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普论文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物科普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恐龙被唤醒的画家

好几百年来,人们了解周围的一些世界都是靠科技科学知识。还有依靠一种艺术实现的自我表达。在科学和艺术渐渐交叉的当下。二者不仅碰撞出创意的火花而且在相互融合的产业到了上不断前行。“科学画家”这一职业群体正在我国慢慢形成,他们的作品,为我们认识世界打开了另外一扇窗。

生硬的化石如何“复原”成为有血有肉的古生物?丰富的形态复原图的背后需要哪些努力?在每张形态复原图的右下角,都有一个极小字号的名字——赵闯。这位科学画家,为我们打开了科学美术在古生物领域的大门。

要精确至毫米

“绘制古生物复原图的,加上我,全世界也就十几个。”目前更多被称为“恐龙画家”的赵闯在他位于北京的工作室里,向记者展示了他的恐龙化石复原“魔法”——手绘板+Photoshop软件。看似平淡无奇的绘画工具,在赵闯手里,两个小时后就变成了可以应用于国际顶尖自然科学杂志的科学插画。

但是这两个小时之前的庞杂准备工作却是令人吃惊的。以辽宁建昌化石展中的赫氏近鸟龙复原图为例,赵闯首先要根据已被挤压扭曲的化石照片,利用自己掌握的化石研究知识仔细拆分生物骨骼,进行精确到毫米的测量,并且要随时和化石研究专家沟通,尽可能做到骨骼的舒展和还原,最终在标有尺寸的“田字格”中绘制出一幅舒展的恐龙骨骼复原图。随后,赵闯的角色更多变成一个艺术家:要绘制出色彩丰富、形象生动的形态复原图,需要想象恐龙具体的生活场景和姿势形态,但这也不是凭空想象。

如何根据骨骼复原图画出一只有颜色的恐龙?赵闯说,最初由于化石中能够判断生物颜色的物质已无迹可寻,所以基本都靠自己的想象、推断并咨询专家确定颜色。直到2010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张福成教授等人,在对中华龙鸟化石中的黑色素体进行研究后,确定其毛发含有枣红色和白色,邀请赵闯绘制并发表,由此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张复原颜色的恐龙形态复原图。

把化石从“象牙塔”请出来

“我一直保留着对恐龙的喜爱和好奇。”赵闯说。小学时,《十万个为什么》中对恐龙的描述让他对恐龙这种曾经掌控地球1亿6千万年的生物产生兴趣。练习画恐龙十多年后,2005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邀请他画的翔兽登上了美国《自然》杂志的封面,这也是中国古生物化石的形态复原图第一次登上《自然》杂志。此后,赵闯的邀约源源不断,我国古生物研究领域一旦有最新成果需要配图,他往往是专家们的第一选择。

这次辽宁建昌化石展,赵闯亲手制作的赫氏近鸟龙模型作为展览亮点推出。这是化石复原从平面走向立体的里程碑。未来,这样的模型将会被更多使用在博物馆和学校。

据王丽霞透露,辽宁建昌古生物化石展是我国第一个将化石和复原图结合而进行的展览,未来古生物化石展将更多采用这种方式。“我们希望有更多人才能投身这一行业,帮助我们进行古生物化石的科普。”王丽霞说。

这个领域很广阔

赵闯现在的名气或许没有他所在的啄木鸟科学小组大。这个只有5个人的小组,如今已经出版了几十本科普图书,其中介绍恐龙的科普书《它们》知名全国。这本由赵闯绘制、科普作家杨杨配图的科普书是啄木鸟科学小组“达尔文计划”的出版物之一。同时推出的“大树计划”以漫画进行少儿科普,“伽利略计划”则图文并茂侧重宇宙知识普及。2011年,“达尔文计划——生命美术工程”荣获2011年国家动漫精品工程。

王丽霞坦言,古生物化石复原图的绘制虽然目前人才匮乏,但是也很容易饱和。因此,在复原图绘制之外,科学画家还需要有清醒的市场意识,寻找多元化的创作环境。

摘要: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以激励为原则制定了《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条件》,为构建其专业技术岗位晋级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通过《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定期对激励结果进行效果评估,在激励职工进步的同时逐步完善专业技术岗位晋级体系,推动中心在科研、科普等方面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专业技术岗位晋级体系激励政策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以激励为原则于2010年制定了《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条件》,为构建其专业技术岗位晋级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通过《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定期对激励结果进行效果评估,在激励职工进步的同时逐步完善专业技术岗位晋级体系,推动中心在科研、科普等方面的持续发展。

一、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晋级体系构成

1.岗位晋级体系概况

2.各岗位级别任职条件要素

(1)任职年限

任职年限作为岗位晋级的基本条件,对专业技术人员在晋级前原岗位的任职年限提出了要求,依据具体岗位级别情况,任职年限包括2年、3年、5年。

(2)论文、著作发表情况

论文不仅有定量要求,还对发表的期刊级别也提出了相应的规定,包括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学术期刊等;著作则对是否为主编提出了要求。

(3)科研项目参加情况

随着岗位级别的递增,对于科研项目的级别,参加者的排名等方面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

对于具有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提出了奖项及专利的要求,包括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并对奖项的级别和获奖者的排名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5)申请科研经费情况

对于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任职条件中新增的内容为申请科研经费的额度,累计金额以三十万为下限。

二、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晋级体系的核心激励措施

1.满足员工生存需要的激励措施

员工的生存需要是员工追求基本生活稳定和保障的需要,是职工最基本的需要。

(1)薪酬激励

根据马斯洛需求五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之后,才能考虑高层次的需求。薪酬则是满足低层次需求的保障条件,薪酬激励不是激励员工的唯一手段,但却是物质激励的有效手段。岗位晋级兑现相应岗位工资作为一种薪酬激励措施,可以激励员工努力达到任职条件,提升岗位工资,提高总体薪酬水平。

(2)公平激励

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人都有公平需要,公平感对员工的激励十分重要。如自己明显比别人优秀但是却得不到与别人同等的赞赏,这时员工会感到自己生存的环境恶劣,从而重新评估自己的生存条件,并产生一系列的消极应对方式。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显著地受到相对报酬和绝对报酬的影响,无论任何时候,只要他们感觉到不公平,就会采取行动调整这种状态,如曲解自己或他人的付出或所得、采取行动改变自己的付出或所得、选择其他的参照对象进行比较或选择离职,这些行动对工作质量、主动离职率、缺勤率都有一定的影响。实施公平激励的关键是尽可能地保证程序公平、机会公平,并通过制度来保证公平环境的产生,从而给员工心理上的公平感。

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晋级从始至终严格按照岗位晋级制度由中心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定,保证程序公平、机会公平,充分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公平环境,给专业技术人员心理上的公平感。

(3)目标激励

单位的发展目标对于员工的生存有着直接的影响。当一个单位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时,员工的生存压力就会明显增加。通过调查发现,员工了解单位发展目标的需要十分强烈,单位发展目标是单位凝聚人心、激发士气的重要因素。

中心“十二五”期间的总体目标是把中心建设成为国内外独具特色的生态博物馆;建设成为世界鹿类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权威研究机构;建设成为生态道德教育及环保科普示范场所。总体任务是麋鹿保护,环境教育,景区建设。中心科学制定了发展战略及各阶段的目标,并将中心的目标与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相结合,使员工切实感受到中心的发展前景以及自己的发展道路,为他们提供了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激励他们更好的工作。

2.满足员工相互关系需要的激励措施

相互关系需要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以满足自身对交往、尊重等方面的需要。

(1)沟通激励

沟通是一种有效的非物质激励方式,沟通可以使成员间相互理解,密切人际关系,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因而,组织要注意营造充分沟通、信息知识共享的文化环境,让员工与组织能够有效沟通,把各种可能产生的心理障碍在沟通中妥善解决,通过沟通有效消除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冲突,从而促进组织形成和谐的关系。

(2)尊重激励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尊重的需要,这包括自尊的需要和受人尊重的需要两方面。惠普公司创始人比尔林利特说:“惠普之道就是那种关怀和尊重每一个人和承认他们个人成就的传统。”因此,个人的尊重和价值是惠普之道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经研究发现,领导重视和尊重员工是提高科技人员创新能力的主要动力之一。

中心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激励的过程中,始终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尊重员工的人格、思想、感情、行为等,使员工的尊重需要得到满足,在工作中有更多的自豪感、自信心和责任心,从而极大地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其更好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

(3)认可激励

美国学者范佛斯特认为,受人重视、得到赏识、引起注意的愿望是一个人最强大、最原始的动力之一。单位应把荣誉视为一种压力诱因,促使职工产生更大、更稳定的荣誉感,进而产生内部压力,主动提出高目标,出现向上行为。

中心岗位晋级任职条件中,从专业技术八级开始,条件中就对员工所取得的奖项或发明提出了要求,如专业技术八级中要求取得中级职称后获发明奖。

认可激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非物质激励方式。单位管理者应该对员工的工作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赞美,如口头表扬、颁发奖章、内部刊物表扬等,激励他们更好地完成工作。

3.满足员工发展需要的激励措施

发展需要主要是一种希望自己能够在事业上得到发展的愿望。

(1)晋升激励

晋升是指员工在职位或者职称等方面的升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满足员工事业发展的途径。晋升往往意味着对一个人成绩的充分肯定,并由此带来权利需要和自尊需要等方面的满足,因而晋升激励对员工而言意义十分重大。

职务晋升是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途径,员工获得了晋升机会,会认为这是单位对其工作能力与工作业绩的肯定与赏识,是自身价值的提升,是个人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志,从而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中心建立的岗位定级晋级体系,让每个员工到一定任职年限、具备相应资历时都有晋级的机会,从而以此为动机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努力地工作。十年来,共有10名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中级职称,3名晋升高级职称。

(2)培训激励

培训激励是指给员工提供培训及学习机会的激励方法。培训是员工高层次需要的重要内容,能够满足员工不断提升知识经验水平的需求,激发员工的成就需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中心通过“言传身教、树立榜样、培训学习、多种激励、适才使用”等方式促进人才培养,积极为人才提供成长机会及条件,每年分层次有步骤地选送100余人次参加培训,并邀请英国、日本、美国等外国专家开展关于鹿类动物保护、大气环境监测等方面的讲座;共有2人入选院海外人才计划、5人入选院青年骨干计划、17人入选院萌芽计划。以“系统性、针对性、计划性、过程性”为准则,在《人才培养制度》基础上,新增了《培训管理办法》,将外部培训与内部培训相结合,根据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及新员工的不同需求制定了个性化的培训内容;以“春华计划”、“秋实计划”为主体,制定了《人才培养专项基金管理办法》,用于资助入选院萌芽计划及中心自立的研究课题,全面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三、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晋级与激励的工作成果

1.优化科研队伍结构,实现单位与个人能力的共同提升

中心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2人,学术技术带头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人,科技骨干人才(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3人;本科及以上学历3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1人,博士研究生3人。

(1)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

不断加强同国内外麋鹿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行业的交流,与英国乌邦寺签订《合作备忘录》,重点开展野生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等方面的合作;与中科院动物所、中科院植物所、环科院共同合作开展《北京城市生物多样性评估与保护对策研究》等方面的合作;与中科院动物所、北京动物园、清华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西鄱阳湖湿地公园、北京列平茸鹿研究中心在麋鹿行为与遗传学、麋鹿肠道菌群、麋鹿回归自然等方面开展科研合作;与台湾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台湾自然生态保育协会、台湾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开展学术研究与科普教育合作。

(2)科普传播取得新成绩

精心设计并推出《北京的生物多样性》、《麋鹿还家巡展》等3项展览,与国家动物博物馆合作举办了《人类亲缘——灵长类多样性与人类起源》临时展览,顺利完成“世界鹿类展深化设计及布展”项目。与北京天文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共同成立“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普文化与新媒体技术重点实验室”,为打造中心科普宣传品牌奠定基础。

中心近年来科研、科普能力的提升是中心专业技术人员个人能力提升的综合体现,工作成果是专业技术人员团队合作的最好印证。

2.激励与绩效考评相结合,促进员工职业生涯发展

中心专业技术岗位晋级体系的建立以激励员工为基本原则,从物质、非物质两方面对员工进行激励,并取得成效。通过薪酬激励、公平激励、中心发展目标激励满足了员工的生存需要;沟通激励、尊重激励、认可激励满足了员工的相互关系需要;晋升激励、培训激励则充分满足了员工职业发展的需要。

以“客观公正、民主公开”为原则,以聘用合同和岗位职责为依据,进一步完善岗位目标责任,达到以岗定责,以责评效,以效定薪,岗变薪变,逐步完善了《绩效考核暂行办法》,使考核工作由“上级领导评价为主”转变为“采取自我评议、群众评议与领导评议相结合,考核工作与考核实绩相统一的方法”;从“中层干部、普通职工的两类考核”转变为“突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分类考核”;从“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的单项考核”转变为“德、能、勤、绩、廉的综合考核”。通过绩效考核结果,进一步完善激励体系、调整激励措施,力求将激励效果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郭瑞增.激励要讲方法[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俞文钊.现代激励理论与应用[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3]余兴安.激励的理论与制度创新[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

[4]孙新波,樊治平,秦尔东.知识员工激励理论与实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1网络下生物课外活动的内容

1.1宣传生物科普知识以往,我们用来进行生物科普知识宣传的黑板报和宣传栏所承载的信息量非常有限,同时,它们也只能是利用简单的图片、文字来达到宣传目的,其效果也不够显着。但利用校园电视网和校园局域网来进行宣传,则将使内容更充实、形式更多样。这样,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1.2开展电子问卷调查利用校园局域网开展电子问卷调查,在调查的广泛性和统计的及时性上,取得的效果大大优于传统的问卷调查。

1.4展示学生科技成果组织生物科技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促进课堂教学,提高生物教学质量。而科技成果的展示,将使学生获得一种荣誉感,从而得到极大的鼓励,也将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生物科技活动中来。在网上展示学生的科技成果,不但能很好地解决展示场地、作品保管等问题,而且有利于更多的同学来参观和研讨。

例如:我们组织进行了“押花贴画”比赛之后,将各个班的优秀作品的相片和制作说明,在网上。这样,既保证了优秀作品不受损坏,又增强了展示效果,还吸引了更多的同学来参观。又如:我们在组织了名为《生态校园之我见》的小论文比赛之后,开设了一个名为《生态校园》的网站,发表了许多优秀小论文,并欢迎继续投稿到我们设立的校园信箱和E-mail上,更多的学生甚至外校学生也投来了稿件。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思辩能力,又使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的课堂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还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

1.5设立青春心理信箱身高、体重的迅速增长,第二性征的出现,给正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带来了烦恼和困惑;对他们心理问题的解答,也是生物教师工作的一部分。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得到老师的帮助,我们在校园网上设立了“青春心理信箱”。凡是需要帮助的同学都可以把自己的要求写到信箱,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用密码打开信箱,了解学生需要后,根据不同要求,采取合适方式进行心理指导,或面谈,或回信……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2网络开展生物课外活动的注意点

1.1“走”,走出校园,扩大视野

1.2“看”,亲眼所见,亲身感受

1.3“读”,读科学新闻,读科普书籍,读学术文献

1.4“讲”,讲自己的学术见解,讲自己的所悟所感

1.5“做”,做科技小发明,争做“明天发明家”学生

做科技小发明,争做“明天发明家”。例如,做学校景观水池水质健康维持系统,依据生态学原理,铺设底质淤泥、沙子和砾石,栽植睡莲、莲藕和浮萍,放养鲢鱼、鳙鱼和鲫鱼,投放水螺、河蚌和泥鳅,成功保证了水池水质永续健康维持,该系统目前已被学校采纳实施和推广,效果良好;做重金属污染土壤植被快速修复实验:1位学生挑选各种抗性植物做重金属毒性测试,设置一系列重金属浓度梯度,筛选高抗毒性植物种类和植株,尝试分析一些小分子有机物,以期获得高抗性物质、机理或机制;做荒山造林树种种间关系实验,挑选本地常用的荒山造林树种,野外采集各种树叶制成水溶液,设置各种正反交试验和交叉实验,测试植株根茎叶生长情况和部分生理指标,获得了最佳的荒山绿化造林组合建议。

2课程实施后的效果

2.1科学创新素质明显提高

在整个教学研究过程中,65位学生获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等奖;3位学生获第二届未来杯全国中学生创意设计竞赛三等奖;6位学生获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三等奖;19位学生以突出的科学创新素质获得21所高校的自主招生录取资格;3位学生以卓越的科学创新素质获得了清华、北大的自主招生考试资格。

2.2自然科学研究的成果丰硕

学生的科学考察,扎实工作,研究成果丰硕,先后承担了科普活动项目1项、山东省科协学术活动重点项目1项、临沂市科协学术活动重点项目4项和临沂市政府决策咨询项目2项。有11位学生发表学术论文,荣获临沂市优秀自然科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临沂市政府决策咨询项目优秀奖1项。

2.3科普宣传和区域辐射成效

医学期刊在3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品种由少到多,内容由最初的综合性发展为专科甚至于专题。今天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发展速度看,自1679年第一种医学期刊出现到1862年近200年间,世界生物医学期刊仅仅20种,到1962年约为6000种,现已达35000种,近30年中增长6倍,平均每5年增长一倍,是整个科技期刊中所占比重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类。今天,每个医学专科均有自己的专业期刊,甚至某一器官、某一种重要疾病以及治疗心脏病的起搏装置和治疗肾脏病的透析疗法,都有专门的期刊。

中国公开发行的医学期刊,1981年为173种,1982年为200种,1983年为224种,1984年为246种,1988年为497种,截至1990年底,已达516种(其中检索性期刊64种)。从载体形态看,过去只有单一的印刷出版型,又出现了缩微型、视听型和机读型。当然印刷出版型仍为今天主要的载体形态。

二、医学期刊有哪些类型

1从出版周期上可分为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年刊等;从使用文字上可分为中文期刊、英文期刊、法文期刊等,从出版或编辑机构上可分为学术团体出版的期刊、政府机构出版的期刊、出版社或厂商出版的期刊;从载体形态以及文献加工程度上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等。

2按内容又可分为:

2.1学术、技术性期刊,主要刊载科研、医疗、教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实验报告、临床报告等原始文献。信息量大,情报价值高,是医学期刊的核心部分,如学报、纪年、会刊或会议录、汇刊、综述、进展、年鉴等。

2.2快报性期刊,专门刊载有关最新科研成果的论文,预报将要发表的论文摘要。内容简洁,报道速度快。如各种快报、快讯等。西文快报性刊物常常带有通讯、短讯、通报等字样。

2.3消息性期刊,一般刊载与学术机构或厂商企业有关的新闻消息,作为与社会(或机构的成员)之间保持联系的纽带,刊名中常带有新闻或快讯等字样。

2.4资料性期刊,主要刊载实验数据、统计资料和技术规范等方面的内容,专门向用户报道各种数据和事实性情报,刊名中常带有数据、记事录等字样。

2.5检索性期刊,供查找文献用,常带有文摘索引等字样。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改革互动式教学

生物工程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的后续课程,是一门以专业知识为主要内容,以英语的形式进行呈现的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生物工程专业英语文献的能力,更好地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前沿,了解业内的发展动态,拓展专业知识的领域,为将来从事本专业工作搭建了一个语言的平台。

生物工程专业涉及面比较广,前期课程主要包括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酶工程、生物工艺学、分离工程、发酵工程等。与基础英语的学习有所不同,专业英语的学习必须先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为了让学生顺利地从基础英语的学习过渡到专业英语的学习,同时更好地将英语学习与专业知识结合在一起,更好地提高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一教学方法的创新尝试

1.采取双向互动式教学

2.延伸课堂教学环节

传统课堂的延伸虽然极大地丰富了老师的教学内容,开阔了知识视野,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比如,老师给学生看的专业文献自己必须先了解,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些讨论问题,这样隐形压力的存在可以促使老师更加积极主动地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

二教学内容

1.强化专业词汇的学习

2.翻译技能的提升

翻译也是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与大学英语不同,专业英语通常结构比较复杂,长句较多,导致专业英语的翻译更应该注意使用翻译的技巧,使翻译过来的文字符合中英文的语言表达习惯以及语法规则。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用直接的例句强化专业英语翻译过程中经常用的翻译技巧,比如语序的变换、词性的改变,长句的断句及用词的增加和省略等。并适当以课堂作业及课后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实际应用这些技巧,逐步改变中英文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语法习惯。在此基础上,将翻译技巧和能力用于论文摘要的写作,为后续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的写作提高打下一定的基础。

3.教材的选择

三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四小结

一.国内研究概况

从交叉学科的视角开展的研究涉及到了美学、管理学、营销学、经济学、贸易学、生物化学、文化学等诸多方面。主要的代表作品有:《中国茶美学研究:唐宋茶美学思想与当代茶美学建设》(朱海燕著,2009)、《茶叶生物化学》(宛晓春主编,2003)、《茶业经济学》(杨江帆主编,2010)、《茶业管理学》(杨江帆主编,2010)、《茶叶市场营销学》(姜含春主编,2010)、《茶叶经济管理学》(陈椽著,1992)、《唐宋茶业经济》(孙洪升著,2001)、《茶文化学》(徐晓村主编,2009)、《茶文化学》(刘勤晋主编,2001)、《茶叶经济管理学》(杨江帆、管曦编著,2004),等等。

《茶文化的传播及其社会影响》是一部研究论文集,收录了1992年5月在湖南常德召开的第二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论文40篇,内容涉及茶文化的内涵发展、社会功能、饮茶习俗与茶艺、茶道等诸多方面,从社会学视角的研究特色并不明显,主要集中于对个别性的茶与茶文化的社会功能的分析。

《茶、糖、樟脑业与台湾之社会经济变迁》是一本从茶、糖、樟脑业研究台湾社会和经济变迁的作品。1860-1863年,台湾在及其附属条约下,正式对外开放淡水、基隆等地,1895年,台湾被日本人统治。在此期间,茶、糖、樟脑是台湾的三大出口品。该书分析了1860-1895年间三者的出口市场、生产及产销组织,探讨了三项产业对晚清台湾社会及经济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社会学特色。

《茶与宋代社会生活》对茶与宋代政治、社会生活、宗教文化、中外交往等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对宋代茶艺做了系统梳理与历史比较,对宋代贡茶和赐茶的政治意蕴、茶与宋代社会生活、茶与佛教、茶与中外文化交流、宋人茶观念、宋代茶书、茶与宋代诗词书画等都进行了细致的考辨和剖析。全书更注重社会史的研究,并在其中穿插社会功能分析。

二.国外研究概况

第二,专业性较强的对茶的发展史及茶文化影响的形成和扩散过程的研究类。如《Tea:thedrinkthatchangedtheworld》(LauraC.Martin,2007)、《Atimefortea:women,labor,andpost/colonialpoliticsonanIndi-anplantation》(PiyaChatterjee,2001)、《Tea:cultivationtoconsumption》(KenC.Willson,MichaelN.Clifford,1992)、《PassionforTea:ItsHistory,ItsFuture,ItsHealthBenefits》(BeverlyRorem,2008)、《Theempireoftea:theremarkablehistoryoftheplantthattookovertheworld》(AlanMacfarlane,IrisMacfarlane,2004)、《ForalltheteainChina:howEnglandstoletheworldsfavoritedrinkandchangedhistory》(SarahRose,2009),等等。

第三,以茶为名、主题或线索的文学作品和纪实作品类。如诗集《Tea》(DouglasA.Powell,1998)、《TeaPartyToday:PoemstoSipandSavor》(EileenSpinelli,KarenDugan,2006),小说《Tea》(StaceyDErasmo,2001)、《Thetea-planter》(FEPenny,1906),纪实作品《Threecupsoftea:onemansmissiontopromotepeace———oneschoolatatime》(GregMortenson,DavidOliverRelin,2006)、《TheMeaningofTea:ATeaInspiredJourney》(ScottChamberlinHoyt,PhilCousineau,2009),包括了历史、宣传、文学作品介绍的《Anecessaryluxury:teainVictorianEngland》(JulieE.Fromer,2008)、《DrinktheTea:AMystery》(ThomasKaufman,2010),等等。

第四,从不同视角对茶的诸多功能进行专门研究与介绍的著作类。如关于茶的医药功能研究的有《Tea:bioactivityandtherapeuticpotential》(Yong-suZhen,2002)、《Greentea:healthbenefitsandapplications》(YukihikoHara,EbooksCorporation,2001)、《Protectiveeffectsofteaonhumanhealth》(NarenderKumarJain,MaqsoodSid-diqi,J.H.Weisburger,2006),关于茶与人生修养和人生智慧的《MeditationswithTea:PathstoInnerPeace》(DianaRosen,2006),关于茶与宗教的《TeaTimewithJesus》(LauraSanders,2008),等等。

第五,以茶为线索的政治、经济史的研究类。如《Tea:Addiction,Exploitation,andEmpire》(RoyMoxham,2004)、《TheBostonTeaParty》(MattDoeden,2005),等等。

第六,以社会学的视角进行的研究类。主要有:《Asocialhistoryoftea》(JanePettigrew,2001)、《TeaplantationworkersinaHimalayanregion》(KhemrajSharma,2003)、《SociologyofIndianteaindustry:astudyofinter-ethnicrelationships》(KhemrajSharma,2005)、《Socio-economicandpoliticalproblemsofteagardenworkers:astudyofAs-sam》(ShyamNarainSingh,AmarendraNarain,PurnenduKumar,2006)、《ThetealabourersofNorthEastIndia:ananthropo-historicalPerspective》(SarthakSengupta,2009),等等。

《Asocialhistoryoftea》对17世纪到21世纪(2001年)茶的社会历史进行了社会视角的综合研究,尤其是对茶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发挥的功能以及与这些角色、功能相对应的社会背景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如茶舞蹈、茶的社会礼仪等等。该书主要谈了英国和美国的许多城市的茶社会历史,还涉及到了日本、印度、德国、意大利,对中国的城市涉及不多。该书对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做了较为深入的调查与研究,是一部较为综合的从社会学视角来考查茶的功能的著作;但显然,其主要集中于对社会历史中这些功能发挥的考查,没有系统化地运用社会学的视域来分析茶的社会性。

《TeaplantationworkersinaHimalayanregion》重点讲述了印度、锡金的喜玛拉雅山脉地区的茶农的生存状况:该书认为,那些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一旦受雇于种植园,便成为工薪阶层,但从社会角度而言,他们是一种异质的结构。即使有着不同方言的两个部族间难以达成有效互动,但尼泊尔社会的异质性有助于维持这种种植园系统的封闭状态。该研究基于2000-2001年对TemiTeaEstateofSikkimHimalayas进行的调查。他首先进行了家庭统计(householdcensus),共设计了15个问题;然后,他又针对茶农(工人)开展了社会文化方面(socio-cul-turalaspects)的调查,共设计了60个问题。通过这些数据收集来深入考察这些茶农各方面的生存状况。这是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研究茶产业的一个典型代表,但尚欠缺交叉学科的特色与高度。

一、运用“五有”策略进行有效科学课堂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学会劳动是廉价的最有现实意义的智力开发方式。科学课《课程标准》指出: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是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并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通过这些活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就让二小老师找到了科学课教育目前真正存在的问题:内容与实施途径,而且必须注入活动与技术的元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五有”课堂教学策略(有正确的科技教育思想;有可见的科学探究元素;有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机会;有表达自己科技作品的载体;有可行的科技实验实践的“小活动”)以提高科学课的科技含量。于是,由教导处牵头,组织了一部分教师开发了科普类课程、实践类课程和创造类课程。同时创新小学科技教育的途径。

二、结合学校实际构建三类课程

1.科普类课程

科普类课程的核心价值就是通过师生在课堂内外习得科普常识、形成科学思想、技术思想、社会思想。科普就是把人类研究开发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融化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进行转播,使之为大众所了解。学校按照科普类课程的基本教学模式:围绕问题收集信息――围绕问题交流信息――围绕问题建构知识――围绕问题提出新问题――问题解决建议对学生引导、科普读物推荐、教师传播、学生阅读、家长协助、参与社会;还通过科学手抄报、在教室内开辟科普知识专栏、举行科普知识竞赛、在课堂教学和活动中渗透等途径实施科普课程。以学生自主地收集科普信息,阅读科普读物,观看科普影视,参观科技馆,丰富科普常识,具有科学精神等为参照进行评价。

2.实践类课程

3.创造类课程

查看更多《中国烟草学报》杂志社信息请点击:《中国烟草学报》编辑部

烟草与烟气化学

(1)聚醋酸乙烯酯大孔吸附树脂选择性降低烟气中苯酚研究杨松聂聪孙学辉颜权平王宜鹏赵乐刘惠民张晓兵

(5)卷烟主流烟气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含量的检测方法吴娜耿永勤李雪梅米其利黄海涛周岚唐萍

(10)不同钾肥配施对烤烟石油醚提取物和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何永秋刘国顺杨永锋李姣高琴彭金梅刘典三母海勇高传奇

制造技术

(15)物理参数对造纸法再造烟叶纸基热降解和燃烧特性的影响宁敏周顺徐迎波胡源葛少林王程辉舒俊生田振峰王平军周明华陶丰何庆

农艺与调制

(21)我国部分典型植烟区土壤腐殖质组成特征及其与部分土壤因子的关系马云飞罗会斌宋街明莫江杨承李振华蔡凯尹启生

(26)曲靖市植烟土壤有效锌含量状况及与土壤因素的关系分析赵爽许自成解燕芦秀苒刘加红邓建华

(32)土壤氮和15n肥料氮在不同生长期烤烟各器官的积累化党领张诗卉王瑞霍光刘卫群

(37)恩施州烟田养分输入、输出与平衡邓建强王瑞谭军赵晓超

(43)不同光质对烤烟漂浮育苗中烟苗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时向东王林枝满晓丽刘喜庆王旭锋

植物保护

(47)根际土壤调控对连作烟田青枯病的控制作用郑世燕丁伟陈弟军杜根平徐小洪谢华东

现代烟草农业

(53)湖南烟农专业合作社的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肖春生肖汉乾

生物技术

(60)一株新的具有高效降低烟碱含量的短小芽孢杆菌mk21的分离筛选及作用研究陈德鑫许家来马志远郭志刚安德荣

(64)烟草科技期刊论文撰写基本要求正式无

(65)云烟97巨型变异烟株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何余勇罗定棋赵磊峰张永辉谢强年夫照谢云波雷晓

(70)烟草内生促生细菌的筛选及在漂浮育苗中的应用效果陈泽斌杨跃华夏振远雷丽萍陈海如

吸烟与健康

(76)nnk和b[a]p在卷烟烟气复杂基质中的联合遗传毒性木潆朱茂祥潘秀颉杨陟华齐绍武

综述

(81)稻田残留二氯喹啉酸对后茬烤烟的危害及其修复研究进展韩锦峰张志勇刘华山王晓军

(90)烟草类胡萝卜素代谢的遗传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永霞冯琦王景崔红刘国顺

(95)云南腾冲县打造高黎贡山绿色生态优质烟叶界头示范区无

(96)打造特色科普助推科技兴烟——湖南省烟草学会推进科普工作纪实无

(f0002)烟草全基因组基因芯片第一版(tiling芯片)成功研制无

关键词:活动课;实践;发展;自主性

生物活动课是生物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是集知识体、思维链、能力键、与再生力(学会学习的能力)为一体的重要课程。生物活动课服从与生物教育目标,又必须渗透下列各项具体目标:

(1)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合作、竞争意识;

(4)培养关心集体、团结互助的社会公德意识;

(5)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

(6)培养自学能力及资料检索处理能力;

(7)激发学习生物学兴趣,培养学习生物学情感。

1生物活动课的构建原则

为了更好地根据生物活动课特点开展活动,须遵循以下原则:

1.1生物活动课与学科课程内容互补原则。

1.2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相统一原则。

1.3自主性和主导性相结合原则。

1.4规定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1.5实效性和因地制宜原则。

1.6趣味性和多样性原则。

2生物活动课现状透视

近几年,活动课程的设置受到教育部门及部分学校的重视,但目前许多师范学校生物活动课不同程度偏离活动课的构建原则,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2.1组织上的自发性

生物活动课虽然强调自愿参加,但总要依赖与一定的组织形式,以保证活动课的正常开展。目前,部分师范学校生物活动课仍处于自发状态,无牵头的组织者、无组织发展的有关程序、无严格的组织纪律、无检查评估的组织部门。这样的自发组织是不稳定、不长久的。

2.2内容上的随意性

活动课内容应根据学科的培养目标,考虑到和教材的衔接,体现有序性。而有些学校或生物教师在安排的内容上随心所欲,没有通盘考虑课程体系,又没有精心设计活动方案,也不参照相应的活动课教材,使活动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收不到实效。2.3形式上的单调性目前部分师范学校开展生物活动课时,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差异,搞简单的一刀切、大呼隆的群众性活动,没有指定有专长的教师作指导。久而久之,把本来有兴趣的学生培养成无兴趣的人,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特长的学生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接受相应的培养。

2.4开展活动的不经常性

3生物活动课的实践

我校针对开展生物活动课存在的问题,以生物活动课构建原则为指导,结合学科特点,反复实践,总结以下活动方式和操作形式。3.1健全的组织结构

到技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教育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3.2独特的方案设计

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科技活动,优秀的活动方案是学生活动成功的重要前提。在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参与一些活动方案的设计,倡导参与意识,把握好学生参与的契机;体现自主性和主导性原则。以“空中绿化调查的活动课,,进程为例,设计活动方案。

活动进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空中绿化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我市空中绿化的程度

空中绿化对各行业的影响

交代活动目标

明确活动目标

空中绿化的类型有那些

我市空中绿化的程度怎样

空中绿化对交通、旅游有何影响

制约空中绿化的因素有那些

提出问题

引导思考

积极思考

勇于探究

调查居民阳台的绿化

调查马路的栏杆绿化

调查建筑物的屋顶绿化

组织调查

激发动机

亲自实践

动手操作

我市居民阳台绿化率不足10%

马路栏杆、厘顶的绿化率近为零

我市空中绿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总结讨论

解疑释疑

讨论辨析

质疑问难

国内外城市绿化情况

影响环境的因素

引发联想

促进迁移

积极想象

举一反三

提交调查报告或

撰写科研论文

评价分析

自我检测

3.3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

3.3.1参观考察

结合当地的实际,组织学生参观市蟹苗养殖厂、贝雕工艺厂、水族馆、珍稀蝴蝶展、海洋生物标本展,还参观市污水处理厂、市环境检测中心;组织学生看科普电影和录像;考察新海电厂循环水的利用情况。参观考察过程中请有关技术人员现场讲解,参观后组织学生谈收获、写体会,教师作总结。

3.3.2实验探究

根据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开展一定的实验活动;也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发现有意义的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让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亲自实践,动手操作,敢于创造。如《绿蒂王、梧桐等花卉的组织栽培》、《用废弃茶叶、栎叶栽培灵芝高产技术的研究》、《玳瑁的人工饲养试验》、《玉兰种子的芳香油提取试验》等。

3.3.3开展讨论

生物活动课上可就有兴趣的问题开展讨论,如我国是否存在蜂鸟蜂鸟与雀天娥到底有那些区别也可就某些重大工程建设展开讨论,如围绕高公岛核电站的建设对我市经济的促进作用和可能对环境产生副面作用开展讨论。讨论中,注意营造自由商讨的气氛,使学生敢于大胆表述,注重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加强语言规范表达的训练,也渗透了环境教育。

3.3.4撰写小论文

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也是生物活动课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可以布置一些“课题”或让学生自己选题,进行论文的撰写,以提高写作能力。题材可源于学习书本知识的心得、体会,如“为什么有的黄瓜吃起来很苦"、“大象的生殖能力到底有多大”;也可源于日常生活及生产实际的总结体会,如“豆虫的人工饲养"、“药用昆虫的调查"、“烟台百里香的香料提取"等,然后,由师生共同组成的评审组从科学性、创造性、应用性对论文进行评审,给优秀者以奖励。

关键词微时代;科技新闻;科学美国人网(ScientificAmerican)

1概念界定:“微时代”科技新闻

“微时代”的信息传播体现出传播者个人化、信息碎片化、传播裂变化等特点。在“微时代”媒介融合、大数据整合、多屏移动智能终端普及等背景下,作为“微内容”的信息在传播中不再以媒体为中心传播,而通过多层次的“去中心化”传播,并产生裂变式的传播效果,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大面积的社会传播必须依赖“大媒体”平台的格局。

在我国,科技新闻是指针对科学技术领域内最新发生的科技研究成果、国家科技政策、科技前沿动态、科技工作者的取得的重大成就、科技界的活动等科技事件进行报道。①广义上的科技新闻一般也包括应时性科普类报道。西方国家的上述概念有所不同,科学新闻(Sciencenews)和技术新闻(Technologynews)分别侧重科学发现和技术成就,前者范围更广泛,和我国“科技新闻”概念更接近。

处于“微时代”的科技新闻报道需要适应用户追求轻松、高效、浅显等“轻阅读”、“浅阅读”的习惯,采用多种媒介方式全媒体立体化报道,利用多屏移动终端等新媒介平台,力求使报道更具可视性、互动性、趣味性。

2微时代背景下“科学美国人网”的创新之处

2.1“科学美国人网”简介②

在微时代背景下,科学美国人网站(ScientificAmerican,简称SA)③将诸多资源整合,为我们提供了新媒介环境下科技新闻创新发展的借鉴样本。其科学报道对当今的科学技术新发展作以简明、通俗的介绍,涉及科学发展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健康、地球、心理、太空等方面。

旗下同名杂志《科学美国人》④(ScientificAmerican)是美国享有盛誉的大众化科普杂志,是著名杂志《科学》(Science)的姊妹刊。科学美国人网有效利用杂志的内容资源,结合《头脑》(TheMind)杂志《科学六十秒》(SSS)⑤等子资源进行整合营销和传播,成为微时代科技报道的典范。

2.2传播战略创新

2.2.1融合化⑥

2.2.2社会化

最值得一提的是,网站还依托用户的社交媒体开展社会化活动,并形成一定高粘性的用户群体。其中,一部分是科研工作者。《科学美国人》杂志是顶级科学家向公众传播自己的理念和成果的首选平台,多数撰稿者都是某一学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到目前,有145位诺贝尔奖得主为其撰稿。网站成为杂志的延伸平台,科研工作者往往很乐意借助这一平台和传播最新研究成果。他们通过Blogs(博客)等专栏为其撰稿,形成用户自制的内容生产(UGC)。因而,科学美国人获得大量高质量原创性独家内容。

另一部分群体是网站组织的科技活动参与者。比如常设的solveinnovationchallenges⑨(解决创新难题)活动。用户可以尝试解决给定的一系列科技难题并获得相应的丰厚报酬。再比如一些增进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交流的公益项目——1000Scientistsin1000days(1000科学家1000天)。这些活动很好的调动了用户参与性和互动性,使用户在现实社会中开展社会化的科技传播活动。

2.2.3平台化

科学美国人网试图打造整合式数字化传播平台。目前已有用户咨询平台、用户邮件资讯传递平台、用户订阅平台、社交媒体传播平台等。在社交媒体平台,通过Facebook、Twitter、Google+、Youtube等微时代重要社交媒介推广传播信息。

2.3报道业务创新

2.3.1“微报道”

这里的“微报道”是指在“微时代”背景下微模块式的报道方式。具体说来:

1)外观设计借鉴微博,每条报道形成相对独立的微小模块空间,采用标题加摘要式呈现,力求图文并茂,色彩亮丽美观;

2)每个“微模块”篇幅短,切入点小。体现“微内容”特点,适应轻松、快速的“轻阅读”和“浅阅读”需求;

2.3.2可视化

科技新闻报道往往涉及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不免出现大量专业术语,将科学研究以视觉化的形式呈现,可以使报道深入浅出,读者一目了然。微时代是读图时代,更是“悦读”时代。科学美国人利用微时代多媒体优势将深奥严肃的文字内容用可视化的语言表现和传播,其手段包括图片、表格。漫画、示意图、模拟图、视频、动画、互动式模拟软件等。科技新闻可视化操作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数据类根据需要绘制不同类型的统计图。

地理类按重要程度在地图上依次标出重要信息。

2.3.3趣味性

因此,科学美国人网非常重视科技新闻的趣味性(humaninterest)以Attractaudiencesatthefirstglance(一见钟情)为报道原则。

其次,其科学报道选题往往富于贴近性,和生活紧密嵌套。例如在深秋适时推出《Whydoautumnleaveschangecolor?》(秋叶为什么会变色?)

再次,节目内容情节化,制作精良。《即时理论家》(InstantEggHead)是网站颇具趣味性的视频栏目,视频时长1——2分钟。在《whyisyawningcontagious?》(打哈欠问什么会传染)一期中主持人(蓝衣女性)先以打哈欠幽默开场,然后分析人们日常生活中打哈欠时的心理状态,接着探访表情对打哈欠人的影响,之后引出科学家对婴儿的实验,最后告诉观众打个哈欠吧。主持人语调抑扬顿挫,配以轻快的音乐,加之画面美感,情节化的叙述方式使观众轻松中获得新知。

2.3.4品牌化

《科学六十秒》(sixty-secondscience,SSS)是科学美国人网极具辨识度

的名牌节目:在六十秒中,简明易懂又富于吸引力地呈现最新科研成果。节目短小精悍,伴随秒表的滴答作响的片头,SSS往往以细节切入,伴有吸引人的音乐、音效,节奏轻快,剪辑精当,成为著名品牌栏目。它把看似深奥的科学问题以看似随意,通俗易懂方式传播,充满着流行文化的气息。由于节目语音标准抑扬顿挫,词汇丰富、表达流利地道,成为世界众多英语学习者的必听节目。

3对中国科技新闻报道的启示

3.1搭建适应微时展的全媒体平台

果壳网在微时代科技传播方面走在前列,网站在微版块视觉设计、可视化示意图制作、视频等方面均有借鉴科学美国人成功的经验。在内容生产方面,它尝试用户自制,依托科技兴趣小组创造专业、优质的内容。

3.2树立“翻译”意识,增加科技报道的趣味性

科技新闻报道,既和新闻界跳舞,又和科学界跳舞。科学松鼠会的创始者们认为:科学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就像味道鲜美却又不方便吃的坚果。而他们就是要像松鼠一样,把科学坚果外层的硬壳剥掉,把味美的果肉献给大众。因此就要求科技报道工作者具有翻译意识,把深奥的科学道理深入浅出地讲出来。做好翻译科学的工作。

传统科技报道可以止于让公众“易读”,但微媒体背景下,要努力做到让公众“悦读”,其中选题贴近性和报道趣味性最为关键。

首先是创新选题思路,可以改变以往从科学界、科学论文里寻找线索的传统,将新闻事件纳入到视野中来,使选题具有生活贴近性和科学权威性。

其次是将报道进行大众化、通俗化解读,少用专业术语,摒弃刻板报道语态,增加人文性。调动图示、音乐、动画等多种手段,力求情节化、故事化、风趣幽默地解读科学,使科技兴趣能成为人们文化生活和娱乐生活的重要元素。

注释

①梁索平:《浅谈科技新闻报道的问题和对策》,《青年文学家》,2013

④《科学美国人》是美国享有盛誉的大众化科普杂志,是著名杂志《科学》(Science)的姊妹刊。它创刊于1845年,目前每月出版,是美国历史最长的、一直连续出版的大众化科普杂志。

⑤ScientificAmerican'sSixty-secondScience

⑥融合化定义参考(澳)奎因,(美)费拉克;任锦鸾译《媒介融合——跨媒体的写作和制作》,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⑦梁永霞、田宏:《ScientificAmerican的成功之道》,《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年第1期。

⑧用户自制内容:UserGeneratedContent,简称UGC

⑩梁永霞、田宏:《ScientificAmerican的成功之道》,《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年第1期。

用户自制内容:UserGeneratedContent,简称UGC

SSS源于“科学美国人”的播客(podcast)60-SecondScience。每天一条科技方面新消息,从医药、物理、生物、宇宙,到环保、食品甚至生活中的科学小知识,内容涉及方方面面。节目中介绍的科学动向,很多都是最近刊登在国际主要科学杂志上的新研究成果。

[1]陈鹏.新媒体环境下的科学传播新格局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2]李华.用人文化表现方式塑造科技新闻“悦读”时代.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张丽,等.世界广播电视发展趋势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4][加]麦克卢汉.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译林出版社,2011.

[5]梁永霞,田宏.ScientificAmerican的成功之道.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1).

[6]李正伟.对我国科普期刊的启示.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008.

[7]董艳华.新媒体语境下期刊的科技传播研究.南都学坛,2009(5).

[8]郭涛.当前科技报道一些误区及对策.中国记者,2012,2.

[9]王亦军.迷茫中的中国科普期刊.今传媒,2006(10).

[10]田利平.中国特色的科学报道——新闻报道风格探索.科技传播,2009,8.

[11]张佰明.嵌套性——网络微博发展的根本逻辑.国际新闻界,2010,6.

[12]喻国明,张佰明.嵌套性——一种关于微博价值本质的探讨(下).新闻与写作,2011,9.

[13]田智辉.论用户制作内容对新闻传播的影响.现代传播,2008(2).

伽利略是意大利的天文学家,也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毕生致力于科学事业,而且不迷信权威,敢于追求真理,是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创始人之一。

伽利略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发现了“摇摆的等时性”。后来,又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在两千多年前宣布的“不同重量物体落地速度不同”的理论,第一个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伽利略在哥白尼、布鲁诺的“日心说”鼓舞下,开始向教皇奉为至宝的“地心说”发起挑战,还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伽利略在科学领域的重大成就,激怒了罗马教皇及其信徒们,他们把伽利略投入了监狱。但伽利略仍不屈服,仍矢志不渝的追求真理,终于也追随着真理默默地离开了人世。

伽利略就是这样,他的生命也因追求真理而精彩。

追求真理不只是伽利略这些大科学家才做的事,有一位名叫聂利的12岁小学生也是追求真理的典范,它了“蜜蜂发生靠的是翅膀振动”——这个被列入我国小学教材的生物学的“常识”,聂利为此撰写的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

有人曾说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我们小时候上幼儿园、学前班,到小学、初中,我们将来还要上高中、大学甚至更高的学历。我们上学读书不就是在追求真理吗?使人们走向成功的不也是追求真理吗?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也还是真理啊!如果我们发现了知识中的问题,就更要把它改变成真理啊!

THE END
1.医学科普文章写作课件20240621102834.ppt医学科普文章能够帮助公众了解医学知识,提高医学素养,增强自我保健能力。提高公众医学素养传递健康理念促进医患沟通医学科普文章可以传递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的重要性等理念,引导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医学科普文章能够让公众更加了解医学的复杂性和局限性,减少医患之间的误解和沟通障碍。03医学科普文章的重要性0201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621/8024112112006102.shtm
2.《医学科普文章写作与出版专家共识》山西发布规范科普文章创作近年,各种医学科普文章大幅增加的同时,一些医学科普文章质量不高,甚至对民众形成误导并产生健康危害。 10月27日,在山西太原举行的中国博士创新站科研工作坊现场,发布由山西医学期刊社、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等20家机构参与撰写的《医学科普文章写作与出版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共识》从医学科普文章的定义和...https://m.sohu.com/a/820922284_123753/
3.2024年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降科普大赛公益大赛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寄生虫病、鼠疫、布鲁氏菌病、其他地域性流行疾病等9个主题,各设立第一名1人,第二名2人,第三名3人,另设优秀科普文章若干。 取得名次文章将择期发表在中国地方病防控微信公众号、地方病防治通讯,并择优推荐至《中华地方病学杂志》《中华医学信息导报》...http://m.52jingsai.com/article-20891.html
1.好的医学科普是怎样炼成的?打开互联网医疗的流量之门文章大众...由于线上的健康需求量增大,这也反向使得更多的医生朋友开始真正拥抱互联网,加入了互联网医疗的大军,加速了整个产业的核心医疗资源的注入,包括预约挂号,在线问诊,医药电商,健康保险等等这一系列的业务都蓬勃发展,而其中还有一脉,也是我现在高度关注和看好的,就是医学科普的市场。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AMLRH0M0511805E.html
2.写好医学科普文章有诀窍—优医迈医事热点所以,写专业文章的时候,你可以充分展示你这个过程中占有了多少专业文献;而写科普文章,你需要占有的专业文献一点也不能少,但还不能表现出来!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医学上存在很多有争议的问题,这些问题该怎么办?关于学术争论,每个人肯定都有自己的看法,但对于大众来说,你是什么看法的并不重要,所以最好不要把自己的观...https://www.uemeds.cn/info/infodetail/3749
3.北京妇产医院主任医师游川教医护人员如何写好医学科普文章?写科普还要注意一些雷区,避免出现在民族、性别、宗教、文化、年龄等方面产生偏见的信息,注重患者隐私等。 当然,科普文章的表达形式是非常多的。可以用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医学知识,它是普及医学知识、推广医学技术、介绍新产品、新方法和新经验的好方法,也可以采用报告文学、小品、诗歌、童话等生动活泼的文艺性表现...http://www.bjogh.com.cn/xwzx/article/25853.html
4.科普大赛写一篇好的医学科普有多难?他们告诉你南方plus【科普大赛】写一篇好的医学科普有多难?他们告诉你 一篇好的科普, 逐字逐句都饱含科普工作者的心血。 写好科普有点多难? 看看这些优秀文章就知道。 编号:964 作者:郑栋栋类别:科普文章类 单位:茂名市电白区妇幼保健院 作品名称:【郑医生说育儿】激素副作用大,孩子不能使用?医生却说:该用时就要用...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910/15/c2709592.html
5.医学公众号取名技巧?五、养生公众号文章话题怎么写? 一、选择新颖的角度要写好一篇养生文章,首先要选择一个新颖的角度。看看这个领域里都有哪些经典的话题,然后从中寻找自己的切入点。比如,可以写一些养生小秘方、慢性病的防治、传统医学养生、食疗等等。无论选择哪个角度,都要保证自己的立场坚定,并且写作风格简单易懂。 https://www.lnky.net/jjkc/48319.html
6.新快报八旬医学教授写博客科普乙肝【新快报】八旬医学教授写博客科普乙肝 [摘要]从医60年救治了数十万患者,75高龄开博客投身乙肝科普事业——现年83岁的我国著名肝病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一级教授骆抗先的博客点击量如今已高达720多万次,真正成为了乙肝患者群体最喜爱的网络家园。而当大家用溢美之词褒奖骆老时,他总是谦虚地说:“谈不上”、...https://www.nfyy.com/xwzx/mtny/a_101420.html
7.北京榜样高巍:普洒医学甘露治病惠民公开目录现在高巍全网粉丝2000万,科普文章每月固定在多家报纸及官微发表。他通过自媒体为大众科普疾病知识和急救技能,网络文章、视频、直播等全网总点击量30亿,急救培训及健康传播讲课200余场。 用案例做科普,写有温度的文章 高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讲的是蜜蜂蛰伤后的急救,是我国第一篇点击量破亿的医学科普文章,通过一死一...https://www.bjsjth.cn/Html/Mobile/Articles/14320.html
8.医学科普文章范文有趣(汇总11篇)医学科普文章范文有趣 第10篇 明确生物医学工程的职责范围 在一些生物医学工程发达的国家,医疗、护理、医学工程已经成为了医院发展的3个主要方面,这3大部门共同构成了现代医学的技术体系[2]。而在我国,医学工程的地位远远没有达到与医疗和护理平齐的地步,应用范围还比较狭窄,医学工程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了改...https://www.77cxw.com/fl/1537973.html
9.关于科普的作文(通用94篇)哦,文章多博学啊!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耶!一本好书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少年科普世界》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天文、地理、生物、人体、健康、医学、动物等。是一本增长知识的科普书。书中质朴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让人发笑……多么奇怪有趣的故事!《少年科普世界》让我觉得无梦,那些具体而细致...https://mip.oh100.com/a/202110/3766025.html
10.科普类文章试题及答案(精选9篇)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科普类文章试题及答案,本文共9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科普类文章试题及答案 关于科普类文章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论说类文章,完成小题。(9分) 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恒星即使在两个旋臂之间,也像流水一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气势磅礴的自身发光的星球,有些虽然象肥皂泡一样脆弱,却又大得可以...https://www.010ky.com/jiaoxue/shitishijuan/669087.html
11.关于医学科普小论文在对于卡通画插图的应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在医学科普文中卡通画插图的穿插,实现对于健康医学现象或是原因的还原,更加形象化的实现对于读者之间的健康医学知识点传播,同时强化读者对于健康医学知识点的把握。通常来说在卡通画插图的应用过程中,一篇文章保障在3副左右,不能太多,也可以通过卡通画与专业医学图像并用的方式...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yixue/659378.html