公众号留言:
大师,我最近买了份儿玺越人生,不知道有没有坑?
险身君,你看平安玺越人生怎么样?
老师,玺越人生收益真有这么高?
……
等等诸如此类。
其实玺越人生的产品资料,本人早在4个月前就已拿到。之所以没动笔,主要还是觉得,这类型产品的测评含金量太低,写起来着实有点儿大材小用。
但架不住人民群众的热情高涨,以及部分消费者被忽悠的晕头转向。
心怀天下的我,实在寝食难安。
于是含泪写下此篇。
正如前文所言,各家保险公司的开门红产品,基本以分红型保险、年金险为主。
而这类型的产品也有个特点:
回报的周期较长。
所以针对此项弊端,保险公司或是业务员在宣传造势的时候,也不约而同采用了同一战略思想:
大而空。
类似像[错过不再有]、[必定绝后]、[投资收益率第一]等,简直张口就来。
你认真起来的样子,仿佛我家大门口天桥底下手机贴膜的。
一、产品介绍
平安开门红的镇司之宝——玺越人生,根据不同年龄的消费群体,分为了两个版本:
少儿版与成人版。
前者比后者多了个保费返还功能,不过最早也要等到60岁方可领取。
其他责任大致相同。
看完后,你第一感觉是不是:
哇塞,仅需投资9万,就可获利280万;存30万,就可以变成1133万。
回头就割肾卖血,说啥也得买几份儿!
这种类似的夸大误导宣传,也只能是个人传播,绝不可能在官网或官微。
违规字眼实在太多,若是深究起来,怕是业务员罚的搬砖到下个世纪都未必还清。
洋气的语言包装遮住了产品本质。
简单描述下产品责任。
假设0岁男孩,年交10万,交10年,共100万保费,保额为65690元,为例。
1、特别生存金:5岁、6岁,每年领取5万
2、生存金:7岁至59岁,每年领取13138
3、祝寿金:60岁,一次领100万
4、养老金:60岁以后,每年领19707
5、身故金:60岁前,给付所交保费与现金价值较大者;60岁后,给付保额与现金价值较大者
每年若不领取,生存金则自动进入玺越人生附加的聚财宝万能账户(2017,Ⅱ)累积生息。保底1.75%,目前5%。
同时每年享受保单分红。
二、特别生存金
翻译:保单生效第五年与第六年,可获得年交保费的50%的特别生存保险金。
即5万5万。
但需注意的是,
返还年交保费的50%,但不等于年化收益为50%。
对于一般投资行为而言,现金流是一进一出的,计算收益也非常简单。
而对于年金险或是分红型保险,资金却是进进出出(年交3/5/10年,返还终身)。一般的消费者或是绝大部分业务员来说,是算不出来收益的。
送上福利:
文末有详细的计算方法。
三、生存金
翻译:保单生效第七年以后,可每年领取保额20%,直到祝寿金领取日。
即7岁开始每年领13138元,直到59岁。
这里领取的计算基础,是保额,而并非保费。
年金险的保额,和通常我们接触的人身保障方面的概念并不一样。
年金险的保额仅仅是为了计算领取额度的基数,并不代表保障额度。
如图:
四、祝寿金返还
翻译:可在60、65、70岁三种年龄中,选择任意年龄返还全部保费。
即60岁时领取祝寿金,100万。
需注意,
仅少儿版玺越人生(0至25岁)有此项责任,成人版没有。
其实也说得过去,成人年龄较大,离祝寿金领取的日子也较短。
保险公司:
我钱还没拿热乎呢,你就想领回去?门儿都没有!
五、养老金
翻译:祝寿金领取后,每年可领取保额30%,直到终身(身故)
即61岁起,每年可领取19707。
需注意的是,
这里计算的基础依然是保额,而非保费。
不考虑通货膨胀情况下,60年后,每年领1万9,怕是也不够养老吧?
六、身故金
翻译:60岁前身故给付已交保费与现金价值较大者;60岁后身故给付基本保额与现金价值较大者
这个身故金,说白了就是自己的钱保自己。
完全没有发挥保险杠杆的作用,等于无保障。
不过对于这种理财类险种,也是很正常的。
七、分红
各种虚假宣传、夸大利益,和分红这一概念脱离不了关系,也为业务员的销售误导创造了可发挥空间。
光注意业务员出示的计划书上亮眼数字的你,是否注意到了合同条款里的这一句:
保单红利是不确定的。
幻想着自己成为保险公司的股东,坐享每年几百亿的经营成果,殊不知,
买了保险,不等于成为保险公司的股东。
所谓的分红,实际为保险公司向保单持有人分配可分配盈余的70%。
什么叫可分配盈余呢?
那就是在保险公司的总收益当中,扣除了各种税务开销、营运成本、股东回报、业务员佣金等等,才有可能成为可分配盈余!
那么拿出来分配的,到底谁说了算?
当然是保险公司的董事会了!
一位现实中的案例:
30岁女性,买了一款某公司分红型保险,年交5800,十年下来,一毛钱没分!
所谓哀莫大于心死也不过如此了吧?
八、万能账户
翻译:以上的特别生存金、生存金、祝寿金、分红等,若不领取,则可进入聚财宝万能账户,进行二次增值。
说白了,就是提供了一个余额宝的功能。
万能账户,分为保底利率与实际利率。
保底利率:即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兑现的底线。
实际利率:为当前结算利率,受市场情况波动以及保险公司政策影响。
保底利率市面常见的有2%、2.5%、3%,实际结算利率一般为4%至6%不等。
就算傻子也明白,实际利率不确定因素太多,参考价值不大;而保底利率为刚性兑付,越高对自己更有利。
而平安玺越人生附加的聚财宝万能账户(2017,Ⅱ)采用了行业最低标准:
1.75%
九、流动性
“随时领取,灵活支配;保单贷款,现金周转”等类似的产品介绍,相信让不少消费者心动不已。
但实际情况却是大相径庭。
退保损失怎么算:
有此表可以看出,就算是缴费第九年退保,都有17%的损失;首年若是退保,损失更是超过一半!
有的业务员会说:
我们能贷款啊!
打住,依据玺越人生合同条款关于贷款的说明:可贷现金价值的80%
也就是上述生存总利益的80%,甚至不到。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请问,若是急用钱,你敢退吗?
10、整体收益
计算年金险的整体收益,就要涉及了另一种工具,IRR公式。
IRR,即内部收益率。
作为理财产品,IRR高,理财效果好;IRR低,则收益性差。
首先打开EXCEL,将以下结果输入表内。
然后将公式=IRR(H2:H81,0)输入表格内,
可得出结果1.9167%。
即,若是消费者将每年的生存金、特别生存金、祝寿金等全部领出,到80岁时的回报率为1.9167%。
当然,因为玺越人生属于分红型保险,就算分红不确定,有高有低,也可能为0,但我们终究不能剥夺这项责任。
同时,特别生存金、生存金、祝寿金以及分红若是不领取,还可进入万能账户进行复利滚存。
考虑保单持有长期,以及未来市场利率波动情况,这里保守计算,以万能账户保底利率1.75%,分红为低档2.5%演示。
有此表可以看出,就算是在考虑到分红以及万能账户增值等方面,保单持有60年,即60岁退保的时候,回报率也仅为1.98%。
并且在60岁,回报率一路下滑,到了80岁,甚至变成了1.95%!
可能这时你要问了:
根本原因在于,玺越人生附加的万能账户,保底利率太低,拖了整体收益的后腿。
我们可以想象如此一份美好的画卷:
生于新世纪,长在红旗下的王尼玛同志,因为坚信邻居平安业务员张大妈的热情介绍,省吃俭用、捐血割肉为孩子买了一份平安人寿的玺越人生分红险,年交10万交10年。
等到若干年后回头一看,TMD,收益率甚至还不如余额宝!
一首凉凉,送给所有购买玺越人生的朋友们!
在90年代中期,平安人寿曾售卖大量定价利率8%-10%保单,可简单理解为年回报率8-10%。
后来央行存款利率一路下跌,给平安人寿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本人也有幸见识过几份朋友当时购买的保险合同,被条款中约定的超高保证利益演示,震惊的瞠目结舌。
据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先生在一次投资说明会上说,
“在平安1994年开始做人寿保险业务,1996年至1999年,曾销售大量高利率保单,这些高利率保单平均利率为6.9%”。
根据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称“平安人寿仍将长期受利差损保单困扰。据测算,在目前的投资环境和假设下,这些保单隐含亏损达200亿元,而在峰值(2050年前后)的亏损将在400亿元左右”。
而这篇新闻,也正是印证了我的猜测:
买/卖保险,一定要远离平安人寿,太TM暴利了!
前阵子看到平安业务员的朋友圈:平安又一次捍卫北京市场【父亲般】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