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单位:芭比堂动物医院(北京)望京分院
摘要:
猫易感染多种吸虫,包括华支睾吸虫;随着宠物主人的驱虫意识的提高,总体发病率下降,但是仍有一定感染率,需要临床医生鉴别诊断,以免漏诊。
1.基本情况
主诉:中华田园猫,雌性已经绝育,2岁7个月,没有按时进行体内外驱虫,平时以猫粮和罐头为主食;首诊医院就诊,该猫从昨天开始出现连续呕吐(昨天呕吐3次,今早呕吐2次),呕吐物为褐色液体泡沫,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大小便情况不详(家中共同饲养两只猫)。首诊医院就诊时触诊腹部有不明肿物遂转诊本院继续检查治疗;进一步问诊,该猫为主人领养救助的“故宫流浪猫”,同时有慢性呕吐病史。
基本体况:
体重:2.66kg,体温:37.1度,呼吸:30次/min,心率:130次/min,BCS:3/9。
CRT<2秒,脱水6-8%临床检查精神尚可,触诊腹部柔软,膀胱不充盈。
2.实验室检查
首诊医院检查项目。
血常规检查(三分类);SAA;生化。
表1血常规检查结果
表2SAA检查结果
表3生化检查结果
X光片
DR侧位可见肝区下方有团块状高密度影像,正位仍可见,解剖位置怀疑充盈的胆囊。
转诊本院后进一步检查及检查项目。
超声检查
仰卧位扫查:
膀胱充盈,壁光滑,腔内无回声伴后方回声增强。
双肾轮廓平滑,实质回声均一,皮髓质分界清晰,肾盂未见明显扩张。
左肾长轴约3.52cm,右肾长轴约3.73cm。
肝脏实质回声不均一,可见强回声条索样结构,轮廓不平滑,肝尖锐利,脉管纹理清晰。胆囊过度充盈,壁平滑,腔内可见产回声内容物,胆管扩张,总胆管直径约0.72cm,十二指肠大乳头大小约0.33*0.45cm。
脾脏实质回声均一,轮廓平滑。
胰腺左叶形态规则,回声降低,厚径约0.89cm。
胃内可见食糜,胃壁分层清晰。结肠壁厚约0.11cm;回盲结肠交界处未见明显异常;小肠肠壁肌层广泛性增厚,肠壁厚约0.33cm,肌层厚约0.13cm。肠系膜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
提示:
胆囊过度充盈,胆管扩张,肝内胆管扩张,鉴别:肝炎/胆管肝炎/寄生虫感染等;
小肠肠壁肌层广泛性增厚,肠炎/炎性肠病等;
胰腺肿大,回声降低,建议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
主观十二指肠大乳头轻度肿大。
表4CPL检查结果
表5粪便检查结果
表6补充生化项目检查结果
胆囊穿刺,进一步检查;可见明显虫体和虫卵,鉴定为华支睾吸虫
3.诊断
通过就诊后临床检查,结合病史;该猫有流浪史,且主人救助回家后没有系统免疫及驱虫;结合临床症状该猫有慢性呕吐病史,但不影响食欲精神,此次就诊时近两天呕吐频繁,从而影响食欲和精神而就诊。
首诊医生触诊该猫前腹部有异常肿物,遂转诊;结合首诊医院所拍摄DR,显示肝区有一高密度影像,从解剖位置判断胆囊可能性较大,胆囊问题进一步在超声中体现;通过临床化验检查,重点胆囊穿刺,胆汁的镜检,明确诊断为华支睾吸虫。
4.治疗
吡喹酮(praziquantel):剂量为20mg/kgq24hpo,治疗3天;
之后每月口服一次;
对症维持疗法:对症止吐保护胃肠粘膜,同时进行皮下补液;纠正脱水;
广谱抗生素治疗:从十二指肠开始的上行性感染很常见,可引起胆管炎和胆管肝炎,可用阿莫西林及甲硝唑对这些组织进行治疗。
抗氧化剂疗法:S-腺苷甲硫氨酸24h口服用药。
5.后期治疗跟踪
该猫持续治疗半年,按时驱虫,配合保肝治疗,胆囊形态恢复正常,肝脏指标恢复正常食欲精神良好但是超声显示肝脏条索样形态没有改观,不排除肝脏的组织形成持久的损伤。由于家中两只猫咪,主人尽可能选择让猫咪分开大便及时清理粪便;同时进行驱虫。
6.小结与体会
犬猫肝吸虫病是由多种吸虫寄生于肝脏和胆管内引起的肝胆系统疾病,常见的吸虫包括华支睾吸虫、猫后睾吸虫等,通常是由于生食受到感染的淡水鱼、淡水虾引起的。
华支睾吸虫病是后睾科(Opisthorchiidae)、支睾属(Clonochis)的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sinensis)寄生于肝脏、胆囊和胆管中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又称肝吸虫病。华支睾吸虫可感染人、犬、猫,并寄生在动物的肝胆管内,本病对动物体危害极大,不仅可诱发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管炎、阻塞性黄疸等疾病,严重者可引起肝硬化、肝癌、胆管癌等,患病动物在慢性病程中,常表现出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下痢、贫血、水肿、消瘦等症状。在我国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家猫的感染率较高。
吸虫的生活史,华支睾吸虫和猫后支睾吸虫的生活史类似。
成虫寄生于犬、猫、猪、人等哺乳动物的肝脏和胆管内,虫卵随粪便排出,在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类)摄入,在螺的消化道内孵化出毛蚴,经消化道穿出在螺体内经历胞蚴、雷蚴、尾蚴三个阶段;成熟的尾蚴进入水中被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摄入,在第二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囊蚴;终末宿主食入含有囊蚴的第二中间宿主而被感染,囊蚴在终末宿主的十二指肠内脱囊,并沿胆汁排泄的方向逆行经胆总管至肝胆管,或经血管穿过肠壁经腹腔进入肝胆管内发育为成虫,虫卵从粪便或呕吐物中排出。通常华支睾吸虫在感染1个月后发育为成虫,其成虫在犬和猫体内分别能够存活3年和12年以上。
感染的猫许多无明显症状,有些则表现非特异性的症状,包括呕吐、腹泻、食欲不振及体重减轻。黄疸及外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最为常见,其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开始于感染后3周,一直可持续数月。由于这些症状也常见于许多其他疾病,因此检测到吸虫卵并不一定表明吸虫就是主要病因。
当总胆管完全阻塞时,最初会造成阻塞前方的总胆管及胆囊扩张,接着肝外胆道及肝内胆道也会陆续呈现扩张,并且越靠近阻塞处的总胆管及胆囊管会呈现扭曲扩大,当总胆管宽度超过4mm时通常就可以预期总胆管的阻塞。在阻塞的5~7天内,肝脏内会呈现低回声性管腔、高回声性管壁及扭曲的扩张胆管,其走向会随着较呈直线的门脉行进,且管腔内无多普勒血流呈色,当肝脏内出现许多这样的无血流管状时,通常就表示胆管完全阻塞了。虽然总胆管阻塞会造成胆囊扩张,但胆囊可能因为挛缩或发炎纤维化而限制了胆囊的扩张,另外,当胆囊周围的肝脏实质组织失去弹性时,也会限制胆囊的扩张,因此当胆囊没有扩张时,不可以据此排除胆道阻塞的可能性。
临床病理学变化和临床症状主要由虫体的机械性刺激和分泌的毒素引起。
确诊吸虫感染需要进行多次粪便检查,并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仔细询问饮食史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是否有生食淡水鱼虾的饮食习惯,或近期是否到水边活动并有捡食习惯。
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可能表现轻度非再生性贫血,可能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清生化肝酶特别是ALT和AST活性升高,ALP可能正常或轻度升高,TBIL升高(特别是在严重的疾病中)。粪便检查发现虫卵时能帮助做出诊断。直接涂片法粪检的检出率较低,很有可能会漏检,特别是在寄生虫数量较少的动物中,需要进行长期连续的监测。
腹部X线可能会表现非特异性的肝脏轻度肿大和胆囊充盈肿大;腹部超声可能会表现为胆管扩张、胆管周围回声增强,胆囊充盈、胆囊壁增厚(双边征),有时可见胆囊内沉积物与虫体的混合(椭圆形,中央高回声,外周低回声);肝脏可能表现为肝实质回声增强/不均、肝脏增大、轮廓不规则、肝脏囊性病变等。
怀疑感染肝吸虫但粪便虫卵检查为阴性时,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胆囊穿刺或肝脏活组织检查,可能在胆汁/肝脏组织中发现成虫或虫卵。
该病例通过主人耐心地治疗,该猫的食欲精神逐渐恢复,后期肝脏指标逐渐恢复正常;但是超声影像肝脏和小肠肠壁增厚的影像同前;
考虑到主人家中饲养两只猫,主人对两只猫每月按时进行体内外驱虫。
参考文献略
今日精彩课程
《如何利用尿液检查提高临床诊断效率》
课程将帮助临床医生快速掌握尿检的常规检测应用和临床沟通技巧,从而大大提升疾病的诊断效率和更早地发现一些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