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30是个坎,30岁之前可以挥霍青春,30岁之后又有几人能继续潇洒?事业、买房、结婚、生子,承担着这些精神压力的同时,躯体的压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
正常情况下血管有弹性,但随着年龄增长,一些脂质会在血管壁沉积,从而使得血管狭窄或堵塞,而外卖零食和久坐不动增加了脂质的摄入和沉积,还增加了高血压和肥胖的风险,加速了血管出现病灶的过程。一旦血管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或形成血栓,使得重要器官缺血和缺氧,从而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强烈建议进入30岁后要对心脑血管做全面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减少并发症产生,让自己依然像个年轻人!
可是那么多心血管疾病检查方法,应该从哪一个入手?
那就是心电图!对,你没听错,就是那个年年体检你最不在意的心电图。由于心电图可以最直接、快速地反映出心血管问题,因此你会发现不管多基础的体检套餐都会有心电图检查。
先明确一下心脏都检查什么内容?假如把心脏比作房子,主要是检查房子的四个方面:
相当于房子的结构,检查房子的门关的严不严,墙壁够不够厚,够不够结实。
心血管系统是否异常
相当于水管是不是正常,有没有东西把水管堵住。
心脏电活动是否异常
相当于电路是否正常,有没有短路或者电压不够的地方。
心脏功能是否异常
相当于各个房间是否整洁,墙上有没有多余的东西,比如赘生物。
检查上面四个内容都用哪些方法?目前医院常见检查方法如下:
心电图检查
主要检查房子的电路是否正常。如果有短路或者电压问题可以立刻发现。同时还可以反映其他的问题,比如房子墙壁出现问题的话,可能影响埋在里面的电路;水管爆裂可能损坏相邻的电线;墙上为了安装东西多打一个孔,也可能无意间破坏了电路。所以一个心电图,可以反映心脏各个方面的情况。
超声心动图主要检查房子的结构。是除心电图以外心血管疾病最普遍的检查。
心脏核磁也是主要检查房子的结构,但它特别能分辨软组织,主要用于心血管肿瘤检查。
冠脉CT主要检查水管问题,水管里有没有杂质,是否水管堵住。
冠脉造影比较高级的检查,往水管里面放入一些东西,可以透过墙壁看到水管内部结构,直接看到杂质和堵塞的部位。
可以看出,心电图是最全面的一个检查。除了反映电路本身的问题,还可以反映其他心脏的情况,而其他检查方法虽然可以查出结构、功能和系统的问题,但却很难看出电路问题,所以医生一般先进行心电图检查,然后再根据情况是否选择其他检查。
明确了心电图的强大功能后,具体来看看它是如何检查出心脏病的。
1、平时有症状,去医院检查时也正好有症状
首先,很多心血管疾病发病时候可能会有头晕或胸痛的现象,如果出现这些现象可以建议家人去医院进行检查。医院进行检查的时候恰好症状还保持着,医生就正好可以看到发病时候的心脏状况,给予正确的诊断。
2、平时有症状,去医院检查时却没有症状
很多时候症状仅会持续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等到医院的时候偏偏就消失了。医生没法知道发病时候的心脏情况,也就无法确定是否是心脏病、是何种心脏病,导致排队挂号半天但无功而返。这个时候医院就会给你发一个心电记录仪(英文名Holter),身体贴上10根线,还要挂一个小机器,回家佩戴24小时,然后再还回医院。如果这24小时中捕捉到了电路的异常医生就可以很好地进行诊断。
但是假如24小时不够呢?医院就会让你带着很多仪器跑步十几分钟,而且必须达到较高强度,在疲惫到一定程度时捕捉当下的心电图,目的是模拟心脏高负荷下缺血的情况。
虽然这个方法能增加捕捉到异常电路的概率,但是可以想象已经把人折腾到什么地步了,而且依然发现不了问题的情况也不是没有…………
3、症状不严重,自己不当回事
很多心脏异常的人平时症状比较轻微,自己完全没有当回事。这种人群广泛存在,因为自认为健康,无法纳入国家统计当中,所以数量可能远远超出预期。
针对这个情况,就需要常备一个检查心电图的工具,在可能感觉不舒服的时候拿出来测一测,甚至一直佩戴几天,搞不好就发现了心脏潜在的隐患。尤其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亲属、长期吸烟、肥胖和高血压人群,这些人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远远高于其他人群,无论是否有症状,都应该时常检查一下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