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就医过程中都有过抽血的经历。医护人员会抽去我们身体中一部分献血,装入一个做了标记的小管子,再将其送入检验室进行化验。甚至有时医生会拿出好几个抽血管,一次性抽出好几管献血。对于抽血,相信大家都有不少疑惑。我们的医生在为患者抽血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患者的各种问题。
张大爷:早上吃的两个鸡蛋都被你抽完了!
陈婆婆:少抽点,血都被你抽干了!
黄嬢嬢:从个要抽几管哦,你们不会是坑我钱吧?
王叔叔:医生,你是不是把我的血抽去煮血旺去了?
何小妹:医生,你们每天抽的这些血,用过之后是不是就拿去卖了?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为了消除大家的疑虑,附小宣就为大家讲一讲关于抽血化验的那些事。
首先,为什么要抽血化验呢?
这要从血液的作用说起。人的心脏咚咚咚的跳动,就会让血液在体内不停地流动,人的血液就像是一条小溪,一道小河,一湾江水,起着运输的作用,把我们吃进去的营养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这些组织器官就像是工人,要干活,要起作用,更要吃饭的嘛!工人要吃饭,就要排泄,排到哪里?当然是血液里了。所以血液还要把各个组织器官产生的代谢废物运走,运到专门处理这些废物的地方去,最后排出体外。除了管吃管拉,血液还起到了各个工人交流的信差作用,大脑想给甲状腺写封信,血液就是送信的,肝脏想给肾脏寄个快递,血液就是快递小哥。
基本上人的全身各处都有血液流过,血液是个“万事通”的大佬,你身上哪里有毛病,问一下大佬,它基本上都晓得。
可能有人要问了,为啥不直接去问有问题的工人?因为有些工人住的太远了,深山老林的,比如肝脏,隔了个肚皮,还是抽点血化验简单有效点。
那一般做什么检查需要抽血?
我们常规查体抽血化验的项目包括: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四项、肾功能等;特殊情况下还可能会化验肌酸激酶、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肝炎病毒系列、肿瘤标记物等等。
哪些抽血项目需要空腹呢?
有时候我们在做抽血检查项目前,会被医生会道,“今天早上吃东西了吗?”因为有的检查要求空腹进行。有人就又疑惑了,为什么需要空腹检查呢?
在践行“空腹”这一要求时,有人前一晚滴水不进,觉得饿的越久检测结果越准确;有人前一晚大鱼大肉,以为睡一觉就完成了“空腹”;有的慢病患者把自己必须服用的降糖药、降压药等贸然停掉,乃至于让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真相是以上做法都不对!饥饿状态过长、未达到真正的空腹状态,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空腹”。非空腹条件下的血液样本,反而可能掩盖真实机体状态,影响检测结果的应用价值。
那么,究竟什么是空腹抽血呢?““空腹抽血”是指抽血前一晚清淡饮食,太油(火锅、肉)、太甜(蛋糕、点心)或太咸(泡菜)的食物就先忍痛割爱吧!不喝酒、咖啡和浓茶,不熬夜,不做剧烈运动。抽血当日清晨不进食,距前一顿间隔至少8小时,以12~14小时为宜,但不建议超过16小时。
不同检测项目对禁食的要求不同
1.糖代谢标志物血糖、胰岛和C肽,骨代谢标志物以及血脂、肝功、电解质和血流变检测结果受饮食的影响较大,必须空腹。
2.肾功除了保持空腹,抽血前还需休息10分钟哦!
3.免疫球蛋白和感染标志物要求空腹是防止受“浑浊”的血清标本影响。
为啥有些病人抽血时要抽几管血啊,不能一管血把全部的检查都做了吗?
很遗憾现在的医学条件还做不到,一方面原因是一管血的量不够啊,查了这个项目,另外的项目可能就不够了,只有等未来的技术更好了,检测需要的量更少了,可能可以实现“一管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血液标本保存条件不同,你看那些抽血管头头花花绿绿的,因为里面加的东西不一样,有些有抗凝剂,有些没有抗凝剂,有些有促凝剂,项目不同,血液标本保存条件就不同。
做一次检查抽几管血,对人的健康有影响吗?
前面说了,血液就像是一湾江水,抽血化验就像是从江水中取一瓢,一个健康成年人总共有大约5000ml血液,一管标本大约2-5ml,一次性抽个5、6、7、8管其实影响不大,你看一杯牛奶都有250ml,你几口就喝了,抽个血化验的可能就是一口水的量。
抽去做检查的血怎么处理,做完检查会被卖掉吗?
首先回答是否卖掉,很明确,不会!首先,我国的《无偿献血法》明确禁止有偿的血液捐献,献过血的朋友应该晓得,现在都是无偿献血了!其次,血液标本的量才好多点点哦,只够做检查,所以不同的检查要抽那么多管血,就是因为量少。有人可能要说,“病人多了,抽的血就多了呀!”可惜,来自不同的人的血混到一起就没有任何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