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在我的连哄带骗之下,终于将老爸老妈拖到自己医院去做了一场体检。
其实我爸妈所在的社区和单位都会有安排相应的体检,不过我还是会让他们再到医院做一次体检。
主要是因为现在这种集体体检,在项目安排上并没那么合理。
集体体检
安排不合理在哪里?
集体体检看上去项目挺全挺多的,从实验室检查到影像学检查,好像是都涵盖了:
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凝血功能、心电图、胸片,甚至还有单位安排了更高级的头颅MRI、PET-CT检查。
但有一些项目是没必要做的:
比如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最大的意义绝对不是对肿瘤做出诊断,而是对一部分疑似肿瘤患者进行筛查、或对肿瘤术后的患者进行预后评估。
肿瘤标志物其实没必要成为一个常规的体检项目。
同时有些项目又没被涵盖:
比如我老爸曾经也参加过社区体检,作为一个常年离不开腌制食品、经常在外吃饭、定期胃痛的中年男性,我在他过往任何一次体检报告中都没有看到有关于内镜检查的报告。
带着父母做体检
抓住这3个要点
1.这些常规检查不能少
对于在职场打拼的80、90后来说,我们大多数人的父母可能都处在55~65周岁这样的一个中老年阶段。
中老年人群中三高疾病很常见,这就决定了每次体检都必须要有关于血压、血糖和血脂检查的内容。
血压:既可以平时在家里自己测量,也可以在体检时让医生和护士帮你看一下,有条件的可以每年去做一次动态血压看看一天之内的血压波动情况。
血糖:可以去药店、社区测一测空腹或者餐后2小时的血糖,也可以在体检时查一个糖化血红蛋白,看看近2~3个月之内的血糖水平。
血脂:可以做一个血脂分析,看一下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分别有多高。
老年人常见的一些肿瘤,比如肺癌、胃癌、肠癌等,每次体检时,也要有相应的检查手段。
肺癌的早期筛查,其实并不建议通过胸片来完成,因为胸片对于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并不高。尤其是有吸烟史和肺癌家族史的中老年人,胸部CT可能是一个更好的方案。
而胃癌、肠癌这样的消化道肿瘤的检查,内镜应该是不二之选。
对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既往有消化性溃疡史、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或者有慢性腹泻腹痛病史的中老年人来说,内镜检查其实是非常有必要的。
可惜在中国,内镜检查在体检中出现的频率可以说是非常低。
2.不同的性别检查重点不同
即便是每天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的父母,由于性别的差异,身体健康状况肯定也是不同的。
中老年男性很多有吸烟、饮酒史,在体检时必须注意对于胸部CT和内镜的检查;
而中老年女性在进入绝经期后,雌孕激素的水平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就导致了卵巢疾病、骨质疏松的高发,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体检。
一个中老年男性,定期检查前列腺、睾丸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些检查很简单,彩超就能搞定。
一个中老年女性,也不能忽视对乳腺的检查,尤其是已经存在乳腺结节、乳腺纤维瘤的女性,更是应该把频率提高到半年一次。
检查的手段同样是彩超为主,只有在可能发生病变的时候,我们才建议钼靶检查。
3.既往病史和家族遗传病也需要考虑
就说我老爸吧!用「肉眼」都能看出来有胃病,因此每年我都会给他安排一次胃镜。
每年的胃镜报告都有异常,胃黏膜上的炎症、糜烂、散在出血点,那都是家常便饭。
固定频率的胃镜检查,即便发现病情加重,也能提早治疗。
同时我爷爷奶奶都有高血压、高血脂,我老爸也没能幸免。
再来说说我妈,虽然平时经常叫「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但其实都是一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这样的慢性劳损。
不过对于我妈来说,最重要的检查其实是乳腺检查。
这是因为我的两个阿姨都曾经有不同程度的乳腺疾病,也就是说,存在一定程度的乳腺疾病家族遗传史。
今天讲得有点多,给大家总结一下重点:
常规检查不能少:
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隐血、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空腹血糖、心电图、肝胆胰脾+双肾输尿管超声。
中老年人需要重视的检查:
糖化血红蛋白(建议每年一次)
胃镜检查(建议1~2年左右一次)
肠镜检查(建议3年左右一次)
胸部CT检查(建议1~2年左右一次)
颈动脉超声检查(建议每年一次)
心脏超声(建议每2年左右一次)
前列腺、睾丸超声检查(男性,建议每年一次)
乳腺彩超(女性,建议每年一次,可疑病变者需行钼靶检查)
妇科超声检查(女性,建议每年一次)
宫颈TCT检查、HPV检查(未绝经女性,建议每1~2年一次)
常规体检不建议给父母做的检查:
肿瘤标志物(对肿瘤没有诊断意义)
血流变学检查(临床检查的准确性不高,且不具备太大的临床意义)
普通胸部X线检查(对早期肺部疾病检出率不高)
头颅CT检查(对陈旧性的脑血管病变诊断价值不如头颅MRI)
PET-CT(有过度检查的嫌疑)
幽门螺杆菌抗体血液检测(准确性不如呼气试验和快速尿素酶法)
定期体检的意义,归根到底在于对隐藏的疾病要做到早期发现、对已经存在的疾病要做到定期监测。
对子女来说,更多的是了解父母的健康状况。
知之×春雨医生推出养生精品课程
《中年男子保养指南》
家人有保健养生的需求,但不知道如何过滤、甄别网上的「养生」信息?那就送给他们可靠的、有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