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人物:冯特(奠基人)、铁钦纳、费希纳
基本主张:心理学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
激情三种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由这些元素构成。强调意识的构成成分。知觉时有感觉、观念是由意向、情绪由激情构成的。
研究方法:强调内省方法。(依靠被试自我观察)
评价:1、冯特创建了第一个从哲学分化出来的心理学学派,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
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是心理学脱离哲学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
2、推动了其他心理学派的产生,促进心理学的发展。
3、研究内容过于狭窄且脱离实际。
4、把心理分解为元素,割裂其整体性。
NO.2机能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詹姆斯(奠基人),杜威,安吉尔。
基本主张:也主张研究意识,但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他认为心理学的目的是研
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识功能,而不是像构造主义只分析意识的元素。他们认为意识并非是元素的组和,而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其作用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机能主义推动心理学向实际生活发展。
评价:促进了美国心理学向实际发展,促使其广泛应用于教育、工业、临床等领域。NO.3行为主义心理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人物:华生(《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斯金纳,班杜拉。
基本主张:1、反对研究意识,完全不同意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将意识作为心理学
研究的主题,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2、反对内省法,主张用实验法,对行为进行研究。
评价:强调研究可观察的客观行为,对心理学走上客观研究的道路有积极作用,但
其过分极端,不研究心理的内部结构和过程,否定意识的重要性,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研究:
1、程序学习: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提出的基于自我学习的程序学习系统。是20
世纪(60)第一个具有全球影响的教学改革运动,深刻影响当时美国及其他国家的教学实践。
简单的说,程序教学是通过教学机器呈现程序化教材而进行自学的一种方法,它将一门课程学习的总目标分为几个单元,再把单元分成许多小步。学生在学完每一步骤的课程后会马上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即得到及时强化,然后按照顺序进入下一步的学习,直到学完一个个单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自定学习步调,自主进行反应,逐步达到总目标。
2、行为治疗。将行为主义理论应用于具有心理障碍的儿童或成人的临床环境,帮助人们改变或消除不需要的行为或不适应行为,代之以需要的或适应性行为。系统脱敏法是行为治疗中普遍采用的方法。
3、生物反馈通过训练让个体自行控制自己的身体过程。通常借助生物反馈仪进行。
其他如观察学习也是利用行为主义理论。
NO.4格式塔心理学:(魏1912在法兰克福大学创立)
代表人物:魏特海默,柯勒,考夫卡,温勒。
基本主张:格式塔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整体”,主张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完
型。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也反对行为主义的集多个反应而成整体行为的观念。认为人的知觉是有组织的,集知觉而成的意识多加了一层心理组织,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应用:重视心理学实验,在知觉、学习、思维等方面的研究很重要。提出知觉组织原则、认知学习理论等。
评价:优:强调整体;缺:欠考虑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NO.5:精神分析心理学:1896年创立
研究方法:自由联想:揭示无意识内容,使病人恢复童年记忆和情绪状态
释梦:揭示无意识伪装,了解象征符号真正含义
评价:1、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的研究,但过分强调无意识作用,并把其与意识对立。
2、早期理论具“泛性欲主义”,过分夸大性欲作用。
3、虽遭到众多反对,但在全世界都具深远影响。尤其是精神治疗、文学艺术、宗教法律领域。
NO.6:人本主义心理学(20世纪50年代创建):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
基本主张:他们与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分道扬镳。1、反对将人的心理低
俗化,动物化倾向,主张人是有自由意志、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他们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地社会目标。2、反对行为主义只研究刺激、反应,他们认为正是人们的思想、欲望、情感这些内部过程使之成为不同的个体。3、他们主张心理学应以正常人、“健康人”为研究对象,研究的目的应是了解人性潜能,以追求自我实现。他们重视人格,强调人的本质是好的,强调充分发展个人潜能并获得最高个人成就过程,即自我实现。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应有这种潜能,人本主义的目标就是帮助人找到发挥这种潜能的方法。
特点及意义:1、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研究人性。
2、冲淡了心理学纯科学的色彩——近年来发展趋势之一。NO.7:认知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
代表人物:皮亚杰,奈塞尔——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U.Neisser)《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现,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基本主张:强调心理因素中的内外因相互作用,人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人脑中对外
来刺激进行着积极地信息加工过程。认知过程就是人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利用知识的过程。即获得外部信息,对其进行编码、储存,转化为自身经验结构,然后运用这种结构指导自己行为。这种作用导致了心理特征不断发生量变和质变。
研究方法:采取“抽象的分析法”。主要是反应时纪录法、口语报告法、计算机模拟等。计算机模拟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特殊研究方法,研究者把关于人的认知过程的一些设想编制成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验证。
司马贺、纽维尔在计算机与心理学的结合上做出了贡献。
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推动了认知心理学的发展。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认知科学+神经科学=认知神经科学:阐明认知活动的脑机制。(人类大脑如何调动各层次的组件来实现各种认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