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致死率很高,但有的小猫咪,不会死。
很多家长一谈到血栓、心脏病就吓得要命,确实,心脏病和肿瘤、外伤(如车祸、坠楼)并称猫咪的“三大杀手”。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病程迅速、难以治疗,很多家长以为猫咪得了心脏病就等于“被判死刑”了。如果发生了血栓,猫咪超痛苦,一些家长会因为不忍心而直接选择安乐。之前我们出过一期,简单介绍了猫咪心脏病,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如果猫咪得了血栓,是不是要立马安乐。
猫咪血栓是什么?
跟人类类似,猫咪的血管就像一条条公路,血细胞在里面畅快奔跑,给身体提供氧气、运走废物。但因为某些原因,有东西沉淀在血管里,并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但是血管会分叉、变窄,在这些路口,过大的栓子就会把公路堵上,让血细胞无法通行。
血栓可以发生在不同部位,但在猫咪临床中,大多是动脉血栓栓塞症(ATE)。动脉血栓的形成与血管内皮损伤有关,栓子形成在扩张的左心房,血栓碎片随血液流到动脉狭窄处(一般是腹主动脉分叉处),引起阻塞。
动脉血栓栓塞有2.5%-6%与肿瘤有关。
怎么形成的?
左心房收缩功能出现障碍,血液凝滞,再加上内皮损伤、血小板过度凝集等因素影响,导致了栓子的形成。在血栓形成后,整个血栓或一部分脱落并随着血液流动,最终卡在直径更小动脉中。
从数据统计上来看,血栓的平均发病年龄在8-12岁。受到HCM的影响,缅因猫、布偶猫等易患品种以及公猫会更容易发病。特别的是,猫咪比狗狗等其他动物更容易出现血栓栓塞。
猫咪血栓的表现,家长怎么观察
猫咪血栓的表现,取决于血栓堵在了哪里。大部分血栓堵在终末主动脉/前肢弓动脉,血液没有办法走到后肢/前肢,会出现疼痛、麻痹、瘫痪、后肢无脉搏及温度降低、爪垫变白或变紫等情况。
也有部分案例体现在上肢、或者内脏器官的异常。如果是堵在大脑,会出现抽搐、急性脑梗死、猝死等情况。如果堵在了肾脏会表现出肾区疼痛、急性肾脏疾病。如果堵在内脏或肠系膜,会出现呕吐或腹泻。
血栓属于急症、危症,若发现猫咪忽然后肢瘫痪,爪垫变色,立刻送医。
怎么诊断
医生会检查猫咪的脉搏、温度、颜色,测量血压,腹部超声检查主动脉血流情况,并且根据需要进行心超、X光、血管造影等辅助检查。
要立马安乐吗?
不要。
虽然血栓致死率高,但也有的猫咪不会死。如果猫咪发生动脉血栓栓塞,会在12~24小时迅速恶化,在这个阶段猫咪会非常非常痛苦,并且死亡率很高,几乎有50%的猫咪会在这个时期发生充血性心衰,导致死亡。
但是,只要熬过了这个时期,在发病48~72小时后会进入一个窗口期,这是治疗的关键期,随后几天~3周病情和症状会趋于稳定,甚至可能得到改善。究竟选择安乐还是治疗,需要看48~72小时这个窗口期的治疗情况。如果治疗没有效果,猫咪出现心衰或者很痛苦,再选择安乐。
这是为什么?
因此,血栓发作的猫咪,没有必要上来就安乐死。
怎么治疗
如果经影像学检查,发现急性血栓栓塞伴发了心衰,则需要进行治疗。要注意,猫咪呼吸急促,并不一定全是因为肺水肿。紧张、疼痛都可能造成呼吸疼痛。确诊发生了心衰和肺水肿,再进行利尿治疗。
通过按摩肌肉、用药等形式,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侧支循环能否顺利建立,是血栓猫咪存活的重要因素。要注意血栓猫咪在初期会很疼,可以在48小时后开始按摩,按摩要注意做好防护,以免被咬。
发生梗阻时,血小板被激活,释放五羟色胺,导致侧支循环无法建立。一般选择阿斯匹林、氯吡格雷等,减少血管活性物质,改善侧支循环。
预防新的血栓形成。通过抗凝药物(肝素等)防止形成新的血凝块,用量遵医嘱。
疼痛管理。使用布托菲诺、丁丙诺啡、吗啡、芬太尼等镇痛药物,用量遵医嘱。
手术?由于发生血栓的猫咪大多有心脏疾病,手术溶栓,风险太大,不推荐。目前国内也没有成熟的技术。
支持疗法。盖毯子保温(不是加热)、输液(出现再灌注综合征时输液,若出现心衰不要盲目输液)、按摩和理疗等后期物理治疗。
后续的预防和管理
若发生动脉血栓栓塞,猫咪的预后不良,常伴有潜在的严重心脏疾病。在血栓初次发病治愈后,复发率高达43%。如果猫咪在发生血栓后24~72小时内四肢机能逐渐改善,这种时候存活的概率和生活质量会高。
预防要针对血液淤滞、血管内皮损伤、高凝状态来用药,并且管理心脏病分级。
猫咪未发生过血栓,但有一些征兆,比如左心房收缩末期直径>1.7cm,A:O>2.0,左心房有烟雾征,这种时候进行一级预防。一级预防使用氯吡格雷(Plavix),具体使用剂量遵医嘱。
若猫咪已经出现过血栓,要进行二级预防。二级预防使用低分子量肝素,具体用药用量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