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确定拟弄清的临床问题:找准患者存在的需要回答和解决的临床问题,是实践循证医学的首要关键环
节,如果找不准或者根本不是什么重要问题,就会造成误导,或者本身就不是什么医疗常规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②检索有关的医学文献:根据第一步提出的临床问题,确定有关“关键词”、应用电子检索系统或期刊检
③严格的文献评价:将收集的有关文献,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及EBM质量评价标准,从证据的真实性、重
要性及实用性作出具体的评价,并得出确切的结论。
④应用最佳成果于临床决策:将经过严格评价的文献,从中活得真实可靠并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之最
佳证据,用于指导临床决策,服务临床。
⑤总结经验与评价能力:通过对患者的循证医学临床实践,必然会有成功或不成功的经验或教训,临床
医生应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评价,认真总结以从中获益,达到提高认识。促进学术水平和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对于尚未和难于解决的问题,会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第二章
一、构建临床循证问题的模式(P13)
构建具体临床问题时,可采用PICO格式
P特定的患病人群(population/participants)
I:指干预(Intervention/exposure)
C:指对照组或另一种可用于比较的干预措施(comparator/control)
O:为结局(outcome)
第三章
一、循证医学证据资源分类(P17)
分类:(课件老师分类)
手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分析、总结而形成的研究报告。常见的研究方法有随机对照试验、交叉试验、自身前后对照试验、同期非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调查、病例分析和病例报告等。
●二次研究证据:在全面收集针对某一问题的所有原始研究证据的基础上,经严格评价、整合处理、
分析总结而形成的研究报告。它是对原始研究证据进行二次加工后得到的更高层次的研究证据。
循证医学资源的“5S”模型(书上分类)
和重要的研究证据,并通过电子病例系统与特定患者的情况自动联系起来,为医生提供决策信息。
●证据摘要synopses:循证杂志摘要,对主要医学期刊发表的原始研究和二次研究证据进行评价,
筛选出高质量的论著以结构式摘要的形式再次出版,并附有专家意见。
●系统评价syntheses:针对某一具体临床问题,系统、全面地收集现有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临床研究,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定性或定量合成,得出可靠的综合结论。分Cochrane系统评价和非Cochrane系统评价
●原始研究studies:发表在杂志和综合文献数据库、未经专家评估的文献资料
●资料汇总summaries:将高强度信息资源汇总、编目,方便实践工作者依据问题分类参阅;各类临
床实践指南是资料汇总的重要形式。
二、选择证据资源的标准(P18)
①循证方法的严谨性
②内容的全面性和特异性
③易用性
第四章
一、证据的分类与分级(详见课本P29表4-1)
1.第1级是按病种、治疗方法收集所有可靠的随机化分组、有对照的临床试验(RCT)资料,进行系统性综述(Ⅰ-a)或单项大样本RCT(Ⅰ-b);
2.第2级是多项队列研究的系统综述(Ⅱ-a)或具有良好设计的单项队列研究(Ⅱ-b);
3.第3级多项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综述(Ⅲ-a)或单项病例对照研究(Ⅲ-b);
4.第4级是系列个案分析、描述性研究(Ⅳ);
5.第5级是未经分析评价的专家意见、个人经验或者仅依据基础医学研究的结果(Ⅴ)。
二、研究证据的分类:
1.根据研究方案分类:原始研究和二次研究、实验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临床经验或病例报告等。
2.根据疾病结局分类:最终结局或替代指标,总死亡率和生命质量的质量最高、某一种病(如冠心病、骨折)的危险性其次、疾病的替代标志(如胆固醇、骨密度)最差。
三、证据评价的内容(P30)
评价研究证据时,应对研究工作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具体内容包括:研究目的(假说)、研究设计、研究对象、观察或测量、结果分析、质量控制、结果表达、卫生经济学、研究结论,评价者最后应全面总结以上各方面的评价结果,提出改进研究或如何使用该证据的建议。
四、证据评价的基本要素
2.研究证据的临床重要性:研究结果的临床意义?指标的比值或差值的大小?
第五章
一、多个研究证据的质量评价(P36)
系统评价的质量评价,可分为报告质量评价和方法学质量评价两种。报告质量反应系统评价报告内容的完整性和全面性、与系统评价标准格式的吻合程度;方法学质量反应系统评价过程中能否遵循科学标准;有效控制混杂与偏倚、结果达到真实可靠的程度。一个系统评价有很好报告质量,并不意味着其方法学质量也高,其结果过就真实可信;但倘若报告质量差、报告内容不完整,则又会增大方法学质量评价的难度。因此,系统评价的质量评价应兼顾两者,进行综合分析。为保证评价质量,可采用OQAQ量表、QUOROM量表、AMSTAR量表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